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95113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3.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

2.课前搜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师:(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阿炳) 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预设:

阿炳的原名叫华彦钧,是一位民间艺术家。

阿炳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去世了,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父亲为师傅。

阿炳双目失明后,被道观里赶出来,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惨。

阿炳不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弹得很好。

小结: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六首。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给阿炳录音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成了音乐界的莫大遗憾。《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你们想听吗?那么,你准备怎么听? (用心倾听)

二、用心灵倾听 。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师: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用心地去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饱经沧桑、积淀、坎坷、萦绕、泯灭、抒发、委婉、跌宕、静影沉璧等词语。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写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听泉赏月,师父教诲。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经历,激发创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倾吐情怀,成经典名曲。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什么声音呢?(大屏幕显示)齐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他似乎听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4.交流反馈:

(1)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为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5.师: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景名闻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一些词出示:

(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涓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6.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7.(1)山水依旧,物是人非。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指名读,大屏幕显示: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

(2)透过这短短的两句话,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坐在二泉边,听着听着,没听到奇妙的声音,听到的是:(学生接读,再次感受)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齐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师: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下节课我们品读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阿炳的心声。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乐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领略这首不朽的名曲。)

师引读:起初……;一生跟读:这似乎……

师引读:随着……;一生跟读:它以势不可挡……

师引读:月光照水……;全班跟读:阿炳用这动……

2.师: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师: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怎样变的?再读课文。

4.读后交流。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书:赞叹 怀念 思索  抗争  向往  爱……

5.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乐曲,走进阿炳的内心。

(1)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此时情感还没有恰当的表达出来。

(2)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灵来诵读这段文字。

师范读。

(3)分三部分指名读,适时评价点拨。

随机齐读。

(4)生合作配乐朗读。女生读开头部分;男生读高潮部分;最后全体读。

(5)配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6.师: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位靠着卖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音乐)

(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抚慰了他孤寂的心灵,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是音乐支撑着他熬过苦难的一生。

齐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2.总结: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战胜苦难吧!

四、说话练习。

1.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基础。

教给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灵诵读”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尽快走进文本。

教师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读,使学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想象着读,读中想象,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丽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惠山的风景依旧,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见了,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于是产生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此环节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抓住“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这个重点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剖析“积淀已久的情怀”。为接下来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从而实现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随着音乐的快慢舒缓、跌宕起伏,师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领略不朽的名曲,解读阿炳的心声。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所以要给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精神种苗,这也是对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诠释。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野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 (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 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3、交流描写音乐变化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读出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相机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七、 课堂教学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 琴声 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全文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说明了: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3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启读,转轴拨弦三两声

1.欣赏音乐,初读课题

(1)同学们,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猜猜是哪首?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曲子

(2)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子?

(3)出示课题,齐读

2.二读课题,质疑问难

师述: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再读课题看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理念:抓住课题这一命脉,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一开始便热气腾腾

第二板块:点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读文本,读通带着读课题引发的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初步读懂由课题引发的问题,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文本,读准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力求读准确、读流利

2. 认读词语,提升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词语)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读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文中难读的词语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按照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来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动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做好了铺垫

3.三读文本,整体把握

(1)字词读好了,请同学们带着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

(2)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第三板块:参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次听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文本,边写感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同时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继续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坎坷)齐读

(4)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我们没有阿炳那深切的体会来,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设计理念:抓住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的悲惨命运,与阿炳产生了情感共鸣

第四板块:延读,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贵有疑,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下一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体会阿炳的坎坷人生

作业超市

1.积累:抄写三组词语

2.拓展视听:欣赏阿炳的其他作品,如: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设计理念:两组练习重积累,重迁移学生对差异性的练习具有选择性,尊重了学生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语文教学成为开放的教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3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