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杠杆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31068

【导言】此例“杠杆教学设计【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杠杆教学设计【第一篇】

“杠杆”内容教学主要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杠杆。通过对撬棍、老虎钳等工具的使用,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工作的杠杆都有用力点、阻力点、支点,同时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以及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看,本课中的杠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记录表格的问题。由于实验中会出现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三种情况,记录的数据相应有这三类,而教材所采用的是表格式的记录,将所有数据集中在一个表格中(如图1所示),虽然有用力情况的记录,但是由于比较分散,在分析这些数据时,面对满满的一个表格,学生感到迷茫,找不到其中的规律。

二是实验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实验中的省力、费力情况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当挂上钩码杠杆平衡后,学生不明白是省力还是费力情况,以致表格中的“用力情况”记录错误,影响后续研究的进行。

正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时,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是老师得出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顺利认识三类杠杆的特点,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本课中,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更好地理解三类杠杆的特点,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如下:

支架一:使用直观记录表

教学时舍弃教材上的记录表,代之以直观的记录表(如图2所示)。记录表中的刻度完全与实验中使用的杠杆尺一致。直观记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把在“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活动后所发现的多种挂法记在直观记录表上,即画出钩码的挂法。二是记录表上的“直观”线段。学生在认识了杠杆“省力”“费力”情况后,在记录表上画出阻力点到支点、用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如图3所示),并进行比较。

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原理。这种“直观”记录表的使用,更加关注信息呈现的直观性,过滤了很多其他不利信息,避免了学生在面对很多看起来没有条理的数据时的茫然无措,便于学生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支架二:对比分析,感知省力、费力

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如笼统地提“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的模式。在研讨过程中,先展示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研讨,认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类整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

支架三:有效迁移,灵活运用概念

在实验研究得到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后,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三个活动:以弱胜强游戏、老虎钳的使用、火钳的使用。以弱胜强的游戏即通过男女生对抗的方式,让力气小的女生翘起力量大的男生,通过游戏体验支点位置改变引起用力大小的改变;老虎钳夹断铁丝,让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火钳的使用是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感受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灵活运用概念。也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具体、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杠杆教学设计【第二篇】

[关键词] 财务杠杆; Excel软件; 教学过程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58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00- 02

0 引 言

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教学设计突破了课程独立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课程整合。传统教学方法是将“财务杠杆”的基本特点与公式利用教师课堂讲解和板书的方式来完成的。实践性、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作者将信息技术与教材中的“财务杠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采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课程核心内容可视化。学生通过操作验证理解财务杠杆的内在涵义,并能完成实际案例的分析。这样既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发挥主动性,又能把理论教学变得轻松活泼,贴近生活。根据以上教学思想和原则,作者设计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财务杠杆》整合的教案。

1 教学设计过程

财务杠杆教学教案设计如下:

授课对象:A校高二年级财会预科班;

授课教材:财务管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财务杠杆;

教学目的及要求:利用Excel等软件动态展示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财务杠杆系数,学会计算,最终学以致用,能从财经的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财务杠杆概念的理解,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中各个因素含义的掌握,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财务杠杆利益与分险理解与分析;

教学关键点:财务杠杆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准备:机房、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分组坐位。

整个学期的课程分小组教学,每组选一组长;课后作业及思考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并形成讨论稿上交,代表轮流发言;上课前2分钟采用角色扮演播报财经新闻(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找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选取7则财经新闻,让学生以新闻主持人的身份进行财经新闻快播,辅以背景音乐,目的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财经新闻,连接理论与实务。

新授:杠杆分析原理; 财务杠杆; DFL计算公式; 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实务。

2 新授内容详解

杠杆分析的原理

杠杆分析是借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用形象的动画展示财务分析工具。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固定费用和财务方面的固定费用)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财务杠杆

指标假定

EBIT――息税前利润;I――利息费用;T――所得税率;D――优先股股息(西方国家重要的融资渠道,但中国未实行,可引导学生思考其可行性);N――普通股股数;EPS――普通股每股收益。

相关资料

展示给学生的案例资料:总资本相同的3个公司不同的融资方案,息税前利润相同时的EPS。借助Excel制作一个动态模型,直观地演示出各公司的EPS。学生只需点击按钮就可观察到EPS的计算结果。并引导学生联系企业财务会计,最终得出EPS的计算公式:

EPS = [(EBIT - I)(1 - T) - D]/N

EPS是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在利润表中反映(联系利润表)。

再通过运用Excel2007模拟运算,可同时计算不同方案的EPS并用图表显示结果。用Excel动态展示A、B、C 3个公司息税前利润变化引起的每股收益变化,由学生根据动态展示结果得出结论(分组讨论,发言)。

过渡:由于固定筹资成本的存在,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就是将每股收益的变化率比上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再次动画展示财务杠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DFL计算公式

(1) 理论计算公式:DEL = (ΔEPS/EPS)/(ΔEBIT/EBIT)

(2) 简化计算公式:DEL = EBIE/[EBIT - I - D/(1 - T)]

简化计算公式由理论公式和EPS的计算公式推导得出(推导过程可作为课后讨论作业)。

例题:假设ACC公司的资本来源为:债券100 000元,年利率5%;优先股500股,每股面值100元,年股利率7%;普通股为500股,每股收益8元,息税前利润为20 000元。所得税率为30%。假设销售单价及成本水平保持不变,财务杠杆系数可计算如下:

DFL = 20 000/[20 000 - 5 000 - 3 500/(1 - 30%)]

(3) 分组讨论:

练习1:某企业计划筹资600万元,当年息税前利润150万元。现有2个资本结构可供选择,各方案债务利息分别为15万元,30万元,优先股股利分别为12万元,3万元,所得税税率25%,要求:计算各方案财务杠杆系数。

练习2:某公司为拟筹建项目筹措资本1 000万元,现有3个筹资方案:A:全部发行普通股筹资;B:发行普通股筹资500万元,发行债券筹资500万元;C:发现普通股筹资200万元,发行债券筹资800万元。假设该公司当前普通股每股市价50元,不考虑证券筹资费用;该项目预计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借入资本利率为8%,所得税税率为25%,请每组选定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让组员计算假设息税前利润从200万降低到150万元,即降低25%,你所选择的方案的每股收益是多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可用Excel模型验证结果(采用此案例过渡到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举债经营给公司未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的大小,当公司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或优先股筹资比例时,固定的现金流出量就会增加,从而加大了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实务(分析实际问题)

(1) 实务:“浙江高利贷跑路成风”。民企老板“跑路潮”仍在继续,2011年前2个月,仅温州一地就发生60起“跑路”事件;5月以来,浙江海宁和温州至少又发生了2起。以此进行诚信教育。

(2) 实务:学生上网查找2012年中报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与最低的上市公司。引导学生进行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分析,为下次课资本结构做准备(可联系第七章报表分析进行讲解)。

小结

① 财务杠杆是由于固定筹资成本(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的存在而产生的;② 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息税前利润变动与每股收益变动之间的关系; ③ 财务杠杆系数用于衡量财务风险。

课后作业

假设你是XYZ公司的CFO,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每股收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20%)低于平均水平。公司管理层的奖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年末股票价格。现在是10月份,公司的CEO希望提高年末股票价格。他发给你一份备忘录,让你重新设置资本结构,使资产负债率提高到65%,从而提高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你将如何回复CEO的要求?

3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贴近专业实践;动画及Excel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增强可理解性;整个课程采用分组教学法,增加学生沟通及团队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Excel模型的设计直观形象,但是对于不同EPS和EBIT的筹资方式,要及时修改EBIT-EPS分析图的坐标轴。可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只有与当前的信息技术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邱德君,张晓坤。 浅议EXCEL电子表格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9-42.

[2] 贺胜军。 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0-72.

杠杆教学设计【第三篇】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单重复、讲解,那一定会使学生兴致索然。所以,即使是复习课也要有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题目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地时行这项工作,我上的‘杠杆复习课例’受到我校老师们的好评,使我感到得意,现与

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立足基础,深挖内涵杠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而力臂是难点。我先立足基础知识,

一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复习杠杆的定义,在学生不够确切回答后,提示:棒是怎样的棒,力要如何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如何找?启发学生回忆出杠杆的正确定义。接着让学生回想杠杆的五个名称,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并用例一图的实

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弹簧秤读数画力臂,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定义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作用于

杠杆上的动力最小,相应的动力臂应是最大。

二、层层深入、拓宽引伸我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规律后,不失时机地把杠杆进行变形、拓宽,引伸出一些变形杠杆,是这堂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特色。除老师设计例二(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均匀圆轮,现要在轮的边上作一拉力,使轮能滚上台阶,则拉力应作用在那一点上?



沿那一个方向才能用最少力?试在图中画出这个力,设轮子不会打滑)。画轮能滚上台阶的最小力的图示,例三(曲棒的杠杆如图,为杠杆的支点,杠杆重力不计,在端挂一个重物,要求在BC加上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这个力示意图和

它的力臂。)作出动力最小值的图示。引导学生通过确定支点,确定动力作用点,确定动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这是对杠杆知识的深化和拓宽。在我有限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和类比迁移,综合出了这类杠杆的特点和规律。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既是使学生回忆、理解杠杆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灵活多变、设置高潮我还精心为这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的高潮迭起。

高潮之一是出现在讨论题中例四图甲分别用F1、F2、F3三个力拉定滑轮这三个力的大

小关系。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用定支点、画力臂的方法解得F1=F2=F3后,我又出示乙图

题,个别人由于抛开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按甲图的定势思维分析,即得F=F2=F3的错误

判断。而大部分同学则按我教给的:定支点、画力臂的科学方法得出F1〈F2〈F3的正

确结论,我再一次提醒同学们要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高潮之二发生在讨论杠杆转动的问题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掌握了力和力臂的有关拓

宽知识后,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来。出示右图中的杠杆A、B两端分



别悬挂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杠杆能保持平衡,问悬挂点同时向支点O移近相同的距

离杠杆如何转动?这又把学生问住了,显然、使用原来的定支点,画力臂的推导方法是

行不通的,由此引出学生产生寻找新的、更有效、更一般化的方法的热潮和兴趣。当个

别同学二次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比得出答案后,我启发:杠杆两边的FL的乘积减少,

减少量大的那一端会怎么样?减少量小的那一端会怎么样?由于启发得当由此引发了第

二个高潮。学生能很快就从:FL的乘积减少,减少量大的那端上升。铜块上升、铁块下

降、杠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学生正兴趣盎然时,我再次变换条件提出问题:(1)悬

挂点同时移远相同的距离,杠杆如何转动?(2)悬挂点不变时,铜块和铁块同时减少

相同的物重,杠杆如何转动?(3)悬挂点不变时,在铜块和铁块同时挂等重的砝码杠杆

如何转动?(4)悬挂点不变,把两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金属块与容器不接触)杠杆如

何转动?(5)当杠杆两端A、B悬挂大小不同的两铁块平衡,把两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不与容器接触)杠杆如何转动?这堂课由于启发得当,合适的的深度和难度,综合性问题分散成一些便于学生分析

的小题,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方法及新题目的解题方法。既巩固了

双基,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既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杠杆教学设计【第四篇】

《杠杆》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活动“拔图钉”引入,通过“你能用手把它吗?”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愿望。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从而引出杠杆的定义。教材以“用螺丝刀拔图钉”为例,介绍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接着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得出F1×L1=F2×L2,使学生完成对杠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材还提供了我国古明的关于杠杆的许多器具,介绍我国古人对杠杆的认识,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对杠杆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理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形成了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初中生有好动的优点,什么都想试一试,而且有敏锐的观察力,敢想敢做,这些都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②会画动力臂、阻力臂;

③理解并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③提高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②养成友好开放的合作精神;

③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

①学画动力臂、阻力臂;

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与方法。

5.教学难点

①对动力臂、阻力臂的理解;

③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6.教学方法

问题法、分组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7.教学工具

钉有图钉的木板,小木块,螺丝刀、钳子、钉锤、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等。

8.教学过程

问:木板上钉了一只图钉,你能用手把它吗?

学生动手力图拔出图钉,但是很难。

师:在你们面前的实验桌上提供了螺丝刀、钳子、钉锤和木块,你怎样利用这些器具把图钉?

学生开始积极踊跃地动起手来。

问:哪位同学能起来回答一下你是怎样把图钉的?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师:小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更方便、更省力?

(在实验前已经分好小组,3人一组,每小组一个实验桌。)

实验小组开始激烈讨论。

提问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重点归纳出几种是利用杠杆拔出图钉的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方法来完成任务,请看一段动画片段。

PPT展示:打开啤酒瓶的动画片段;衣服夹子的动画片段。

问: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都要动。

问:怎样动?

学生回答:转动。

引出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介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利用投影仪一步一步标示支点、动力、阻力(可直接在投影的纸张上标示出来)。

然后在投影的纸张上示范画出动力臂、阻力臂并指出从支点向一个力作出的垂直距离就叫力臂。

学生练习:作出下面三图中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注意:练习的设计要简单,但是能紧扣知识点,且尽量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例子。)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对不会画的学生个别指导,注意语气要亲切,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师讲解与评价:收几份画得比较好的图,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下,这样做既可以起到表扬作用,又可以为其他学生展示一个正确的规范解答。师再强调一下画图的方法与注意点。

PPT动画展示:一个是会挑水的人挑起两桶水的动画;一个是不会挑水的人只挑起其中一只桶的滑稽画面。旁白:我就纳闷了,挑同样的两桶水,我和他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师:没有挑起两桶水的那个人不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即杠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平衡。那你们猜猜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杠杆才能平衡呢?

学生开始踊跃表达自己的猜想。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就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我们实验桌上的杠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水平平衡?

补充:本实验中的杠杆当然在水平位置、倾斜位置都可以静止(即平衡),我们就以水平平衡为例探究一下杠杆的平衡条件。另外,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也给我们的测量带来方便。如上面的练习3中所示,此时动力臂、阻力臂与杠杆恰好重合,我们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下面你们开始设计实验。

提问几个学生:请把你的实验设计给大家说一下。

师:你们讨论一下他们这几个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师总结:通过你们的讨论,我们就以大多数人赞同的步骤进行实验:

①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动力臂、阻力臂。

②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动力臂、阻力臂。

③钩码的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钩码的重力、动力臂、阻力臂。

师:下面你们开始实验,实验中一定要细致认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

(在学生操作中指导他们分好工,在初中探究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包办,几个人旁观的现象,指导他们合作探究,强调不能一人包办。)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法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指导过,如: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数据间的数值关系,等等,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学生得出结论。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得到的结论给大家说说?

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个别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们小组之间对这些结论进行交流讨论。

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用PPT展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应用:

投影练习:如图4,一根扁担左端挑着100N的青菜,右端挑着200N的萝卜,扁担保持水平静止。肩膀距离左端1m,则肩膀距离右端多远?

介绍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鼓励学生要像阿基米德一样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介绍我国古代关于杠杆方面的发明创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卡,把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要点和自己的感悟简洁地记录下来。

课后思考:

给你一根铁棒,怎样去撬动一块巨石?

9.教学反思

力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以设问方式并让学生尝试各种方法拔图钉引入新课,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良好氛围;借助PPT动画这一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在习题的设计方面,不求难度,只求对这节课概念的理解,学生做起来既容易,又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兴趣。

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强调要细致严谨、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据;在实验小组内,强调不能一人包办,别人旁观,要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得出结论环节,发动学生组间讨论,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科学素质;在介绍阿基米德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63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