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历史科教学论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528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历史科教学论文(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历史科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xxx”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土地改革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xx(11).

[2]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xx(37).

[3]孙维昭。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12).

历史教学论文【第二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的现状,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果,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效果,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有所改变,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首先,教学内容过于生硬。有人曾经比喻说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更像是历史事件的记录簿,除了事件的记录,就是事件的评论,内容生硬无趣。当然,这样的评价稍显刻薄,但却不失客观。虽然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将历史事件客观真实的反映给学生,但是在课本内容中选择单纯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第一,过于生硬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在内容上没有新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内容的生涩也导致学生理解起来的困难,毕竟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只是简单的看生硬的事件记载,很难学懂历史。所以说,教学内容的生硬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中对价值及传统文化的涉及不够。历史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而是应该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去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理念等内容。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在过去的五千多年的时间里,能够一直留存的历史事件并不多,甚至我们可以用基本历史书就可以囊括,但是在这五千多年的时间里形成的优秀传统却是非常多的,而恰好也正是这些内容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我国历史课本中关于这些内容的记录却不是非常多,这也是历史教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历史教学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与教学内容相比,历史教学中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基本还是灌输式教学。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英语教学、语文教学等都相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之相比,历史教学的变化还不是很多。为此,很多教师表示,历史教学从本质上就与其它科目不同,历史或沉重或振奋,都只能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获得,而其它的教学方式,很难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显然这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历史教学要以历史事件为核心,而学生对于事件的了解也不多,如果单纯的以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变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3.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虽然社会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时间比过去多,但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投入还是不足的。高中历史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不同,高中的历史教学在内容上涉及面比较广,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同时,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也更深入,更细致,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一般都是课件的载体,一些模拟式的教学设备几乎没有应用。此外,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匮乏,也使得高中历史教师的招聘面临挑战,这也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问题的存在是促进发展的动力,根据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

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就是要在原高中历史课本中,增加关于历史文化以及传统道德等内容。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高中历史课本中过多的事件的记录使得整个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偏离了最初的方向,对历史的学习,除了了解过去,还需要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发展今天的国家,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也应该继承。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可以在历史事件之后,适当增加事件评析内容,在评析中指引学生找到历史中的经验,感知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

2.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可以借鉴语文、英语等课堂中的新式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表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完成某了历史事件的再现,这样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当然也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式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讲授对某个历史事件的个人观点,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比较高。总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增加高中历史教学资源投入。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投入,就是要在教学拨款中,适当增加历史教学拨款,改善历史教学的设备,比如一些场景模拟的教具的应用等。除此之外,历史教师的福利也应该适当增加,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历史教师,更好地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三、总结

结束语: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低于数学、英语等任何一门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略,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

作者:刘乐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2篇:高中历史教学师生心理误区与对策研究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死板化,教学方向应试化,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此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历史学科在总分中占得比例较小,使得他们在学习时所下的功夫也较少,忽视了历史学习。很显然,针对这样的心理误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培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自身历史水平。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这一部分主要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以及“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等内容。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不仅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历史知识,而更多地传承文化和更多的宝贵思想。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就会对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由此看来,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是历史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而不进行相应的扩充,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就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事实上,这也是心理误区的表现所在。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并且结合高中文科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中第三章“蒸汽的力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给后来带来的影响等。教材中关于这部分的记载较少,主要是以史实的角度让学生进行理解。很显然,这样做是不够的。学生在对这部分进行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对一些发明想要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设置,从课外引入一些和本部分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大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轻松教学氛围,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就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通常在课堂教学上不太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很被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历史学习。事实上,这正是教师教学的心理误区所在,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创设轻松教学氛围,通过开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或者和学生之间展开话题讨论,都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让下心理负担,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现代国内的一些科学技术。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开展相应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环节中来,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氛围变得十分轻松自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帮助他们自己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存在某些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开展。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从高中文科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这样的心理误区,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创设轻松教学氛围,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作者:魏静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3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创新是事物存在的根本保障,高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离开创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只会消失。具体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主要包括:

1.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高中历史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高考压力大等原因,使得今天的高中历史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少,历史课上睡觉、看其他科目的书的现象非常多,换句话说,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热情度不够。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教学内容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另一方面,教学形式灵活,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更能让学生专注历史学习。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备课活动,在课堂上,也全部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这就给教师带来了较重的授课负担,教师很难有精力再去思考教学成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等,这是教学活动的失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的授课负担减轻了,对于学生学习态度、方式等内容的关注也就增多了。

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内容除了学生的高考分数外,还有就是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感,传承历史文化,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只能实现第一项教学目标,对于后面的内容,则很难实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历史,更深入的理解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历史中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全面的实现。

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既然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就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主要有:

1.教师学生角色互换。

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是高中教学创新中各科都会选用的方式,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应用的。教师学生角色互换,就是由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讲授,教师则作为听课人员,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高中一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生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往往会做出足够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课堂中听学生讲课,则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这些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学生互换的优点,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授课时间过长,跟不上教学进度,毕竟学生与教师不同,在课堂的时间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等方面都不能有很好的把握能力,这就容拖慢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有些历史内容,学生是非常陌生的,让学生进行讲授,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过的压力,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更高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找好授课内容,那些内容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哪些不能采用,教师都应该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2.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可以应用的。虽然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比较严肃的,但是这些严肃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有些客观真实的小故事,而恰好这些内容就是情景模拟教学的选材。比如某次重要的历史会议,对于历史会议内容的记忆常常是学生的弱点,但是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将会议召开之间具有决定会议内容的事件讲给学生,让学生去模拟这些场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会议的召开背景以及重要决策的来源等信息,这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轻松。所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同样的,情景模拟教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甄选,一些比较难,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是背后的内容相对生动简单的知识,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授。

3.探讨式教学。

探讨式教学,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对授课内容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总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历史本身属于文科类科目,很多知识都是感性的,很少有特别难理解的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一般就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当然,探讨式教学模式也存在弊端,首先,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小组式探讨模式下,会有很多学生有机会逃避发言,逃避探讨,不认真学习;其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很难对全部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不利于学生成绩的共同进步。针对这样的弊端,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多走动”,监督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在清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尽量保证更多同学有发言的机会。

三、结束语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以外,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创新策略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等形式进行教学。总之,每种创新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有点个缺点,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合理的避开教学方法中的缺点。

作者:杨宏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4篇: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为研究专题,由学生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很显然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因此,有着以往灌输式教育不具备的优点:自主性和独立性,即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课题,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进行研究,使得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流程性,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切实的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能够对于知识的方方面面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明白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综合性和合作性,综合性体现在学生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合作性展现在学生可以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对于课题的研究;多样性,主要是指研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学生,其在此过程中展现的个性是不一样的。

二、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性

首先,从中学生历史学科研究的素质来看,中学生不断成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表现自己,对于历史学科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这些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质。其次,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来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改变,要求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历史视野,使得学生朝着个性化发展,而探究性学习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最后,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缺陷来看,教师固守灌输式教育思维和模式,以单一的教学方法去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已然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普遍现状。此时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打破这样的局面,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

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到全新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再到各种教师教学误区的规避,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和改善。具体来讲,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主要是指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好教学角色转变。具体来讲,主要牵涉到如下的内容:其一,弱化教师的管理职能,强调教师组织和参与职能的发挥,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去引导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其体会教学过程;其二,规避自居为知识传授者的倾向,做好探究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正对于学生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和促进,以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其三,教师还应该高度重视自身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积极调整高中历史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自我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能力,实现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合理的对于旧有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并且不失时机的将当前新的历史教育观念纳入其中,使得高中历史教材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具有时代感,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利用网络资源,依照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将互联网上的高中历史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内容融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开展探究,使得其全面去了解历史事件。最后,注重历史遗迹,各类型博物馆,纪念馆资源的利用,以开展历史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这样的场所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从而掌握历史,以实现高中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深层次理解。

(三)尽可能规避研究性学习的弊端。

在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往往由于高中历史教师难于很好的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精髓,常常出现各种差错,由此难以保证其实际效能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全面否定接受性学习,认为既然需要倡导研究性学习,就应该将接受性学习排除出去,实际上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妥善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反而可以实现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目标;其二,片面强调学生研究成果,以研究成果的高度去考核学生得出的结论,显然这并不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更多情况下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获取历史知识;其三,总认为探究性学习属于高级的学习模式,对于部分教育落后的高中来讲,是没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其中。显然这也是不正确的,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无论什么地方的高中历史教学,都是适合以研究性学习去开展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历史事实,并且懂得如何去进行学习。相信在这样教学模式的引导,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将会不断提升。

作者:董照锋 单位: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5篇:高中历史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

1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参作为教学核心,学生考试也以课本知识学习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这就导致了学生思想僵化,教师以本为本,整个历史课堂的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以及课后练习都是单纯的依赖于教材知识,学生的思维空间非常狭窄。有些高中历史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要与教材内容基本上一致,这就使得学生不仅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让学生觉得历史课程就是一个毫无激情的课程。整个高中历史教学就是一种照本宣科的过程,信息来源十分单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化。

高中历史教学以各种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就让高中历史教学陷入应试教育中,无法真正体现出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高中学生只要围绕着课本死记硬背一番,就可以进行考试。这种历史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呆板且僵化的理解,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事实上,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学科,学生应该充分参透历史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并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人格内涵。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地方的高中历史课堂教育走入了一条程式化的教学歧路。

高中历史教师陷入应试教育中。

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只是简单的从教育目标出发,片面地强调对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智力的开发,严重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道德价值的教育工作,使得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即使重视了历史知识自身的逻辑,却无法从历史知识蕴含的人文背景中去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因为高中历史教师很多都是出身于师范专业,而师范教育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师范的专业性,即强调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不少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精心探索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为了考而进行的教。这显然是把高中历史教学引入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第四,高中历史课教学与现实需求之间严重脱节。虽然说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也对学生进行了相关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工作,但是,那些主要集中于对过去历史遗产的宣扬,缺乏与现实接轨的实用性。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基于一些优秀的历史传统,不仅需要弘扬我国传统的历史美德,更要引导学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着眼于过去,更要具有现代视角,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中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需求之间是脱节的。

2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在历史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接受一种素质教育的历练,从而更好地学好历史知识。这样,高中历史教学就会形成一种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学生会自觉且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教师也能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个性智慧,表现出对学生的无限人文关怀,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变得更为主动且有效。

树立先进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情感共鸣。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努力把人文知识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否则,历史教学就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讲解与讲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树立起一种先进的教学目标,要让历史教学具有情感色彩,并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中历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质量。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教师本身。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从教师自身素质出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让他们成为历史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更要成为历史文化知识的实践者与开拓者。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多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与资料,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视野,更好地适应历史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出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藉此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创新意识。当然,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要针对当前过于单一的评价机制,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历史课程评价模式,并强化学生对历史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作者:赫英刚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6篇:高中历史教学散式教学应用

一、前言

高中历史的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可以让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可以学得更加轻松的教学方法,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更是新课改下的产物,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发散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得轻松,记得容易,还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高中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最大的一大阶段,因为他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和担负着家人的重托、老师的期盼,所以历史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他们记忆相关的知识,节省他们时间,并且可以记得更加轻松和牢固。

二、让发散式教学变得切实可行

1.多让教师出去学习,教师要吃透课本,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让发散式教学“有理可依”。

教师在中国人眼里是非常高尚的,许多高中家长都是充分相信老师,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教授给我们,还要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传递优秀的、有用的知识给我们,把一些没有用的知识摒弃掉,让学生接收起知识来更加容易,教师教的好坏,还有教的知识是否正确,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错误,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高考时丢失一分或两分,导致那些本来可以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进入专科院校,本来可以去清华的去了重点院校,教师的一切行为与说法都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所以要想让教师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教师就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加强自己的知识能力,只有这样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在历史课中进行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真正用处所在,所以发散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师是关键。

2.设计出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景,让发散式教学在情景中体现出来,加强学生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如果将一堂课加入在情景中,将一些知识点通过情景演绎出来,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景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也变得更加轻松,没有压力感,学生拓展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发散式的方式来拓展,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就比如教师在讲“十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的时候讲出来,并问学生我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文化繁荣昌盛,由一系列的与“文化改革”相关联的事件引出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还可以问学生主席做了哪些有功的事情,学生一一讲完之后,再问学生知不知道做了哪些有过的事情,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时期一系列的冤案和文化人的惨状以及中国文化在当时迅速落后的图片给学生看,由此来讲“十年”这一历史事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像穿珠子那样,一点点的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变得更加的强,而且可以延伸高中生在历史课上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高中生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发散式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因为想象力是增强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就好比一个发明家,如果他想要发明好的、实用于当今时代的产品,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想象力,敢于去想象,一个好的产品在问世之前是先要发明家进行想象,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论证,从而得出结果,而现在的高中生恰恰是缺乏想象力,导致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历史课也就变得没有激情,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甚至是在历史课的时候睡觉,放弃了解历史的大好机会,但是教师或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时候也不可以没有依据的想象,在想象的时候也要尊重历史,不能像一些电视剧一样,颠倒黑白,为了让剧情更有看头,把一些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改成发生过的事情,就比如电视剧版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他在历史上本来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物,但是为了剧情更有看头,就把他改成了坏的角色,高中生在历史这一门科目上所有的想象力都要有历史依据。

三、发散式教学对高中生的好处

1.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高中生记忆历史知识点。

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想到另外一个知识点,就比如学生在学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学生就要联想到‘’,这一大的历史事件,教师如果用发散式的教学办法教学生,并且学生充分运用这一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那么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并且记得非常的牢固,他们只要记一个中心的知识点,其他的知识点就会想河水一样源源不断的从脑子里出来。

2.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历史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历史课对于很多高中的文科生来说,是最乏味的一门科目,但又是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有很多的高中生对待历史课,是怀着一种无奈的态度,如果历史老师采用发散式的教学方式教高中生的话,历史课将不会无聊,学生也不会对其无奈,相反,学生在历史课中会充满着活力,学生对于学习历史浓厚兴趣也会被点燃,发散式教学会让历史课犹如大换血一般,让历史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学生会学得更加的轻松,教师也会教的更加轻松,发散式的教学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现在历史课堂教学日渐低靡的情况下,更加的有用。

四、结语

历史科教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保定作为“京津冀”三核文化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定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形成了“悠”、“义”、“教”、“善”、“趣”的特点,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国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作为“京津冀”三核文化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在新时期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发展,肩负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保定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定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悠”、“义”、“教”、“善”、“趣”的特点。这些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保定人文历史的内涵

保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文化相互交融,积淀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笔者将保定的人文历史归纳为“悠”、“义”、“教”、“善”、“趣”这五个特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保定的人文历史内涵。

(一)“悠”

“悠”取悠久长远之意,又有闲适自得之感,而保定的历史文化便给人这样的感觉。保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选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涞源阁院寺、易县燕下都遗址、清西陵、曲阳北岳庙等众多文物古迹,年代久远,造型精美,气势磅礴,见证了古城保定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化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彰显着保定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义”

“义”是古往今来君子所追求的高尚品格,即正义、义气。保定人文历史悠久,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秦王报国家的荆轲,桃园结义的刘备等,都体现着保定人文历史中的侠义之气。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定更是“红色之都”,作为革命的主要阵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师“七六”学潮等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体现着保定人民的勇敢无畏,正义凛然。而狼牙山精神、白求恩精神、双拥精神等红色精神更是新时期保定人追求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教”

“教”指因材施教,指导教导的含义。保定拥有丰富的学府文化,更是著名的体育冠军之城。莲池书院、保定陆军学校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而现今的保定更是堪称“大学之城”,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保定还培育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涌现出多位世界冠军,在世界大赛中为国家争得了无数荣誉。

(四)“善”

“善”有善良、美好之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保定人民热情好客,道德诚信,涌现了无数的全国道德楷模。“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为商家做出了榜样;“河北农大9301班”的事迹更是感动了无数人,将真情传递,这些事例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精神风貌。保定人民积极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以迎接四方游客,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觉悟,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以迎接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五)“趣”

“趣”取其美学艺术上的概念,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志趣、情趣和意趣等。保定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河北梆子、北昆、老调、评剧、京剧等多种曲艺剧种深受人们的喜爱;曲阳石雕、白沟泥塑、徐水狮子舞等民俗文化在全国享誉盛名,“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的民谣更是让人民津津乐道,体现着保定人民生活的志趣。

二、保定人文历史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是各地区思想精华的总结与凝练,来源于地方而又高于地方。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是保定人民长期奋斗所凝结的思想动力。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统领,同时又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政治、群众、地域文化等基础,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政治保障,优先发展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政治军事要地,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保定为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悠久古老的保定城池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政治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爆发了黄土岭战役、平原游击战、地道战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工业城市,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保定地区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保定人民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与觉悟,形成了忠义的品格,这与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诚信”等内涵相得益彰,为其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保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战略中的组成部分,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政策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保定依托悠久的人文历史,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发展。

(二)群众支持,加快推进

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杰地灵的保定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提供了人的因素。一方面,保定是著名的“名人之乡”,赵国将相廉颇和蔺相如,精密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等,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够更好地挖掘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保定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保定人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与素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不断争先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保定人民的心中,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为其发展提供广大的人民支持。依托保定的人文精神,保定人民将会更加热情,更加积极地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三)文化支撑,提供借鉴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指出文化在构建软实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近年来注重打造“红色文化之城”、“旅游文化名城”等品牌优势,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保定又位于京畿地带,有着地域优势,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地域文化支撑。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使得核心价值观更加大众化,有利于为核心价值观在其他区域文化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借鉴。

(四)增强认同,便于理解

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与升华,它来源于地方又高于地方,因此只有将区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结合才能促进更好的发展。保定人文历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对保定的人文历史有着“悠”、“义”、“教”、“善”、“趣”等特点,这些都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相契合,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保定人文历史中,有利于保定人民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更好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功能。

(五)实践平台,开拓空间

保定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借鉴,搭建了实践平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抗日战争时期,保定人民伟大的革命实践铸就了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优良品格。

新中国建设时期,保定成为首批工业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保定人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走在了国家的前列;努力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中国电谷”;巩固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新时期的保定紧抓历史机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拉回到实践的层面,而积极的实践又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引领作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依托保定的人文历史,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保定的人文历史中去,有利于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区域认同感,将理论付诸实践,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花。依托保定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3):123—127.

[2]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历史教学论文【第四篇】

梁启超认为历史要使读者“以国民一分子资格立于国中”“以人类一分子立于世界”,即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个性发展,立足于世界的公民。然而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究其内在原因,是缺乏对历史教学目的更深层的认识。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目的本质,对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性是历史教学目的的基础梁启超认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找出历史的共性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探讨的问题,人为的“共相性加工”导致真实历史的简化,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了一个框架里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历史教科书成为公式化的历史教材。梁启超认为历史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找出必然的因果关系,历史不受必然的因果法则支配。我们姑且不论此结论对错,就历史教学而言,教师所做的最多的便是对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影响或意义的分析,似乎历史局限在原因、结果、影响的枷锁里。而所造成的结果正如赵亚夫所说:“社会背景中的人也自然各有各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早已固定的。人的活动是人的历史正剧,极有身份地告诉你,何谓善,何谓恶,谁是美,谁是丑。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科书也代替学生的自我思考,无须再有问题提出或质疑。”坚持历史的客观性就是要认清历史不是简单的单线的历史事件,也不是相互割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教学的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原因、结果的讲授,而是从充斥着不同民族、阶层、偶然与必然的历史活动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体验人的精神。

(二)人文性是历史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以古鉴今”是大多数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目的的普遍共识,而学生也主要关注历史教育的史鉴作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历史教育工具性作用,而对于历史教育的人文性作用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梁启超也强调历史的资鉴作用,他认为历史有其必然的因果律,而研究因果律的目的就在于“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但是他更强调历史的人文性特征,他发现历史现象的发展并不一定是进步的,物质的进步并不代表历史的进步,而且物质文明得到之后也可能失掉。因此,人文性是历史的最基本属性,历史教学的内在目的在于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性特征。对历史教学而言,一方面要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即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使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性,即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基础进行历史教学活动。

二、明确史料的本质,将史料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史料对于历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样的史料不仅丰富了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在选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史料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过程。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基础选择史料历史教科书的读者是学生,那么教科书要给学生以资鉴和启示。但是在历史教科书上所引用的材料大都是非供学生所读的史料。如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在探究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时引用贾谊的《论积贮疏》。在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水平下,读懂这些史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理解的阶段就出现了障碍,更谈不上历史教学目的的实现。梁启超从作史的角度说:“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而选择、加工史料是必需的,毕竟学生不是历史学家,对学生而言,只有把史料当做历史事件的证据时才有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会分析史料,历史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选取多种类型的史料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根据梁启超对史料的分类,笔者将历史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分为:(1)现在发生的史实和现存人的口述;(2)留存下来的史迹,包括留存下来的原物、原物的模型、图影;(3)具有史书性质的著作;(4)档案性质的文件;(5)史部以外的群集。按照以上分类方法,教科书中所引用的材料过于集中,所包含史料的类型不足。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例,其所引用的史料大部分集中在具有史书性质的著作、留存下来的史迹和史部以外的群集,而现在发生的史实和口述以及档案性质的文件很少出现,史外群集又主要集中于古代农书、诗词等辑本,小说之类没有涉及。但小说也是反映历史的重要史料,如梁启超所说:“须知作小说者无论骋其冥想至何种程度,而一涉笔叙事,总不能脱离其所处之环境,不知不觉,遂将当时社会背景写出一部分以供后世史家之取材。”

(三)史料的运用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史料教学方式以来,广大历史教师积极地将史料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但如何选取、有效应用史料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论基础和参照标准。在实际运用史料教学中,大部分历史教师关注的是史料是否为历史认识的论据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史料只是为证明历史认识而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史料成为历史认识的附庸,而学生学习历史便成了按图索骥。梁启超认为史料是构成历史的基础,他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从历史学的层面上说,史料真伪多寡决定历史的真伪;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史料的运用是学生习得历史认识的前提,而连接史料与历史认识的路径则是对史料的研究分析。因此,一方面历史教师在使用史料时,要注意教会学生科学的分析史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不是历史专家,分析史料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起来,明确所使用的史料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使用不同史料。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商贩,学生也不是顾客,历史教学方式的改进只是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而无法改变“传授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彻底摆脱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关键在于对历史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把握。历史是关于人的活动,历史教育则是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式认识人的活动,并从这些人的活动中知世界、知国家、知耻惧、知荣辱,成为一个立于国中、立于世界的人。

历史科教学论文【第五篇】

一、历史微课资源一般包含的要素

一是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可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微课资源的历史背景与要解决的历史教学问题。

它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等。

二是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微课资源的核心。

根据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学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导入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阐述与解释,引入核心概念或新知识点,围绕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或操作示范。

第三,归纳提升,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是练习与测试。

练习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微课资源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围绕微课资源知识点设置相关检测题,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呈现。

四是相关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5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