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821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认同,对冷酷、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3、能力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关爱、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重点明白“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具小黑板

教法展示、启发、讨论、比较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同学们在上节课学到了与人为善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并且通过事例的分析懂得有目的的帮人,不讲是非去帮人,帮人只限于亲人,帮人光说不练等行为都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真正的与人为善是怎样的呢?

(故事导入)哈默的故事

(提问)看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镇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思考回答(略)

(老师小结)镇长是个既聪明又善良的人,他的方法既方便了路人也保护了花圃,他与人为善的行为必将受到路人的赞赏。

(提问)假如我的花圃被人穿越,我就直接找一些高的栏栅直接把花圃围起来。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我的方法与镇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略)

(老师小结并教育引导)我的方法只帮助了自己而没有帮到路人,镇长的方法既帮助了路人又帮了自己,镇长是站到路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方式——将心比心,而这也是我们今节课探讨的内容。

一、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板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老师小结)将心比心作为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站到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方便。将心比心的事例说明,这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是成人之美,又会使自己快乐,将心比心让我们感受到爱,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充满爱,与人为善的将心比心已经成为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要象商家那样将心比心,就需要同学们按照以下的要求做:

二、 将心比心的要求(板书)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板书)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板书)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板书)

4、摒斥伤害他人的恶习(板书)

(师生互动)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按上面的要求做到将心比心呢?(大多数同学回答没有)由于同学们做事没有将心比心,而伤害了其他人,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自我反省。

(思想教育)将心比心又叫换位思考,在做事或作决定前站到父母、老师、同学的位置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相信有善良之心的同学会改掉伤人的恶习。你会发现与身边的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冲突,少了很多矛盾,人也会快乐很多。

一个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替别人着想的人,肯定也是没有真心朋友的人,他的路肯定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极端。同学们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有些事,看起来好象是在替别人着想,帮助了别人,可回头一看,或益最大的竟然是自己。希望同学们学会站到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将心比心。

(小黑板显示) 以邻为壑

(提问)你赞同谁的治水方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白圭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难免要害人害己,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费工费力,但这样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大禹推己及人的做法被世代称颂。

(提问)这则故事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并指导学生看P46页的经典透视。(学生谈启示)略

(教师小结)孔子曾对子贡说:“人难免有过错,都希望别人能宽恕自己的过错,希望别人对我们做的,也就是我们应该为别人做的,自己不愿意遭受的痛苦,也不应该让别人遭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圭治水是己所不欲,强施于人,在同学们身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少,如做事情时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但自己却在别人学习时捣乱;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起外号,自己却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别人欺负自己却到处欺负人;扫地时希望地上少点废纸、垃圾,但自己却到处乱丢等。所有这些,不但有违传统美德,也违反了《中学生守则》,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这些做法终将害人害己,希望同学们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页《永远的内疚》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永远的内疚“?你对此事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缺乏善良之心的人,对别人的优点心怀妒忌,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在人际关系方面搬弄是非,他们伤害了别人,也必然会伤害自己,耕耘自己的心灵花园就要努力栽种将心比心,善意待人的鲜花,务必消除那些伤害他人的毒草。

(课堂小结)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善行,收获善果,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一个缺乏善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将心比心“,爱己及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文明之花处处开。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将心比心的要求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

4、摒斥伤害他人的恶习。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1篇略读课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课文通过作者讲述在日常生活经历过的两件事揭示了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课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文中阿姨和母亲与护士之间简单的对话,揭示了“将心比心”这一深刻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引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通过讨论品味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体会只有宽容和理解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

2、体会“将心比心”在文中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3、通过自主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4、小组合作进行移情体会。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达到感人的效果。

2、学生体会“将心比心”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今天呢,是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经过上一周的接触呢,老师认识了好多同学,了解到你们都是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呢,你们人数太多,还有一些同学老师叫不出名字来,那么就通过这一堂课你们的积极发言,争取让老师记住你们每一个人,大家说好不好?”(生:好!)

“好,很好,那么就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了。”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当你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时,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你的桌子,让你写的作业写花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请3~4个同学谈谈)

A会抱怨,生气,恶语相向,以暴制暴。

“恩,这是你的做法,我们先不做评价,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记住同学名字)

B会宽容理解他人的过失。

(哦,会包容他人,大度地原谅他们,恩,你的境界很高)

“好了,谈完大家的看法,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展示幻灯片课题“将心比心”)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来,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

(板书:8.将心比心)(注意“将”的读音)

(在写完的时候——“同学们注意了这个“将”是个多音字,它既是将领的“将”,又是将来的“将”,在这里呢读一声——将,来,同学们齐读2遍课题——将心比心”(生齐读)

“那么,同学们知道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请2~3同学回答)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

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进行比较。

“好,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那么,同学们的理解到底对不对呢?就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每件事讲了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开始吧——”(生开始读课文)

2、“好,同学们都读完了,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些什么呢?”(请2个同学发言)

A.阿姨推沉重的大门,一直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

B.妈妈去输液,鼓励扎针的护士不要着急,对实习护士宽容以待。

三、精讲课文,感悟升华

第一件事(8in)

1、过渡:“好,同学们都复述的非常好,看来啊复述课文这一关难不倒大家,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

2、“同学们划完了吗?那么谁来和老师分享一下第一件事中有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动呢?为什么?”(请1-2个同学)“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同一处地方有不同感想也可以说一下”

A找到语言描写的句子

哦,是这个地方啊,它是如何让你感动的呢?

B找到其他地方,“哦,这个地方也让你非常感动,你说的很好,老师都没有想到呢。”

“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

(1)展示幻灯片,第一处语言描写“我的妈妈······”)(出示内容)

“这是文中第一处语言描写,来,同学们齐声读一遍·····”(学生齐读)

读——“好,同学们都非常棒,接下来同学们朗读一下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请2——3个同学回答)

“恩,同学们都做的很好,那么来告诉老师这一段内容是从哪一角度说的?描写的是对谁的关心爱护啊?——(由奶奶到“老人”,板书——老人)

第二件事(12in)

1、“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相信接下来,你们的表现会更棒。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还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呢?”

A找出母亲的话——“同学们找的很好,老师和你们一样的想法呢。

(展示幻灯片,母亲的话)

B母亲和护士的话——“好,老师和你们总结一下,我们先来看母亲”。

(展示幻灯片,母亲和护士的话)

你从妈妈的话里体会到了什么?(2——3个同学回答)

读——“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母亲的话,体会一下母亲的大度、宽容。”

2、你觉得护士是怎样的人?

(展示幻灯片,母亲和护士的话)“哎,同学们,我问一下大家,你们有没有扎针的经历啊?”(生答有——)“那你们觉得扎针疼不疼啊?”(答“疼!”)

“确实,扎针啊是很痛的,如果扎不好的话就会像文中一样在针眼处鼓起青包,那得多疼啊~你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话,面对给你扎针的护士你想说什么?”

A.生答提醒护士,让她扎准点——“恩,这是一种做法,提醒她一下”。

B.生答宽容以待——“哦,你很大度,要宽容。”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和扮演,老师念旁白,请同学一个扮演母亲,一个扮演护士,剩下的同学做裁判,看他们能不能表现出母亲和护士之间的互动。”

“注意,不仅要读出来,还要演出来,好,给大家一分钟的准备时间想想自己要怎么演,一分钟后我们找同学来进行朗读和表演。”

(请三个同学,一为母亲,一为护士,一为女儿请两组同学)

“同学们,他们的演出好不好啊?真棒,你们都表现得很好,来给他们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掌声鼓励~)

“好,刚刚啊,同学们用表演的方式将文中的第二部分的语言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一部分的内容注要是讲对谁的将心比心啊?”(引导学生答:护士——进行板书)

最后一段

1、“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这一段的理解,开始读吧”。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呢?来谈谈你们的想法。”(请3-4个同学回答问题)

3、“看来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还记得我们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将心比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宽容,理解”——进行板书)

4、“好,同学们看黑板,这篇课文呢,从关心长辈,宽容和鼓励晚辈等方面提出了要将心比心,要宽容理解,那将心比心的目的是什么?”(从人际关系,社会和谐方面入手)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好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全文,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通过一步步通过语言描写来升华主题的。”

“好,本篇课文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下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呢?又或者当你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办呢?”

“先不要急,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上周……大家评价一下这些行为对不对啊?不对的话不对在哪?”(请1-2个同学回答)

“好,接下来轮到同学们的分享了。”

“好的,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让我都意犹未尽,这样吧,同学们课下将你们的经历写下来和老师交流一下好不好?”

五、布置作业

1、你想对文中的阿姨和妈妈说些什么?

2、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将你经历的生活中的一件事写下来。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3

一、导入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4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现在请自由读课文,老师有一个读书建议: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向别人请教。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1、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理解过失 帮助推门。)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我们再来读文章,这次的读我们要好好来品一品,读书建议: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或段,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板书:沉重 一直)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朗读引导: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让我们读出暖暖的感觉。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品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静、注视。

师:“注视”什么意思?“平静、注视”是对母亲神态的描写,如果去掉“平静”或把“注视”换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平静——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们来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神态的描写,用上“平静、注视”这样生动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手被扎了两针都没扎上而且起了青包的情况下,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疼痛担心的却是怕年轻的护士害怕、紧张。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

4、 如果你是那位额头上浸满密密汗珠的护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5、“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6、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出示课件小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你能接着写吗?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 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说给自己听——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中——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