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9031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第一篇】

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5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中国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答案: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考答案:

1、⑴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⑵相比⑶比不上,不如⑷才⑸约定;丢下,舍弃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文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形容的飞雪诗句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辅助:班班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过渡:下面我们先学习第1篇《咏雪》

二、诵读课文。

1、先听读课文,再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形容的飞雪诗句。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才到达)、“期行”(约定出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二、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三、拓展延伸。

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谦词有:①②⑤⑧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四、小结新课。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节课我采用先让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再让他们自己讲述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期”、“去”、“乃”、“委”、“顾”。

2、能正确、流利、作文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方式复习上节课《咏雪》内容,引入本课

二、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三、合作探究

文章分为四个小段,选派四名学生讲解。

第一个学生(开头到舍去)

重点词语:期、舍、去

第二个学生(陈太丘时年7岁)

重点词语:时年、门外、不

第三个学生(友人便怒到相委而去)

重点词语:非、委、去

第四个学生(日中不至到最后)

重点词语:信、惭、引

四、聚焦点拨

老师重点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和用法

五、课文内容

1、元方指出了客人哪两点错误?

2、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习了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