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启发式教学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56570

【导言】此例“启发式教学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第一篇】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类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之前,均已学习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中医眼科学亦属于中医体系的一支,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推导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聚星障之风热客目的辨证论治时,从症状上来看,由于病邪为外感之邪气,故推导出该型病情较轻,以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抱轮微红为主,全身症状、舌脉同外感风热的表现;继而推导出其治法应以疏风散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病例启发式教学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第二篇】

关键词:问题诱导;启发式教学;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按照知识点结构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进行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只能照搬照套模仿示例代码,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难于自己动手编写代码以解决实际问题[1]。著名科学家牛顿发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自然现象,才逐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不是先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才推导出实际结果或发现现象。所以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际问题、具体现象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再从理论应用到实践。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家们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时,应该让学生先了解存在的问题、知识的来源、过程,以深入理解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成果,然后应用到实践中。

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要采用启发式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更迫切需要按照知识被发现、研究和应用的“再现”过程,传递知识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所以,本文研究问题诱导启发式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启发式地引导学生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然后应用到具体实例中。本文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为例,从基础知识、程序算法、过程和函数、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分析问题诱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历代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思想。他强调学思结合,认为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时,在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时,在知其意而不能言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最为合适,教学效果最佳。同样,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助产术”,以交流方式讲学,在交谈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思想和方法,为古今中外历代教育家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2]。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很多形式,包括经常使用的正问启发、从问题对立角度提出的反问启发、增强学生直观印象的观察启发、依据知识点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的推理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认识理解的对比启发、类比启发、发散启发、图示启发等[3]。

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问题本身的质量是影响启发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报告,一个好的启发式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可行的、可持续的、合伦理的。有价值的启发式问题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可行的启发式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利用教材和参考资料、互联网等资源,通过研究、讨论等形式可以解决的。可持续的启发式问题应该能够扩展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合伦理的启发式问题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合乎伦理的。

2程序设计语言教学

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语言包括汇编语言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领域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技术和工具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计算的思考能力,还极大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兴趣。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主要讲授基本语法、常用的函数、典型算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具备程序设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题诱导启发式教学

问题诱导就是按照知识被发现、研究和应用的“再现”过程,传递知识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问题诱导启发式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启发式地引导学生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然后应用到具体实例中。本文将问题诱导启发式方法应用到具体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4-6]。

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点有标识符、注释、分隔符、变量和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数组、语句。

对于标识符,通常的做法是先介绍标识符的命名规则、作用,然后给出示例。在Java语言中,标识符是以字母、下划线或美元符$开头,字母、下划线、美元符$、数字组成的任意长度的字符序列,用于表示程序中的变量、常量、类、函数等名字。合法标识符:A, a1, $Systembol, square, ex_sa;不合法标识符:1a(不能以数字1开头),break(禁止使用保留字),TWO WORDS(不能含有空格),.NO(不能有圆点)。本文采用问题诱导策略的启发式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程序需要由CPU执行,读取并处理内存的数据。CPU如何找到数据?根据内存地址?高级语言不会知道数据的内存地址的,所以给数据所在的内存地址起名,这就是标识符命名程序要访问的数据。对标识符的命名就像我们对日常的起名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这就是标识符命名规则。

对于注释,通常是依次讲授注释的表示方法、作用。在Java语言中有3种注释形式:“//”单行注释:表示从此向后,直到行尾都是注释;“/*……*/”块注释:表示在“/*”和“*/”之间都是注释;“/**……*/”文档注释:所有在“/**”和“*/”之间的内容可以用来自动形成文档。注释的作用:对程序的执行不产生任何影响,注释可增加程序的可读性,也有利于程序的修改、调试和交流。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如何使形《山草香·》式化的程序易读、便于交流?如何让程序员很快能回忆起以前编写的程序代码的含义?在Java中提供了便于理解程序的可以采用自然语言编写的注释。当然,这种自然语言编写的注释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仅仅是对程序的一种补充说明。

对于分隔符,通常会列举出空格、逗号、分号及行结束符等分隔符,并给出示例。采用问题诱导策略的启发式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如何区分语言元素如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等?与汉语不同,在英文中需要采用分隔符将单词分割开来。例如,我是一名教师,对应的英文:I am a teacher,这里必须采用空格作为分隔符;否则我们是无法理解没有空格的英文Iamateacher。程序设计语言和英语一样是西文字符表示的,所以需要采用分隔符区分语言中的语言元素。此外,和英文中的段落划分便于阅读相同,分隔符也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对于变量和常量,通常依次给出变量的含义、类型、定义形式、引用形式、作用域等。在Java语言中,变量是程序运行期间其值可以变化的量。变量的类型决定了该变量的存储范围、可以进行的运算形式。布尔型的变量只能取值: true和false,只能进行取反、并、或、异或逻辑运算,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变量的定义和引用形式示例代码段如下:

bool sex;//定义变量

sex=true;//引用变量

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先提出问题:在程序运行过程中CPU读取并处理内存数据,CPU如何获取数据所在的内存地址?这就要求程序标识命名CPU所访问数据的内存地址。在程序运行中如果该存储单元的值可以变化,就是变量,否则就是常量。例如一个根据半径计算圆面积的程序中,半径是变量,圆周率是常量。

具体代码段如下:

final float PI=;//圆周率

float radius=;//半径

float area;//面积

area=PI*radius*radius;//计算圆面积

对于数据类型,通常讲授数据类型的分类、每个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运算。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定义一个表示年龄的变量age,age=30该变量对应内存存储单元的值变为30,表示年龄为30岁,然而,age=是错误的、无意义的,那么如何让程序运行前通知这个错误,而不是运行后经过分析才发现这个错误?数据类型可以实现对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以及所进行的运算。当变量age定义为整型变量,该变量只能被赋值以整数。然而如果要限制变量age只能存放0到200之间的整数值,就需要结合条件语句来实现。

对于运算符和表达式,通常依次讲解运算符的种类、优先级和表达式的定义。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创造计算机执行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科学计算,如何表示计算中的运算符、操作数和表达式?程序设计语言中的运算符、变量以及常量、表达式与之相对应。进一步,如何表示形如 的表达式?因为计算机是按行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读取代码执行程序的,所以,必须将这种占两行的表达式转换为一行的形式,即为分子/分母。

对于数组,依次讲解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引用、多维数组。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如何计算10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没有采用数组如下代码段表示:

float grade00;

float grade01;

float grade99;

float avgGrade=0;

avgGrade=(grade00+grade01+grade02+…+grade98+gtrade99)/100; //计算平均成绩

如果采用数组表示,如下代码段所示:

float grade[]=new float[100];

float sumGrade=0;

float avgGrade=0;

for (int i=0;i

avgGrade=sumGrade/100;

显然,可以看出没有采用数组表示,需要定义100个整型变量,需要102条语句,而采用数组表示仅定义数组变量,需要5条语句。所以,采用数组表示可以减少代码数量、也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数组是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如何表示不同类型元素的集合?可以进一步引出其他知识点。

对于语句,通常讲授语句的定义、种类以及示例。语句是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语句包括简单语句和复合语句。简单语句包括变量定义语句、赋值语句等,复合语句就是使用一对花括号{}将若干语句括起来的语句块。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如何编写程序控制计算机执行命令?程序是由什么构成的?语句就是构成程序的要素,是控制计算机的命令。简单的命令就是简单语句,负责的命令就是复合语句。进一步,如何表示语句?语句后面跟着分号。计算机按照顺序依次执行语句,如何表示当某种条件满足才执行语句?如何表示重复若干次执行某条语句?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结构表示依次顺序执行语句,条件语句表示满足一定条件才执行某条语句,循环语句表示满足一定条件执行某条语句。

程序算法

对于程序算法,老师通常依次讲解算法的概述、分析算法流程、阅读算法代码、展示运行结果。算法本身比较抽象,再加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并结合实例启发,提出如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如排序、查找,从而引出算法。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排序算法时,应先进行问题启发,给出要排序的一组数,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够排序该组数,以调动学生,让学生根据算法的要求结合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算法的设计过程中来。图示是一种直观的、简明的、清晰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程序算法设计是比较复杂的知识点,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示方法启发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思考的进度将课件中的程序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再采用多媒体动画方式播放排序过程,把抽象的、复杂的排序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切忌将事先编好的程序直接显示给学生,然后再从头至尾地将程序介绍完毕。否则学生即使理解程序代码的意义,自己也不能灵活运用已经学习的程序算法,解决类似问题,设计出正确的程序算法。

过程和函数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对于熟悉控制台方式编程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

到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不宜理解,一时不能转换编程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讲解该内容。采用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方法并结合实例启发,提出如何设计实现一个具体应用程序,如腾讯QQ聊天程序、PPLive网络电视等,从而引出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应用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就是采用基本组件:窗体、按钮、工具栏、文本框等,“组装”程序界面,类比我们把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组装成一台个人计算机,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之间的接口和功能就可以有选择地组装计算机,而不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例如光电鼠标的作用是通过USB接口和主机相连,作用是采集人移动的方向、坐标以及动作。学生只要知道鼠标的作用和接口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4结语

问题诱导启发式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是本专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团队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在日常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并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问题发现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然而,该方法在其他课程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 朱昌流。 论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 教育与职业,2007(18):157-158.

[2] 陶沼灵。 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成人教育,2007(4):39-40.

[3] 邵洁。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建构: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8):120-124.

[4] 樊新华,孟铂。 “C程序设计”启发式实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8):98-99.

[5] Harvey M. Deitel, Paul Java大学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4-112.

[6] Bruce Eckel. Java编程思想[M]. 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0-90.

Research of Heuristi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Problem Induction

LI Xue-jun, LI Long-shu, XU Y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启发式教学策略【第三篇】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

启发式教学策略【第四篇】

关键词: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 内涵 特征 价值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更着眼于科学启蒙,以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素养为要务。然而在传统科学教育中,重知识轻结果、重灌输轻引导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旨在关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幼儿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变关注结果为关注过程,变关注知识学习为关注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与能力发展。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

内涵特征是指一种事物内在的显著特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指的是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和方式。它不以追求科学结论为第一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在科学启蒙教育中不在乎孩子最后得出的结果,而是注重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记录、实验、讨论,强调“去权威、去答案、去规则”,关注个体的经验建构。强调的是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价值”、就是“结果”。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引发、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科学活动开始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运用自身的感官去感知、探索、发现周围世界。例如幼儿在感知声音时,能过对不同材料(如易拉罐、瓷碗、响板)的敲击,发现怎么会有各种声音,不同的物体敲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再结合原有生活经验,分清乐意和噪音。他们结合经验进行思考,运用听、触摸、表达、分类等方法,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是幼儿真正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2)幼儿科学教育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3)幼儿科学教育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特征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特征就是“求真”、“解放”、“游戏”、“体验”。“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是一种注重过程的科学探究,整个科学活动不在乎幼儿最后做出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记录、实验、讨论等;“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品质的科学探究。它注重幼儿求真态度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不只是知识性的东西;“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开放的科学探究。它是一种多元的科学探究策略,是一种“去权威、去答案、去规则”的科学启蒙教育实践。“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和一切皆有可能。它强调去“有形结果”,留“无形结果”(即“探究过程”),这种“探究过程”就是“结果”,就是“价值”。对于幼儿来说,“去结果”式是一种最重要、最自然、最基本和有效的科学探究方式。

1.求真式情境创设注重激发兴趣

“求真式”策略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一元指导策略。“求真”就是一种态度,追求真实的物体,在科学活动中真实的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一定要真实,真实的材料对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有支持性和探究性。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的、幼儿可以完全动手参与的环境。幼儿只有在自己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对物质材料有充分的感知和兴趣,才能对材料有所发现和疑问。因此,教学目的应该巧妙地隐藏在材料之中,让科学探索环境做幼儿学习的指引,从而支撑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在教学实践、区域设置中要经常用有趣的现象吸引幼儿、或用开放式材料设置悬念、或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创设一定的挑战性情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在这种新奇有趣的现象和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完全激发出来。

2.解放式动手操作注重主动亲历

“解放式”策略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二元指导策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提供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材料,让孩子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学习,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乐做;提供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探究其中的秘密,激发学习的兴趣,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乐学。

科学活动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幼儿只有在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对物质材料有充分的感知和兴趣,才能对材料有所发现和疑问。例如在《香香葱》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自种植葱,观察比较各组种下的葱的生长情况,了解了葱的根须必须种在土中、葱需要“喝水”但不能过量、葱叶摘下后可以重新生长等。试想如果幼儿不能亲自动手,孩子们真的能明白种葱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们会主动观察葱的成长吗?科学探究的意义正在于幼儿动手动脑主动操作与体验的过程。因此,除了科学教学中的材料到位,科学区域的创设是意义重大,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发展、兴趣需要等,创造丰富的科学区环境,满足并促进幼儿的探究愿望和能力。

3.游戏式探索创想注重自主学习

“游戏式”策略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三元指导策略。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游戏在探究式启蒙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的探究、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建构、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老师通过巧妙设置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在游戏中探究、在摆弄中发现、在操作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4.体验式交流互动注重引导发现

“体验式”策略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四元指导策略。让幼儿从亲身感受中学习及领悟,强调幼儿“体验”本质就是“做中学”。所以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幼儿自由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的联想。不仅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验”过程具备发现和创造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教师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或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新的发展。体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同伴或老师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幼儿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他们更需要通过亲身的精力来建构自己的知识,需要通过相互的倾听来了解不同的观点,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丰富个人的理解”。纲要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有集体的讨论也有小组活动,有老师与集体的对话也有老师与个体交流。师生互动贯穿在活动的整个过程。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对话,还包括对幼儿需要的满足和引领,对幼儿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记录出现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交流,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拉他们一把。在幼儿体验交流中教师应“注重时机”、“抓住问题”,从而“引导发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55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