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例5篇】
【导言】此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例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第一篇】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过去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教师更多地开始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笔者将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有完全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过去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探究性教学的含义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加速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2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特点
符合化学学科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包含着大量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只能观看,教师会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急需转变,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更适合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学生有优势
以往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探究性教学与之完全不一样,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之前的死记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收集反应生成气体,再将快熄灭的小木棒放到气体中,观察到木棒复燃现象。学生在实验后必然会受到启发,自己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对实验产生的气体进行判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慢慢增强。判定结果正确的话,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会得到更多乐趣。探究性教学会渐渐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
对教师是挑战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主导所有教学安排,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协作。教学地位的变化需要时间来适应,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十足的挑战。化学教师要及时理解探究性教学的含义,针对具体课程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有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适应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要求
制定合适教学计划
由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和学校硬件情况等的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学内容,并非所有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探究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钠的化学特性》教学中,钠由于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会有剧烈反应,教学中并不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学。
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大多以实验课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教学。教师的管理和引导都要适度。化学探究性教学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做实验是在一个相对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需要掌控课堂秩序,不能太严肃,亦不能太活泼。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虽然化学教师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学中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仍然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才可以服务于学生。
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时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适应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互相磨合的过程中,交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学习方法来适应探究性教学。
4总结
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实施后,探究性教学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虽然对化学教师是较大的挑战,但只要探究性教学合理实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依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非常值得推广。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第二篇】
摘要目前,教育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方式应该做出应有的转变,进而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出来。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已不在适用于现在的环境,相应的教学衡量指标也随之提升。本文将重点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并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转变途径,希望本文对更多的高中化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途径
前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进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化学难题时能够坚定不移的去克服。教师则应该立即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定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高效化的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所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必将受到多方因素的阻碍。我国多数高中化学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和教学的主体,这就对教师造成的一定的冲击,无法快速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另外,高中化学教师还要面临高考这一多数高中生都要面临的人生难题,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分数,通常会将一些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给学生添加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根据笔者深入实践教学调研发现,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因节约课时或院校实验设备缺失等原因,不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化学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实践。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高中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将会面临高考,日常学习负担和压力均比较大,而在面临化学这一门理论和实践均复杂的科目时,必定会产生消极或厌学的情绪,甚至是产生畏惧心理。高中生已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学习观念,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心,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非常有利与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化学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化学与魔术之间的关系,通过视频、图片和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些魔术表演其实也与化学知识有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让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直接化和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有一定的自信心。
2.转换自身的教学角度和观念。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意味着教师就必须转换自身的教学角度和观念,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得到重视,让学生能够对化学问题有一定的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学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且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综合能力,时刻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面临难题是,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进而让教师的职能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出发,甚至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水平。针对日常化学教学的特点,应该看重学生的人文学习理念和科学探究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人生观,保证学生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学习。
3.注重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更是如此,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一些理论化学知识的实际状态,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乙醇和钠、钠和水”的反应时,则可以组织学生走入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对当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还体现出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4.做好师资强化工作。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的师资力量必须顺应时代教学需求的发展,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的加强。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屏障,遵循新时代的教学原作者,对一些较难的学术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根据当前的教学需求和进度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树立坚定的、正确的、时代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保障教学质量,甚至是成为学生会去学习的榜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大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早已违背当前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案和途径已逐渐凸显出它的优势,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寻找新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继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考试与评价,
[2]纪启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
[3]杜红权。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作者:结锁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
[1]张继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考试与评价,
[2]纪启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
[3]杜红权。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作者:结锁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理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同,从化学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来体现.同时,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互结合.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化学知识专题中主要的内容是获得并且应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第二个单元是食品的有机化合物.而通过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日常所见到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物进行思考,并且对于此类食物是否存有有机化合物加以证明.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识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重要性,但是依旧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在教学评价活动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他们认为教学评价活动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安排非常不合理.
2.在时间上被限制.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活动上,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时间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对化学教学持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评价.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略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进而导致无法发挥化学教学评价的作用.
3.没有完善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有些教师对于化学教学的评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化学教学评价活动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虽然能够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没有建立一个先反馈再评价的体系,所以导致无法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化学教学评价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还浪费了时间.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更新教师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为了促进教师认识到化学教学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相关部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从而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要相应转变,要及时完善与创新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让教师接受一些与教学发展相适应的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学校也要意识到培训教师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可以把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和其他的专业教学机构相互联系,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讲座.这样,教师能够重视化学教学评价,并且积极参加化学教学评价.第二,加强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第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改正并且探索创新出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应用恰当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课改前没有“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这一单元的学习,但是新课改后却加入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认知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使用化学药品时的安全性.所以,相关部门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全面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忠艳.探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xx
高中化学论文发表【第四篇】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课堂
摘 要: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和谐共处的氛围。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第五篇】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