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精编5篇)
【导言】此例“《故乡》教学设计(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故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的5篇《故乡》教学设计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故乡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故乡》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思路
《故乡》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重点在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比人物的变化揭示主题。在分析人物的时候,由相同的一个问题领起:这个人物的哪些方面使我悲哀?依然围绕悲哀这个主题。带领学生分析闰土使我悲哀的方面有:生活的困苦、外貌的苍老、精神上的麻木、封建礼教的毒害(和我的隔膜)、和虚无的寄托,而杨二嫂决不是一个搞笑的人物,她使我悲哀的则是做人的尊严的丧失。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小资产者,他们构成了农村的经济支柱,他们的状况代表了当时所有农民的经济、精神状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形,表达了作者的悲哀与愤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说出小说的特点。
⑵ 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时代中的人物。
⑶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能力目标:
掌握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当时农村生活现状的失望和悲哀,对人物命运的悲悯,以及改变生活的信念和希望。
教学重点
1、小说所刻画的人物的社会意义。
2、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3、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对比、讨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现实及根源,认真阅读课文,自学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像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背景探究
学生交流从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的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现实的材料,最后明确: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的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这以后作者把它编入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三、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
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录音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从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抄写课下注释的词语含义。
阴晦 萧索 心绪 无端 如许 潮讯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惘然 隔膜 恣睢
2、完成下列表格。
变化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故乡》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桑果)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板书)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北仑的杨梅,还特地写了1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指正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小学音乐大海啊故乡教案4
一、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三、编创与活动
1、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2、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3、 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4、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5、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6、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四、课堂总结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小学音乐大海啊故乡教案5
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大海的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 电子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猜谜语
师:那有哪位同学见过真正的大海?能不能请你描述一下你见过的大海呢?没见过的同学就请告诉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师: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海不扬波、碧海青天;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大海的视频,让我们聆听大海的声音。
师: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欣赏 《大海啊故乡》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由深情到激动)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由弱到强)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
2、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1)3/4 12 1·76| 53 3 - |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 654 1165 | 5 - - |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 -”的时值要唱足。
4、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跟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 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 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