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103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篇】

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需要教师自觉的践行,爱岗在践行过程中体验,敬业在践行过程中展现,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

3、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以及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判断,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

4、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教师,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篇】

关键词:人性 内省 慎独 弱点

生而为人,每个人围绕着人性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管他是否思考人性这个话题,对人性的理解都会在脑海中无形地影响他的判断。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他们采取行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看到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在与人打交道时,他的心胸可能会开放一些。但如果他倾向于黑暗一面,可能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保护,言谈举止更加谨慎。

高校教师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他们要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了解人性,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此外,认识人性,也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前提,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1.人性的基本解读。人性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关于人性的说法,古代先哲有性本善,性本恶之说。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关于人性的来源,大家也有不同看法。人性内源观,强调发明本心,寡欲静心。人性后天论则强调外在环境和人为的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品性,这些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

人性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尧谷子的十八型人格理论认为,从空间的结构看,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另有理论认为,在人性的大范围内,人性可以分为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祖先刚跨入人类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具有的各种本能的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或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彼此关联影响,共同组成人性的一个完整结构。

2.认识人性的基本途径。人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它有一定的复杂性。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时,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事件进行判断。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通过对人性的基本了解,当我们做判断时,不至于太武断,处理事情也会更加客观全面。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完善自身,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认识人性。其中两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内省和慎独。

高校教师要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以师生关系为例,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它能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的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少,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一些功利性现象出现,教师为了私利,向家长索要现金物资,或者动用家长关系优惠购物等;师生关系出现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争论,甚至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对于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能无故推卸责任。教师要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欠妥,态度是否和善,行为是否过激等。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教师才能够不断找出问题,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斗争。教师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座右铭或人生信条。通过内省,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准则、信条去改善自身行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高校教师的很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能做到慎独,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它并无捷径可走,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净化思想,规范行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面前表达出真诚的态度,深切的关心。在实际处理过程时,不管学生是否在旁,也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无故拖延等。无论事务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用心对待。不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不道德的事,防微杜渐,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银根。论人性的发生及其结构[J].宜昌学院学报,2003(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途径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的实践塑造学生的灵魂,传授文化知识,造就社会主义人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校学习深造。高校教师担负着培育他们的神圣使命,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启迪人生、塑造人格。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识渊博,还要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为人师表,真正做到既传授本领,又影响人、塑造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014年9月9日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高校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用好课堂教学,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保证。

二、恪尽教师职守,严谨治学和教学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恪尽教师职责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教师,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我们必须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在三尺讲堂上,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严谨治学,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珍惜课堂每一分钟,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担负起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应有职责,无愧于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心。

三、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知识和智慧支撑。实践证明,高校教师知识越广博,其职业道德修养的根基越深厚,越能产生道德的感召力。当今世界,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高校教师刻苦钻研业务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学习、吸纳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业务素养和知识水平。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每一名高校教师都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锐意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知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继而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事实上,教师专业素养越深厚,教书育人就越自信,课堂教学效果越好,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教师威信更高,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越大。

四、苦练教学技能,提高教书育人质量

教师的教书育人主要通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本身是科学,也是艺术。一名很有知识水平的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技能,将很难履行好教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职责,就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一种不道德。高校教师应苦练教学基本功,将尊重传统和大胆创新相结合,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能力。要注重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多采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很好地掌握知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得以培养和提高。通过很好地运用教学技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育人质量,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五、坚持为人师表,以身垂范树标杆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度概括了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学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要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示范,时时处处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成长。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教书育人,自己必须心正,诚信为本,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之人才能育出优秀的学生。良好师德的教师为人处世正派公道,不趋炎附势,对人真诚、友善、尊重,对待教学工作热情、认真、有耐心,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学生,启发学生,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越是专业水平高,人格独立,为人友善、关怀学生的教师越能赢得学生尊重,教师本人的魅力越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标杆和模范,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校教师应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严以修身、精于业务,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黄强 单位:武警学院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修养;培养路径

一、前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弘扬道义崇尚道德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人做到 为人师表,能否将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贯彻得下去,能否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行业入职之基。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会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业之本。首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增强其教育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社会是与非。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明辨是非。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必须注意个人言行,展示自己坚定政治信仰、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校园新风尚,净化校园不良风气。

3、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之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校教师必须强化继续学习的意识。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理论方针的更新可以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描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情操的实践,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才能担负起国家负于我们的神圣使命。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都离不开不断学习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因素涉及方面同,如社会风气、个人品德、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

1、社会实践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经过检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是形成高校教师职业师德修养的基础。

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知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反,台能不进行理论学习,就不能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念,掌握师德修养的根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社会道德问题突显时期,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好教师这一关,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此外,教师应向社会优秀道德模范学习。率先学习社会优秀事迹,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师生,影响周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为社会培育思想过硬、能力过强、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教学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解决、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首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工作中不符合教师形象的话语,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要用时改变。其次,反思是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以及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反思个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增强个人育人水平。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较为活跃的因素,必须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人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明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仅学得知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能够为今天道德社会的构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亚芝,师德修养必备“五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4]吴辰。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更为舒展[J].学校管理,2002(11).

[5]康萍。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刘树攀。现代社会职业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职能[J].甘肃农业,200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