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精彩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估算》教学设计【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估算》教案【第二篇】
估 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相应的除法估算和验算。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听算):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二、新授课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三、练习
提问:(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
板书: 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怎样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估算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 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估算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个数肯定比500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估算》教案【第五篇】
加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加法估算的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能运用估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估算,会用“ ≈ ”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打破思维定势,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激发估计意识
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492、695、503、207、813、589、904、296、407、602、399
1、“492”和“503”都是接近500,这是它们的相同点,它们又有什么不同?(492比500少一点,503比500多一点。)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2、“399”这个数常会在哪里看到?(同时出示商场标价单)如果你选中了一件399元的商品,你真的会带399元去吗?生活中,我们总会先估计一下商品大概多少钱,然后准备一个大概的数目去购物,这样比较方便。(同时板书:估计)
设计意图说明:估算要以数感为基础,要以理解数概念为依托,并且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握数的大小。环节1的设计通过使学生头脑中“大约几百”的数概念的清晰化,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合理调整估算结果作了有效的铺垫。环节2的设计把一个简单的数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出学生自觉的估算意识。
二、 创设情境,探索估算方法
创设情境:三八妇女节,老师到商场去购物,一圈逛下来,看中了一件衣服299元,一条裤子198元。小朋友们,胡老师买这套衣服大约需要几百元呢?(同时出示这套衣服的彩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理解题意)
(一) 学生交流,汇报方法
1、学生汇报方法一:299+198=497(元),所以要带500元钱。
学生汇报方法二:299元看成大约300元,198元看成大约200元,300+200=500(元),所以大约要带500元。
2、教师处理预案一:如果先出现方法一,教师要加以引导:你的口算能力真强,小朋友们没有你这么好的口算本领,就要动脑筋想想其他办法了。谁想到了吗?
教师处理预案二:如果先出现方法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析方法优劣。
设计意图说明:教学估算时,把它置于具体的购物带钱的背景中,这是处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学生所耳熟能详的,当他们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便自然地理解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体会到了估算的必要性。根据估算算式中两个数的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会想到的方法主要有以上两种,两种方法孰优孰劣应该说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辨析,也有小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引导才能认识到“凑整估算”这种策略的优越性。
(二) 辨析式子,认识约等号
1、 教师出示:299+198=600(元)
2、 学生辨析:299+198的结果是大约500元,不是等于500元,所以不能用等于号。
3、 认识约等号:
(1) 学生尝试介绍。
(2) 教师介绍并完成板书:要表示结果大约是500元,就需要一个新的符号产生,它就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板书介绍约等号的写法、读法。学生集体写、读)
(3) 学生完整地读出算式。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经历辨析,自主产生学习新符号的意愿,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约等号的写法教学绝对不可忽视,教师一定要注意约等号写法的形象指导。
(三) 方案选择,活用估算
再创情境:胡老师后来又去逛了一圈,又看中了一套衣服,请你估计一下,买这一套衣服大约需要多少钱?(同时出示这套衣服的彩图贴在黑板上,并注明:一件衣服298元,一条裤子208元。)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汇报,教师完成板书。(板书: 298+208≈500(元))
2、教师提问:两套衣服老师都喜欢,请小朋友们帮忙想一想,老师带500元能买到哪一套衣服呢?
(1)学生汇报方法一:299+198=397(元),298+208=506(元),所以胡老师带500元能买到第一套衣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麻烦。)
(2)学生汇报方法二:299元是300元不满,198元是200元不满,估计的结果也应该是500元不满,所以能买到第一套衣服。
(3)学生汇报方法三:299元比300元少一元,198元比200元少2元,结果是比500元少3元;而298元是比300元少2元,208元是比200元多8元,结果就是比500元多6元。所以只能买到第一套衣服。
(4)学生汇报方法四:299+198的99+98满100,200+100=300,结果是400多;298+208是98+8满100,200+200=400,结果是500多。所以,带500元能买到第一套衣服。
……
设计意图说明: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到同一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并且进行引导、评价和优化,让学生知道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理解、思维层面:数感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方法二,推理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理解方法三,而方法四可能更适宜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更便于推广应用。
(四) 小结揭题,显化估算方法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数目不需要很精确,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的数目,因此同学们要有估计的意识,更要学会估算的方法。为了方便、快速地进行加法估算(同时板书课题:加法估算),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一个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来估算。当然,估算的方法不止这一种,同学们要根据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估算的方法。
三、 巩固深化,培养估算能力
1、 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599+297 403+508 295+306
704+195 392+407 606+399
(1) 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汇报展示,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700?在□里画“”。哪道题的结果小于500?在□里画“△”。
495+198 □ 506+205 □ 596+145 □
299+185 □ 136+398 □ 67+414 □
(1) 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解答。
(2) 学生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优化学生的想法。
设计意图说明:第一题起到扎实巩固“凑整估算”的估算方法的目的。第二题辨析结果“大于700”或者“小于500”的情况中,有许多灵活运用估算方法的因素存在,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他们的思维得以碰撞,估算能力得以提高。体验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估算的方法。
四、 总结拓展,活化估算学习
1、 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出示挂图。(教师创设情境,略。)
电话机 取暖器 自行车 电饭煲 电风扇
206元 292元 604元 305元 195元
(1)请你任意选两样东西,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2)估计一下,花900元钱能买到哪几样东西?
设计意图说明:本堂课一开始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个基于“学习数学培养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而提出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束,教师创设了一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活化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板书:
加法估算
206+292 ≈ 500(元)
约等于
“ ≈”读作“约等于”
练习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法及估算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2发展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3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发展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小黑板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13+624 342+362 130+476
(1)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 检查订正。说说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算一算。比一比。
230+68 445+414
260+68 445+464
267+68 445+469
(1) 学生独立计算,边算边比较。
(2) 反馈检查。
(3) 说说这两组计算题中各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和也随着增加,反之,和也随着减少;每一组中的第一小题计算时不需进位,第二小题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第三小题个位和十位相加都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3、解决实际问题。 做第3题。
二。 估算练习
1. 估算一下下面各题的得数大约是几百。
304+106 402+467 248+395
596+297 196+729 635+208
先同桌说说后交流反馈
2. 解决实际问题。做第5题。
(1) 独立解答。
(2) 交流反馈。说说自己列式是怎样想的。
三。 全课总结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小组派代表交流。
四。 作业应用。完成41页第4题。
教学板书:
练习课
158+216+142=516(本) 97+105+97=299(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并有序陈述解题思路。
2、在解决问题和观察比较算式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等。
3。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小黑板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1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0+90 430-400 500+300
740-40 30+900 600-200
2快速口算。
200+500 90+300 770-70 320-300
740-700 900-400 900-300 1000-800
360-300 400+600 500+200 200+100
200+800 540-40 580-500 50+70
二。 算一算。比一比
346+113 552+175
346+213 452+275
346+313 352+375
1. 学生独立计算,边算边比较,每组中的各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 反馈交流,检查订正。说说自己的发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逐渐减少,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和不变。)
3你能根据每组中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很快说出另几个算式的得数吗?
304+106=410 596+297=893 635+208=843
304+206= 496+397= 535+208=
304+306= 396+496= 435+208=
304+406= 296+597= 335+208=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做42页第7题
(1) 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 反馈思考。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做42页第8题
(1) 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 反馈思考。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白求黄鸡的只数就是求比127多35的数,求黑鸡的只数就是求比162多59的数,所以都用加法计算。
3做42页第9题
(1) 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电线原来长多少米的?
四。 全课总结
五。 作业应用。完成《练习与测试》
教学板书:
练习课
346+113=459 552+175=727
346+213=559 452+275=727
346+313=659 352+37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