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高考满分议论文范例(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603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高考满分议论文范例(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考满分议论文1

一、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要有中心论点,且中心论点是唯一的。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论证,《察今》运用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六国论》运用假设说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使论证充分。

三、结构清晰

议论文的开头提出问题(引论),主体部分分析论证(本论),结尾解决问题(结论),整体上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常采用的结构有:

(一)并列式。

即在主体部分把中心论点化为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3),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化为三个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二)递进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主体部分先论证小草、乌龟、小河等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再论证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在论证这一分论点时,先举古代仁人志士屈原、司马迁的例子,然后举现代社会任长霞、袁隆平的例子,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这样,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对照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来引导”,主体部分先举德意志民族的纪念,修建集中营纪念馆,他们的纪念是理性的纪念;再举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美化侵略罪行,他们的纪念脱离了理性的制约,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

四、对事实的叙述不能太详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从头到尾详细叙述,要根据观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叙述。

五、要通过分析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使二者相统一

相同的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的分析。如,同样是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创作《史记》的例子,在2007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作者写道:“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中,作者写道:“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华夏儿女精神。”

六、论据的选取

(一)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善于把课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庄子的《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都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中,作者写道:“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楚王不是因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就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理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难瞑目。”所选取的论据都是出自所学课文。

(二)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

屈原、荆轲、诸葛亮、项羽等是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人物,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三)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也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 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取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梁万俊、桂希恩、明正彬的事迹作为论据;2006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用爱雕刻心中的天使》,选取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丛飞、洪战辉的事迹作为论据。

七、语言要力求优美、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枯燥、乏味是不能得到高分的,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对语言加以修饰,使文章带有散文气息。

(1)善用排比,富有气势。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1)的开头。

(2)善于引用,内容充实。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2)的开头。

(3)善写哲理句,增添文采。

高考满分议论文2

一、 递进式结构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写作者的思维和思路表现在作文方面就是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有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和并列式四种结构,采用递进式和对照式结构可以使议论文曲折起伏。递进式结构就是逐层深入地论证,既要写出“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办”。尤其是“为什么”这一部分,最能显出思维品质。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1篇满分作文《诚信之惑》(节选):

古往今来,有多少贤人先哲在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宣告诚信的魅力。

然而,你诚信了吗?

若面对由你垫资支付而中的500万元巨额,你会如何选择呢?

……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当今社会如此严重的诚信危机呢?在我看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高尚信仰的缺失是罪魁祸首。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向我们涌来时,我们所怀念的那个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金钱是万能的”似乎成了绝对真理,每个人为了金钱从早奔波到晚,从青年奔波到老年。所谓诚信,似乎与利益成了反比关系。

……

另一方面,高尚信仰的缺失也对诚信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尚的信仰如灯塔,可以照亮我们的内心,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如若没有,就会在漫漫长夜中迷失方向。诚信作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恪守诚信成为人们的道德准则。如今,这盏明灯渐渐暗淡,甚至在有的人心中熄灭。

……

今年52岁的陶彩芬大姐是江苏省淮安市的一名普通市民,每天清晨她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儿子上大学。一天,她拾到一个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在辗转找到失主后,失主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失主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依旧保有诚信的人们寒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诚信的理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用心去维护诚信。我们应当在诚信灯光的指引下,大步向前,回到那个纯粹而诚信的时代。这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心灵的升华。

我诚信,我无悔。

这篇文章采用了递进式结构。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诚信是有魅力的,然后笔锋一转,反问“你诚信了吗”,此第一波也;接着用垫资这一现象指出现实社会诚信的缺失。难能可贵的是,该考生在分析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时,不仅看到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还看到了“高尚信仰的缺失”,可谓切中肯綮,此第二波也;最后,作者指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用心去维护诚信”,这就是“怎么办”,此第三波也。可见,递进式结构可以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二、 对照式结构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对照式结构也就是正反对比内容构成全文的基本结构。对照式结构必有对比论证法,而议论文的局部对比论证很难成为全文的对照式结构。如果整体内容能写成对照式,正面内容与反面内容的对照必然使议论文曲折起伏。如臧克家先生的《纳谏与止谤》中的片断: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

……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 谓天渊之别了。

……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做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

……

《纳谏与止谤》一文用了对照式结构。写“纳谏”用了小对比,小起伏:比干和屈原让“君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而邹忌却让“君王很高兴,结果很美妙”。写“止谤”用了小类比,小起伏:古代召公“止谤”,“被‘流于彘’”;当今领导怕听逆耳忠言,必会“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纳谏”与“止谤”构成大对比,大起伏。可见,对照式结构能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三、 事例后分析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事实胜于雄辩,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写议论文要运用事例论证。但是,不少同学要么不会概括事例,要么不会分析事例。事例是为观点服务的。所以,举例前必须要列出观点(或分论点),必须要过渡,必须要舍掉与观点无关的内容,抓住紧扣观点的内容,然后对事例进行概述,事例后面必须有分析说理!做到这四个“必须”,我们的思维就不会在一个层面上,事例论证也就曲折起伏了。当然,最后一个“必须”比较难,同学们要掌握好事例分析的技巧。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1篇满分作文《放下顾虑》中的片段:

当初,败将威灵顿看到墙角一只蜘蛛在拼命结网,威灵顿从此事中得到了无穷的力量,他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为什么威灵顿能放下顾虑,战胜脆弱,获得胜利呢?那是因为他从蜘蛛结网这一“外物”中获得力量,用毫不气馁的蜘蛛来激励自己,他才能放下顾虑,战胜脆弱,最终打败拿破仑。人人都有顾虑重重的时候,利用“外物”激励自己显得多么重要!

又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1篇满分作文《感受爱,感恩爱》中的片段: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对待“最美女教师”,我们要敬仰,要感恩。没有谁必须为谁付出生命,这样伟大的爱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感受,感受当生命垂危时想的不是自己的伟大心理,感恩当危险来临时想的都是别人的伟大行为。

《放下顾虑》一文用了因果分析法,《感受爱,感恩爱》一文用了反面假设推理法,这是两种分析事例的基本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 逆向思维使议论文曲折起伏

能够扣住文题(或材料)的逆向思维,这本身就反映了考生思维的不同凡响,议论也必然曲折起伏。如2012年高考浙江卷1篇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中的片段: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路,将有谁来为后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

殊不知,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或各种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

《光荣的荆棘路》一文用了逆向思维,一反材料所提倡的“坐于路边为他人鼓掌”,提出要做“路上的奔跑者”,这是该文最大的“曲折起伏”。文章首先用了反面假设推理法,然后用了比喻论证,还用了事例论证等。在逆向思维的前提下,多种论证法综合运用,文章写得曲折起伏。

总之,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写得曲折起伏,这样的议论才更有说服力。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高考满分议论文3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 结构布局 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69-02

作者简介:王昕(1987―),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题材限制少,选材范围广,立意角度多,语言表达活”等特点,已经取代传统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成为全国和地方高考中的惯有作文模式,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但又因该模式同时具有宽泛的弊病,因而使许多缺乏写作素养的考生在考场上无所适从,导致失分。笔者根据近几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验认为,在分秒必争的高考考场上写1篇议论文的成功率要比写其他体裁文章的成功率高。

一、整体结构安排

因为高考作文字数一般在800字左右,所以从文章格局的美感角度以及写作的实际需求来说,分五到六段为宜。太少了显得单薄没有说服力,太多了又让人感到冗长烦琐;同时还要把握文章整体的融汇贯通,力求做到段落之间衔接连贯,过渡自然,使行文流畅,浑然一体。

二、开篇点题

首先,开篇要精练。字数尽量控制在100字左右,切忌开篇就长篇大论,避免头重脚轻。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的1篇议论“深浅阅读”的满分作文,以118个字开篇立论:“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短短一百字的立意,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认可了文章的深刻见解。

其次,开篇要点题。议论文本身就是一种观点鲜明的文体,而考场作文又不同于平时作文,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切中要害,迅速成文。更由于阅卷时间极短暂,阅卷教师无法仔细寻找文章的观点,所以考生就应该把自己的观点放在阅卷教师一眼可以看到的地方。也就是说学生要在文章显眼的位置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亮出自己的观点。笔者建议考生在开篇第一段最好打草稿,做到语言文字流畅、精练、完美。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的1篇满分作文,开篇便是“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大海,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绿坪。”这样的点题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富有文采。简洁明了的开篇使得阅卷教师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考生所持的观点。

三、中间精巧

中间的论证是主体部分,也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段落一般以三至四段为宜,主要为表达主旨服务,可以采取多种结构布局,例如层进式、并列式、问答式等方式。但无论哪种结构方式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点,即在每一段的显眼位置一定要亮出观点,就是说要精练地点明该段的中心,让阅卷教师第一眼就能看到中心观点,明白文意。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夹杂在段中间或者隐藏或者让阅卷老师自己总结。这一点在每年的满分作文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的1篇满分作文,中间以并列式论证“诚信”,分别以“诚信是清泉”“诚信是玉”“诚信是花”作为分论点,各自独立成段,论述了诚信的重要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同时也增强了内容的表现力。阅卷老师看见这种富有文采的鲜明论点,很容易被打动,因此文章的拓展分自然就会高。

由此可见,文采也是好文章很重要的条件。仍以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以“深浅阅读”为材料的作文为例,甘肃的1篇满分作文就是以文采取胜:“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阅卷教师对此文予以满分的评价就是:本文文采飞扬,读来令人击节赞赏。考生以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语言进行论述分析。无论是排比还是比喻,抒情还是举例,始终围绕题旨来构思,频频设喻,张弛有度。在极力赞赏“深阅读之美”的同时,对“浅阅读”也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不偏执,不武断。语言精致而有韵味,情感哲理兼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以,1篇好的议论文不仅需要论点鲜明,有说服力,而且需要在情感、哲理兼备的同时具备精致有韵味的语言,使得字数有限的文章有无限的外延,读完给人荡气回肠的。

四、结尾升华

对于议论文,在结尾除了要干净利落地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之外,还要做到好文章都该做到的,就是让文章余味无穷。一般考生都忽略了这一点。在议论文的结尾联系现实,做出适当的引申和拓展,既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了考生的智慧和思想深度,评分自然不会低。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1篇关于“诚信”的满分作文,开篇以“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的排比句式加强了文章气势。结尾作者又以“诚信是金,我们应把它一直传承。让诚信带着我们,一起飞向美好的明天”与开头呼应并升华了主题。事实上,考场也正缺少这样有深度的文章。所以,何乐不为呢?

其他方面要领:

1.卷面问题

考场作文既要求考生在规定时段内完成作文,也要求阅卷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卷工作。因此,考生应尽最大努力做到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整洁。如果有写错的字句,切不可涂成一片黑,最好的办法是在错的字句上轻划一条线以示作废,阅卷老师是可以意会的。

2.走题问题

有的考生在写作中途突然发现自己走题了,重写是肯定来不及了,此时千万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往下写。怎么还能继续往下写呢?首先要稍停几分钟重新整理思路,在脑海中迅速搜寻一切与主题有关并和已完成部分相关的素材,要不露痕迹地、有意识地往主题上扣。具体的方法,比如可以将表现主题的主旨句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在显眼的位置反复表达。这样,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能轻易被判定为走题作文。但是有的考生在这一点上做得不是很好,当发现走题时虽然也在极力扣题,但是没有意识到犯了另一个错――转移论题。例如2009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在以“诚信”为材料,自命题为“诚信无价”作文时,就犯了这样的错。他以“蔡铭超高价拍下兔首、鼠首却拒绝付款,在我看来,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兔首、鼠首虽然价高,但是,诚信无价”开篇,表明自己的态度。文章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语句也比较通顺简洁,但是作者在下文却并没有再对其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所以考生在发现走题要做出补救时,一定要冷静地整理思路。

高考满分议论文4

一、结构框架整齐化

议论性散文形式多样,不像一般的议论文论证严密,环环相扣,但基本的结构和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下面介绍考场常用好用的两种。

1.“阳关三叠式”结构

“阳关三叠式”即论证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且三大部分结构类似的议论性散文结构,这种结构三大论证主体叙议结合,结构相近,构成三大排比段,可以形成排山倒海般的语势,强化论证效果。展开思路,可以围绕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角度拟定分论点。

这三段可以用并列式的分论点,如全国高考优秀作文《乱花渐欲迷人眼》: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辉煌璀璨。

也可以是层进式的分论点,如高考佳作《孤独与幸福》: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幸福的方法。

还可以是小标题,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飘香的时节》,以“菊之淡”“ 菊之傲”“ 菊之殇” 三个小标题,选取嵇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象征人物的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

2. “一线串珠式”结构

“一线串珠式”即按照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观点,将不同的人物材料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选择哪些材料入文,首先要进行缜密的思考,仔细遴选,可以选古今中外人事,也可以选取事物事理、典籍掌故等,关键是这些人物要一以为十,从不同层面阐释观点。

如全国高考佳作 《高尚不需要理由》选取王昭君出塞、林则徐被贬、勃兰特下跪三个中外人物素材,以“高尚不需要理由”的思想红线贯串全文,构成“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三个段落,叙事、说理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还可以用典籍掌故串珠,如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坐看流星划空时》,从文学故事和历史事实中挖掘宝藏,用薛宝钗、林黛玉、先秦诸子、李白、白居易、谭嗣同等人的事迹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二、形象材料理性化

议论性散文具有哲理性,1篇好的议论性散文常常能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地让读者体会出自然、宇宙、生活、人生等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意义。如何让议论性散文富有“理趣”呢?我觉得需要在文中锤炼三种句子。

1.观点句。就是在文章开头或主体部分段落开头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认识、感悟,领起一个层次,最好有高度,有文采。如江苏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的开头:

我久久凝视那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砰的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拒绝平庸”!

开头从形象到理性,明确地点出中心观点――拒绝平庸。

2. 分析句。在举例或者引用之后,必须扣住议题进行分析,直接讲道理, 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说明用例或引用的目的,把文章的事理说透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3. 总结句。在文章的结尾,用情理兼容的语句照应议题、文题、开头,与点题领起句自然呼应,总结文章主体部分内容, 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评价、感悟思辨,并提升到普遍性、类别化的高度,带给读者启迪与深层的思考。如2006年山东高考佳作《插上理性的羽翼当空舞》:

浮云也罢,庐山也罢,任凭它怎么神幻,只要坚信带上一双眼睛,带上一颗心,让感性的认识插上理性的翅膀,定会闯过重重高山的阻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让理性持着彩练当空舞,相信会“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这篇议论性散文的结尾照应文题,化说理于极富意蕴的“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的境界之中,把道理说得极富情感,文蕴丰足,意味悠长。

三、理性观点形象化

议论性散文以明理为主,但它比一般议论文更具形象性,讲究造境造意,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在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中,展现一幅幅画面,让人如临其境,聆听作者思想的絮语,感觉作者情感的起伏。请看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当我们回望唐朝时,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主旨“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通过这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意象可以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观点、理念。

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不像记叙性散文中的人、事、物的形象描写得那样完整具体、细致入微,它多是以例子作为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或津梁,因此,举例一般是概述、截取和引用等,看得懂就行,点到为止,简约为妙。如: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高考佳作《读感悟》

议论性散文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人一事中选取最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片段,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

四、语言表达文学化。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应讲究情、意、理的结合,既要有散文语言的华丽优美,又要有议论文语言的雄辩气势。可以从两个方面训练来增强文学色彩。

多用修辞。

比喻、排比、引用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比喻,形象生动,使语言活泼;排比,增强语势,使情感强烈,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引用,增强文采,使意蕴丰厚。请看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细读那一抹风景》:

常眺望窗外,品读那豪放的青山,读青读绿,读它的深沉巍峨,读它的俊俏雄伟,苍茫与静谧,和谐与宁静。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得意。于是便从这一刻,荡漾于心的,满是唐诗宋词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山的美丽与清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回归自然,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坡醉心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份奇妙;王维品尝着“空山不见人”的那份孤寂。面对沉默无语的高山,我们读出了文化与哲学,读山,便是独守一份心灵的澄澈。

作者为了阐述“读山,便是独守一份心灵的澄澈”的道理,运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一些“读山”的事例化为诗意化的叙述描写,横向铺排,显示出文章内容的丰富,作者引用众多的名句,并以自由多变的手法构造出充沛的论述气势,凸显了广博的内容和浓厚的文学色彩。

高考满分议论文5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能写好散文化议论文,其它文体的写作就可游刃有余,这既是基础,更是功力的体现。而且写好了散文化议论文,许多各类语言表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因为语言表达题多是对语言能力的直接考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7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