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大学生就业论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540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学生就业论文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就业的论文【第一篇】

摘要:

各大院校也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难题。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看待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系统地研究出缓解高职生就业对策,成了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高专;就业能力;毕业生

1、就业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生的学历问题

在一个20XX年的招聘市场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毕业生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当用人单位得知应聘者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时候,他们回答一般高职高专生是不会被录用的,但如果是特别优秀的话,会加以考虑。但工资会比本科、研究生少很多。因此,高职高专的学历问题是其就业问题中的一个硬伤。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则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水平远不能达到进入企业或相关行业的水平。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形成准确对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学生求职相关技能的问题

学生在简历制作、招聘会临场发挥等方面欠缺正规的培训。简历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生涯的敲门砖,但是很多高校对此并没有一个系统而专业的指导。用人单位希望看到简洁、明了的简历,而大部分学生的简历杂乱无章,因此很可能在简历这一关就会被卡掉。在真正的面试环节中,由于学生没有受过很系统的训练,都会特别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存在发抖、忘词等现象,在最重要的面试环节很有可能因此而被淘汰。因此学生的求职相关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思想的禁锢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其作用非常重要,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其就业出口甚至会高于很多本科院校。但是人们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就代表着学习差、能力差,身份比本科生、研究生低一等。另外,在很多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学历,往往把学历排在第一位,能力技能排在第二位,有的用人单位因为应聘者是高学历的求职者,不管该求职者是不是他们所缺少的人才,都会被招收。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传统思想以及社会导向的束缚,最终形成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误区。

2、应对策略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

人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考上高职高专院校就意味着二等教育、次等教育。国家要从大方向上,端正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导向作用。高专院校应经常联系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校友,定期回访母校,并做一些讲座,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自信心。从根本上告诉大家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有着辉煌的未来。国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20XX年已经实行了部分学生自主招生的政策,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一项政策,它使得更多人才能够进入我国各个领域,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生产力。

高职高专院校还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指导,最终达到学生择业心态自我调整的目的。我国正在尝试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到人才市场,形成大学生毕业时集中就业,毕业后分散就业,就业后再就业调整等动态化的就业格局。因此,就业指导应侧重转变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落后观念。

在大学生就业阶段,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监管,在这一环节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近些年,大学生因就业难而出现轻生的案件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高校也有一定责任。因此,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心理疏导团队,定期对学校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与关注。如果学生有心理问题,心理团队应进行整体协商,研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完善课程设置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中有许多院校因循规守旧,不能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造成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的严重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最终达到毕业时能有业可择。

第一,要建立校企合作运营机制,订单式培养的运营机制,高职高专所面临就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严重脱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办学理念陈旧,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往往在工作所之外还要做相关的工作培训,这样无论对企业、学生还是高专院校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校企合作等形式做充分的研究,方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第二,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继续推行以“实习促就业”的政策方针,这需要学校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入洽谈。

、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有很多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很多奖项,有些甚至是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荣获大奖,这无疑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在招聘会现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出现发抖、口吃等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学生最终录取的成绩,有的甚至会因此而遭到淘汰。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多方面原因构成的,但是无疑,学校负有更重要的责任。高职高专院校往往更加在意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然而对就业指导、模拟面试课程就显得过于松懈。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首先要教会学生简历制作的重点,并且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为学生讲述用人单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简历。在简历制作过程中,一定不要出现杂乱冗长的文字,这是用人单位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在简历的写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标题、照片、个人基本信息、实践经历、所获奖项等层次,按照精简的语言排列到一张A4纸上,最终达到不注水、不浮夸的效果,使简历真正成为毕业生最重要的一个名片。

学生在实习面试或就业面试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紧张的情绪,那么在模拟面试课程中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在理论课中,一定要告诉他们自我介绍的方法,多数同学都是在一遍一遍地看自己的稿件,然后在背。但是这种情况,在紧张高压的实际面试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忘词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自己的综合排名下降。在这段讲解中,可以告诉同学们,可以分块地排列自己的各方面介绍。

首先可以讲述自己的基本信息,然后介绍自己的个人基本技能,最后介绍对贵单位的展望。大概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介绍。那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便忘词了,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描述。因此,在实际的就业面试等技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在更多时候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视这一环节。

3、结语

在就业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引导社会就业价值取向朝正确方向发展,坚持校企结合的重要方针,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相信他们在职场最终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0):19-23.

[2]陈岩。新加坡管理学院办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57.

[3]卢晓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对策和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01(10):34-35.

[4]杨国祥。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J]。镇江高专学报,2005(3):3-6.

[5]蓝燕。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4):67-69.

就业的论文【第二篇】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对改善就业难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形式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本文从社会及政府、高校教育体制、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及政府的影响

首先,社会及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够完善。比如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还比较滞后,仍然存在着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从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归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归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毕业生在跨地区就业时经常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这些不利条件都会影响公正有序就业市场的建立。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难以达成一致,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就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困难。第二,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一些高校忽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就业指导和服务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够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的影响

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和聘用上经常存在重学历、重经验和轻诚信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毕业生就业难。一是经验障碍,许多用人单位为快速创造价值,拒绝录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二是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盲目追求高学历,追求人才高消费,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依托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影响就业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大学生的诚信度,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过于传统、陈旧,存在就业观念误区。首先,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经常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其次,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有些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在就业时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些情况会对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的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和观望等待的态度,一味寻求好地方、大企业,最终错过就业就会。再次,诚信问题是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弄虚作假,一方面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同时要深化人事、劳动、户籍、档案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对未就业或失业的毕业生,政府应建立相应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机制和培训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救济及服务。同时,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及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标准人才的要求。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社会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和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思路。

(三)完善用人单位用人政策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传统的经验论、学历论,消除就业歧视现象。用人单位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长远效益出发,制定合理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长远规划,同时要在竞争中建立合理的人才储备观。这样,企业在竞争中能合理选用不同层次的人才,杜绝学历高消费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和浪费。因此,科学合理的用人政策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平台,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又促进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既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到理想的人才,又能帮助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工作。因此,完善用人单位用人政策对完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树立正确就业观,强化综合素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毕业生要调整心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首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在知识、能力和人格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大学生要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对自身合理定位。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要过分苛求地域及薪资待遇。同时,高校及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积极引导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既解决了学生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及大学生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第三篇】

[1]卡玛。谁说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吴翔。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3]蒲昕艳。应对危机调整心态——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

就业创业论文【第四篇】

标题: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网络创业由于其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网络创业在面临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遇到很多困难,如资金限制,网络交易安全性以及缺乏知识和能力等。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顺利开展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鼓励,国家应出台网络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高校也应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心,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有利环境和资金支持,全社会应形成支持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

引言

众所周知,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统计显示,20xx年我国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49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市场规模逐年增大,艾瑞咨询发布《20xx年中国的网络购物行业年度监测报告》中显示,20xx年中国的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万亿元,预计20xx年中国的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25510亿元,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有可能达到世界第一,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网上创业由于其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正成为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概念

关于网络创业就业,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创业是随着网站运营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创业形式。现在比较成功的有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商家。本文所指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主要指大学生个人开办网店,主要是是依托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平台开办网店,自己选择创业项目,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仅实现自我创业,并且通过合伙经营或雇佣人员带动就业的一种方式。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存在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大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是靠家里的经济支持来完成学业的,靠家里给的有限的生活费,难以满足开创事业的需要,所以只能选择花费少的项目,投入有限的资金,如果他们在创业中出现差错,后续资金缺乏,这就迫使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尤其在毕业时面临创业和就业的抉择时,很多学生宁愿放弃创业而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

(二)缺乏网络创业风险意识

创业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创业目标的实现,我们把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称之为创业风险。虽然网络创业的门槛较低,但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综合能力离创业所需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风险意识缺乏,对所选择项目风险的判断和评估能力不足,导致刚开始创业就面临诸多问题,很多坚持不下去就失败了。

(三)网络创业相关知识不足

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如网络技术知识、创业学以及相关的商业运营知识等,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市场开拓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但在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虽然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占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但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不足,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够,不知道电子商务的交易特点,网上支付手段,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信誉的重要性认等了解都不充分,也就无法充分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且在网络营销中容易出现各种交易纠纷和交易安全问题。

(四)缺乏良好的网络创业就业环境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社会一直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普及的力度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均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方面缺乏良好的网络创业就业环境。一方面,缺乏整体扶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全社会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还存在一定的传统误区,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能会耽误学业,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不安全,还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另外,学校层面也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支持。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创业就业环境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良好的网络创业就业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从场地、贷款、审批手续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从法制环境、税收优惠、政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这样将会有效缓解他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全社会范围内尤其是学生家长和高校等应营造一种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社会应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逐步使创业意识深入人心,宣传典型成功案例,改变社会观念,在全社会应树立对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网络创业的正确认识,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的狭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理解、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活动,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教育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创业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其是网络创业就业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以及诚信意识,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和大学生网络创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对网络创业的艰辛和创业风险等有充分的认知。

(三)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为保障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等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条件,提供大学生网络创业专门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予以支持。

(四)积极促进网络安全及诚信环境建设

由于网络创业在我国尤其在高校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网络环境还不规范,不利于网络创业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为此,应完善网络创业就业保障措施,保障网络创业就业者合法权益。要大力加强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如商业垄断行为、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营造一种诚信经营、合法致富、公平竞争的良好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网络创业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坚决打击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垄断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不法行为,引导商业网站和广大网商诚信合法经营,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建英。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论坛,20xx(05)

[2]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xx

[3]柴燕敏等。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xx(12)

[4]方静仪。大学生网络创业SWOT分析[J]。中外企业家,20xx(0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