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2179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精编3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怀念母亲》是新课标实验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1篇精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

教学目标:

1.借助字理理解“频”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频来入梦”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体会“凄凉、甜蜜”等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失去母亲后的悔恨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作者对两位母亲所怀着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猜他是谁?

2、简介季羡林。

3、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想一想:

母亲指的是谁?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

三、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师:母亲去世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会浮上心头。请从课文中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

1、会读书的同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频来入梦)

2、板书并指导书写“频”。

3、会读书的同学,又可以把一个词读成一句话。

(二)品读思母之情

1、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11月18日的日记,了解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

2、利用资料补白,体会季母对季老的爱,从而感受季老对母亲的爱。

3、学习第二自然段,利用音乐渲染,教师引读:“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一生接读;

师引读:“我曾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女生齐读;

师再引读:“当我赶回家中,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全班齐读。

(三)品读思国之情。

1、自由朗读季老的其余几篇日记,想一想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2、默读11月16日的日记,完成想象说话:

因为季老想到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因为季老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3、全班齐读11月16日的日记,男生齐读11月20日的日记,女生齐读11月28日的日记。

(四)抒发情感。

纵情朗读散文《寻梦》的开头与结尾,思考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面影?

2、你从这开头结尾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3、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四、总结全课。

五、拓展升华。

1945年,持续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闭幕,归心似箭的他头也没回,登上了回国的吉普,并写下了一首诗(课件,音乐)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生齐读后欣赏《我的中国心》。

六、作业:

1、摘抄感受最深的语句。

2、仿照11月18日的日记写1篇日记。

3、搜集有关“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散文等,举办一期展览。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母              祖国

敬意爱慕

频来入梦

设计思路

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由猜猜他是谁导课,可以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借助课件出现季羡林生平资料及照片,加深对季羡林的了解,萌生对季老的崇敬之情。

这样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之外,还可以很快地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借助课件出现课文主线,并突出强调“频来入梦”一词。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初步掌握抓住一个重点词语“频来入梦”学习整篇课文的方法。抓住主线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掌握将文章读薄、读厚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与文本展开对话,与作者展开对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补白资料。

体会母亲对季老的爱,从而感受季老对母亲的爱。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并出现背景音乐,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

新课标指出,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本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的想,与作者情感共鸣,体会作者失母后那无尽的悔。

课件出示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季老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体会浓浓的赤子之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除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也是攻克难点的一条捷径。

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在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件出示补充的诗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将教材内容有机地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并增加了课外的知识。

课件出示作业内容。

作业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深一层体会,又有课堂上刚学到的“触景生情”写作方法的运用,同时还有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与单元要求一致,并将课内所得延续到了课外。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3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怀念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媒体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

三,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3、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4、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

四,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 请大家互相交流。

五,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1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失母之“恨”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b、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看能不能把这一自然段读成一个字?

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4、通过理解、对比、总结出“恨”最确切。

5、又一次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失母之“恨”。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1、为什么作者凄凉会少了而甜蜜多了?

2、此时夜完全黑了,外面完全的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静了下来?哪一个词告诉我们?

3、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

4、体会一个“糊”字。

(二)触景生情

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会高兴得不得了?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作者看到房东太太这样,他的心会想些什么?

4、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5、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6、串这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四、梦中寻母

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哪一个字注定季羡林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

3、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五、总结升华

1、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2、总结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0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