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99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心理实践论文【第一篇】

大学生心理实践论文

摘 要: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新的变化,难以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根据其多样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当通过正确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功,也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开设目的是为了保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5号)[1],明确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如何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性,在本文进行初步探索。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如果大学生对这些新的变化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困难。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走进了大学校园,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他们平时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大学生活。其中一部分因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2.学习问题。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还有一些学习方法不能及时转变,面对专业课知识,理解较慢,或者兴趣不足,一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并产生考试焦虑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3.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里的同学关系没有中学时融洽,在大学里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同学关系中功利色彩非常突出,傲慢、自负、虚荣等现象在大学生身上十分明显。不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存在孤僻、自闭、忧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4.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爱情”是大学校园里一个常见而敏感的话题。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和对性认识的不科学,加之自我道德规范的失控,从而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或留下深深的遗憾和伤痛。

失恋后是情绪低落,无心学业,对身边的一切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极端的表现是精神呈病态,纠缠对方,甚至由爱生恨,酿成悲剧。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但毕竟开设时间较晚,对该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大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内容,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大一新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群体。大一新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的重要对象。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构成中,大一新生占有较大比例。许多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心理困扰,还有一些新生交往能力差,一时难以融入新的集体,就会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扰。

对大一新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掌握了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以后,其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其心理困扰问题大多能自我解决。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有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预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困扰型,我们应主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少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自我调适解决。极少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疾病,应通过心理治疗解决。

3.分段阶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性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分阶段、有针对行地实施。例如:在大学一年级阶段第一学期应重点开展适应性教育。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动力,产生学习疲劳。一些大学生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学习焦虑问题。一些大学生未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对考试产生焦虑。我们应针对这一阶段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特点,重点教会大学新生逐步适应大学新的生活,逐步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大学新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中应重点开展人际关系教育。针对这一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的需求,重点开展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应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针对这一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教育,教会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思政厅(20111)5号文件。

[2]樊富珉,王建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2):71-75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第二篇】

题目: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理性爱国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优秀群体,应该树立理性爱国情怀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要采取各种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使广大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和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意义,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树立并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大学生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群体的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

当代,大学生依然以其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的爱国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全国人民所称道。

大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努力地提高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发爱国情怀和进行爱国实践。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拥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积极地进行正确的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拥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并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

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大学生在整体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不理性的思维和不理性的行动,这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方面有所体现,其影响是负面甚至是恶劣的,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是有害的。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理念和理性地进行爱国实践。

应当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的研究,采取各种合情合理、积极有效的举措来开展此项教育,努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无论是对于单个个人还是社会群体,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所以,心理研究和心理辅导的意义是显着的。

大学生的心理方面及其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都与自己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方面及其该方面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争取良好的教育成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拥有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同时也有不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存在,这些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密切关系。

因此,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要注重运用心理辅导。

一、加强心理辅导,深化大学生理性爱国认识

(一)理性爱国是一种认识。

理性爱国教育可以推动理性爱国认识过程,从而形成理性爱国认识。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该并且必须热爱国家,从思想上树立爱国情怀,从行动上进行爱国实践。

任何事情都不能是盲目的,爱国同样如此,爱国必须理性。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必须理性地爱国,拥有理性的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的实践。

对理性爱国有正确的认识是拥有理性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的重要基础。

(二)理性爱国是一种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热爱祖国的传统,一代代无数的中华儿女坚定地秉承这一传统,积极努力地为国奋斗,几千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祖国的护佑下,繁衍生息,辛勤劳作。

无数饱含爱国热情的先民们顽强不息地在中华热土上战斗和耕耘,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创造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祖国以傲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进入近代以后,祖国遭遇了重大的磨难,无数秉承爱国传统的仁人志士和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地为国抗争、为国奋斗,谱写了壮丽的爱国史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举国骄傲,全世界赞叹。

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知道,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实践,通过实际的行动取得的,走向美好的未来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

(三)要通过合情合理、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为国家做出贡献。

历史和现实教育了人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国情感和行动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绝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历史和现实也教育了人们,个人与祖国是密切的整体,任何人都不应该并且不能够脱离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无论从国家宏观方面还是个人的切身感受,无数的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具有坚定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将这种情怀付诸实践,以实际的行动为国家做出贡献。

不理性的、盲目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思维和行动不仅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会给国家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

爱国必须理性,爱国不能盲目和不理性,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四)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性,要注重运用心理教育。

在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心理教育中,首先要使广大大学生从内心中对爱国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理性爱国有深刻的认识。

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理性爱国。

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大学生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地注重在理性爱国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促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地认识到理性爱国的意义。

高校除了要加强专门的心理教育外,还要将心理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工作中,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时事政策课上,通过祖国的建设成就和祖国人民为祖国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教育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更好地认识理性爱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如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当代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无数人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更是如此,作为年轻一代,这个群体对网络等先进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积极、热情和合理地运用这些事物,各个方面受到了积极地、深刻地受着影响,比如心理方面,要运用网络等先进事物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理性爱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措施值得去挖掘和应用。

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有重要意义,需要注重对其进行研究,采取各种有效地措施予以强化。

二、加强心理辅导,强化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

(一)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情感的一种崇高的表现。

无数的人都要在祖国的承载和护佑下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祖国的影响、爱护和恩惠,在长期的岁月中,绝大多数的人们会树立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情感付诸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

爱国情感影响和推动着爱国的具体行动,而爱国的具体行动又能将爱国情感很好地表现出来。

必须明白,这种情感不能盲目,必须理性,理性的爱国情感才符合爱国情感的本质。

爱国之情和爱国实践是一体的,拥有了坚定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也能更好地投入到爱国实践当中,因此,爱国情感必须是真正的符合本质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

只有拥有了理性爱国情感,才能正在地做到热爱祖国和祖国的各个方面。

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要让广大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爱国情感应该是理性的,树立理性爱国情感。

(二)注重心理教育,努力使广大大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起理性爱国情感。

从心理角度来看,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当前,我国大学生总体上拥有坚定强烈、正确合理的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现在合情合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然而,必须看到,大学生情感也存在着不稳定、波动大和反差大的现象,极易产生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甚至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后果。

在理性爱国情感教育上,要根据大学生情感方面的具体实际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得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带动大学生在各个方面树立理性情感。

比如,高校应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来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因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该进行关爱教育,教育、鼓励和组织大学以实际行动对有困难的人群施以援手,因为,热爱同胞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

高校应该重点进行集体教育,教育大学生融入自己所属的集体和热爱自己所属的集体,因为国家是由无数个人和无数集体组成,热爱集体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充分运用视频教学,因为视频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大学生感知祖国的历程和成就,比如,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影视剧。

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教育有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应该去研究、挖掘和运用。

三、加强心理辅导,坚定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

(一)在心理过程中,爱国认识和爱国情感最终会升华为坚定强烈的。爱国信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坚定爱国信念的民族,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将在未来更好地得到验证。

爱国信念应该是坚定的、强烈的和持之以恒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个人是什么境遇,无论国家在什么时期,爱国信念不能改变、不能区别、不能差异。

爱国信念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民族气节之一,在此信念的持久的支撑下、在此信念的强烈的感召下,自古以来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奋斗,取得了历史上彪炳千古,现实中世人赞叹的成就,并且将在光明的大路上走向未来,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爱国信念应该从思维心理中树立,并在具体实践中践行,真正地为国做出贡献。

强烈坚定的爱国信念应该表现在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贡献的过程中,而不能盲目,盲目的思维心理和具体行动不仅不能真正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还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因此,正确的,真正的爱国信念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思索如何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报效祖国,积极地付诸实践,而不能意气用事,要抵制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

树立爱国信念的过程和践行爱国信念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理性,而是应该和理性结合起来,明白理性爱国是一种信念。

(三)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地措施来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使得大学生从心理上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在高校教育中,要大力宣传历史和现代爱国模范,用他们的事迹、信念感染大学生的心灵,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性爱国信念。

理性爱国信念教育,应该多多运用实践教育的方式,因为实践对信念的树立有积极的影响,比如,通过大学生实习课程和社会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具有有意义的实践来进一步地明白爱国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合情合理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高校要及时进行时事教育,让大学生紧跟时事,大学生自己也要紧跟时事,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大事,比如建设成就,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要重视网络积极的教育作用,“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新的机遇,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先进网络积极地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心理辅导,塑造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

(一)人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树立正确和高尚的人格。

爱国就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民以其爱国人格深深地感动着后世,如文天祥宁死不降,梅兰芳蓄须明志。

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奋斗,努力地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令世人所赞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通向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中国人民将持续不断地积极抒发爱国情感,努力进行爱国实践,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无论是国家当年处于生死存亡而抗争的年代还是今天举国上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的辉煌时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民都秉承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地为国奋斗。

这是中国人民爱国人格的强大体现。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爱国应该是合情合理地、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能盲目。

行动和情感密不可分,因此,爱国情感和奇怪行动都必须理性。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因此,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生是优秀的群体,对国家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大学生必须树立高尚的人格,爱国人格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格。

爱国必须理性,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人格属于心理范畴,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辅导。

要积极地采用各种合理措施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

高校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对大学生有重要意义,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中的作用。

比如,要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

要重视人格影响来促进大学生人格培养。

要充分发挥心理课程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要将人格培养融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人格教育的主阵地。”

要重视纪律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教育大学生要自律。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认真挖掘、研究和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辅导方法。

结语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个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开展。

大学生的心理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必须予以重视,要注重心理辅导。

大学生理性爱国与大学生的心理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将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大学生个人心理成长报告【第三篇】

不知不觉,“大学”已过去四分之一,从当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淡然,我发现我真的变了很多。怎么说呢,刚进大学那会儿,其实我是有点失望点,因为它和我初中、高中时候想的不太一样。那时候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可以一天到晚待在图书馆,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即使这些书不是讲的数理化生。或者可以去先进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去做一些以前只能在书上看看的理论知识。到了大学就发现,还是要学英语,数学也还在,而且还被分成了好几门课,还有物理,不过好在暂时还没发现头痛了高中三年的化学。考试也依旧没有离开,一个学期没有好好听课的下场就是期末累得半死,考一门复习一门,虽然现在这种做法还能应付考试,成绩也不算差,但在下去就不知道了,毕竟学得越多,落下的越多。每个学期励志下个学期好好学习那是必须的。

经历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迈进高等学府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

我喜欢和数学打交道,爱好思考,乐于使用各种参考书,关注各种自然原理。在他人眼里,我绝对是最佳的实干家,当同学或朋友有东西(如电脑)需要修理、安装或是需要体力上的协助,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而我也会相当乐意帮忙。在生活中,我可能比较宅,不愿过多地参与人际互动的活动,宁愿一个人琢磨与数学有关的事情。我也爱好各种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享受挥汗如雨的感觉。一般来讲,我情绪稳定、有耐性、坦诚直率,宁愿行动不喜多言,喜欢在讲求实际、需要动手环境中从事明确固定的工作,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我特别钟爱的专业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我不喜欢深入探究事务的本质和基础的原理。一些自然科学和理论研究的事情对于我而言,可能费时费力,并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需要避免那些需要追根究底、细致观察、深入探究的事情,需要分析事物的本质,并要求独立完成的工作我也会觉得不喜欢。 这就是我对于自己的分析,希望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通过这半年时间的学习、观察、思考,不但我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逐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周围学生和朋友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还有些人由于不堪忍受心理重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将会消磨意志、降低自身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真心的希望我们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我身上最好的品质是乐观,理性,执着,乐于助人,遇事不慌。在我的人生中需要增强的方面是以下几点,第一: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以前与人相谈,会表现的拘谨,特别是陌生人,这也使得我的社交圈比较小。第二: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我会变的很强势,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第三:在别人指责我时,我会变得很愤怒,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第四: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上,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学习时容易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当然我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我觉得这几个改起来著有成效。熟悉我的人都会说我为人热心但又有时会为一些小事言语伤害别人。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拥有自己的产业,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将近一年的大学学习,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

1、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首相要对自己的性格特质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2、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持续完成工作的动力之一。积极了接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是十分重要的。

3、不断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需求;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咨询和讲座,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当中如何发挥、知识转化能力如何培养等。

4、明确职业定位。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目标不确定,经常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话,则必然导致职业生涯之路不规则,出现很多的重合和交叉,而各种工作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职业生涯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5、培育职业素养,进行角色转换。大学生往往会给用人单位以书生气十足的刻板印象,原因之一是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缺乏对社会的接触,只有临近毕业了,才“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固守学生角色,难以适应职业需要,降低了就业概率。因此对在校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规范的职业素养培训,尽早实现角色转换是职业规划的任务。

具体要说心理成长,大概就是现在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一步步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就是接下去这几年要做的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第四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5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