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故事【汇集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陈景润的故事【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陈景润的故事【第一篇】
利用数学史引入我国的考据文化
数学讲究的是逻辑严谨合理,这与我国历史上清朝的乾嘉学派比较相似。乾嘉学派对我国史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考据。考据讲究的也是严谨、合理,用证据说话,而不是哪个权威说了算,在这一点上,考据学派的思想与数学思想有相通之处。当然,数学的要求更高。
利用数学史把爱国主义引入课堂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不间断地文化,其中当然包括数学文化。在我国古代,我们有许多数学方面的成果是领先于世界的。用这些数学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当然,我们还要告诉学生,我国的数学成就,在整体上是落后于同时代其他文明古国的。
2引入著名的数学家,感受名人的情感与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
高中数学中许多定理、公式的发现者都是著名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个人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把他们的成果及事迹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一讲高斯的故事:高斯是德国人,世界著名的四大数学家之一,3岁能指出父亲帐本中的错误,10岁独立地发现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19岁名满欧洲。他在纯数学与数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他证明了可以用尺规做出正十七边形。但他一生也历尽坎坷,出身贫穷,在做数学研究时,不得不织布以谋生,后来妻子逝世,国家被法国占领,面对种种不幸,他一直坚持数学研究,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从高斯的故事中让学生们知道: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学生们在惊叹高斯的天赋同时,也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高尚品质的养成。其他如阿基米德的故事等都可以引入课堂。
3利用著名的数学问题或猜想引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中,有许多成果,也有许多被证明和未被证明的猜想,我们教师可以用这些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不只是满足于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还有可能去探索未知领域,当年的陈景润就是这样成功的。陈景润在福州读书时,陈元给他们上数学课,陈元给学生们讲了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陈景润,他立志一定要解决这一猜想。此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历尽千辛万苦,学习了六国的语言,在六平方米的小屋中日夜钻研,虽九死其犹未悔,终于提出了“陈式定理”。我们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们,也许在我们的学生中间,就有陈景润式的人物。(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4引入文学知识来学习数学知识,增加知识的底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陈景润的故事【第二篇】
2011年初,有消息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将于今年6月1日赴台北与珍藏在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博物院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展出。
隔海相望60年的《富春山居图》终能合璧,两岸将添文化盛事,庚寅轮回的奇缘缩短了分割已久的时空,多年离别的沧桑过往,是否会随着夏季里的一次联展而随风消逝?
本刊专访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先生,为读者揭示《富春山居图》图背后的故事。
一幅佳作两岸情
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走在古色古香的中央文史馆内,室外的喧嚣被一抹清茶掩过。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先生为记者铺陈开一段透着茶香的故事。
年初,有消息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将于今年6月1日赴台北与珍藏在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博物院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展出。
一图牵两岸,600年沧桑看世事无常。自有中国画起,这发端于笔墨、浸润了中华魂灵的艺术形式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文化代表之一。从古至今,由书画引申的经典故事更成为中华文明长河中夺目的明珠。
人称“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可与《兰亭序》之于中国书法界的意义对等。《富春山居图》系“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为无用禅师所作。它以水墨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疏密有致,是黄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在赵德润的阐述中,黄公望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山水第一神品”,备受推崇。
根据赵德润的了解,《富春山居图》于660年前成画,360年前被烧为两段,60年前被分陈两岸。
《富春山居图》分离两岸60年后的2010年,国务院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谈到:“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富春山居图》的命运,也是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历史的折射。”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从1990年代开始牵头力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一张600多年传世名画,一段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的国宝,如果哪一天能够跨越海峡实现圆合,那将是何等的盛事!”
画中兰亭多传奇
逃过“死别”,《富春山居图》再陷“生离”,杭州,台北,600多年名画,自此隔海相望
《富春山居图》素有“画中兰亭”之称。此前,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浩曾言 “它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就像王羲之《兰亭序》对中国书法的意义一样。”
清代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此作是经营七年而成,黄公望自动笔至去世恰恰是七年,堪称呕心沥血之作。
书法家沈尹默曾为该画题写引首:“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大烬余残本。”引首后另有加注:“此为荆溪吴氏云起楼所藏之本也,前幅尚有数尺已罹劫灰,其后幅久归清内府。”
根据画上题跋所记载,《富春山居图》最初是画家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此画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不久又转手为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藏。吴之矩死后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临终前,叮嘱家人,将其一生最爱的两件宝――王羲之第七代孙、书法大家智永的《千字文》真迹和《富春山居图》一起投火为殉。
然幸得“其从子吴静庵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
火烧之前,画卷由8张画纸连成,全长848厘米。火烧之后,毁坏5尺,焚成两截。前段较小,只有厘米,后虽经修缮,然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就此分为两段,身首异处。前段画幅尺余,尚留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称作“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后段画幅两丈有余,因上有黄公望为“无用师”的题跋,现通称为“无用师卷”,现藏博物院。
明末文人临摹《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黄公望题款以及题跋。清代,两幅《富春山居图》先后入宫,乾隆皇帝判真为假,断假为真,并不时欣赏把玩,遂成业内笑谈。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最终被运至台湾,藏于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逃过“死别”,《富春山居图》再陷“生离”。
杭州,台北,600多年名画,自此隔海相望。
庚寅轮回结奇缘
《富春山居图》:“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
《富春山居图》成图660年、首尾分离300载、隔海相望60年,这一系列的甲子周期,都是庚寅年,似在冥冥中昭示着一场前世今生的邂逅。
而这场邂逅,最终将在6月被完成。
2010年3月,博物院,前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曾如是概括他热爱与研究的《富春山居图》:“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富春山居图》于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后的1650年,明代收藏家吴洪裕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是为“毁于庚寅年”;而同样是在庚寅年的2010年,一番话,让《富春山居图》从一件艺术珍品变成两岸相连的一个文化象征符号。
《富春山居图》的多舛命运,是中国文化史的写照,更是两岸隔海相望的折射。
有道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
山水画由宋入元是一大变革,生于南宋末年的黄公望凭借在此画风变革中的卓越贡献名列“元四家”之首。太过完美的《富春山居图》在出生后的660年间命运多舛。
作为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纸本水墨《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上取法董、巨,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勾皴,用笔顿挫,随意而似天成。笔墨清润、意境简远,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0年11月10日,博物院负责人访浙,双方就《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事宜达成共识。
2011年1月16日,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签署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浙江省博物馆与博物院拟定于2011年6月1日至9月25日,在博物院联合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潇洒桐庐今又现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诸如“合璧”这样的词,有时候往往会让人产生很丰富的想象
1999年7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在当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作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举行, 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
据称早在1998年前后,当时浙江省台办希望促成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但未能实现,遂举行了一次两岸画家共同描摹《富春山居图》的活动。
2008年后,海峡两岸交流日渐频繁,展览条件相对比较成熟。浙江博物馆与博物院开始进行直接交流,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信函往来、人员互访等方式,促成此事。
而此前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屏幕上成功对《富春山居图》进行了拼接。
后两岸多次交涉合展事宜,奈何由于种种变故,直至去年方有转机。答台湾记者问后,关于《富春山居图》的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开始筹措联展事宜。据赵德润讲述,经两岸授权,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和北京优派克文化公司合作,用现代技术制作了《富春山居图》高仿合璧图。经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馆员欧阳中石、侯德昌、程毅中、傅熹年、沈鹏、舒乙等文史书画大家题跋后被珍藏。
2010年11月,两岸画家受邀共同创作新的《富春山居图》。
所谓百里春江最美处,当属潇洒桐庐郡。自2010年10月开始,《新富春山居图》创作序幕正式拉开,由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带队,著名书画家参与的《新富春山居图》创作采风团来到桐庐,零距离接触至清至纯的富春山水。清刘嗣涫的《自钱塘至桐庐》曾描述道“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此言当是对富春山水极佳的写照。
《新富春山居图》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宋雨桂和台湾画院院长江明贤作为创作主笔,同时还诚邀50余位海峡两岸知名书画家,共同参与创作。
根据赵德润描述,新图与原《富春山居图》相比较,老图为水墨画,新图为彩绘,此外,新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高。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诸如“合璧”这样的词,有时候往往会让人产生很丰富的想象。
2010年,两岸经贸合作往来紧密,记者基于此次合展的意义提出:展出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乃至更高的或者更多的层面上的交流是否会有标志性或阶段性的意义?
赵德润对此亦表示了肯定,他表示,台湾对此事的反映很好,而此事亦体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现实及诉求。
当是时,中央文史研究馆在为新富春山居合璧图题跋后,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了以“同根的文明”为主题的晚会,而背景布上“同根的文明”五个大字即为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所题写。
文化缩短旧时空
甫到台湾机场,扑入眼帘的是汉字,听到耳里是汉语
赵德润告诉记者,总理在去年两会谈及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的遗憾,而今年两会前夕由两岸顶尖级画家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赵德润看过宋雨桂、江明贤的画作,表示了他的欣赏:虽风格迥异,但两岸画家画得都不错,都是顶尖的画家,都很精彩。
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浩曾评价黄公望及其作品《富春山居图》:“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在画坛成就卓著,于79岁高龄作《富春山居图》,其晚年笔墨技法炉火纯青。整幅画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赵德润说,《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当之无愧。黄公望的画为写意笔法,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上,《新富春山居图》创作的风格是虚实结合的,有大写意、小写意,“我看了以后感觉挺好。”
赵同时肯定道:两岸下一步的文化交流,前景将更加广阔,书画艺术其中是一方面。两岸可以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以有大的作为。”
一个有意味的事件是,2010年11月,赵德润随中央文史研究馆代表团访问台湾,“我一到台湾机场,扑入眼帘的是汉字,听到耳里是汉语,非常亲切。”临行前一天熬夜工作的赵德润,在次日的飞机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就到了台北桃园机场。“所以,我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的现在也是‘一觉醒来’,兄弟之间要团结、要合作,应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赵德润认为,两岸首先要有经济及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至于政治问题,“我想我们的民族会有智慧解决”。
赵德润说,这次访台从台北、台中到高雄、台南,深切感受到两岸同根、同种、同文,不仅语言相同,生活习惯、人情伦理等方面,一看就是一家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特别是开放大陆人民赴台旅游和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等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台湾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在台北住圆山饭店,大厅里挂的欢迎牌上显示,入住的19个团中,18个是大陆代表团。在台中,我们碰到一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她说要感谢胡总、温总,送来这么多大陆客人,她一天可以卖掉8000个茶叶蛋,每个10元(新台币),一个月就是240万。从这个微小的事情可以看到,“三通”确实给台湾经济带来了切实的好处,给台湾老百姓带来了福祉。”
此次访台,正值台湾“五都选举”前夕,台湾各城市的街头大多被候选人的广告占据,电视媒体也集中播出候选人的辩论。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与大陆有关的事件,10月21日,苏花公路突发泥石流,导致20位大陆游客和一位台湾司机失踪,台湾电视媒体对搜救情况滚动播出,对赴台失踪人员家属表示的不满和质询都如实报道。10月25 日,在东京影展上,台湾代表团因执意以“台湾”名义参展,导致台湾艺人未能走上绿地毯。此事除了主导的电视台进行刻意渲染外,多数台湾媒体都做了比较客观、理性的报道。
世事沧桑话离别
未知这一贴一匣,可否会如古之破镜,在当世伸过海峡相握的手掌中,得以重圆?
《富春山居图》合展事宜已然敲定,放眼两岸,除却《富春山居图》,又有多少国宝隔海相望?
据相关资料显示,1948年至1949年初,三批共2972箱故宫文物被运抵台湾,而“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等处的文物精品也随之而行。其中,故宫文物有65万件,包括书画器物精品7万多件,其余为书籍、档案。运抵台湾的故宫文物虽仅是小部分,但多为精品。
如今,除《富春山居图》,最为知名的隔海分离文物还有:
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三希堂”法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 《中秋帖》、王的《伯远帖》。其中《快雪时晴帖》随故宫文物南迁来到了博物院。而《中秋帖》和《伯远帖》早年流出北京故宫,1951年现身香港拍卖市场。总理得知消息,批示立即成立“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终以50万元港币的价格将《中秋帖》与《伯远帖》带回北京。从此,“一希”在台北,“二希”在北京,隔海相望。
更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作品中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真迹在问世后的800多年里曾经5次进入宫廷,4次被盗出宫,演绎出许多传奇往事……《清明》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据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版本,其中内地藏10余个版本,台湾地区藏有9个版本,光是博物院就藏有8个版本。
至于共印制十二部,至今仅有一部复现于世的《满文大藏经》,则有其中32函存博物院,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在博物院,文津阁本《四库》在国家图书馆, 文澜阁本今藏浙江图书馆,文溯阁本则在甘肃省图书馆。
更具故事性的要数唐代怀素的《自叙帖》,独具“珠椟合璧”的涵义,当年因日军侵略,故宫文物管理人员曾以为暂避一时战火就会平息,只带走了帖册,而将由珍稀木材制作的椟匣留在了北京,如今帖藏台北,匣藏北京。
未知这一贴一匣,可否会如古之破镜,在当世伸过海峡相握的手掌中,得以重圆?
又是一年春草绿,富春江上风帆起,一幅画,两岸情,《清明上河图》也好,《富春山居图》也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富春江水融入日月潭,融入浊水溪。
陈景润的故事【第三篇】
自从去年得悉大影星周润发再度演出王晶执导的新赌片,纵使该片不是《赌神4》,但依然让自己十分期待,不过当年初这部《澳门风云》预告片出炉后,看到发哥最后竟突然拿出一张超巨型的黑桃A啤牌并作出笑时,却不禁叫人对这电影打了折扣,电影《澳门风云》观后感。
当然,综观这个贺岁档期的四部粤语电影,最令自己期待的还是这出发哥新作,然而经过了九十多分钟的观影后,可能由于入场前抱有高度期望的关系,但最终却只是跑出堆砌胡闹的剧情来,实在让自已感到万二分失望。
《澳门风云》故事话说老千Benz(许绍雄饰)一天接到了居住在澳门、有魔术手美誉之称的老朋友石一坚(周润发饰)的贺寿邀请,于是便带着儿子晒冷(谢霆锋饰)与外甥牛必胜(杜汶泽饰)前往参加宴会,期间坚的独生女彩虹(童菲饰)对哂冷产生了好感,因而令坚考虑收晒冷为徒;另一边厢,晒冷同母异父的哥哥陈龙(伍允龙饰)因掌握了国际犯罪组织头子高先生(高虎饰)操控足球赛果的犯罪证据而遭到追杀,令到哂冷一家牵址到事件之中,而坚则被以洛欣(景甜饰)为首的中港澳三地警方力邀对付高先生。
首先要说的是本片从外表看来是一出赌片,但实际上它只是一部犯罪片而已,基于这是一部合拍片,为了国内市场而顾虑到尺度审批问题,很明显令到故事编写时避重就轻,尽量将所有关于的情节淡化及可减则减,如片中唯一一场在赌桌的赌局便以慈善赛为名去作出美化。
或许打从本片在国内公映时把片名改成《澳门风云》便可略知一二,不过从另一边来看,这个中国版片名其实更为贴近电影的内容,因为片中除了上文提到一场慈善赛是在赌厅举行外,其余时间都与「赌城搭不上边,说到尾这其实只是一个发生在澳门的打击犯罪故事,「赌不过是其中的小小支节,而电影却将之包装成一出赌片似的,看来有点误导之嫌。
说到故事上,前半部的剧情主要是带出晒冷一家三口和坚两父女等角色,再透过一些搞笑场口去串连起他们的关系,而为了制造大大小小的笑点,却弄出了不少对剧情没推进力、互不相干的情节,令剧情看起来相当松散,至于后半部说到晒冷一家惹上杀身之祸,令坚不得不出手相救并设计高先生,可是整个过程都表现得太过理所当然和儿戏,而当中硬插入一些过往赌片的经典桥段,看起来亦相当突兀。
《澳门风云》而作为一部喜剧片,片中大玩八九十年代的陈旧笑料,加上漫画式的夸张表达手法,虽然也惹来不少观众的欢笑声,但就个人来说,看到的只是接二连三的胡闹,笑点之低倒是没能引得自己一笑。
陈景润的故事【第四篇】
关键词 越南;陈英雄;视界融合;文化
直到20世纪初,法国人把电影带到西贡为军队服务,越南才开始有电影活动。滞后的国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注定了越南电影发展的边缘化地位,殖民时期,越南并没有自己的电影,电影院里播放的大都是外国影片。直到20世纪60年代,越南电影才真正开始发展,但图解政治任务依然是那个时期电影创作的主旋律。越南的电影同样受到严格的审查制度的规约,政治审查使得涉猎越南社会阴暗面的剧本和影片比较难以通过。80年代末以来,虽然越南电影同样受到电视业的冲击,但是从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来讲,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电影开始从过去的拘泥于政治宣传,转向更全面地反映社会和生活,娱乐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艺术创作上也开始出现了各种流派,拍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向世界电影靠拢,呈现出许多现代气息。随着海外越裔导演陈英雄几部作品的问世和获奖,越南电影才真正进入国际视野。检视陈英雄的获奖影片,正是本土化表达与他者视界的融合,才使得其电影作品获得了一种跨文化的表达与有效传播。即便这些电影作品并未取得所谓商业上的成功,也并未获得在亚洲乃至全球绝对的文化征服力量,他们以独特的越南的人文景观为载体,向世界呈现了越南本土色彩浓郁的影像叙事,在本土文化的影像表达层面为华语电影叙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清新的电影语言赋予影片鲜明的文化质感
大凡抒情意味浓厚的电影作者常常被冠以诗人的雅号,或许正是法国特有的文化浸润使得陈英雄的影像风格蕴蓄了无穷的诗意和浪漫,他者的视角与本土的关怀辉映,淡淡的柔情与的写实交叉,在流动的光影世界之中表征着陈英雄内敛含蓄背后深沉和唯美的文化情怀。正是鲜明的文化质感和抒情意味十足的影像表达方式在跨国的文化消费过程中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文化的质感需要“符号化”来凸显,一如华语电影中的第五代“民俗”叙事,但是越南电影却远没有拘泥于单调的符号,而是在生命的流光之中见证着越南特有的文化风韵。
1 反故事性叙事方式。
反故事性叙事手法使得其影像获得了一种同质化叙事模式中的异质性存在。陈英雄骨子里还是接受了法国电影侧重艺术探索和实验的特质,在强调故事性的电影消费主潮中,陈英雄却反对电影只是讲故事。他说:“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到感动,而不是因为故事内容受到感动。”或许,电影对于故事的过度倚重让更多的电影人已经偏离了电影语言的探索,而陈英雄正是在汲取经典电影语言革命的先驱们的艺术给养,融入东方特有的审美情结,他总是以诗意的描述,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来触动观视者的心灵。在《番木瓜飘香》的影像叙事中,作为支撑故事推进的悬念并不多见,琐碎和平淡的故事甚至构成对观视者意志力的一种考验。与其说作者在通过梅个体的生命遭际表达一个超越性的主题,毋宁说是故事本身是创作者情感表达的影像注脚;《夏天的滋味》讲述了一个由兄妹四人所组建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所发生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悬念,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影片只是以淡淡的笔触见证了兄妹四人彼此不同的生活轨迹。从《番木瓜飘香》到《夏天的滋味》,即便尚有一条可以描述的叙事线索,但是相对于强调故事性的电影消费主潮来说,陈英雄的叙事是琐碎甚至是乏味的,他的影片带给我们的更多的都是富有抒情意味的影像,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太多的叙事悬念,但也正是这些平淡的影像留给人隽永的回味和思考。“反故事”显然不是越南电影人的发明,也不是其电影叙事独有的策略,但是在商业叙事成为电影消费主潮的语境之下,越裔电影人坚守了差异性的叙事策略,因为这种不依托于“悬念”的电影叙事形象地表达了其文化内蕴表达的本体需要。琐碎、平静、波澜不惊的叙事节奏里张扬着越南人特有的精神价值追求和生存模式。隐忍却不悲观的民族个性正是借助于这种叙事策略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抒写,人性的开掘超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规限。
2 空灵的影像描绘。
空灵的影像描绘,展出让人心生迷恋的越南。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东面和南面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越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广宁省的下龙湾等都是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在内心中恒定的贫穷而落后的越南却在陈英雄的影像中被逐一颠覆,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影像中我们所感知的是越南独特的人文景观,充满质感的风土人情沉淀了这个特定的地域独特的历史意蕴和生存信仰。在陈英雄的影像中,我们常常看到“梅”那张扁扁的黄面孔,肌肤透澈,看上去并不艳丽,更谈不上性感,黑发熨帖地梳在脑后,攒成一个髻,或者一条辫,细密而精致地缠绕着,眸子里却透着夹杂几许幽怨的清纯。简陋的居室内地砖常常擦得发亮,窗棂的雕花是玲珑而剔透的,古朴中透着精致,四季里大多都是敞开的,如同影片中的故事,没有隐藏太多的悬念,内敛与豁达交融在一起。在雨天,更是能在街角和村舍之间沉淀出一份静谧和安详,湄公河的两岸几乎没有了现代的焦虑,守候中所渗透的多是素朴中的满足。满目苍翠的植物幸福而畅快的吮吸着这片土地的滋润,看在眼里,瞬息融化为内心的一剂清凉。在河内,似乎永远都有夏虫的呢喃,与咖啡的浓香交织在一起,沉淀出午后特有的闲适。在人影攒动的黄昏和微风拂面的清晨,陈英雄的影像之中几乎无处不氤氲着舒缓的诗意。在反故事的叙事策略抉择中陈英雄非常强调画面、音乐、灯光等电影手法的运用,他以越南特有的民间丝竹乐与西化的优雅别致的钢琴曲赋予了画面特有的东方影像中少有的诗意和灵动之气,柔和的灯光效果以及唯美的影像构图更是烘托出了一幅幅东方韵味十足的水彩画。从《番木瓜飘香》到《夏天的滋味》,陈英雄以写意的笔法,用镜头语言向我们呈现了越南充满质感的文化韵味和独有的人文景观。如果缺少了特有的人文底蕴支撑,景观必将弱化为一幅幅观光的图片,能够作为差异化消费的图像进入视觉,却无法进入人们的内心;但是渗入了生命观照的越南山水最终成为越南独特地域人文和价值理念凸显的背景,成为越南人思想与信仰呈现的底色,即便是静默的观照中仍旧会流淌出让人心动的诗意。
二、他者视界与本土的交融使得其影像获得了跨文化的生命力
陈英雄在越南乃至亚洲电影中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如同阿 巴斯于伊朗电影、侯孝贤于台湾电影一样,陈英雄已然成为越南电影的一面旗帜。生于越南的陈英雄后来移居法国,原本研读哲学课程的他因为偶然在影院见到越南裔导演作品上映,大大激发了其拍摄电影的热情,为此后来考取专门培养电影摄影师的路易・卢米埃尔学院。凭借短片《南雄的妻子》、《望夫石》引起国际电影界的瞩目,《望夫石》还获得了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毋庸置疑,正是法国特有的艺术文化土壤的浸染和本土文化情怀的激荡慢慢成就了陈英雄愈来愈成熟的艺术个性,他者的文化视角使得其对本土文化的自省和审视成为可能。法国的教育背景让陈英雄获得的,不仅仅是电影理念的更新,更是根性文化与他者文化碰撞所凝结的沉思,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技术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超越自身又保有根性文化的情感诉求成就了陈英雄文化关照的高度,在迎合西方与固守传统之间,陈英雄探寻了一条可以穿越的路径。“海外越裔导演在文化心理上呈现出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特性,显示出他们在文化上的包容性,使得他们他们能够自觉超越东西方文化差异,寻觅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力量。” 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越裔导演特定的文化背景为跨文化的叙事提供了价值立场上的可能。自然,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与越南自身的文化兼容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越南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受过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文化的对话和碰撞过程中,越南民族表现出了极强的交融性,这种交融性体现在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