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013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两书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

重点:在探究知道两书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突破方法:猜想、探究、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突破方法:举例验证中掌握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课件,两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评激思

活动一:激趣导入

1、复习概念,引入图示。

(1)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奇数和偶数?

(2)偶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奇数呢?

2、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奇数呢?

设计意图::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为学习新知做组准备。

活动二:游戏导入

1、游戏规则:一个同学转,指针指到那个数,就加上这个数的本身。和是奇数有大奖,和是偶数没有奖

2、学生尝试玩游戏

3、提问思考:为什么没有人得大奖?

设计意图::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两数之和的规律

二、引导探究,互评对话

活动一:探索验证

1、明确探究的问题:刚才的游戏,一个数加上它本身只有两种情况,偶数+偶数,奇数+奇数。要全面研究,还有什么情况?

偶数+奇数

2、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可以用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也可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同坐合作。注意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讨论。

(1)用举例的方法验证。

(2)用小正方形拼摆的方法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寻找规律,经历过程,从而能找到两数之和的规律。

活动二:归纳结论

1、教师板书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2、举例验证规律

3、用今天学的规律解释前面的游戏。

活动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填空: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10个偶数想家的和是(),10个奇数相加的和是()

2、小明爸爸、妈妈今年的岁数和是奇数,几年后小明爸爸、妈妈岁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内化所学的知识,掌握两数之和的规律,能灵活运用

三、梳理总结,赏评延展

活动一: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出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吗?这些规律我们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活动二:作业

练习四的3、5、7题

设计意图::安排以上几个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从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1/8是5/8,7/12里有( )个1/12

(3)3个1/5是( ),4/7是4个( )。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

(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1/8+3/8,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板书:1/8+3/8=1+3/8=4/8=1/2

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即时练习

1/5+1/5

2/7+3/7

7/10+1/10

2.同分母分数减法。

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3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引入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质数合数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指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有18个学生要参加表演,表演节目分组排演,老师准备将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分一分,试试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怎样分合适?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基本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直观操作。用圆片代表人,操作演示。

2.除法计算。如18÷ 2 = 9,将18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9人。

3.分解因式。18=1×18=2×9=3×6。

三、交流反馈,深入研究

学生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和理解。研究出6种结果:

1人一组,可分18组;

2人一组,可分9组;

3人一组,可分6组;

6人一组,可分3组;

9人一组,可分2组;

18人一组,可分1组。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如何分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表演相声可2人一组,若表演课本剧6人一组比较合适,如果表演舞蹈,可以9人一组,分成2组等等。

师: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解决分组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四、拓展新知,归纳概念

师:如果参加表演的人数是13人,按同样的要求则有几种分法?

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都只能是:一种是一人一组,分成13组,另一种只能是13人一组,而学生又觉得这两种分法都不是很合适。于是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将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就有多种分法,而将13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就只有两种呢?通过观察思考发现18可以写成18=1×18=2×9=3×6,而13只能写成13=1×13或者13=13×1,也就是说18的因数有多个,而13的因数只有两个。那么在整数中是否还有这样的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呢?

师:有一类整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质数。另一类整数,它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合数(出示课题)。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两个数中,18是合数,而13是质数。你能根据合数和质数的特征举例说说质数和合数吗?

五梳理知识,理解概念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和合数,请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学生互相说概念。)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下面来做个小游戏。每个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学号。

师:你的学号如果是50以内的质数,请你起立。

(学号是50以内质数的学生起立。)

集体订正:站错的同学,明确用找因数个数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质数。

师:请你们将50以内的质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师:你的学号如果是50以内的合数,请你起立。

(学号是50以内合数的学生起立。)

随机采访: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拿的学号为什么是合数?

师(询问学号是1的同学):你为什么两次都没起立?

生:因为我的学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引导学生理解1没有2个不同的因数。)

(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以其中一个为例,说出判断过程。

3.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时,需要把它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吗?为什么?

交流明确:除2外,2的倍数都是合数;

3的倍数都是合数,但3本身除外;

5的倍数都是合数,但不包括5。……

小结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合数,可以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去判断,有时还可以用7、11……去判断。

4.找出50~100的质数(分组找数,提炼方法)

分组找质数:五个组分别研究51~60的数、61~70的数、71~80的数、81~90的数、91~100的数。

板演找到的质数:53、59;61、67;71、73、79;83、89;97。

集体订正: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用色笔勾划指正,形成25个质数。

小结方法:同学们运用“排除”的方法,筛选出了100以内的质数。

5.师:这些数我们都会判断了,下面我们来判断两个较大的数好不好?

(依次出现20xx,…)

生: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肯定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这个数是合数。

(依次出现3214675,…)

生:依据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师:不管它还有几个因数,只要再举出一个,就足以证明它是一个合数了。

6.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1725,219,364,39。

师: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0除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呢?

(学生分类,出示如下的集合图。)

六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举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

做一做

块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可以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体?

2.有一个五位数,万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千位上的数比最小的合数多1;百位上的数是10以内最大的素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两个连续质数的积。(这个数字是15726)

3.妈妈给萌萌买了相同几个的几盒糖,付了40元,售货员找给她4元钱,你知道她买了几盒吗?

七课后小结

师:通过以上这些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质数和合数掌握的真是不错!老师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一一展示在了黑板上,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生: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还有1。

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和交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为今后的学习能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五(2)班共计学生57人。大部分学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却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

三、教材内容及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包含三个例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总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整数)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体会知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写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总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79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