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钠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化学钠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高一化学的方法【第一篇】
1、首先要按时、认真完成化学学习任务
学一门课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按时、认真的完成这门课每天的学习任务,化学也是如此。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利用其他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不然每天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更别说提高学习成绩了。
2、善于反思;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不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所以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反思,看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且及时改正,扫清一切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3、经常进行总结
没学过一部分的知识,就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看看哪部分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怎么学效率更高,活着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分析,保证这部分的内容完全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4、多做题
大家都知道理科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而化学又是典型的理科科目,所以高中生学习化学要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和运用知识点。
关于做练习题,高中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每节课结束以后,把这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都做了,有不懂的地方及时赵老师解决,切记不能积攒问题,要知道问题越攒越多,不利于后面的学习以及复习。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第一章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质子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1、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
+Q2>+Q2<4Q3
+Q2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
A.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概念:
B.工作原理:
a.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负极反应:X-ne=Xn-
b.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金属腐蚀的防护:
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干电池(锌锰电池)
a.负极:Zn-2e-=Zn2+
b.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充电电池
a.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b.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
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A.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B.计算(重点)
a.简单计算
b.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外因: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化学平衡的曲线: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典型例题
例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D)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2.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H2+I2(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E)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C.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E.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F.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v逆
v正>v逆正向v正。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向移动反之 压强: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反之…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之… 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第三章 (一)甲烷 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 CH4正四面体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反应能生成一系列甲烷的氯取代物和氯化氢。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3、甲烷受热分 (二)烷烃 烷烃的概念:叫做饱和链烃,或称烷烃。 1、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烷烃物理性质: (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__________, 5—16个碳原子为_________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____________。 (2)溶解性:烷烃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 (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__________。 3、烷烃的化学性质 (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_____反应。 (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系物 同系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个(n≥1) CH2原子团。 例1、下列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D A、和B、C2H6和C4H10 HBrCH3 C、Br—C—Br和Br—C—HD、CH3CH2CH3和CH3—CH—CH3 HH (四)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_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特点: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性质也不相同。 〔知识拓展〕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编号位——定支链,要求取代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编号代数和为最小; 写名称——支链名称在前,母体名称在后;先写简单取代基,后写复杂取代基;相 同的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 (五)烯烃 一、乙烯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1、组成:分子式:含碳量比甲烷高。 2、分子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双键的键长比单键的键长要短些。 二、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请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三、乙烯的加成反应 1、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H2═CH2+Br-Br→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 2、与水的加成反应 CH2═CH2+H-OH→CH3—CH2OH乙醇(酒精) 书写乙烯与氢气、氯气、溴化氢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知识拓展] 四、乙烯的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 (六)苯、芳香烃 一、 苯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C6H6 2、结构特点 二、苯的物理性质: 三、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点燃 苯的可燃性,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空气中燃烧冒浓烟。 2C6H6+15O212CO2+6H2O [思考]你能解释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吗? 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苯的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书写苯与液溴、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与液溴反应与硝酸反应 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苯的磺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3、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烃的衍生物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练习〕某有机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蒸气的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23倍,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27g水,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能与金属钠(活泼的金属)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燃烧 化学反应方程式: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 (3)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知识拓展〕 1、乙醇的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乙酸 乙酸的物理性质: 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1、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最终变成乙酸乙酯。这时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2、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3、酯化反应的实验时加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5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五、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称为,由于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它们具有性质。 1、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 2、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 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 的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 3、如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皮肤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研究和应用的目标: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开发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同时创造新物质(主要是高分子)使人类的生活更方便、舒适。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创建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目的: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需求!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 ①加热分解法: ②加热还原法: ③电解法: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溶解或悬浮在海水中。 总矿物储量约5亿亿吨,有“液体矿山”之称。堆积在陆地上可使地面平均上升153米。 如: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7吨,而浓度仅为4×10-6g/吨。 另有金属结核约3万亿吨,海底石油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米3。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 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3.绿色化学理念(预防优于治理)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改变反应历程)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 纤维素、醋(℃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升华性:萘、蒽 7、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的水解:NaOH的水溶液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7.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8、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9.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盐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HCN、H2等 5、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乙醛(醛)还原法: 2、卤代烃水解法: 3、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乙醇钠水解法: 5、乙烯水化法: 6、葡萄糖发酵法: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物 1、醇(也可和K、Mg、Al反应))2.有机羧酸3.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4.苯磺酸5.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6.葡萄糖(熔融)7.氨基酸 (二)、无机物 1、水及水溶液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 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基被氧化)5.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2):硫化氢及硫化物(+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例:6FeSO4+3Br2=2Fe2(SO4)3+2FeBr2 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I2+3Br2=2FeBr3+2I2 、Mg、Fe等单质如Mg+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等强碱:因为Br2+H2O=HBr+HBrO加入NaOH后平衡向右移动 等盐:因为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HBrO+Na2CO3=NaBrO+NaHC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烯烃和环烷烃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KCN)、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火棉 4、红磷与(雷汞作引爆剂)6.油7.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和O2、“点爆”的CO和O2、“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CH4和Cl2、C2H2和O2。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6.酚类 7、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8.煤产品(煤焦油) 9、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5.双氧水(H2O2)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有机物 1、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 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 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无机物 1、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①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②Fe2+亚铁盐③N:(+4)NONO2 、S、Cl2等非金属单质。、H2O2等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 1、加热2.紫外线3.酸、碱4.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等) 5、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 (一)、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粘胶纤维2.纸3.人造丝4.人造棉5.玻璃纸6.无灰滤纸7.脱脂棉 (二)、以下物质属于“酯” 1、硝酸纤维2.油3.胶棉4.珂珞酊5.无烟火药6.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Al、(Zn)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2PO4、NaHS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 生成CH4。 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化学方程式: 2、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1. Na(与Na的化合物)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 2F2 +2NaOH===2NaF+OF2 +H2O 3. F2 +2NaCl===2NaF+Cl2 4. F2 +2NaBr===2NaF+Br2 5. F2+2NaI ===2NaF+I2 6. Cl2 +2Na===2NaCl 7. 2Cl2+2NaBr===2NaCl+Br2 8. Cl2 +2NaI ===2NaCl+I2 9. Cl2 +Na2S===2NaCl+S 10. N2+6Na===2Na3N 11. P+3Na===Na3P 12. Si+2NaOH+H2O===Na2SiO3+2H2 13. Cl2+2NaOH===NaCl+NaClO+H2O 14. 3S+6NaOH===2Na2S+Na2SO3+3H2O 15. 2Na+H2===2NaH 16. 4Na+O2===2Na2O 17. 2Na2O+O2===2Na2O2 18. 2Na+O2===Na2O2 19. 2Na+S===Na2S(爆炸) 20. 2Na+2H2O===2NaOH+H2 21. 2Na+2NH3===2NaNH2+H2 22. 4Na+TiCl4(熔融)===4NaCl+Ti 23.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4.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5. NaH+H2O===NaOH+H2 26. 4NaH+TiCl4===Ti+4NaCl+2H2 27. 2NH3+2Na==2NaNH2+H2 28. (NaNH2+H2O===NaOH+NH3) 29.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30.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31. NO+NO2+2NaOH===2NaNO2 3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33.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34. CO2(过量)+NaOH===NaHCO3 35. 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 36.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37. SiO2+2NaOH===Na2SiO3+H2O 38.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39. SiO2+Na2CO3===Na2SiO3+CO2 40. Na2O2+2Na===2Na2O 41. Na2O+H2O===2NaOH 42. 2Na2O2+2H2O===4NaOH+O2 43. Na2O+SO3===Na2SO4 44. Na2O+CO2===Na2CO3 45. Na2O+2HCl===2NaCl+H2O 46. 2Na2O2+2CO2===2Na2CO3+O2 47.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48. Al2O3+2NaOH===2NaAlO2+H2O 49. H3PO4(浓)+NaBr===NaH2PO4+HBr 50. H3PO4(浓)+NaI===NaH2PO4+HI 51.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52. NaOH+SO2(足量)===NaHSO3 53. 2NaOH+SiO2===NaSiO3+H2O 54. 2NaOH+Al2O3===2NaAlO2+H2O 55. 2NaOH+Cl2===NaCl+NaClO+H2O 56. NaOH+HCl===NaCl+H2O 57. NaOH+H2S(足量)===NaHS+H2O钠化学式知识总结【第三篇】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钠化学式知识总结【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