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610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参考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公关礼仪 人才素质 课程设置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

一、开设《公关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一)《公关礼仪》是新兴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向前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设置上,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学科,这些学科正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公关礼仪》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但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观念意识上,对《公关礼仪》课程未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一直被视为选修课而不被任课教师与学生重视。有些学校对任课教师不加选择,谁课少谁顶上,有些学校不为课程的开设创造方便条件,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认为开设好《公关礼仪》课,对社会、对学生本人都有诸多好处。早在两千多年前,先人们就对礼仪的作用作过许多重要论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在治国安帮、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揭示得淋漓尽致,开设好《公关礼仪》课意义重大。

(二)开展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大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人为何物,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塑造完美“人”格的支柱

从理论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当代学生的综合形象可以从它的三个层面入手分为三维形象,即表层形象、中层形象和高层形象表层形象,即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中层形象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等;高层形象,即心理、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这三维形象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支撑一个大写的“人”。因此,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讲,《公关礼仪》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学生择业、就业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建立民主、高效、勤政、廉洁的政府是我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建立起一座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并且,各行业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设立了相应的礼仪形式规范,用以约束本行业内部或对外交往的需要,如:商业需要学习商务礼仪,秘书要学习秘书礼仪,宾馆人员要学习宾馆餐饮礼仪。因此,掌握好礼仪的有关知识,己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乃至谋职的重要手段。

二、开设《公关礼仪》课程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好《公关礼仪》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与公关礼仪追求人际和谐的终极价值不谋而合,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信条对学生道德修养情操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意义。公关礼仪强调的风貌之礼、言行之礼、仪式之礼,正是一个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公关礼仪》课极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自身修养,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如:《公关礼仪》课要求学生性格开朗,宽宏大度,情绪稳定,善于自控,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情操。可见,《公关礼仪》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对于学生处理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公关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处理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当代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往、相处,甚至有些人还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如:不注意尊重别人。学习礼仪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礼仪规则要求“尊重他人,给人愉悦”。彼此互相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才会减少磨擦和纷争。《公关礼仪》不仅以它的一系列理论规则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真诚与尊重的原则,同情与关怀的原则,自信与谦逊的原则等等,还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行为举止体现出来。学习《公关礼仪》可以使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它拥有更加和谐、融洽的氛围,这种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好《公关礼仪》这一学科,对其以后走向社会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教学更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陈晓燕关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7)

王彦。徐逢春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33)

公关礼仪论文【第二篇】

秘书礼仪论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和教化程度高低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直接为领导者服务、代表着单位和组织形象的办公厅(室)工作人员来说,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秘书工作》杂志开办礼仪展现风采的专题讨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在此,我应杂志社之约,谈一谈自己对秘书礼仪的一些看法。

一、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

礼仪并非仅仅是言谈和举止,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心里有礼,举止才能合仪。因此提高礼仪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认为,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有三:

一是尊重为本。不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秘书礼仪,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为本,尊重在先,时时处处事事尊重所有的人。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尊重,就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由衷的行为,包含着自己的德才学识和气度雅量,绝不是装出来的。对秘书人员而言,尊重上级意味着服从,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二是善于表达。尊重别人只在心里头尊重是不够的,还得善于表达。不仅要有礼,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必要的表达形式绝对不可或缺,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你的尊重就无法让别人感知。比如说,我们在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不使用规范化的待客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就会使客人感觉不到被尊重。即使你是从心里尊重对方的,但人家感受到的却可能是你的冷漠。

三是形式规范。除了尊重为本、善于表达之外,还必须讲究形式规范。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求秘书人员不仅要有尊重别人的愿望,有表达礼仪的行为,还要求这种行为准确规范,也就是有规矩。讲不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既能反映秘书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是否完善。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个别秘书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注意办公礼仪规范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形象,那是自己的事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对秘书礼仪认识的误区。总体说来,秘书礼仪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形象设计。它具体涉及秘书人员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对秘书人员的礼仪修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其自尊自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秘书人员的礼仪形象向来被视为个人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素养问题。有些同志在正式场合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修边幅,歪戴帽子斜穿衣,当众打扫个人卫生,这些都是礼仪修养不够的表现,都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人的形象是具有整体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谐。我就见到过有的秘书在上班时间,甚至是在身着制服的时候,脚上穿露脚趾或者露脚跟的凉鞋,这也是不得体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务场合或者涉外场合,男性秘书身着西装为宜,但是我也见过有人此时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简直让人退避三舍。

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秘书礼仪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于同对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沟通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务宴请的目的在于促进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为此提供一个临时性的交流场所。因此,参加公务宴请时应当注意适度的交际,适当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务宴席上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爱搭不理,甚至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吃完就撤。还有些同志却表现得过度热情,不分对象地劝酒夹菜,非要对方吃下去不可。这些不当的举止都扭曲了公务宴请的作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提高礼仪修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积极、主动地习礼、知礼、守礼、行礼,时时处处事事以礼律己,以礼待人。

公关礼仪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 体育礼仪 高校公共课教学 现况调查 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体育是一项运动,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不仅包括了身体技能训练的外在教育,同时也包含了丰厚的精神内涵。体育礼仪是在体育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其作为行为规范和约束,更重要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参与体育活动。

1体育礼仪在高校公共课教学现况分析

体育礼仪是体育活动或赛事中,参与者应该保持的规范,合理完善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能够让参与者明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来对待体育活动。可以说,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中,融入体育礼仪知识讲解,极为必要。本文结合具体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中体育礼仪知识的讲解状况,从而探索融入体育礼仪构建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的具体思路。

体育礼仪教学状况汇总

为有效认识该知识教育状况,本文特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选取100名学生,100名老师,使用随机调查的方法,来统计体育礼仪教学的具体状况。在问题设置上,采取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师生意见、建议,完善该知识教学状况。具体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表2:学生体育礼仪知识认识情况

汇总分析

首先,从当前体育礼仪教学开展状况中,可以看到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基本上都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的重要性。有78%的老师认为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开展意义不大,而更是有83%的学生认为体育技能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大于礼仪知识。可以说,师生从根本意识上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关于体育礼仪教学内容认知上,有47%的学生认为礼仪知识主要是一些客套性内容,对体育礼仪知识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有26%的学生对体育礼仪内容能有体系化认知。而更是有2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体育礼仪知识的内容。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缺失。最后,正是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和学习的不足,我们往往可以在很多体育比赛中看到,很多参与的学生,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参与其中。因次,完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十分必要。

2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分析

受素质教育影响,如今各高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很多学校都先后开展了素质拓展计划训练、校园体育文化节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个人身体素养。随着体育活动开展日益成熟,无论是球赛类活动,还是健美操、太极等体育活动,都正在有序开展,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有效激发,然而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体育活动更注重的是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有关体育礼仪的教学活动很少涉及。而事实上,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正是体育礼仪知识。

基于体育礼仪的特殊性,完善其知识教学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通过具体实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体育老师对礼仪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强化对体育老师的礼仪知识培训,不仅能够确保该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有效开展体育礼仪规范教学。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体育礼仪知识,结合案例教学和应用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与体育礼仪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度、熟悉度开始,因此丰富礼仪规范知识讲解途径,正是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此外,不仅要保证体育礼仪知识教学的课程化,还要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加深学生了解。同时挑选那些礼仪知识学习的好,并且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向其他同学示范,帮助学生在不断示范中得到提升。

3结语

当前各高校都充分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体育技能教学,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一直以来,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更多重视的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思维观念。因此通过据实调查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状况,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索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 邱毅。开设体育礼仪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5):38-44

公关礼仪论文【第四篇】

1当前公关礼仪教学的现状

1、对公关礼仪课程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众多院校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實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对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公关礼仪教学课程安排上思想重视度不够,公关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多作为公共选修课而开设,有的甚至以讲座形式开设,七八十人甚至一百多人集中在教室,教学秩序难以维护,教学效果更难达到。而且课时上受到极大的限制,通常设置多为20~40学时,捉襟见肘的课时连书本上的重要内容都无法全部讲授,把理论与实践环节联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另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在大学生看来,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几乎难度都不大,认为礼仪课很简单,此课不听也能过关,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忽视对理论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虽然目前各中职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普遍向应用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变,公关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与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运用。但是,有些任课教师在认识上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上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很少组织学生训练操作,学生实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实践基础薄弱。礼仪行为的形成,仅有知识和要领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的训练,通过实际训练,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考核方式单一。公关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考评方法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样考核的后果是学生重书本理论、轻实践应用,这对公关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贯彻和实施极为不利,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2学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1、提高对学习公关礼仪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中职教育在类型上是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某些职业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以及工作的效益、质量如何,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取决于学生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

公关礼仪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礼仪道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在此时很关键,一些用人单位常抱怨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得相应的交往礼仪、商务礼仪,不懂得如何与领导及同事相处和沟通,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因此,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其次,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仅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是必不可少的。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公关礼仪类课程的要求,无法形成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格局,亟需改进。改进礼仪教育教学方法,使之在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方面发挥动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礼仪教育课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变平面式为立体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寓教于理。

(2)角色扮演法。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习礼仪应该按照礼仪的规范和要求,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习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礼仪知识,并且也知道如何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这些特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种场合去练习又不太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交际场景和角色体验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到的礼仪规则,又能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于各种场合。

例如,在讲解求职面试礼仪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招聘、应聘的礼仪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招聘、应聘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结束后,运用礼仪知识给各组进行评价,讲解在求职时应如何应对。教学模式针对性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了公关礼仪基础知识。

(3)实践锻炼法。公关礼仪课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会更为持久、生动而热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创设所有可能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担任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先生、礼仪小姐,比如,为校园社团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承接学院会议服务等,这种实践锻炼法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礼仪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

3、改革公关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卷定终身,考的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往往学生的成绩很高,但很难考察学生礼仪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公关礼仪课程成绩的测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在课堂礼貌礼仪方面的表现,包括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等。

公关礼仪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礼仪 意识形态功能 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主要依据

理论依据。中国古代礼仪和儒学的关系是“同体异面”的关系,儒学是对古代礼仪的一种理论化改造。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正如林存光所说,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①陈劲松指出,两汉时期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也经历由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②李国娟进一步就秦汉意识形态的选择、演变、构建历程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轨迹。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是逻辑与历史共同推演的结果。儒学自身逻辑一致的理论品性与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及专制王权的内在契合,是其国家意识形态化的根本成因。④同时,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等级社会寻找其合法性理论依据的过程。⑤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儒学早已终结并被新的意识形态所代替。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儒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它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⑥

政策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邓小平关注礼仪制度建设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及“礼仪制度”概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提出“建立和推广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首次在党的文件中要求发挥仪式的作用,提出“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陆续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对礼仪和礼仪制度的认识不断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礼仪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过程,预示着我国礼仪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重在落实、重在建设的制度建设新阶段。

主要表现

国家认同。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核心追求。国家认同根据认同的范围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认同和国民认同两种类型。首先,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国家认同的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礼仪典章制度同时规范了中央领导人的仪表形象设计等。其次,国民认同应是一个大的国民概念认同,也可称为是一种集体的认同。国民认同的载体即是认同的特定对象,这些对象应该是能够代表或体现国民的利益与意志、生存与发展、思想与情感寄托的内容。所以,对于国民认同感的内涵来讲,应该包含有对身份的认同、所属民族的认同、所属集体的情感以及文化的认同等内容等。⑦金耀基指出,中国是一个国家,但它不同于近代的民族国家,它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或者称之为“文明体国家”,它有一独特的文明秩序。⑧任何国家的仪式,既是国家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内部认同的粘合剂。

道德操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基本定位。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同时,礼仪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状况的重要标尺。礼仪的可操作性,决定了礼仪教育能够成为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道德操作功能,是礼仪意识形态功能最为基本的内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礼仪的道德操作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上推动礼仪的教育和制度建设。二是以礼仪实践为载体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价值观展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拓展延伸。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也对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现代礼仪、礼节、仪式等,是展示价值观的重要形式。

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人出现信仰危机,迷失方向,甚至信奉所谓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从而大大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凝聚力。礼仪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共产党赋予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一项新使命。一方面,我们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另一方面我们广泛传播中华礼仪文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而为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开展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的意义

首先,明确礼仪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剥离、说和做相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理论说教和思想灌输;本应担当重要职责的礼仪缺位。由于缺少礼仪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关照,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明显不够,道德在社会控制、稳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仪式生活匮乏,无法有效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伦理道德的普遍化、生活化;仪式与信仰之间的天然联系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信仰危机。深入研究礼仪的意识形态功能,明确礼仪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并将其转化为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具体行动,有助于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其次,明确意识形态建设应当而且必须作为礼仪实践、礼仪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有助于解决当前阻碍我国礼仪文化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社会情况看,礼仪教育面临着三个突出矛盾,一是在认识上,公民礼仪教育是应急之举还是长远大计的矛盾。目前我国的公民礼仪教育大多是联系“主题”开展的,公民礼仪教育多是作为应急之举,尚未作为长远大计并成为常态。二是在现实中,礼仪教育受众多、战线长与师资匮乏的矛盾。目前的礼仪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导致礼仪教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悖礼仪作为社会规范的统一性、一致性。三是在操作上,有关职能部门高调倡导与基层落实思路混沌、无计可施的矛盾。公民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操作工程,需要有规范的运作系统。

最后,明确礼仪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助于开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和礼仪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发展相关理论。近年来,人们对礼仪和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以礼仪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和渠道已被广为接受,但缺少在礼仪与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架起桥梁的努力,应该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民族的文化根基,让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民族主体价值的儒学共同构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相辅相成的基本价值体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意识形态建设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0490538)

注释

①林存光:“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孔子研究》,2002年第1期。

②陈劲松:“两汉时期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及其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③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

④黄清吉:“儒学国家意识形态化的成因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⑤董长春:“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⑥詹小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求索》,2004年第5期。

⑦周磊,申世园:“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解析”,《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8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