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策略【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0317

【导言】此例“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策略【实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第一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要运用好直观的启发教学,使教学形象、直观、活泼、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要运用好对比式的启发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比式启发式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是各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第二篇】

摘 要: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与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启发式教学 方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那么,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一、认真研究教材,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学,要侧重其特点和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动、爱争辩的特点,设计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把握文章的要求,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逐渐深入,最终形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三、开拓思路,辅助多种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还应辅之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阿Q正传》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有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学生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实验田”。

当前语文课教法改革的重点应是,合理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里以举例性质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l.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而应从班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介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出不费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或者“炒冷饭”的“泡沫课”。

3.教学生朗读,不要一律采用“吃大锅饭式”的齐读方式,而应当多作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提出意见。这样能使读与听说相结合,也便于教师指导。

4.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作不同的理解和解答。应该把这些看作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可喜现象,也是课堂教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5.每节课都应有一些读写或听说的练习,没有练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多获得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6.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灵巧构思或者生动语言的,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乃至某一次有进步的,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第三篇】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步步设疑,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它符合学习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不是启发式教学,但我们经常将一问一答误以为是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问“Do you follow me?”“Is this sentence right or wrong?”或“Yes or no?”等等,学生回答:“Yes.”这样,尽管课堂上热热闹闹,但这不是启发式教学。再如,当教师提出疑问,学生不能及时回答时,教师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这也不是启发式教学。

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不属于启发式教学,那么繁琐的质疑呢?

答案是否定的。将问题繁琐化是对启发式教学的另一种误解,有一位教师想用启发式教“china(瓷器)”这个单词,他是这样提出质疑的:“C-H-I-N-A”拼出来是什么词?学生答曰“中国。”“Yes,but there’s another meaning in it,what’s it?”学生答:“Sorry,I don’t know.”老师又问:“What’s a cup made of?”学生答:“玻璃。”于是教师拿出一个瓷杯问:“What’s the cup made of?”学生答:“陶瓷。”这样繁琐的质疑耗时又无实际意义。

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质疑才是启发式教学。心理学家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人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这个道理。能引起思维的质疑,才是启发式教学。什么样的质疑能引起严密的逻辑思维呢?

系列性质疑,可使思维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系列性质疑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它可引起学生产生急于求答的愿望,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这种质疑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先提出一两个看似简单但又易出错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兴奋点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例如,在区别:“in future”和“in the future”时,我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①Can you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in future”and“in the future”? ②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rases? ③Here are some sentences:I’ll never be late for school in future,and I’ll work harder and try to be a doctor in the we use“in the future”or“in future”to replace them in these sentences?

这三个提问中,先从简单造句入手,过渡到二者区别,然后进一步运用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的系列提问,必然会将学生的兴奋点逐步引向深入。

改变思维定势,启迪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思维,培养生求同思维能力。所谓求同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创造一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并获取相同答案的机会,在思考中,培养学生流畅的、变通的和具独创性的思维。如在教“A Tale of Two Cities”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Why did sydky save Charles?从文中学生知道Sydney and charles相貌酷似,都爱上了Lucy,而Lucy对Charles情有独钟,按常理,Charles被判处死刑后,Sydney就可以无阻力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可他不是坐视不管,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Charles,从而实现他对Lucy许下的诺言:He would do anything he could for her to make sure of her 是贵族后代,但他憎恨那些欺压贫民、敛收重税的法国贵族的残忍行径,决意放弃将属于他的一大笔财产,隐姓埋名,来到英国过平民生活。后与Lucy相爱、结婚。从中学生领悟了爱情和幸福的深层含义。人们常说,爱情是自私的,而拥有真爱的人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危难之时,不惜自己的生命。这种质疑,使学生能对问题深入思考,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的功效。

一疑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这种质疑,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和突破的思维。如在讲“ask/tell/order/ ... sb. to do sth.”的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把“老师让我们早点来”译成英语,学生顺利译出“Our teacher asked us to come a little earlier”,接着我又让学生把“They aked to close the door.”译成汉语,学生将其错译为“他们要把门关上”。随后,我便问:“What’s the logical subject of the infinitive ‘to close’?”这个问题便引起发散思维,它使学生重新考虑非谓语动词逻辑主语的用法。

小疑大作,大疑小作。小疑大作,则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也能收到别人收不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质疑的好习惯,悟出“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的道理。大疑小作,是指有些问题头绪太多,学生感到不质疑不好,越质疑越糊涂。这是由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定势所致,这时,我们不但要以质疑的形式加以启发,还要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更大的疑问,以激起更加强烈的求知欲。

启发式教学策略【第四篇】

从促进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的教学策略来看,在我国的广大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只要教师不将知识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直接说出来,尽量让学生说出来的,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很多教师将以师生对话形式出现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序列化地组织起来,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与基于讲解的、传授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相比,这种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策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学习知识。然而,启发式教学策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的教学策略。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堂中,为了使师生对话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使大部分学生依据在已有的知识或翻阅课本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推理就能获得答案。当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时,这些问题必然会对部分优秀的和落后的学生不适合:优秀的学生认为提问太简单,不值得回答;落后的学生会觉得提问太难,不明白问题之间的关联和意义。即使对于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由于需要持续地集中注意跟随教师的思路,能够有效应答的也只是少数人。因此,这种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实际上只动员了少数学生配合教师的思考,大部分学生还是被动地跟进,处于接受学习的状态。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或者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第二,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山草香★√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第三,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活动,为学生反思和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交流经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机会。

显然,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并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首先,由于需要将问题分解得很细,每个问题的探究空间极为有限,因此,启发式教学很难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问题情境;其次,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很难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也不是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如何通过设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再次,在启发式教学中,由于结论是以水到渠成的方式铺垫而成的,学生获得或者理解结论的同时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表达和交流不再有存在的必要。由此看来,启发式教学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

在自适应学习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加强对产生式条件的学习:(1)在具体的实例或问题情境中,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产生式的条件部分,引导学习者从给定的条件推出适当的动作或结论;(2)在实例中展现顺向推理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建立起简洁的程序产生式;(3)利用简单的再认和判断任务呈现产生式的条件线索,使学习者熟悉各种条件变式;(4)将产生式的条件以不同形式蕴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敏感地再认这些条件线索。(作者单位:北京师大教育学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