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音乐课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358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音乐课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音乐课教案【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五、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伴奏。师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3)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师:给你们半分钟时间,请你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4)齐唱全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1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用"lu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五、表现歌曲:为每一段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齐唱+领唱+合唱)

设计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都注重了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音乐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从歌乐曲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体验投身自然环抱的欢欣愉悦,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捉泥鳅》,结合声势活动,认识四四拍拍号,知道其含义。

3、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与同伴合作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歌曲填词新唱,收集有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等等。

4、根据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尝试选择情绪恰当的音乐作品进行合作表演,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5、背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熟记管弦乐组曲《朝景》的主题旋律,积累音乐体验。

教学内容:

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

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

动:“露一手”

竖笛:“小白船”

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我爱我的家乡》采集与分享我爱祖国

第二课时《蓝天白云》〈捉泥鳅〉认识拍号,四四拍

第三课时〈朝景〉〈美丽的黄昏〉

第四课时〈放风筝〉露一手风筝知识

第一课时

内容《常规课》采集与分享我爱我的祖国主题。

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重点

难点形体修身

过程一、常规歌训练加形体训练

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

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

二、节奏训练

tatttaataamen

xxx|xxx|xxxx|x0|

tttatttattttta

三、卡农训练

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关的歌曲。教学重建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

内容唱《我爱我的家乡》

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重点

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形体训练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形体训练。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感觉向上挺拔,压肩抬头挺胸。(5分钟)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三课时《美丽的黄昏》

内容唱《美丽的黄昏》,听〈朝景〉

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目标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

重点

难点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

过程一、形体加常规训练

1、听音乐,学生练习正确的坐姿。

2、节奏练习:

xxx|xxx|xxxx|x0|

tttatttattttta

3、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p2

(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

(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

(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

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

第四课时

内容唱《捉泥鳅》

听《放风筝》

目标一、学唱歌曲《捉泥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重点

难点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难点:创编“捉泥鳅”的动作,用竖笛吹好“小白船”歌曲

过程一:形体训练

二、欣赏〈放风筝〉

1、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三、音乐引入学唱歌曲

1、情境创设,实物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你们玩过捉泥鳅吗?”

老师出示用容器装好的泥鳅,给学生认识一下。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体验一下捉泥鳅的感觉。(配乐《捉泥鳅》,音乐响起时开始捉泥鳅,音乐停止就停止动作。)

“老师小的时候也爱捉泥鳅,捉泥鳅也要懂得方法,通常是用竹篓、勺子或者手电来捕捉它,特别是在田里捉泥鳅,更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田间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歌曲情绪。”(老师范唱)

3.歌曲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2)二听,“从哪些歌词,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

(3)三听歌曲,“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请大家跟着录音哼一哼。”

(4)学习附点部分的歌唱。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体会在歌曲中的作用。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6)接口唱练习。学生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10)四四拍表示的意义。

(11)声势练习。“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习。”老师动作讲解。

(12)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习为歌曲伴奏。

(13)老师提问:“在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1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习。

4:自主创编

1.“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那么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物?”

2.你能够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我们再来听唱一下这首歌,想一想,动一动,我们马上请同学表演。

3.请学生表演并学生评价,讨论如何完善?

5、歌曲欣赏

1.“捉完了泥鳅,好累呀!捉泥鳅的。小朋友都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我们也休息一下,请听《蓝天白云》,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2.老师简单介绍歌曲中提到的“六弦琴(吉他)。提问:听出其演唱形式、拍号。

3.简介歌曲出自。曾在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中表演,以吉他为主要乐器演奏,边弹、边唱、边舞。

4.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5.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习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小学音乐教案【第三篇】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捉到这个兴趣后,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对于伞的用途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考者,而非被动授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CD《下雨歌》

(3)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所听到的一些声音,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活动设计背景。

当然。

(2)用歌声、难点

重点: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但是兴趣依旧浓厚。

(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使幼儿在玩玩唱唱,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鼓及雨伞,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非被动授受者。

在本活动中:《下雨歌》

(2)CD《下雨歌》

(3)打击乐器,捉到这个兴趣后。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小玲,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 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唱《春雨蒙蒙》

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蒙蒙》

2、 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 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57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