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9189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 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具准备:课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本单元4篇课文都是讲述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为人处世中的真情故事。第5课《中彩那天》讲述父亲诚实守信,在面临道德难题时毅然把中奖的奔驰汽车还给库伯先生;第6课《万年牢》讲述了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认认真真;第7课《尊严》讲述了哈默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文章又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检查预习:把自己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3.分小节读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哪一件事是重点描写,说明理由。

反馈一: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板书:理解过失。)

反馈二:1.重点描写第二件事。 2.理由:例如篇幅长短;学习提示告知;第二件事是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一) 重点学习交流第二件事: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对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边默读边做记号,写写批注。)

交流一:“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母亲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交流二:“只见……果然成功了”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母亲同样鼓励着―― 是呀母亲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就是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交流三:“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平静”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第二次呢?)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说话练习: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3.心理感到温暖和幸福的还有谁呢,那又是为什么?

(二)略学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交流一:“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

交流二: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让你感动)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文章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轻轻的鼓励,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1.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引读: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所以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引读: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男孩子请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读读――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真心实意地读读―― 让我们告诉自己和所有人,再来深情地读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同学们肯定更好地理解了什么就是将心比心。

反馈后听写词语:(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温暖、快乐、幸福)

2.给词语分类,师生对说:例如:帮助,那就是将心比心;关心,那就是将心比心 …… 例如:将心比心,让我们感受温暖;将心比心,让我们感受快乐 ……

3.佳句积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 8、将心比心 帮助推门 理解过失 温暖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扎、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体会作者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并在生活中能做到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谁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2、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

3、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在课文旁边写一写批注。

2、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a、“我的妈妈……也有人为她开门。”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指的是什么?

b、“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又指的是什么?

c、体会“温暖”这个词,第二次是照应前文。

d、中心段: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你得到哪些宽容和理解,请举例说明?

四、回归全文,体会写法。

齐读全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交流体会。

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六、拓展阅读。

七、板书设计:

将心 比心 感受

阿姨为奶奶开门 也有人为她开门 温暖

护士扎针扎不进 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温暖幸福

尊重、关爱 宽容、理解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3

《将心比心》教学案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 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4

课前谈话(自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详案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案5

教学目标:1.掌握多音字“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3.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

4.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将心比心》。你们知道“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题目的意思——“将心比心”的?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着”

2.对学生的读给予评价,然后问“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 “将心比心”?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阿姨为奶奶开门 护士扎针扎不进,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理解第一段。

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切入课文理解。

师:你们说得真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呢?

学生汇报。

大家想过没有,阿姨为什么会帮我的奶奶推门?她当时想到的是什么呢?她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帮助,她希望有人尊重、关爱她的母亲,所以自己先尊重、关爱别人的母亲。

(二)学习第二段。

我的奶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我的妈妈就帮助过别人。大家请看第二段。我请第四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请同学们注意了:你们要想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动了你。

(学生汇报)

板书:宽容 理解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母亲能够宽容并且鼓励护士?(课文中有提示“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她希望别人能给她的孩子一些宽容和鼓励,所以她先宽容和鼓励别人的孩子。板书 宽容理解  这就叫做将心比心)

◆同学们,你们又是怎么理解这里的“温暖与幸福”呢?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旁白,一个同学母亲,一个同学护士)

(给予评价)

四 感情升华。(最后一段)

①从上面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这是课文的中心段,我希望同学们能把它读一读。(齐读)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呢?

③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想一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是尊重别人的例子呢?

④学生汇报

⑤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五 课文中的阿姨为奶奶推门,母亲鼓励护士,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感动了,不知道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六 通过神态、语言来写一件事。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将心                  比心            感受

阿姨为奶奶开门       也有人为她开门      温暖

护士扎针扎不进    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温暖幸福

尊重、关爱   宽容、理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79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