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第一篇】
一、课题:
《乘法分配律》
二、主要讲解的内容:
课本第26页例7及相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等
学生准备:数学书、笔、练习本、笔记本
五、教学环节
1、反馈家庭作业(表扬做的优秀的学生,鼓励并引导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2、复习导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 (8+2)×7=
10×5+5×5= 8×7+2×7=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3、新授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学生先说想法,让个别学生说明。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结果都是150人。
③观察对比,概括规律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吗?学生发语音
左边是4加2的和与25相乘,右边是4和2分别与25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结果相等。
教师适时用箭头表示出来。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写在练习本上。
拍照展示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相等。
④你能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个规律吗?
如:(4+2)×25=4×25+2×25
左边表示6个25,右边表示4个25加2个25,也是6个25,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a+b)×c=a×c+b×c
a×(b+c)=a×b+a×c
4、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2借助乘法意义判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注重形式表达的认识与强化。
(2)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答案: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5×12=25×2+25×10
解析:考查目标1、2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乘法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
(3)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答案:(75+45)×60
=120×60
=7200(元)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在列出不同算式的基础上,以生活情境的材料解释算式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个新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左边表示(a+b)个c,右边表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如果反过来,等式仍然成立。
如4×7+4×3=4×(7+3)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5,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l、2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面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于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3)4=54+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连起来,教 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9) 20xx+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彩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同时板书。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8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斑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6,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十3)4 54十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十3)4=54十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十7)6 186十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十9) 20xx十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 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 c=ac+bc
等号左面(a+b) 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在(32十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
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
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乘法分配律【第四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
(+3)×14=□+□×□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