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一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幽默艺术作品也是强化幽默表达、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常见的幽默艺术作品主要包括小品相声、漫画、歇后语、谜语趣联、幽默影视以及歌曲等,可以让历史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如运用漫画,幽默教学。漫画融合了幽默性与讽刺性,给人想象与思考。由初中历史教材看,本身就编排了不少漫画,给幽默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课本漫画,适当引入课后漫画,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例如:历史漫画《巴黎和会》,通过夸张幽默手法,借助图文并茂形式,出神入化地展现了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以及由此暗埋的复仇战争隐患,极具历史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这一漫画灵活创设教学情境,设悬置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历史思维。再如引入小品相声等,开展别样教学。
如教学《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可以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改编成小品穿插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历史剧探究课形式组织本次教学活动,把知识巧妙融入到生动的情景表演中,整堂课生动活泼,打破了“填鸭式”灌输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升华情感,润物细无声。首先,由学生表演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发出感慨:“我终于到印度了。”让学生思考哥伦布是否真到了印度,从而得出哥伦布航海路线。另外,还利用相关图片资料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举措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对哥伦布的客观评价。而后还引导学生回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将古今史有机的融合。这样,通过把小品等灵活的引入历史课堂,对历史情景进行了再现,教学形式新颖独特,将讲台与舞台融为一体,更具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得历史教学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学生也更有学习的激情,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更深刻、牢固,并且水到渠成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正所谓:“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引进史料知识,这样,既突显了历史课程特色,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升华情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样,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灵活运用一些幽默的历史典故史料,强化教学表达,给历史教学增添风趣、幽默,从而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体验历史学习的趣味,更持久地保持学习注意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应用直观性音视频与图文资料,配上丰富幽默的史料,加之生动趣味的语言,可让历史内容增添几许亲近感,减少几分艰涩感,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使其有重回历史、如临其境之感,被历史真相深深吸引,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不由自主地想听,乐学。
当然,历史幽默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还有如联系现实法、有意曲解法、借题发挥法等。同时,在运用这些幽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结合自身能力水平,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教学条件,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而灵活地运用,适时适度运用,避免东拉西扯,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二篇】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是历史课程革新的主力军,其素质能够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历史影视资源,则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成果。一方面,历史影视资源能拓宽历史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都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而且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有的教师却只精通某一时期的人文历史概况或倾向于某一特定历史环境的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对整个历史结构认知的欠缺[2]。而历史影视资源能有效帮助教师完善其历史知识结构,此外,教师也可依据自身扎实的知识对历史影视资源进行一定的历史考证,纠正其存在的不符合史实的显著错误,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还起到了对历史影视资源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历史影视资源能以其声情并茂的特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若能将历史影视资源合理应用于历史的实践课堂上,就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与学生的联系
首先,合理运用历史影视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时,就会能动地去学习。传统的历史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通过辅助影视资源向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此外,通过影视导入历史教学、突破重难点、衔接相关史实与最新历史知识热点等,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其次,学生通过对史实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以及概括等一系列认知活动,以此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历史的无法还原性和过去永久性及抽象性的知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历史影视资源的形象化、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再现历史,学生因此能快速提高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建立起历史的思维空间,从而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再次,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都是在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及规律性,倘若能够全面分析历史因果联系以及其规律性,便能全面掌握历史本质及揭示历史规律。而历史影视资源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观察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纵向思维及横向思维的发展等。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如今,历史影视资源繁多,部分影视传播错误的历史事实,并且向观众宣扬消极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宣扬皇权崇拜、人治思想、奴才意识等,严重毒害社会文化,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学生在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时,要有选择性地观看并逐步养成历史批判性思维,做到以尊重历史史实为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中,将声情并茂的历史影视资源引入到高中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更是历史教学的需求。若能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开发应用影视资源的主体作用,相信影视资源的优越性会更加发扬光大的。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三篇】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史实的情况,才能够将历史的内容进一步完善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史实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历史教学的课后教学情况来看,可以看到当前的历史教学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地记忆,而没有能够将历史史实让学生理解然后再进行背诵,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其效率难以达到有效的提高,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思考,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往往不够浓厚,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史实距离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较远,不能够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具体的影响,这样就容易导致这些学生难以将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更好地连接到一起,这样就导致了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难以达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目的。
针对当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他们给学生搭建好有效地平台,而且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协调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来源。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历史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完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将历史课程预习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能够查阅关于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这里应该看到的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角色,让自身从讲授课堂理论的角度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空洞的历史史实,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在其中,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从而更加完善地提升了日常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不仅仅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认识,而且还应该努力提升其日常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也需要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将历史教学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起来,从而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历史教师应该做到统筹兼顾,从教师自身到学生、从课前到课后,都应该努力来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同时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学生树立起历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四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许多学生可能对“三民主义”的意义都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可通过当前我国严重的物价上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对党“提高民生”的思想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二)多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历史教学。
不管是新课程标准理念还是新史学理论,都要求教师的历史教学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历史知识生活化。比如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问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比。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我国人民的过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当前幸福生活的可贵,激发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不难发现,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由于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日益紧密,以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将之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与语文的联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与历史联系最紧密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历史知识地讲解。比如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通过《范进中举》或《神童诗》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来说明古代人们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这样,不但会使得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还可以提高了教学效果。2.与英语的联系教师在讲授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兴趣不大,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英语知识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英国的崛起历史时,会提到英国的议会制度建立以及《权利法案》的提出,这些内容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用“power”和“right”两个单词来说明“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权利法案》的意义。3.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除上述内容之外,历史教学还与地理、数学、政治等各个学科都有联系。比如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势必会提到三大战役,那么可通过对这三大战役的地点进行分析,阐明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时,可让学生知道“青铜”本来不是青色,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出铜锈才变为青灰色的,因此称为“青铜”。总之,只要教师们用心去探索,史学新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会更加广泛。史学研究的进行使得其产生了各种新理论,历史将不再只关注“名人大事”,而是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历史研究将更加依赖于其他学科。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主要多利用时事、联系生活实际、将历史与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这些史学新理论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五篇】
嘉祥一中是我的母校,我和我的很多同事曾在这里走过了三年高中生涯。如今在县委县政府“三校合一”的大背景下,她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因为学生的成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一个集体学习,各种问题凸显出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依据苏联巴班斯基的“可接受原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学生实际,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教学是解决教育史上由来已久矛盾的有效方式。
分层教学本质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依据学生不同个性而进行的教育。公元前五世纪,万世师表孔子就实践了分层教学,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第六》)。在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东西方都是个别教育,但是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兴起,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存在着矛盾,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其素质得到发展,打破原来班级授课制的一次备课一劳永逸的局面。
二、分层教学是解决嘉祥一中大融合后的必由之路。
山东嘉祥一中建于曾子书院旧址,文化底蕴丰富,人文积淀厚重,儒风浸润深远,是一所传统的县域普通高中名校,建校六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发展成为全省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是当地教育的一面旗帜。2011年9月,新校区正式启用,原二中、三中并入嘉祥一中,实现了县委县政府“高中进城”“三校归一”的`宏大目标,并为全县普通高中发展均衡教育扫清了障碍。目前,学校一校两区,每个校区一级两部,层层竞争,12个教育科,教职工近千人,204个班,学生12000人,规模极其庞大。但是,新的起点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中进城,嘉祥一中一统嘉祥普通高中教育,这种近乎理想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了校舍、设施、生源、师资大均衡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科教师优劣搭配,一个班级的各学科任课教师极不均衡;学生优劣搭配,每个班内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的班级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中考录取分差达到28分,54名学生成绩呈陡立阶梯排列。这种状况令教师感到上课无所适从,讲深一点中后进生因不理解睡一大片,讲浅一点优等生早已厌倦,课堂效率低,家长意见大,很多教师感到异常困惑。与此同时,每个班内师资和优质生源被稀释,难以出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高校学生,优等生被学困生所困扰,同时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庞大的学校规模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我们正确运用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具体落实上、评价机制上都得到客观落实,达到稳定优秀生,提高学困生,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高中文科历史的分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学生分层坚持宏观分层与微观分层的有效结合。
1.宏观分层原则依据学部的现在分班编制,所有的文科班大面上分三个层次:科技班、普文班、特长班。科技班侧重于拓展广度,提升高度,加快进度,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挖掘出学生个性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在优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普文班侧重于落实“双基”,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促学,强化技能。特长班重在抓实课本知识,抓好正常进度。重点难点内容要反复讲,反复练,达到熟练自动化,使大部分学生能做好低档题。2.微观分层原则把学生高一、高二两次期末考试、高三入学考试五次考试的历史成绩相加后取平均数,排好顺序,然后按3:4:3的比例分为甲(上)、乙(中)、丙(下)三个小组。丙组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弱的“学困生”,即能在教师和甲组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乙组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向上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的中游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能独立完成部分练习题;甲组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均好,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整体素质较高的优等生,既能够独立学习新的知识,完成作业以及老师的补充题,又可以通过协作帮助后两组同学解决疑难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可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目标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是甲乙两组同学需要达到的中级目标,而“运用”则是甲组同学所达到的高层次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层。
四个层次,基础、方法、能力、情感。其中,“基础”层次是甲、乙、丙三组同学均要熟练掌握;“方法”“能力”是乙组、甲组要求达到的目标;“情感”虽然是高级目标,但不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要求甲、乙、丙三组同学都要达成。
(四)辅导分层。
辅导具体的基础知识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就必须从精神理念、方法、动力上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把教师解放出来,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另外,还可以动员优等生去辅导学困生,让二者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考试类型分层。
题型层次分为选择题和材料选择题;能力层次分为基础题目和能力题目;考查类型分为背景类、概括类、评价类、认识类、变化类、比较类、特点类、开放类八大类。总之,分层教学可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问题,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嘉祥一中实现大融合之后面临问题的各种思路。落实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六篇】
高三历史教学既要抓实课堂教学环节,也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在时间上运用各种间隙时间复习巩固历史学习内容,在方式上相互帮助,借助于互助学习活动增强历史学习薄弱环节的突破以及拾遗补缺效果,还可以在学习技巧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1、构建立体化目标体系,满足学生发展差异。
进入高三阶段之后,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的差异性已经较为显著,历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不能再以“一刀切”的教学要求统领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一定要以更为切合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实际的目标组织开展教学,以保护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进步,更好地备战高考。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处置,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以及理解方面,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但是在进一步发掘规律以及横向、纵向比较方面,则体现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对优秀生提高难度,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保证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这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笔者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体现对学生的差异性兼顾,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以及提高教学针对性成效。
2、打造立体化内容梯度,扎实推进教学深入。
笔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坚持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宏观上把握概念,从微观方面引导掌握历史事件与规律,实现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从知识点的掌握、前后的联系到规律的发掘,以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优化促进教学深入开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历史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属于基础教学,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每一个章节与知识点,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立体理念去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要,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为立体化内容检查,将常规的联系转变为多层次与角度的练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形象记忆,同时也符合历史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实现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层面属于分门别类教学,对立体概念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概括、分类。在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与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整体方向灵活开展,如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细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著名战役、农民战争等类别,每一个类别之中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可以将“经济发展”细化为发展背景、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状况、对外贸易等不同的线索,每一条线索都连串一系列的知识点,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构建了框架式的教学体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都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目标。第三层面属于内化与发掘范畴,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以及开展横向、纵向对比活动,为迎接高考进行实战演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中深刻理解、有效掌握。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纵向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等等。在这一层面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对原有知识点、理解内容上的融合与运用,对于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
3、整合立体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掌握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效,教师应当在抓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推进。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知识点串葫芦想象记忆法”、“历史人物四步评析法”等,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理解的深刻性具有积极的帮助。另外,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和提炼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活动,这对于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组成相互帮助的学习合作小组,寻找历史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的生动效果,避免学生学习不得法以及学习氛围枯燥等方面而降低历史学习效率。笔者还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将复习要点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对缓解历史学习枯燥氛围、提高学习形象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解的效果。由此可见,构建立体化的历史教学体系,对提升高三历史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分析研究,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七篇】
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转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爱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内容,可以涉及当前的时事新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和亲,为历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此外,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从而从内心敬佩教师,尊重教师,也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增强内在的动力。
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知识和思想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这不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搜集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活动中,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和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的知识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第一,小组搭配要合理。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第二,教师要适时点拨和调控。教师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重视自己,逐渐产生消极思想,成绩呈现下滑趋势,甚至有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和技巧。
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习惯很重要,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各有特色,因此历史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适应到默契的过程。了解学生,关键在于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了解到了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应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个性,最为关键的要适应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放下身段,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产生默契,教师能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中读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从教师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营造默契的教学氛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娴熟自如,思维灵活、敏捷。
(三)创设辩论的学习环境。
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不但能有效复习旧知识,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就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先让学生自主借助资料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它以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董卓、吕布、周瑜、诸葛亮,一一呈现给学生,这些人物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学生通过重温这些鲜明的历史人物,联想到了三顾茅屋”“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片段,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观赏中体会到了历史的乐趣。当然,有效的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现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性的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认真观察,从而发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八篇】
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一味地讲授新知识会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动脑思考问题,然后相互交流,或者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了,才会高效学习,自己去把握问题、掌握知识。
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的教师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是不对的。但是,带有教师不良情绪的课堂,是达不到高效的。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学生热情,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感情,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被带动起来,对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有帮助。
“弱势”学生是指对文化学科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自尊心较强,对于成绩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应该多关心这些学生,尽量避免做伤害他们自尊的事,也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教训他们,应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师可以私下了解学生情况,逐个分析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探讨一个课题,并制定方案,最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问题也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团队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增进友谊,还可以使其发散思维,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更加丰富、更高效。
一节很有趣的课不能只“热闹一下”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真的高效。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快要结束时,进行当堂复习。也就是说,把当堂所讲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提问,让学生作答,以此来判断课堂是否真的高效。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发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然后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肯定会提高。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而要想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因材施教,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课堂效率,并以新的方式教学,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传授知识。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应该教方法。课堂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学生上课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为了自己的发展,高效课堂应该权衡活动和知识的关系。有趣的课堂不一定是好的,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去,并能及时掌握知识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基础,无法谈创新。高效课堂的创建,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九篇】
第一步是确定历史教学题目。我们调查的课题是《渭南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调查研究》。首先这一题目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渭南自古是关中东大门,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有充足的素材可供调查。其次我校学生分布于渭南各个市县,让他们调查当地的文物遗存,能激发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最后是具备实用价值。如历史遗存的保护开发现状,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对保护、开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步是将学生分组。将同一地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一个小题目,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如联系组员假日调查,汇总调查材料,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等。分好组后,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具体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三步是教师示范。到附近某处历史遗址进行现场示范。先讲解相关史实,再查看周边环境,或测量,或拍照,或咨询相关管理部门,或周边居民,对其保护开发现状做深入了解。最后分析讨论,发现长处或不足,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就使学生对具体调查研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第四步是学生分组活动。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再实地调查,汇总材料,写出初步研究成果。这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讨论、写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保证调查研究过程的有效性。第五步是成果展示。利用课堂,每小组派代表将本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的解决办法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取长补短,完善本组研究。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展示,每组成果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研究结论。
二、实践结果。
这次历史教学调查由于选题恰当,分组合理,示范充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历史教学首先加深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小组调查了白水县的仓颉庙,调查前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古庙历史悠久,但里面纪念的是谁,为何纪念都不甚了解。这次调查使他们对这座古庙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使他们发现某些历史遗迹保护中的问题。如有小组调查了某乡镇的唐朝慧照寺宝塔。经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由于当地农民的开垦和年久失修,塔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对历史遗迹的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韩城小组调查的是司马迁祠。这个遗迹保存很好,旅游价值高,但游客不多。他们对此提出自己的设想:将司马迁祠与当地其他自然、人文景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游与历史文化游相结合,充分展示当地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扩大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司马迁的丰功伟绩。这些方案有借鉴,更有独创。在对方案教学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调查课收获很大,但毕竟起步不久,还在摸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日后不断完善。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第十篇】
摘要: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概念,而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多项联系。
因此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其它学科的渗透,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历史是一门内容相当丰富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以史鉴今”、“使人明智”、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历史角度去关注人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与其它学科的多项联系,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指导学生感悟历史、积累历史和掌握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要加强历史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沟通与渗透。
一、历史与政治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适时把握历史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关联。
今天的政治热点往往蕴涵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历史的延续,或是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可巧妙地利用或借助时事热点追本溯源,加深对热点问题或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
如“围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热点,让学生思考:历史上香港问题的由来?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历史的耻辱?新中国又是如何着手解决的?经过梳理这一历史线索,学生就能认识到:香港的被侵占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香港的顺利回归,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改革开放的成功和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进一步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要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全国族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无论评价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
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因为他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所以他是伟人;出可以因为他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的强权统治,以及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所以他是暴君。
二、历史的地理的渗透。
力求让学生既具备古往今来的时间思维方式,又具有上下四方的空间想像能力,逐步增强学生联想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谈开辟的有利条件。
大革命时期湘赣边境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协会;它位于湘赣两省之间的山区,距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较弱。
江河湖泊多,适俣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再加上江南内河航运发达,沿海港湾多,也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
由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强化了学生对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的关系的认识。
至于课本上的地图,具有文字的内容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地理的联系就更为密切了。
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联系作战地图,就是将地理知识自然的溶入历中事件中,此战中诸葛亮借东风又联系到气象知识。
这种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电视剧《dn》师中讲,21世纪的战争不仅是高科技的战争,更是数学战争。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我们有意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历史教学中。
更是高科技的较量,也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了解。
四、历史与语文的渗透。
新课改已经走入我们历史教学中,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进行了“多维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将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历史书籍推荐给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新课预习,学生就教材领悟知识点,这个过程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另外,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历史现象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学来反映的。
如《包身工》,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其中有“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人的尸体,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灵魂!同时,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出文学语言所带来的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历史与艺术的渗透。
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它与音乐美术等的联系和交叉。
如让学生结合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工艺术风格,说出这幅画的意境,学生不仅得到艺术的熏陶,而且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总之,历史知识是全面丰富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学科知识交叉和渗透,扩展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精神,增强学生学科渗透联系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