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260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儿童音乐教育论文【范例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音乐论文【第一篇】

一、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

1.以自然的声音为音乐教学内容

大自然是美的根源,并为人们展示了许多的审美内容。自然的声音也是构成自然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下雨声、流水声、风声,还是青蛙的呱呱、羊群的咩咩、小牛的哞哞这些无穷无尽的最原始自然的声音都是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是幼儿愿意学习模仿的音乐教学内容。同时,幼儿能够在大自然中利用自然的乐器自己创造出音乐。比如,用两块石头进行敲击会发出哐的响声,用叶子放在嘴里能吹出动听的声音这些自然资源都能够吸引幼儿去动手尝试,并从中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因此在音乐教育生活化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用心去发现,去模仿,去学习。

2.以日常生活中声音为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源于生活,来自幼儿日常生活的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音乐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大自然的声音之外还有锅、碗、瓢、盆的声音,电器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幼儿的倾听对象。有些声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绝佳教学资源。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学会仔细聆听,并适当进行模仿,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认知能力与对不同声音的敏锐性。

3.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

在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因幼儿从小生活在当地的文化氛围环境中,学校应当开设具有山东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课程。在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山东本地民族民间音乐,如《沂蒙山小调》等,让幼儿受本地音乐风格的熏陶,对从小培养幼儿的本地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卓玛》、《吉祥三宝》等,使幼儿感受到不同的民族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有助于幼儿民族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育,还能开拓音乐视野,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音乐教育组织方式

游戏是最能调动幼儿兴趣和热情的学习方式,将游戏融入幼儿的音乐教学中,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这种音乐教学方式建立在了幼儿爱玩的天性上,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幼儿的生活节奏、感情与音乐教学相融合。

1.猜谜语

猜谜语是幼儿最喜欢的智力游戏之一,这种游戏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方式、理解与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猜谜语活动用儿歌的形式来呈现,这种儿歌的节奏感很强,如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引导幼儿在生活场景中理解音乐,能让幼儿产生新鲜感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借助动作、语言、表情以及服饰来模仿音乐教材中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在幼儿的音乐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以人物、动物、植物为题材的,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游戏加进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切身体会每个角色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四级协奏曲》之《春》的名曲欣赏时,先创设情景,教师再拿出一些服饰道具,并让幼儿自行自由分组,扮演农夫、小鸟等角色。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幼儿的情趣, 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画乐结合

在日常生活,有许多让人们看见就能想到声音的画面可以作为音乐素材。例如在《森林音乐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放音乐让幼儿进行想象,然后将想象的画面画下来。这种画乐结合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使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收获快乐。

相类似的音乐游戏还有《什么乐器在唱歌》、《丢手绢》等,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唱歌,并能在游戏体会到快乐。

三、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幼儿入园、盥洗、进餐、午睡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加入音乐元素,不但能营造出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愉快,还能很好地将音乐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入园环节中,在园内放像《早上好》这一类的旋律轻快的歌曲;在进餐环节,放一些轻缓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天鹅》等;在午睡环境放轻柔的音乐来帮助幼儿入睡,例如舒曼的《梦幻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

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幼儿学习音乐、帮助幼儿培养音乐素养的角色,在音乐教育生活化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更高的音乐素养,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环境相结合,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发现幼儿的音乐潜能,并且具有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意识。幼儿园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幼教;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更能针对幼儿的心理、意识和素质进行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符合时代的发展,也迎合现代教育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析幼教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以此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建设。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音乐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更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要让幼儿在长期的教育中获得逐步的提升。这就需要众多教师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教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第三篇】

幼师工作是一个非常具有意义和使命的工作,其承载着呵护祖国幼苗的重任。幼儿阶段的孩子极具塑造能力,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形成,就好似一张白纸,只待一位优秀的画家为其描绘。很多人认为,幼师其实就是带孩子,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其实不然,幼儿易塑造的特点使其各方面的精神发育与环境紧密相连,其中包括社会、幼师及家长。幼师正如前文所说的画家,他们的能力以及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音乐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必备科目,它包括唱歌、乐器演奏、韵律活动、音乐欣赏等。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让其记忆、表达情感能力、思维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因此它是对幼儿采取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幼儿、幼师及音乐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师音乐教育现状

纵观幼师音乐教育现状,基本上停滞不前,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属于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素质低下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幼师专业学生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入学,入学之前音乐基础偏薄弱或是零基础。这使得幼师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抵触学习音乐,进而无法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第二,幼师教育模式较古板、单一。如今大多数幼师专业依然还是采用大满贯的课堂教学,学生被迫接受音乐教育,消极地学习音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三,幼师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幼师特点。由于幼师音乐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音乐教师在选用教材方面比较盲目,很多时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而定。可是人各有所异,同样的教学内容并不适用每一个学生。同时现在所有的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进入社会进行教学的需求,而教材缺乏幼师特点也使得将来学生难以适应面向幼儿园的社会需求。

三、幼师音乐教育新路径的探索

对于现如今幼师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对未来幼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启示。

(一)提升音乐教育地位,明确培养目标。前文中,笔者对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中都有所提到,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幼师,音乐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是为了发育智力、提高能力,幼师接受音乐教育是为了有足够的音乐修养和素质,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师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其对音乐的兴趣,训练其音乐综合能力(乐理、节奏、乐感等)、音乐素质、情感表达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将来运用到幼儿教育当中,进而教导幼儿如何感悟音乐及简单地表现音乐,最重要的是对其启蒙,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

(二)转变幼师音乐教育观念。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主,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应该转变音乐教育观念,致力于如何培养幼师对音乐产生兴趣,开发其隐藏在身体深处的音乐细胞,调动其积极性,自发地学习音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师音乐教育水平。

(三)革新幼师教学模式和方法。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要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革新。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最具有代表性:

1.培养伴奏能力。伴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需要詳细地了解乐理知识,有一定的作曲和声基础以及丰富的情感和灵活应变能力。音乐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些伴奏分析,即对一首乐曲的曲式、调式、节奏、和声、风格、情绪等进行分析,如此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伴奏规律;同时也可让学生多练习一些儿歌编排的琶音及和弦、调性调位等,为以后课堂上的伴奏积累一些经验。

2.开设欣赏课。音乐欣赏课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想象及理解能力。对于幼师学生来说,理性的分析音乐和感性的鉴赏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音乐作品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并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生动地传授给幼儿,让其受益匪浅。

(四)加强幼师修养,提升其素质。幼师是一个具有使命性的工作,作为幼儿教育者理应具备相应的责任心和师德,尤其面对的是人一生重要的幼儿阶段。幼师不但要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得以传授给幼儿,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很多幼师只注重专业能力的传授而忽略了道德文化方面的传授,这并没有在质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还有些幼师缺乏责任心,一心以挣钱为主,忽略了教学;或是认为幼师挣钱少,没有前途等。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幼师修养的熏陶,改变他们的一些消极想法,输入师德、责任性、使命感等思想。要知道,师德是幼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

四、创新教学方式的几点设想

(一)基础教学任务的精简。现阶段较多幼师学校采用较为专业的音乐欣赏教材开展教学。其内容非容丰富,涉及到的音乐时间点较为细致。教师更多的注重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欣赏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笔者提倡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学会听,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听的是什么。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师;音乐作用;幼儿需求

一、音乐符合幼儿的需求

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是崭新的体验,新鲜、刺激,充满新奇的人和事。对于还没有时间观念,唯有“现在”的幼儿,正充实地度过他们的每一刻。即使最小的事件,对他们来说也都是巨大的,在他们的生命经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幼儿的直觉智能使其对周围鲜活的世界极为敏感,他们具有超凡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观察最微小事物的天赋与能力。

当我们把音乐当作幼儿全面教育里的一个关键要素时,我们就同时强化了幼儿各个方面的学习。音乐游戏为幼儿们提供了他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体验:学习认识和控制他们的身体以及学习专注的聆听。研究显示,当音乐、动作和语言整合时,在智能和心理上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

幼儿时期的说话或唱歌,都对声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的听觉非常敏锐,但是听觉的自然发展是有限度的,错过了敏锐发展期,将难以补偿。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大约在两岁左右,并会持续成为幼儿的生活重心,直到六岁时发展为正式的语言。

幼儿首先是通过听觉接受信息,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实验、探索地学习。歌唱活动中他们需要能够经常听到歌唱的声音,并和别人一起歌唱,这是他们为自己独立歌唱做准备和奠定基础。结合着声音的各种游戏,更增添了轻松的气氛和学习唱歌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需要在不断地动的过程中实现。课程里的动作和活动以多种形式出现,从手指游戏、认识身体、歌谣到牵动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各种故事,幼儿们可以参与的内容、动作极为丰富。当幼儿有机会扮演角色时,他们乐于积极地参与故事表演。通过体验、认识人物,也认识了自己。对他们来说,表达情感和情绪非常重要,而使用手势、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正符合他们表达和沟通的需要。

当幼儿投入到与环境互动的生成过程时,他们无论是在心理、生理、情商、人际关系或是认知方面,自然会整合为一体的。为了创造出让幼儿自然学习的条件,我们需要有益的环境――也就是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那就是:运动、探索、感官运动经验、语言,以及他们参与的有趣的活动。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会感觉到他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与生活隔离的。幼儿们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通道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幼儿时期中的音乐、运动和语言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环境中,耳朵受到各种噪音的轰炸,使幼儿难以在众多纷杂的声音里辨识声音。提高听觉的辨识能力对于各方面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智能上、情绪上、人际交往上以及精神上,都是如此。

动能认知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是肢体运动时身体的意识和感觉,尤其是肌肉和关节在紧张或放松时的感觉。当它们在身体里获得体验时,能够吸收、积累并记录下重要的信息。

这些活动是音乐经验的基础:节奏、节拍、段落、曲式。幼儿时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发声和节奏方面。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们肢体的控制能力、节奏、动作的优雅流畅和发声唱歌的能力。这个时期成人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赞赏幼儿们不断实验的努力,而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对错的判断。

二、学习音乐的目的

我们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吸收,融入其生命的整体之中。教育不简单是传授知识,教育作为一个穿越不同生命阶段的持续过程,必然会促进人格的发展。

当音乐活动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元素时,它会强化学习的各个方面。音乐和运动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部分。运动应该是幼儿所有经验的基础部分,因为运动是他们存在与表达的本能方式。幼儿天生会随着歌曲或乐曲的节奏运动,因为它不但会激发幼儿的情绪,并且帮助幼儿积累感官和运动的经验。

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生活环境中语言里的声调和节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歌曲和歌谣,指导和教育语言形成关键期的幼儿,使其持续成为幼儿们的生活重心,直到其发展为正式语言。学生学唱的歌曲有简短易唱的幼儿歌曲、青年的声乐作品,这些内容不但能够指导幼儿,也对学前教育学生富于教育价值。

三、幼儿音乐的学习内容

幼儿歌曲、音乐游戏、带动作的活动、乐器玩奏、聆听、让学生们表演和创编故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是其主要活动内容。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的音乐体验。

从大自然中汲取中心主题,目的在于将幼儿生活带进对音乐、运动和环境的体验之中。因为在这个奇妙的星球上,不论在任何地方,都有季节的变化和影响。户外环境使幼儿们有机会感觉太阳的温暖,树阴的凉爽,看云朵被微风轻拂。不论是观看忙碌的蚂蚁或摘一束蒲公英,大人和小孩都能一起发掘出平凡事物中所具有的深层的意义,我们给幼儿准备美妙声音带回到自己的生活里,让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丰富的音乐体验。

四、幼儿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素质

一个好的幼儿音乐教师,其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音乐素质:

第一,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语言。

第二,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

第三,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良好的音乐感觉首先依赖于细腻、敏锐、深刻的音乐感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心独特的对音乐的感受和把握能力。

作为幼儿音乐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享有音乐的魅力,才有可能把美好的音乐传达给众多的幼儿们,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通过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各尽所能地共同完成其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诸多教育中的一种,它是通过音乐作品设计和组织音乐活动,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帮助他们体会生命中的这个特殊时期并得到发展成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和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方法,为幼儿全面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杨丽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5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