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221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的: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1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失母之“恨”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b、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看能不能把这一自然段读成一个字?

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4、通过理解、对比、总结出“恨”最确切。

5、又一次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失母之“恨”。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1、为什么作者凄凉会少了而甜蜜多了?

2、此时夜完全黑了,外面完全的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静了下来?哪一个词告诉我们?

3、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

4、体会一个“糊”字。

(二)触景生情

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会高兴得不得了?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作者看到房东太太这样,他的心会想些什么?

4、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5、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6、串这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四、梦中寻母

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哪一个字注定季羡林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

3、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五、总结升华

1、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2、总结全文。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磁带。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 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⑴ 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⑵ 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 却又是甜蜜的。)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

⑶ 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 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作者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准备: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学生轻声呼唤季老的名字

师: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

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学生阅读后谈体会

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1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学生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作者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学生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作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日记,年代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作者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1、 从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学生边默读边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评价学生的板书,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师:说说为何要写上这些词。

学生联系课文谈对词语的理解。

师:从这些词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怀念母亲情之切。挑出一个词来,如从“频来入梦”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母亲总是走进作者的梦里来。

师:只有他的亲生母亲不断走进他的 梦中吗?

生:还有祖国母亲!

师: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 、感受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作者怀念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可是,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1)学生再次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名朗读日记。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怀念母亲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读:

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②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3、感受作者怀念祖国的情怀

师: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当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指名分别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1)学生谈谈体会。

(2)重点指导理解“这种凄凉是甜蜜的”

师:一般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凄凉?

季老感到凄凉又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3)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4)朗读联系,读出“甜蜜的凄凉”。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4、学习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设计“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课文的主线:怀念母亲和怀念祖国既让学生分别体会,又进行综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诗文、名言,抒发感情。

师:关于母亲,关于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

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让我们重温母爱,感受母爱!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5、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9、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抱里。(冰心)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学生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四篇】

a.教材解读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觉得,此文体现语文人文性一面的应该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语文的工具性一面则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是最理想的课堂。

b.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奔丧、弃养、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可见一斑、怅望灰天”8个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季老的爱母之心、爱国之情,传达“爱国应从爱母亲做起”的道理。

3、凭借阅读经验找到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并从中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落实“从关键词体会情感”等阅读策略,培养语感。

c. 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d. 预习作业

1、自学课文生字词,感情得体的出声朗读课文,读流利。画出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或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上课时设法提问。

2、作者怀念的是谁,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对她们同样的怀念?

3、用横线画出我怀念生身母亲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用浪线画出课文中体现我怀念祖国母亲的词句,写下批注。

e.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谈话: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随便聊聊)

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

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今年七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知道,他生前最悔恨的是什么吗?(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赋得永久的悔》)

简要介绍季羡林生平。(可以幻灯出示资料及照片)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说到了故乡、母亲,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魂牵梦萦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1篇《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疏通词句(即完成预习一)指名说说,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引入“怀念”,进入第一板块。

第一板块 抓课文主线,完成预习2

1、理解“怀念”(明确“怀念”是过去经历的一些场景、声音、事件在脑海里的回味,其主要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内心体验)

2、品读“怀念”。“我”怀念的是谁?母亲是指谁?(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课文中哪个关键词可以读出我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怀念?(学生自由表达预习时的收获)

关键词句:……不知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理解“频来入梦”,可结合下文中日记日期的频繁,下文中“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第二板块  品思母之痛,完成预习3

读“频来入梦”这一句,引入“思母之痛”(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为什么”,我们来帮他看看为什么!)

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六岁离开母亲……数十年如一日)自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抓住几个量词:只待了几天、只活了四十多岁、痛哭几天、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体会作者心中的痛与悔)

2、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中的几段,加深这种感受(在季老的另1篇文章中,他详细的记叙了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我们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3、学生快速浏览上面的三个片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是还没等“我”有迎养母亲的机会,她就已经走了!这,怎不是“我”心中永久的痛与悔啊!(引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就因为这样,母亲频来入梦!

第三板块  品念国之切,完成预习4

远在异国他乡,孤寂的“我”频入梦中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这又是为什么呢?读读季老的日记吧!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自由品读日记,谈谈体会。

2、关键词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的糊在心头。理解:他因为什么感到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可联系上下文)既然思念是凄凉的,有为什么这凄凉与普通的不同?甜蜜的是什么?浓浓的味道是哪些往事?(来个小练笔吧!写写季老会想起故国的什么)

学生练笔,之后交流。

这些凄凉的、甜蜜的往事交织在黄昏的暗夜中,浓浓的糊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又怎能平静!“我”写下了1篇又1篇怀念故国的心声!(引读:11月18日……这种思念是如此的真切!11月20日……时间越久,思念越深,甚至窗外的风也会触动我敏感的神经!11月28日……)

第四板块  融合情感,升华情感

1、日思夜想,想念母亲,想念祖国,那样强烈的情感始终贯穿了季老厚厚的一本《留德十年》。我们所读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就像季老所说“可见一斑”。(理解“一斑”)他在《寻梦》中这样写到:(出示《寻梦》开头与结尾两段)齐读

2、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指名说说)

3、再读这几句(将它们改写成诗的形式出示)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怀?

4、总结:苦苦的追寻啊!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声声地呼唤啊!只为得到一个美丽的微笑!一次次流泪,只因“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次次流泪,只因无法归故国!季老的心中始终回荡着这样几个字:母亲!祖国母亲!课后去读读季羡林的其它作品吧,再次体会一下这种魂牵梦萦的情感!

课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寻梦》、《寸草心》或者是《留德十年》

《怀念母亲》教案【第五篇】

一、说教材

《怀念母亲》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去,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对祖国的怀念,将对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说教学目标:

1.从多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2.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之情。

四.说教法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2.以读代讲法: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

五.说学法

采用朗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怀念母亲》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真挚、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的1篇文章,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探心路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字,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学生交流后的初步感受。

3、读读六个词语“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引导学生带上想象,读出词语的形象与情感。

4、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了吗?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段吗?

5、指名读4篇日记和《寻梦》片段,初步体会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思念之频之深

6、谁能把我们读到的这些文字一日记《寻梦》读薄,读成一段话?浏览全文,在文中找一找。

(三)体悟“怀念”

1、品读“恨”字——思母至痛

(1)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季羡林失去母亲后的心境。

(2)你能体会季羡林当时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恨”字?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援引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季羡林恨谁?为什么而恨?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