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学设计优质5篇
【导言】此例“趣味数学教学设计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趣味数学教案【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趣味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一步渗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比较。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课。
1、复述回顾: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A、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B、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C、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2、引出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一些特征。当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度又有什么态度呢?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之前,提出实验要求。
(1)、记录杯子里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补充完整。
(2)、观察水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播放实验。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3、观看实验记录单,回答三个问题。
①表格中有哪两种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4、课件展示反比例的意义,请学生回答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有三个条件,1、两种相关联的量;2、变化方向相反;3、乘积一定。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谁给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1)学生**举例。
(2)师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只有积一定,这两个量才成反比例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1)、表格中有( )和( )两种相关联的量。
(2)、写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
(3)、这个积表示( )。
(4)、表中的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 )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 )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 )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 )
四、积极应用,拓展新知。
出示课件,正、反比例的例题,请学生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表格补充完整。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五、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 )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 )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 )
(4)、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 )
(5)、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 )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挑战一下自我吗?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堂堂清练习题。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第三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之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我校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何上好专业生产实习(技能训练)课,如何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做好乐中施教和感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我校在专业生产实习课上新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在教学上有较多的形式与方法,具体也要根据不同的实习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校在趣味教学法上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得出了各种不同的专业性较强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教学中的运作方式
1.在模块教学实习当中,首先必须完成本实习模块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再增加趣味教学实习课题,但可以在一开始实习时引导学生或布置与趣味教学实习相关的课题作业等,让学生设计趣味教学实习课题。
2.可以在空余或晚自习时间安排趣味零件的设计(由于实习班级在晚自习时,作业相对较少),这样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3.在实施趣味教学课题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指导思想,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以及个人潜力,而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或引导,并且给予技术难度或课题范围之内的指导控制。
4.单一的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习,设计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零件,并由学生自己完成制造,加强综合能力的运用。
5.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或实习课题时,可以考虑学生从开始实习至毕业期间,所实习的课题是前后关联的,能组装并完成一件作品(产品或设备)。或者,先让学生设计或构思一件物品(产品),该产品的所有零件可在未来2~3年的实习当中自己去加工去实现。
6.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每学期未进行一次趣味教学作品(课题)设计比赛,作品由学生在本学期实习期间自行设计、制作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7.在高职班级,可采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制作或编写的毕业作品或毕业论文,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的兴趣,提高毕业论文的编写质量。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中的教学实例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综合训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设计与绘图、铣床、车床、磨床、模具装配、试模调模等操作技能。依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同时,该零件加工制造模式,接近于企业模具制造的实际模式,有利于培养与企业接轨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
2.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
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或模型的锉配、角度锉配、尺寸精度控制、螺纹加工等钳工技能,以及结构构思能力、零件装配的基本概念、间隙配合锉配、组配件锉配加工等钳工技能。根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钳工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学习兴趣,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并能合理或巧妙运用钳工综合技能,进行制作或设计作品,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有所用,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铣床、车床、磨床、电火花线切割,铣床加工基本操作技能、尺寸精度控制、组合件的加工与配合,零件造型与设计技术与能力等技能训练。根据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技术的认识和兴趣,能合理运用不同加工设备的不同机械加工特点,综合运用技能,进行设计或制作组合件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4.数控加工与雕刻技能训练
数控专业的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机床切削加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与本专业相关的机加工操作技能,了解数控车床的控制原理,熟练掌握编程操作方法,具备机床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力。根据我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以及技术和技能综合运用,球面、曲面等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组合件的加工,数控产品的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从而成为能进行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机械电子工程一体化技能训练
机械电子工程或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钳工基本技能、配合件锉配、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掌握机床基本操作方法、机床基本维护保养能力、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根据我校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教学中的总结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3.提升课堂学习的气氛。
4.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
5.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6.触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7.弥补实习设备的不足因素(当部分学生没安排上机操作时,可进行课题设计)。
8.对趣味教学法的推广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
9.增强学生家长对小孩在校所学的技能的认识和了解程度(部分零件或作品可以带回家里)。
10.增强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与就业机遇(学生可带着自己制作的零件或作品去参加就业面试)。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有所冲突,部分需重新制定教学计划。
2.对教师自身能力(综合技能)要求较高。
3.受实习设备或实习条件、场地影响(部分课题可能会跨越几个实习模块)。
4.现有教师观念思维改变(解放思想)。
趣味数学教案【第四篇】
学习内容:
“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
“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篇】
笔者连续在初三教学两年,在总复习教学中发现很多学习很好的学生也总在计算上出错,表明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相比较而言,计算无疑更显枯燥,计算的练习更显乏味,学生常常不爱算,易算错。这是造成学生计算差的原因之一,但老师有没有该思考的问题呢?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也忽略了呢?常见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中,多是讲几何、应用题方面的课,而计算方面的课寥寥无几,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教师心里也是忽略的。
计算教学的枯燥与重要是相矛盾的,如何使学生爱计算、算得好,这就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得从他们的兴趣人手,使学生对计算感兴趣,从而让他们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一、提高新授课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新授课——教学新知识或技能的课,这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在计算教学中,新授课起着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作用。适当增加新授课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对算理的认识、算法的掌握上更胜一筹,从而帮助-其计算的准确率提高。
(一)手脑并用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动的特点进行计算教学,要求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增加计算学习的趣味性,加深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三视图”一节课时,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正方体,亲自动手去摆去观察,然后画出三视图,这样能让学生轻松建立数学立体模型,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
(二)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正、负数异号相加”时是这样设计的:从“-2,5,+3,-6,-3,0,+7,-4”中任选两数组成你会算的加法算式,并说说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复习旧知识“同号相加”);还能不能组成其他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习新知识“异号相加”)。你能不能猜一猜它等于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你的猜想。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再观察归纳出正负数异号相加的算法,一堂课轻松有趣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讲添加项的问题时,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话说古印度有一位老人,在他临死之前把3个儿子叫到了跟前说:“我就要见‘佛祖’了。没有其他的东西留给你们,只有19头牛,你们分了吧,老大分一半,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分五分之一。”老人说完不久,就咽了气。
既要执行父亲的遗嘱,又要遵守不准宰牛的教规,应该怎样分才好呢?兄弟三人一筹莫展,他们请教了当地很多有学问的人,也没能解决。
有一天,一位农民牵了一头牛从门前经过,看到这兄弟三人唉声叹气,问明原因后,他思索了片刻就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我的这头牛借给你们,凑成20头,老大分一半得10头,老二分四分之一得5头,老三分五分之一得4头,余下的一头刚好还给我。”
聪明的办法,绝妙的主意,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计算教学在新授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对算法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正确。教师应努力设计有趣的计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领悟算理,发展计算能力。
二、提高练习课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练习课——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在计算教学中,练习课起着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计算练习课容易陷入题海大战的误区,一节课往往是教师廖廖数语,学生埋头苦算,到最后可能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速度与技能,但他们对这些计算题的厌恶也从此生根发芽,学习后进生更是畏之如虎。所以,教师不能简单、粗糙地处理一堂计算练习题。只有挖掘计算的趣味性,能培养学生对计算的信心与兴趣的计算练习题,才是一堂好的计算练习课。
(一)题型多样
简而言之就是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适当加入形式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换换口味,保持新鲜感。比如常用的计算接龙形式稍作变化,如组内轮流接,比一比哪一组最快等等,就可以增加许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展竞赛
学生喜欢竞赛活动是每个教师的共识,练习课上是这种练习形式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我就在计算教学中开展过“快算大比拼”等计算竞赛,学生那种热情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爱学习,我想厌学是否都是我们在不经意间采用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所种下的后果。
竞赛不仅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更可以在师生之间开展,它不仅能丰富教学,联络师生感情,而且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我爱用这个方法向学生介绍一些巧算方法。比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后,我就安排了一次师生小竞赛:比一比类似99x(-6),(-101)×(-11)这类题谁算得快。学生兴致可高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说:“你是大人,一定有窍门,不公平!”我就顺势问:“我要说窍门了,你要不要听?”
(三)游戏计算
以上两种方法在数学计算课上很常用,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懒得用,要多用、善用,以增强数学计算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它们的开展是较容易的。那么猜数游戏就更需要教师的努力与智慧了。做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正负数的加减时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题,如果你算对了苹果就送给你。学生做起来充满兴趣,而且计算准确率也大大提高。
(四)趣味计算
数学计算中有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至今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在计算练习课上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向学 生介绍。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学生学会了有理数的减法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卡布列克常数:把1、2、3组成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再相减;将得教中的三个数字重复操作数次后,你将会有重大发现。学生组内合作寻找得到结果495。是巧合吗?再自己换一组数字独立验证一下。四位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神奇现象呢?五位数呢?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胜让他算上二三十道减法计算题,而他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这样的趣味计算在许多课外书、杂志上有介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运用。
三、提高课外作业中计算的趣味性
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布置一些与计算有关,又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
(一)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它“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平时布置作业,如能很好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一门抽象难懂,又没用的学科。
例如:商场销售一批衬衫,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一件衬衫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售出2件,(1)设每件降价x元,每天盈利v元,列出v与z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商场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3)每件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的盈利达到最大?盈利最大是多少元?
这项作业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数学在他们心中变得平易近人了。
(二)形式灵活
长期以来,计算作业就是在课外作业本上算几道题而已。当然,这是必要的。但是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做些改变,增加一些新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做得有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