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通用4篇
【导言】此例“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音乐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音乐教学论文【第二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幼儿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是希望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十分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游戏;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游戏结合幼儿最喜爱的两种活动,音乐能够放松幼儿的心情,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这两者一结合自然就能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1.音乐游戏的重要性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当中,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技能。音乐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音乐品德教育教学。
2.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尤其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意义与幼儿教学的内在需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与幼儿教学的教育目的进行统一,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来调整各项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1.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那么就需要重视音乐游戏的选择,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素材,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一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游戏情节作为开端,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符的音乐和游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捉小鱼游戏,首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贝壳、小鱼等,然后贝壳在音乐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鱼,而小鱼就需要在音乐停止前避免被贝壳抓住,最后在音乐停止之后小鱼和贝壳都需要蹲下变成石头,直到下一轮新的游戏开始。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不仅考验了幼儿的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2.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之中,还可以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呈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感性的音乐材料和结构图进行加工,或者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和玩耍的双向结合,利用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让幼儿不仅学会模仿,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新。
3.音乐游戏主要是将游戏作为助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用较为简单、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来使幼儿接受这种教学思维,从而达到开展音乐游戏的教学目的,采用音乐游戏来对幼儿进行音乐符号教学,能够改变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幼儿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1、2、3、4、5、6、7等音符的过程中,可以将苹果作为音符标注对象,在几个苹果身上分别写下需要讲解的音符,然后让幼儿随机选取一个苹果,将上面的音符唱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技能。
4.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往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幼儿审美教育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道具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选择一个游戏之后,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道具制作,如糖梅仙子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独立思考如何去布置和制作相关的背景和道具,这样就能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有所改变,在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际生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基于p2p背景下不断优化中学音乐教学对策,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对p2p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的内涵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p2p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p2p;音乐教学;互联网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对中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p2p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能够利用教师即时传送的视频提升音乐技能,突破了常规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基于p2p背景下不断优化中学音乐教学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p2p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工作流程
1、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简介p2p是一种对等网络模式,无需网络服务器,即可实现两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本文所提倡的基于p2p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是指利用p2p技术,将互联网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的节点,通过即时传送教学视频,实现音乐技能的教学。基于p2p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将互联网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通过传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机统一[1]。
2、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工作流程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学生和教师处于两台计算机终端,学生通过互联网演示音乐技能,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辅导,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当然,上述工作流程为一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一般应用于操作型音乐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在心智型音乐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采取一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即时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提升中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需要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
第一,应配备完善的即时通信软件,如QQ和微信。
第二,应配备语音和文字的输入工具,如话筒和摄像头。
例如,在心智型音乐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某教师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话筒,具有良好的拾音功能,能够有效提升音频传输的质量,为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奠定了良好基础[2]。
二、p2p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属于“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也是将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且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存在一致性。但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节约教学成本,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一,基于教师与学生的视角审视中学音乐教学可知,传统音乐技能的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模式的变化存在时间、空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信任关系,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形成提升教学效果的良好基础。例如:在教授《青春舞曲》一课的过程中,传统的课程导入过程只需简单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然后引入本节课程所讲内容,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不能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初中音乐教师针对这一现状,借助p2p教学模式导入课程,利用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各民族的服装,使学生能够积极发挥想象力,探寻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述各种民族服饰的背景知识,并播放相关音乐,实现对新课的导入,通过上述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基于教学媒介的视角审视中学音乐教学可知,互联网是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随着教学资源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中学音乐教学的媒介功能会逐渐被p2p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所取代,实现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例如,在心智型音乐技能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利用虚拟的钢琴软件代替实体钢琴,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并利用音高探测软件检验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节省教学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第三,基于教学环境审视中学音乐教学可知,由于互联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音乐教学环境向虚拟化转变,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开展教学工作,有效避免了学生上下课途中的时间浪费,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成本,缓解了学生家长的经济压力。例如,在教授《辽阔的草原》课程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者,然后教授学生演唱方法,这种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某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视频,建立起学生对草原的感性认识,然后为学生讲授本节课程所学歌曲的演唱技巧,学生能够通过两首歌曲的融合,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并掌握了演唱技巧。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基于p2p背景下构建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利用p2p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音乐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提升中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基于p2p背景下构建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烁、新课改视阈下中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赤子(上中旬),20xx(7):293、
[2]陆荷容、多元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音乐时空,20xx(9):175-176、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第四篇】
中国戏曲打击乐器,基本上可分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它还运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多种编配技法,复杂的演奏技巧,对烘托气氛,表现音乐内容、戏剧情节的变化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打击乐器发音响亮,声音的空透力强,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
一、戏曲乐器的性能及演奏方法
戏曲打击乐器有:鼓、板、锣、钹、木鱼、梆子等等。
鼓又包括单皮鼓、堂鼓、缸鼓、腰鼓等。
单皮鼓: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鼓面蒙以猪皮,中间为空心,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两根细竹(通称鼓楗子、鼓签),打击鼓空心位置而发声。声音清脆,双健滚奏时如珠落花流水玉盘。用底鼓指挥,有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指挥的方法靠音响领奏。语言丰富多变,称谓形象准确。如:单鼓健重击谓之“打”。双鼓楗同击谓之“八”。双鼓楗滚击谓之“嘟”……将上述称谓加以组合,便成为“簧头”,也称“底鼓”。它预示着内容、速度和力度。如“底鼓”强击或快击,即预示着刚强、急促。如“底鼓”轻击或慢击,即象征着柔和、轻快。如“底鼓”突然改变节奏,即提示鼓点转换或结束。
司鼓的指挥动作既规范又规律。两手的举动都起着开、领、转、收的作用。将其动作加以归纳,可概括为指、挥、抛、领、棒、抱、按、分、放等。演奏司鼓的人称为鼓师。
板:亦名拍板。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公分的红木或杨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二者以绳联结,撞击发音,主要用于歌唱和演奏乐曲时打节奏,有时也配合司鼓来领奏鼓点和指挥其它乐器,于司鼓一起合成板鼓,由司鼓者兼管。
堂鼓:以木为框,两面蒙以牛皮,形似腰鼓,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发声,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较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戏曲中常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以及唢呐吹打等。除了战争场面以外,都由司鼓兼管。
大堂鼓(又称缸鼓):木制鼓框,面大底小,两面蒙皮,形似花盆,所以又称花盆鼓。演奏技巧与堂鼓基本相同,用木槌敲击,声音较堂鼓低沉雄壮,用于战争场面,能加重气氛。常用于戏曲伴奏,器乐合奏,有时也能独奏。
大锣:用铜制成,圆形,直径约30公分,中间锣心约10公分,演奏时,左手持锣强,使锣面垂直,右手持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心而发声,锣音高亢。多用于武将及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战面,也常用于欢乐的器乐合奏,演奏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打边等。
小锣:打击乐器。形同大锣(直径约20公分)演奏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挑锣边,右手持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击打锣心,发音清朗,多用于戏曲表演中文人、女性和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由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不同。打击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打边等。号称打击乐的
钹(又名铙钹):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隆起部分中间有孔,穿系绸条或布带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音,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在大锣和小锣中间加强节奏,音色尖噪,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和动力较强的性能,并起联系作用,有时也单独使用塑造人物形象。
木鱼:木鱼最初是佛教的法器,用于伴奏寺经(即宗教歌曲),后来逐渐用于民间器乐合奏。为木制,用小槌敲击,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在合奏中常用两个或采用一组,能奏出模仿马蹄等多种欢快的节奏型。
梆子:大约公元17世纪左右,随着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木制,为两根长短不一硬木棒,长的一根为圆型,稍粗、短的一根稍细,演奏时,左手持圆形木棒,右手持短木棒,敲击发音,音色高亢、坚实,是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二、戏曲打击乐器的组合
根据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匹配,使其发音更规范,节奏更丰富,音色更鲜明,形象更准确,意境更深远。使其更充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的高低、动作的大小、语言的轻重、感情的变化和配合舞蹈、开打、亮相,以及烘托、渲染环境气氛。不同形式的组合,谓之“锣鼓经”。我国的戏曲多达300余种,唱腔各异,风格不同。就在同一种戏曲中,又有风格各异的不同唱腔流派。但惟独“锣鼓经”能够混合使用。虽然所用乐器不多,但“锣鼓经”却很丰富,多达70多个。如[长锤]、[四击头]、[紧急风]、[凤点头]、[望家乡]等等。组合的形式,可概括为如下几类:
(1)按音色组合。其间还可细分为各种不同的色彩型。如:a、单一色彩型,即用一种音色的乐器演奏。b、混合色彩型,即两件以上的不同色彩的乐器齐奏。c、对比色彩型,即两种以上音色的乐器合奏。上列中的大锣、手钹、小锣三种乐器之间都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2)按时值组合。即打击乐的各种节奏按击打的次数划分。或者说,戏岖打击乐节奏时值组合,是若干“数式”的基础,即:一、三、五、七。这种分类的方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就是在时值长度上的等值性,即每种数式的最后一音的时值为前两音的时值总和。也就是说,一数式的时值等于一拍,三数式的时值等于两拍。戏曲打击乐节奏组合的多样性,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如通过“加花”发展出与此对仗的二、四、六、八的四种节奏数式。同时,也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
三、戏曲打击乐器的功能
打击乐的功能是通过节奏、力度、速度、音色、音响的细微变化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美化演员的表演形式、强化戏剧的矛盾冲突、渲染舞台的环境气氛、摹拟特定的音响效果的。它所以被称为综合戏曲诸多艺术因素的纽带,统领全局的核心,演员艺术活动的支柱,就在于它完成了戏曲整个结构和整个舞台节奏的统一性。具体地说,不仅表演、念白、唱腔、开打、舞蹈依靠它,而且连演员内心独白的表达也要依靠它。如豫剧《拾玉镯》中,孙玉姣拾玉镯时的一段表演:孙玉姣拾情人丢下的玉镯,但又怕被人发现,于是急忙向外跑去窥视。此时打击乐紧紧伴随着她轻盈、敏捷的小台步,打出“○大大大大大大乙大乙台”,节奏由快到慢、力度由强到弱的效果。而小锣的“台”音正好打在孙玉姣窥视的眼神上。当孙玉姣发现无人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手舞足蹈,左手一指玉镯,此时打击乐紧伴之以“乙大乙台”;右手一指玉镯,又伴之以“乙大乙台”:孙玉姣急不可耐地跑向玉镯时,小锣连续击打“台台台台……”;当孙玉姣将要拾起玉镯时,突然发现动静,打击乐急忙伴之以“大大”短促有力的鼓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孙玉姣此时惊慌、羞涩的复杂心情。
仅鼓和小锣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色彩,就把孙玉姣拾玉镯的纯朴形象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准确的表现、有效的模拟、适度的夸张。同时,也使孙玉姣的优美表演更加音乐化了。
孙玉姣的表演所以能够使人得到满足,就在于我们充分运用了击乐的特点,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听觉节奏与内心节奏的谐调统一,获得了传神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说,打击乐的锣鼓节奏,是“打”演员的,也是“打”观众的,把演戏和看戏“打”在一起,才能完成完整的艺术创造。
打击乐在许多民乐中的运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聂耳的《金蛇狂舞》,主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这一富于弹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乐曲中加上打击乐的`热烈。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未来的新生活,给人们以强有力的鼓舞,使民间的喜庆节日气氛得到充分体现,使原曲欢腾的情绪得以进一步发挥。
乐曲大量运用了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它不仅加强了乐曲的节奏,而且在烘托热烈的气氛上起了重要作用。打击乐在这首乐曲中成为整个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使乐曲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在长期的历史流迁演变过程中,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表现体系。不仅强化了戏曲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地位,丰富了戏曲音乐自身的表现能力,同时,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许多方式,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总结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特殊功能,不仅是戏曲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