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科技发明小故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6354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科技发明小故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科技节小故事1

在今年F1(一级方程式赛车)巴林站的练习赛中,奔驰车队的罗斯伯格在时速两百公里的情况下被小鸟迎头撞上,若是没有高科技头盔的保护,罗斯伯格恐怕就要被“愤怒的小鸟”一击爆头。

为了防止类似强 击和爆炸燃烧这样的危险情况,每个F1头盔的外壳必须通过两项考验:

一,要有能够承受1个3公斤重的金属锥体从3米高度落下的巨大锥力并保证不被刺穿的强度;

二,要通过在摄氏800度高温的火焰中炙烤45秒钟的防火测试。

科技节小故事2

青霉素的发明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因病原菌侵害农作物造成饥荒、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流行甚至毁灭文明的记载并不鲜见。在征服病菌的道路上,科学家们有过许多丰功伟绩,其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莫过于青霉素的发明。

英国圣玛丽学院的细菌学教授弗莱明,早在青年时代,就对微生物研究情有独钟。从1928年开始,弗莱明研究葡萄状球菌。弗莱明和助手每天要在实验台上配置十几种培养基,对数百个培养皿和接种工具进行高压灭菌,然后在无菌室里接种,放进培养箱培养,观察记录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但是空气中充满着各种微生物的孢子,在进行微生物培养中,即使灭菌工作做的再好,也难免掉进杂菌。弗莱明和助手在试验中遇到过无数次的污染,他们每次都细心地分析原因,研究不速之客对葡萄状球菌的影响,然后彻底销毁培养基和杂菌,重新再来。但是不速这客却引来了新的发现。

不知不觉夏天到来了,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打开培养箱。突然,他发现了一只被青绿色霉菌污染的培养皿。他立即取出,对着窗外树影透过的光亮仔细观察,发现了怪事,在霉菌生长处,葡萄状球菌的菌落怎么不见了?弗莱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在霉菌周围有一大片空白区,这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象。他迅速转动大脑,觉得这青绿色的霉菌中,一定有杀菌物质杀死了细菌!弗莱明小心翼翼地用接种针将这种霉菌挑出来进行培养和繁殖。师徒三人一一进行试验,不仅发现只要用1/800浓度的青霉菌菌种的滤液就能杀死夺去千百万人生命的肺炎球菌,还在兔子上试验说明青霉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小。弗莱明和助手将发现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医学杂志上,时间是1929年。

十几年过去了,青霉素的提炼的困难阻碍了它在治疗上的价值,直到英国病理学家法劳来通读了十几年的医学杂志,敏锐的发现了这个让他惊喜的研究成果。在一次科学的集会上,法劳来把开发青霉素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得到专家的认可,成立了以法劳来为首的研究课题组。在化学家秦因的努力下,很快得到了青霉素结晶。他们又经过许多昼夜的辛勤劳动,胜过磺胺的最好抗菌药,一种高纯度的青霉素研制成功了。青霉素的问世震惊了世人,一时间,它构筑起保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虽然生物的变异特性、病菌的抗药性选择从20世纪70年代起使青霉素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人类对青霉素的不科学使用使青霉素在抗药菌株面前败下阵来,但毋庸置疑,它的问世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抗生素治疗的新时代。也正是从青霉素开始,用微生物发酵成了制药业的支柱。在我们欢呼一个个医学成就时,千万不能忘记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和将青霉素用于临床的科学家们。

科技节小故事3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科学家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科学家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科学家他开始了对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科学家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科学家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科学家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科学家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科学家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科学家他生命的垂危之际,科学家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科技故事4

种牛痘的来历

十八世纪的英国流传一种叫天花的病毒。人们非常害怕它,得这种病的人四个中就有一个会死,其他三个也会变成麻子。

琴纳是英国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医生,他看到许多人因为得这个病而死去,感到非常的伤心,他发誓一定要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对付这个病毒。

有一天,他去统计村里死于天花这个病毒的人数。他挨家挨户登记的时候,发现差不多每家都有被天花夺去生命的人,可是当他检查到一个奶牛厂时,看见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牛厂的挤奶姑娘竟没有一个死于天花或变成麻子的。这是怎么回事啊?琴纳猜想,这一定与牛有关。于是他就问挤奶姑娘“你们的牛会不会得天花啊?”挤奶姑娘告诉他说“牛也会得的,可是牛死去的很少,也不会变成麻子,只是皮肤上会有一些小脓包。”琴纳想:“挤奶姑娘不得天花可与牛的天花有关。”也许是牛的抵抗力很强,所以得了天花也是很轻微的,挤奶姑娘在挤奶的时候手指沾到了牛的浓浆,也得了天花,但从牛的身上传染的天花反应却是很轻微的。他还发现得过一次的人以后再也不会得天花了。也许是他们得了一次以后人体就会产生一种“免疫力”。挤奶姑娘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以后也获得了免疫力。

经过了8年的努力,琴纳终于发现:从牛身上获得的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会像挤奶姑娘那得轻微天花,以后就不患天花了。

1796年他在一个名叫菲普斯的男孩身上种牛痘获得了成功。从此,人们再也不怕天花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4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