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中化学教学范例【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13599

【导言】此例“高中化学教学范例【热选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化学教学【第一篇】

生态教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高中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对课程体系当中的生态教育资源进行发掘与整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素质教育;生态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同时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与化学科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第一大来源。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渗透生态教育,这不仅会形成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有效创新,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应有的绿色化学理念,这对转变传统化学教学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就会大有帮助。

一、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理论知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高中化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学习起来会感觉枯燥而乏味,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也多是以高考为导向,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态教育,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化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例如,在高中化学“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中,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环境的教学,到垃圾资源化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内容都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生态问题密切相关,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加强化学理论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化学科学节约能源和减低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谓绿色化学,即清洁化学、无害化学,也有人称之为环境友好化学,指的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学设计环节,没有或只有少量环境副作用,并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教育的开展。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主要阵地,而有实验就会有消耗、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三废”。为了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建议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最终达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目标。例如,在“氧气的制备”的实验环节,虽然学生对氧气的获取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最环保的方法,如电解水法,这样就避免了废弃物的排放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如利用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既能节约实验资源,又实现了对学生的生态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态教育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化学课外实践中渗透教育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高考导向思维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师过分强调课内教学,常常忽略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对于那些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课下也没有利用化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内教学同课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还可以拓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渠道,激发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例如,在“电化学基础”的化学教学后,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组织开展关于废旧电池合理回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并最终拿到课堂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谁的社会实践成果最为优秀。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提高对于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掘生态教育资源,强化生态教育的教学渗透,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学会用化学科学知识“趋利避害”。

作者:曹丰富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生礼。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ATDE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24-0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1 ATDE教学模式的由来及组成

ATDE教学模式是台湾学者陈龙安在总结吉尔福特、泰勒、帕尼斯等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所谓的ATDE是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要素构成:

2高中化学ATDE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我们可以把化学课堂设计成四个教学环节:

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精心设悬,引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提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机遇

设置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注意问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均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1)问题明确具体,涉及面不宜过大(2)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晰(3)循序渐进,具有合理的梯度(4)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5)利于信息反馈,便于动态调控(6)兼备科学性和系统性。

[案例1]浓硫酸与红热的炭块反应产物的检验

案例分析:若一开始就质疑:“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所有产物?”则难度太大,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继续深入,不如将这一大难题破解成若干学生容易解决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就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主动探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渐进性问题组设计:①该反应产物共有哪几种?②这些产物各用什么试剂和装置来检验?③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一定是CO2吗?④如何除去CO2中的SO2?⑤如何检验SO2是否已除尽?⑥检验SO2及CO2用的试剂中均含水,所以反应产物水蒸气的检验应放在哪一步?⑦请思考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及理由。

问题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下列基本途径实现。

利用化学史料设置问题

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料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可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既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又能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2] 氯气的性质

情境创设: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在1774年研究软锰矿时,把浓盐酸与之混合共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他将这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现所得溶液呈黄绿色,略显酸性;把绿叶、红花放入其中,它们的颜色逐渐消褪;将蚱蜢放进装满该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几下就不动了。

提出问题:这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物质?它的水溶液为何显示酸性?又为何能使叶子和花朵褪色?这说明它具有什么性质呢?蚱蜢之死又说明了什么?

依据化学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可感的问题情景,让他们通过思考自己获取真实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3]铝热反应

情境创设:先放段野外焊接钢轨的录象,接着再放一段高楼爆破的新闻录象。

提出问题:录象中铁路工人焊接钢轨是在野外,不可能用电焊,那用什么焊接?实施高楼的定向爆破,能否用炸药?用什么破坏楼房坚固的承重墙地基?

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矛盾冲突设计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新知识均可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及组合学习,在教学中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或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案例4]灭火原理

情境创设: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里。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CO2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来灭火。那么活泼金属(如钠)着火时,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呢?应该用什么?能否用CCl4?

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内容丰富,现象千差万别,形象直观。实验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设置疑问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案例5]铝的特性

情境创设:将适量的NaOH溶液倒入一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立即封口并摇动,易拉罐先变瘪,而后又鼓胀起来。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何先变瘪又变鼓?此现象揭示了什么问题?

利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引入问题

我国的历史文献如《梦溪笔谈》、《本草纲目》等,有好多涉及到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记载,可以用来创设悬念,引入问题。

[案例6]乙炔

情境创设: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

提出问题:书中所记之石为何物?为何遇水即产气?所产之气又为何物?为何能燃烧?

想――给予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自由联想。

创设想象情境,引发类比联想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情景主要是以教材为出发点,找到引起想象的“触发点”,以驱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头脑中的意象更深远,更富有情感色彩。

[案例7]原子结构

情境创设: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电子会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发生电性中和?

实例链接:举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而不会坠落的例子,让学生类比联想,想象出原子的动态结构。

启发联想思维,完善知识结构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物想及他物的思维过程。联想能使思维流畅灵活,使思路开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善化。教师可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案例8]“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联想: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H2S、HBr、HI、NH3、PH3)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H2、Cl2、O2、SO2、HCl);浓H2SO4有吸水性常用干燥剂(①酸性:P2O5、浓H2SO4、浓H3PO4,②中性:无水CuSO4、无水CaCl2、无水Na2SO4,③碱性:烧碱、碱石灰、生石灰)。

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悟,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案例9]原电池

活动设计: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论交流应用。

学生活动: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浸入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将光亮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后,一同浸入硫酸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

引起质疑:铜片上本来无气泡,与锌片相连后为何会产生气泡?

做出假设:①在这种条件下,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②锌在与酸的反应中,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H+在铜片上得电子,转化为H2。

验证假设:①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不变蓝;②取出少量反应液,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未见蓝色沉淀产生;③在铜锌之间连接电流表,指针偏转;④收集并检验铜片上产生的气体。

获得结论:①铜与该酸未反应;②电子由锌片转移到铜片;③该反应实质仍为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④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交流: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设计。

教学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特征,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无轻重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而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还要促其由优势智力领域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课余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活动的测量与评价结果能帮助和促进我们进行反思,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能否使每个学生收获最大,反思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反思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等。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案例分析法;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各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因内容复杂、繁多,概念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它是学生公认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

一、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法较难理解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体的案例辅助开展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将知识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但是,可能与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关,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是太能够接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这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遇到的一大阻碍。

2.高职学生的思维定式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这导致学生在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有些难以适应。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精心挑选案例,做好课堂设计,设计课堂问题等,还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分析案例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学生发挥积极性,能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否则会造成既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又对案例一知半解的结果。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养成了上课被动听讲的习惯,不善于提问,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这对于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有效采用确实是一大挑战。

二、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有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策略

1.选取的案例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物化学学习看似很枯燥,其实并非如此,找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方法,学生自然会发现这门课程吸引人的地方。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展开分析,如从生活中的事入手。比如,吃饭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每天的补充不足,那么就会出现头晕等现象,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是因为血糖补充不足,那么血糖又是什么呢?它起着怎样的作用的呢?这样引入话题,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同样也会带动学生思考。这样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会产生讨论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易于教师进一步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案例分析要符合生物化学教学的目标

案例本身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不能为了推崇案例分析教学而背离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知识本身,所以,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到,不能为了用案例而随便选取案例,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一定要紧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保证案例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案例分析中能切实学习到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案例不宜过于复杂

受思维方法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的影响,高职学生更适合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难度适中的案例。所以,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案例甚至生活小例子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适应案例分析教学法,使其从简单的案例开始,尝试主动讨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通过案例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获得成绩感,从而慢慢接触更复杂的案例,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案例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有效采用此种方法的策略。案例分析教学法只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运用中要注意分寸,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同时应以学生的实际能力挑选案例,以保证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第四篇】

关键词:多种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教学特点,能够满足各个化学水平的高中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点全面、清楚地传授给学生,进而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一、小组合作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课程充分归还给学习,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以高三年级的《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相比于高三其他的化学知识,这一单元的化学知识点相对简单、易懂,且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有利于进行小组教学活动。而且,因为考虑到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较低,适合各个化学水平阶段的学生进行自学、整理。因此,在小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自己挑选自己的合作搭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课件的PPT制作。有的学生挑选第一节《油脂》,有的挑选第二节《糖类》,有的选择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在这一教学任务中,小组内的成员会结合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负责部分,进而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本人是自己学习安排的主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小组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组内任务分配不均,或者有人偷懒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走动,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还以《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当教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学章节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有的章节很受欢迎,有的章节无人问津。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没有绝对的自由,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监督者和调节者,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相脱离,超出学生思维发展范围的知识点,学习很难掌握。针对这一类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仔细观察、认真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质量。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为例。这节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再加上,本班学生化学基础弱,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多媒体辅助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给教师提供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碳原子、氢原子和价键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多媒体中制作出由四个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可能球棍模型,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模型的结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极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CH4、C6H6、CH=CH分子结构及碳原子杂化轨道的电子云图片,对学生缺乏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弥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从已知的知识入手进一步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特定有关,进而为以后掌握同分异构现象打下了有效的基础,促进了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化学知识中有很多原理性的知识,这些远离原理学生的生活,学生摸不到、看不到,理解难度很大。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能够将这些摸不到、看不到的深奥原理变到学生的眼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原子”产生形象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不可能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或者化学公式的由来都进行实际操作、推理,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遗憾。

三、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第五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信息技术

一、引言

基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变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教育工作在质量、趣味性上的需求,使得教学方式僵化、学生自主性受限等负面问题愈来愈尖锐。此时,将信息教育、生本教育等理念融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化学知识的传递能力,显著加强化学实验的效果表现力和内容丰富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二、构建信息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

德国著名科学家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诱导性。现阶段,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应用丰富、生动的网络资源,营造出符合学生情感特点的轻松教学环境,将晦涩、抽象的实验知识、反应方程式与动画视频、电影片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类型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迎合高中生的兴趣方向,激发其学习化学、热爱化学的主动情绪。例如,在正式讲授《用途广泛的金属》这一章节知识前,高中化学教师F先为班级学生放映了电影大片《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片段,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来。视频放映后,趁学生们的高涨情绪尚有保留,教师F向学生们讲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实验的,就是变形金刚的构成材料———金属。”这句话有效地将学生对电影的兴趣转移到了将要进行的课程学习当中,使得学生们对这一课的实验知识学习充满了兴趣,为学生学习实验过程、记忆实验原理提供了扎实的情绪基础。

三、构建互动性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采用“师做生看”的实验教学演示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默认自己在化学课堂中的被动接受定位,并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学习思维,大大阻碍了高中生实践能力、主动创造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进步发展。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课堂互动、集体实验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某化学教师M为学生们发放了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纸等材料,以自身示范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按步骤制作“礼炮”。其后,在教师“鸣炮庆祝”的口令当中,学生们一起将纸包用力摔在地上,发出了多声炮响,将化学实验课程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M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互动的实践当中切实掌握了5KClO3+6P5KCl+3P2O5这一公式的反应表现,实现了化学实验课堂的高质量完成。此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新设计出以安全为前提的“实验搜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自主制作、创造出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例如用鸡蛋壳制作“彩蛋”、用清洁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制作“彩虹泡泡”、用酒精制作“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这些简易、有趣的小实验,能使学生树立起高度的化学学习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日后的实验学习当中。

四、构建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应致力于将化学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化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自然,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实践到生活中去。例如,某高中化学教师A在上课前,为学生们播放了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的视频和图片,并向学生们讲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性。其后,教师A带领学生们选择水溶解法、碱液吸收法、袋装处理法三种吸收方法,应用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水等吸收剂,制作出了安全瓶装置、防倒吸装置等尾气处理装置,并在尾气模拟吸收实验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化学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作用,并深刻意识到人类在尾气污染面前并不是“无力还击”的,继而使得学生们从心底里将生活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学生化学学习热情、理解能力的显著提升。

五、总结

总而言之,面对抽象化、复杂化、多样化的高中化学实验知识,教师必须做出观念上、行动上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出生动高效的课堂教育支持。由本文分析可知,通过正确认识高中化学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将电影资源、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构建出互动性、近距离的实验学习气氛,能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低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记忆能力、课堂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8):150-15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91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