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杠杆教学设计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3055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杠杆教学设计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杠杆教学设计1

[关键词] 财务杠杆; Excel软件; 教学过程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58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00- 02

0 引 言

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教学设计突破了课程独立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课程整合。传统教学方法是将“财务杠杆”的基本特点与公式利用教师课堂讲解和板书的方式来完成的。实践性、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作者将信息技术与教材中的“财务杠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采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课程核心内容可视化。学生通过操作验证理解财务杠杆的内在涵义,并能完成实际案例的分析。这样既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发挥主动性,又能把理论教学变得轻松活泼,贴近生活。根据以上教学思想和原则,作者设计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财务杠杆》整合的教案。

1 教学设计过程

财务杠杆教学教案设计如下:

授课对象:A校高二年级财会预科班;

授课教材:财务管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财务杠杆;

教学目的及要求:利用Excel等软件动态展示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财务杠杆系数,学会计算,最终学以致用,能从财经的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财务杠杆概念的理解,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中各个因素含义的掌握,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财务杠杆利益与分险理解与分析;

教学关键点:财务杠杆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准备:机房、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分组坐位。

整个学期的课程分小组教学,每组选一组长;课后作业及思考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并形成讨论稿上交,代表轮流发言;上课前2分钟采用角色扮演播报财经新闻(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找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选取7则财经新闻,让学生以新闻主持人的身份进行财经新闻快播,辅以背景音乐,目的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财经新闻,连接理论与实务。

新授:杠杆分析原理; 财务杠杆; DFL计算公式; 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实务。

2 新授内容详解

杠杆分析的原理

杠杆分析是借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用形象的动画展示财务分析工具。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固定费用和财务方面的固定费用)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财务杠杆

指标假定

EBIT――息税前利润;I――利息费用;T――所得税率;D――优先股股息(西方国家重要的融资渠道,但中国未实行,可引导学生思考其可行性);N――普通股股数;EPS――普通股每股收益。

相关资料

展示给学生的案例资料:总资本相同的3个公司不同的融资方案,息税前利润相同时的EPS。借助Excel制作一个动态模型,直观地演示出各公司的EPS。学生只需点击按钮就可观察到EPS的计算结果。并引导学生联系企业财务会计,最终得出EPS的计算公式:

EPS = [(EBIT - I)(1 - T) - D]/N

EPS是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在利润表中反映(联系利润表)。

再通过运用Excel2007模拟运算,可同时计算不同方案的EPS并用图表显示结果。用Excel动态展示A、B、C 3个公司息税前利润变化引起的每股收益变化,由学生根据动态展示结果得出结论(分组讨论,发言)。

过渡:由于固定筹资成本的存在,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就是将每股收益的变化率比上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再次动画展示财务杠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DFL计算公式

(1) 理论计算公式:DEL = (ΔEPS/EPS)/(ΔEBIT/EBIT)

(2) 简化计算公式:DEL = EBIE/[EBIT - I - D/(1 - T)]

简化计算公式由理论公式和EPS的计算公式推导得出(推导过程可作为课后讨论作业)。

例题:假设ACC公司的资本来源为:债券100 000元,年利率5%;优先股500股,每股面值100元,年股利率7%;普通股为500股,每股收益8元,息税前利润为20 000元。所得税率为30%。假设销售单价及成本水平保持不变,财务杠杆系数可计算如下:

DFL = 20 000/[20 000 - 5 000 - 3 500/(1 - 30%)]

(3) 分组讨论:

练习1:某企业计划筹资600万元,当年息税前利润150万元。现有2个资本结构可供选择,各方案债务利息分别为15万元,30万元,优先股股利分别为12万元,3万元,所得税税率25%,要求:计算各方案财务杠杆系数。

练习2:某公司为拟筹建项目筹措资本1 000万元,现有3个筹资方案:A:全部发行普通股筹资;B:发行普通股筹资500万元,发行债券筹资500万元;C:发现普通股筹资200万元,发行债券筹资800万元。假设该公司当前普通股每股市价50元,不考虑证券筹资费用;该项目预计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借入资本利率为8%,所得税税率为25%,请每组选定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让组员计算假设息税前利润从200万降低到150万元,即降低25%,你所选择的方案的每股收益是多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可用Excel模型验证结果(采用此案例过渡到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举债经营给公司未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的大小,当公司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或优先股筹资比例时,固定的现金流出量就会增加,从而加大了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实务(分析实际问题)

(1) 实务:“浙江高利贷跑路成风”。民企老板“跑路潮”仍在继续,2011年前2个月,仅温州一地就发生60起“跑路”事件;5月以来,浙江海宁和温州至少又发生了2起。以此进行诚信教育。

(2) 实务:学生上网查找2012年中报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与最低的上市公司。引导学生进行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分析,为下次课资本结构做准备(可联系第七章报表分析进行讲解)。

小结

① 财务杠杆是由于固定筹资成本(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的存在而产生的;② 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息税前利润变动与每股收益变动之间的关系; ③ 财务杠杆系数用于衡量财务风险。

课后作业

假设你是XYZ公司的CFO,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每股收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20%)低于平均水平。公司管理层的奖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年末股票价格。现在是10月份,公司的CEO希望提高年末股票价格。他发给你一份备忘录,让你重新设置资本结构,使资产负债率提高到65%,从而提高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你将如何回复CEO的要求?

3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贴近专业实践;动画及Excel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增强可理解性;整个课程采用分组教学法,增加学生沟通及团队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Excel模型的设计直观形象,但是对于不同EPS和EBIT的筹资方式,要及时修改EBIT-EPS分析图的坐标轴。可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只有与当前的信息技术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邱德君,张晓坤。 浅议EXCEL电子表格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9-42.

[2] 贺胜军。 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0-72.

杠杆教学设计2

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并非全部。教师可以对章节内容进行整合,更可以开发校本教材。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断:师:根据你们对杠杆知识的理解,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应从哪儿入手?生:我想应该是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师:很好,请坐。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杠杆平衡。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看如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同一小组进行合作交流。(5分钟思考时间)。师:现在我们共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首先,我们要把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步,在杠杆左侧的两格处挂三个钩码,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侧,从力臂大处逐渐向里移动,感受一下,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变 化?(学生随着教师做)生:从外向里移动的过程中,右手所用的力逐渐增大。师:这是同学们的感觉,是否准确呢?我们做第二步:在杠杆的左边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根据第一步的感觉,猜想一下,在杠杆右边第三个格处,应挂几个钩码?生:两个。师:好。同学们和我一起验证一下。(学生随着教师做)生:刚好平衡师:根据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个片断中教师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排列顺序进行讲解,而是把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造,让学生从感性的猜测到实际的操作,最后以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这样做鲜明地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高超的驾驭教材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做懂得教学策略的教师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以《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1)提出问题: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灯越亮,流过的电流越大。那么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形成假设:学生据已有知识,通过议论提出假设。(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师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教师巡视)(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得出结论。(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7)交流:各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从这一教学简案中,不难看出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他们亲历探究过程,从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效益较高。

2.课堂上发挥好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教学在“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在教学“声音的特征”时,布置任务——在木板或文具盒上绷上不同的橡皮筋或铁丝做“乐器”,课上演凑此过程中,不仅动脑,还动口、动耳、动眼、动手,亲自经历,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记忆。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先做实验:向紧盖着盖子的热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同时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就明确了。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在“电热”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一些关于家中电热器的零星知识,在此基础上探讨电热的形成,再用课件展示家庭常用的电热器、家庭电路中出现的火灾情景,让学生感受电热的产生过程。

杠杆教学设计3

“杠杆”内容教学主要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杠杆。通过对撬棍、老虎钳等工具的使用,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工作的杠杆都有用力点、阻力点、支点,同时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以及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看,本课中的杠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记录表格的问题。由于实验中会出现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三种情况,记录的数据相应有这三类,而教材所采用的是表格式的记录,将所有数据集中在一个表格中(如图1所示),虽然有用力情况的记录,但是由于比较分散,在分析这些数据时,面对满满的一个表格,学生感到迷茫,找不到其中的规律。

二是实验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实验中的省力、费力情况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当挂上钩码杠杆平衡后,学生不明白是省力还是费力情况,以致表格中的“用力情况”记录错误,影响后续研究的进行。

正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时,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是老师得出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顺利认识三类杠杆的特点,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本课中,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更好地理解三类杠杆的特点,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如下:

支架一:使用直观记录表

教学时舍弃教材上的记录表,代之以直观的记录表(如图2所示)。记录表中的刻度完全与实验中使用的杠杆尺一致。直观记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把在“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活动后所发现的多种挂法记在直观记录表上,即画出钩码的挂法。二是记录表上的“直观”线段。学生在认识了杠杆“省力”“费力”情况后,在记录表上画出阻力点到支点、用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如图3所示),并进行比较。

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原理。这种“直观”记录表的使用,更加关注信息呈现的直观性,过滤了很多其他不利信息,避免了学生在面对很多看起来没有条理的数据时的茫然无措,便于学生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支架二:对比分析,感知省力、费力

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如笼统地提“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的模式。在研讨过程中,先展示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研讨,认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类整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

支架三:有效迁移,灵活运用概念

在实验研究得到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后,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三个活动:以弱胜强游戏、老虎钳的使用、火钳的使用。以弱胜强的游戏即通过男女生对抗的方式,让力气小的女生翘起力量大的男生,通过游戏体验支点位置改变引起用力大小的改变;老虎钳夹断铁丝,让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火钳的使用是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感受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灵活运用概念。也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具体、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63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