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资本运营论文范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39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资本运营论文范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第一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财务战略管理是上市公司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是上市公司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写作论文从总体上做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地概括和描述。上市公司财务战略要确定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确定公司资产结构、确定负债与权益资本构成。

(一)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筹资战略决策不当首先表现在盲目扩大规模,负债比率过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思路。一般都是以同一笔资金,根据某种需要,辗转注册成数家公司,形成一个集团的构架。然后,集团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的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在开发市场的同时,利用这些公司的不实资产和业绩,以抵押、担保、甚至重复抵押、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进行融资套现,维持公司的经营运作。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生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吞噬着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使上市公司不得不以新的、更大的融资来维持还本付息和资金消耗。其次是筹资方式选择欠佳。债务资金利息能使

资本利润率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即所谓的“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既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日益增加,使得许多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财务杠杆及灵活的财操作在短期内迅速扩充规模。然而这样的运作方式相对隐藏了许多风险,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安全。

2.投资行为不规范

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l)频繁更改募资投向,投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都有特定的、符合国家政策并在募集说明书中已经公示、经股东确认有投资前景

的项目。但是,不少上市公司并没有履行募资承诺,不是将资金投放在募集说明书中注明的投资项目,而是频繁更改募资投向。(2)多元化投资缺乏理性,盲目贪大求全:我国相当多上市公司往往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跨行业投资,盲目贪大求全。

(3)依赖外援融资投资,呈现过度投资行为: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经济前景盲目乐观,往往在缺乏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事一些自不量力的投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顾自身承能力,片面、单一的依靠银行融资,尤其以短期融作为资金来源进行项目投资。

(4)资本运营盲目跟随潮流,缺乏应有的理性:“业务经营是企业经营的低级形态,资本运营是企业运营的高级形态”,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这种口号的鼓励下,盲目的从事资本运营,结果走人投资误区。

3.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在筹资战略决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佳资本结构为前提。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结果并非如此。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3)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资本结构的调整弹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对理财环境及财务目标变动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的余地和幅度。资本结构弹性主要表现在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比例的速度和数量。但在我国缺乏畅通的筹资渠道和多样金融工具的情况下,加之公司理财人员自身的局限,致使大多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很小。

4.资本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股利分配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说是无章可循,有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更是朝令夕改。(二)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经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近几年,我国有些上市公司采用多元化战略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他们不断大规模筹集资金,涉足众多产业,但在现实中,不少上市公司却吃了大规模跨行业发展的苦头。

2.投资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行为失范的因素很多,一是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匾乏和投资者结构失衡为上市公司不规范投资行为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规范投资行为的基础;董事会成员与大股东代表或高级管理人员同构化的治理机构,限制了其他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监督。

3.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和公司股东监督力度偏资本是企业融通资金的场所。资本市场发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筹资风险与资金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论文写作它的发展是被动的、滞后的,具有明显的非市场化的特征。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较股票市场相对缓慢,筹资方式单一制约了公司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调整。我国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的权益资本融资多数是通过送股、配股、暂不分配股利等形式进行的。目前由于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条件下,市场和股东对人(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效率较低。

4.经营者失控

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股控股的,因持股人身份不同,同股往往不同权、不同利、不同价。持股成本最低的国有股以一股独大的优势,造成了公众股东不能有效对经理层施加控制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会较多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决策,会倾向于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不会在乎二级市场的股价,甚至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而不怕受到流通股股东的制裁。这是我国股市每况愈下、上市公司经营效益不断下降的原因,即经营者失控。

二、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否合理会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在制定筹资决策时应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两大因素:企业筹集资金需要付出成本,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筹资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负债过重,偿还困难,增大经营风险;筹资不足则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自身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分析风险,量力而行来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同时,企业筹资方式的不同,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差别。如股票投资,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

(二)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已成为规范市场、推进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1.尽快实施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律法规以约束和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促使上市公司“善待股东”,从而打造市场的投资者回报机制,使回报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根本问题是转变政府监管概念:首先政府的监管目标应从以保市场高价位、保公司高溢价发行为主,转向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保护市场机制正常运作为主;其次,政府的监管内容应从政府直接对证券的投资价值进行把关为主,转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全面性为主;第三,政府的监管方式应从行政控制和审批为主,转向更多地为市场正常运作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产制度,强化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外部制约机制。

(三)优化资本结构一般而言,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志是:功能强、周转快、增值多、抗风险,我国上市公司只有按照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志,对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本运营,不断提高公司价值。主要措施如下:

1.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比例我国企业债券发展落后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近年来,重视国债与股票的发行,忽视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其次是对企业债券实行额度控制,债券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债券市场的落后已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在重新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国家发改委将不再对企业债发行拥有审批大权,核准后,只需在证监会备案。政府淡化了计划规模管理,同时,在企业债券利率方面也给予较大的灵活性,使企业债券利率能够尽快市场化。

2.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硬化财务约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公司经营者的约束通过对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完成,我国现有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责权利不明确、出资者财务约束软化,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等都造成了上市公司结构的扭曲。所以应建立资本结构的优化机制,硬化公司预算约束,强化出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的负债投资。

(四)调整股权结构,规范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的股利分配政策,要解决我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人手:

1.尽早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可以通过让售、回购、缩股和转化优先股等形式对国有股进行“减肥”。只有如此,才能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不合理现象。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经理竞争制度作为辅助支持,即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经理层,废除职业经理行政任命制度,采用聘任制,引人竞争,形成市场化职业经理竞争机制,为股东选择合适的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以符合国际惯例的高度,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规目前首先是遏制不分配现象,对于那些有累计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同时制定公司必须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有关标准并加以实施,将配股资格以及配股比例与分配比例直接挂钩,这样既能促进企业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分配意识,也使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得到了保障;其次是适当降低股本扩张的最高比例,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送股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年度利润增长率水平,如增长率为20%,则最高送股比率为ro送2。上限送股有利于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稳定增长,即使公司来年业绩平平,也不至于使每股收益稀释很多。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第二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传统的融资渠道及自身资本的积累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实际的资金需求的,这就需要企业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土地置换、存量资产出让、股权出让等渠道进行资金的筹措,也可以应用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在资本市场上实施直接融资,在企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便于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

在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对投资决策的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予以明确,以便于形成快捷、良好、有效的决策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其健全的资本运营决策机制。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对决策权限予以明确划分,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决策权,应当将其仅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所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主体之间重组或者变更时做出的明确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予以明确,以便于构建良好的资本运营决策风险约束机制,国有控股资产运营决策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并要积极提升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积极降低资本的运营风险。

三、建立起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扩大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的规模,以便于企业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所以企业资本的运营对于企业非经营生产的剥离及资本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将商品经营成果转换成为资本经营成果,对于商品经营效率及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资本运营应该尽量的减少无关联合企业的兼并,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开展,在合理的市场结构下形成良好的企业竞争状态,将资本的运营与商品生产经营的实际密切结合,防止在资本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对资本运营轨道予以合理的规划。

四、建立完善的投资约束机制

在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与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与融资渠道的拓宽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资约束机制,以便于对投资运营与投资决策中的一些行为予以约束,对于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具有积极地作用,主要表现为:(1)建立起完善的投资运营可行性论证责任制,可行性论证的工作质量与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具有直接的联系,并且会影响到整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性与效益性,在实际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采取单元论证与联合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议通常由投资管理部门或者是业务部门提出,经过投资建议部门的单元初步论证之后,报送企业管委会实施申请立项,经过企管委审核同意之后,批准立项,然后由投资管理部门组织联合论证,联合论证部门主要有基建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共同组成,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还需要邀请资源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参与论证工作中,以便于提升可行性方案的科学性(;2)建立完善的投资运营约束机制,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在对投资目标及投资主体予以明确之后,落实各个投资决策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并要积极强化资本的审查监督力度,降低由于投资运营不善所导致的资不抵债的风险,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五、结束语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第三篇】

资本经营的方式。资本经营有多种具体方式,且各有特点,但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1、扩张型资本经营,即企业通过资本经营扩大规模,资本扩张是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企业通过资本扩张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多元化经营等目标。2、收缩型资本经营,即企业通过资本经营缩减规模。传统的观念认为资本收缩是企业经营的失败,但从现代资本经营的理念来理解,资本收缩同资本扩张一样,都是企业的战略措施。3、重组型资本经营,即通过资本经营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与之相适应企业也必须经常进行资产重组,调整资本结构,改善资源配置。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问题。企业兼并重组的问题和事项。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特点制定科学的战略计划,而且要在兼并重组中更多的人为因素的变化,把握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和行为方式融合,以便推进企业顺利的实行重组。首先,要审查兼并重组的动机。作为兼并方,要对被兼并方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了解其账外存在的各项法律责任。其次,要妥善处理好被兼并方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企业运行效率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企业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在兼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安置和管理,避免对员工情绪造成负面影响。股份制改造在运用中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资本经营实践过程中,为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股份制改造往往还包括对资产、人员和债务的剥离和重组,即:将优质资产及相应的人员和债务注入股份公司,将其他资产剥离出去,其目的是保证股份公司在未来的持续盈利和不断发展。但通过对众多股份制改造行为的考察发现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国内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我国的二元股权结构下,非流通股东追求的自身价值最大化不以股票市场价值来体现,而是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这与流通股股东的价值趋向明显冲突;第二,企业管理层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其在进行企业运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偏好,这本质上是由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所致;第三,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企业即使存在内源融资偏好,利润增长与利润留存也不能满足企业扩张发展的需求。对策。成功的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如何成功地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而且在兼并重组中关注人的变化,把握兼并重组中文化,思想,动机更加有助于企业顺利的实行重组,保证公司变革的顺利实施。(1)对兼并重组动机的审查;(2)妥善处理被兼并方企业职工安置问题;(3)正确评估被兼并方的资产;(4)企业的兼并重组,应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技术的重组推动资产的重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控制资本成本。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重,利用财务杠杆来控制融资成本。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低,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股权融资,增加债务融资数量。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券利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且其融资成本较低周期较长(以中长期为主),因此通过债券融资企业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由使用大量资金,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并且由于债券融资不需要提供担保,而只以企业的信用评价为依据,因此对于信用较高的企业来说,发行债券是企业资金取得成本最低且取得效率最高的融资途径。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发展程度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企业应充分地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进行小规模融资,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身资金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这些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实现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发展。五、财务战略在对资本运营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资本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在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生产了什么和生产了多少不再是重点,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实现才是其评价的标准。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佳财务状况。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对财务管理目标做了明确规范: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断增值。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企业经营方式转化为资本运营以后,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不断向其他能够创造利润的领域扩展。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理财活动,也包含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理财。科学的资本运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第四篇】

时间:2003-1-21作者:秩名

为了贯彻《证券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研究在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法人持股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既有利于参予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又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国内资本市场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足够的证券发行者和机构投资者,有严格的信息批露标准,以便于投资者对证券进行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价;有标准的交易票据和交易手段,以便于交易的进行和市场流动性提高;能实现较低的税收和交易成本;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能做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对泄露内幕信息、制造虚假信息者和操纵股市者进行严惩等。而我国现今的股市,虽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些规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个不规范的、投机大于投资、非理性的股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

一、对实行股份制和开办股票市场,急于求成,缺乏认真研究,选择模式不当。从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看,一种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虽然越来越多,但都没有摆脱追求高流动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机性很强。另一种以德、日为代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法人投资,法人投资有一种战略眼光,能着眼于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注重对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效益。当时,我国发展股市如选择德、日模式,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二、我国股市仓促上马,立法滞后。1998年底,才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立法滞后,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规范的一个原因。

三、舆论和导向失误。在《证券法》公布前,理论界和舆论界只宣传股市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企业从股市筹资,而不重点宣传股市首先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因而将股市引入仅仅是“筹资和圈钱场所,使好多股份制企业老总不把投资者作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经济日报》记者陈剑夫同一位准备上市的企业老总聊天,问他为啥要争着上市,回答是:“这钱不一样,等于是白白拣来的,花起来没有还贷压力”(见1998年8月2日《经济日报》“募资使用叫人难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财务上搞虚假包装,以欺投资者上当,使股民投资权益遭受损失,逼着投资者只好进行短期投机。最为典型的是红光公司,编造虚假利润达亿元,骗取了上市资格,使广大投资者上当,遭受了巨大损失。

五、严格规范监管缺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内幕人员和大户联手操纵股市有宽松的环境。我国《证券法》第71条、184条明确规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多年来,我国股市上大户做庄、联手操纵哄抬股票价格,从中获得取暴利,广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屡见不鲜,至今对违规联手操纵的违法案例处理的很少。

六、我国股市投资者主要是4400万投资者散户。据上海证交所的资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众股民散户占94%,机构投资者只占5%,自营者占1%。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机构投资者的退休养老金、保险基金、银行信托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占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额中,2/3的交易额是由机构投资者进行的,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股市存在着很大弊病:一是投机性强,换手率高,频繁的股票交易,导致股市狂涨狂跌;二是缺乏参予股市经验的散户,往往成为股市的牺牲品,大户的“美中餐”。据《中国证券报》调查,1994年-1998年股市中赔钱的户占50%-60%,多是散户。三是股市中散户多,缺乏众多的机构投资者,不利于参与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通过上述分析来看,要做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股市稳定发展,除了必须端正、办好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牢牢树立投资者—股民是“上帝”的观念,坚决摒弃股民是“阿斗”、“圈钱的对象”的错误观念;证券监管机构除必须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进行监管外,还要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把我国目前散户为主的资本市场早日改造成为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市场。

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减少和降低小投资者、小股民的风险。通过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机构投资者通过发行基金、债券、信托投资等方式把城乡居民和小股民手中的钱吸引进来,由机构投资的专家进行投资组合,既能减少投资风险,又可给投资者以较多回报。二是机构投资者采取“直接介入”,或“挑选优胜者”进行“间接介入”,以发挥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远比小股民的作用大。三是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比重越大,股市发展越稳定,但这里有一个先决条件,证券监管部门必须对机构大户在证券市场中的运作严格进行监管,谁违规操纵股市必须严惩,要引导和鼓励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注重对企业的管理,追求长期效益。三是发展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增强股市发展的稳定性。德、日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多大的交易量,但这两个国家已发展到了能与美国抗衡的地步。过去,我国股市追求交易量和股民人数,这是片面的。如何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我的思路是: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处于长线商业银行、短线投资银行(其中特别是投资基金)不协调跛足状态下运转。据我测算,1997年底,我国投资银行业总资产(系证券业)仅为亿元,只及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66228亿元的3%;投资基金总资产为100亿元(系1998年底数),只及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997年底,美国银行业总资产为47000亿美元,基金业总资产也达到45000亿美元,美国投资银行多达一万家,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总资产就已达到4100亿美元以上。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投资基金业还处于弱小的地位,是难以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着重发展资本市场要求的,也难以适应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资产运营、资产证券化需要的。发达的资本市场必须有发达的投资银行业,资本运营即资本的市场化运营,包括企业兼并、收购、分拆、破产、重组、股份制与股票上市等操作方式,都是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改制、企业股权证券化和债权证券化就是依靠投资银行业中投资银行家、金融工程师运用专业技术和金融工具帮企业筹划设计完成的,企业资本运营、兼并、重组和基金业的发展离开投资银行家是寸步难行的。我国国有工商企业巨额的(约在3万亿元)闲置存量资产,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银行业加以重新组合和证券化,要想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见,为了早日改变目前投资银行业处于弱小地位的状况,为了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必须把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作者认为,只要开拓思路,采取压长补短的多途径发展的策略,就能扭转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处于短线的局面。现对加快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发展提出以下七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必须十分重视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中挖掘潜力。因为,原来国有四家专业银行按行政区划广设机构,现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要撤并机构、减员增效,在此形势下,采取压长线补短线的策略,加快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可供选择的三种发展途径:一种是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抽调一部分高学历、高智力的人员筹组新的总分行制的四家大型的国有投资银行机构,为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二种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全能化银行方向前进,看来,在加入WTO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这一步改革走得越早越主动。从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看,全能银行可为企业提供从银行贷款到证券融资的全面金融服务,还通过参股、控股控制企业,参与企业决策,形成了紧密型的银企关系。但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仍然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只有那些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才能获得银行的融资,并得到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对于长期经营亏损的企业,银行必定会主持、监督其实施破产,以实现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德国银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但不相互过度依赖,银企关系通过市场规则进行约束,而政府不进行干预。德?娜芑兄贫戎档梦夜薪杓5谌质窃谠莶恍薷摹渡桃狄蟹ā诽跫拢迷市砉猩桃狄谐闪⒏绞舻耐蹲使荆扇⊥蹲室邪旆ǎ械8慊?996年以来新的逾期不良贷款的任务,因为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承担起上述任务。

第二个途径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和办好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还应允许那些办得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筹办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投资银行的全面金融服务。第三个途径是加快制定《信托法》,要鼓励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使信托投资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第四个途径是要允许省市地方政府发展一批小型投资银行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小型的投资银行机构要为众多的不以上市为目的的中小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并购、投资顾问、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进行全面的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是投资银行开拓业务的广阔天地,是一个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这一点应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五个途径是要通过试点,稳妥地逐步允许养老金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美国1999年3季度末,养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所占比重极大。但美国是成熟的股市,我国则是极不成熟的投机股市,允许养老基金进入必须采取十分稳妥和审慎的态度,切忌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第六个途径是要稳妥地审慎地逐步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美国1999年3季度末,保险公司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比重为%。在去年底,国务院已批准保险公司可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了证券市场,待条件成熟时,将陆续推出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其他方式。

第七个途径是要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已设立16只,总规模达380亿元(只占股市总市值的%),经营业绩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美国1999年3季度末,投资基金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比重为%,在各类投资基金中,股票基金占优势地位,占53%,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高于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其次为债券与收益基金,占23%;再次为应税货币市场基金占20%,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占4%。看来,我国基金的品种也要多样化,才能有利于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群体。有的提出设立专门用于支持国企改革的改造基金,通过发行债券或受益券,把老百姓的钱集中起来交给投资机构,给以一些政策上优惠,鼓励它们去改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盘活资产存量;有的提出国家鼓励发展那个薄弱行业,就批准设立那个行业的投资基金,以增强政策引导的有效性。这些都是有益的建议,可展开可行性论证。此外,也要十分重视发挥商业银行对促进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积极作用。国外银行均不同程度地持有企业的资产,1996年日本银行持有企业的资产的比重为15%,德国银行为10%,法国银行为7%,美国银行为6%。我国因实行分业管理,不允许商业银行向企业直接投资。商业银行虽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为了确保信贷资产?陌踩布刈⒑突贫笠倒局卫斫峁沟母母铮谡夥矫孀咴谌幸登懊娴氖翘兄泄校兄泄形H蕴奥殖У慕谠钭什苊艿餮泻吐壑ぃ岢隽恕疤案椿罴苹保ǖ髡笠盗斓及嘧樱忧抗芾恚纳聘赫峁梗┐缶婺#敌衅笠蹈闹疲凶什拦溃健疤沼瘛惫善鄙鲜校梢型咎岢隽酥苊艿某锘?见1998年4月9日《金融时报》“从太砂到太原刚玉的启示”报道)。

从上述几个发展途径看,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不仅有需要,也是有可能的,其实投资银行也属于机构投资者,因投资银行业务中也有利用自有资金和借款对企业进行投资。至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关系,有的采用“直接介入”投资战略的方式;有的主张机构投资者不应当走“持股公司”的道路,应将其投资战略原则确定为“推选优胜

者”,适时进行投资转换的战略原则,这样不仅能避免资金流动性问题,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殊经营优势—即在广泛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识别和发现优胜者的才能,并根据新信息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机构投资者采取那种介入方式为好,还要靠实践来检验。但作者认为,要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客观条件是:政企必须彻底分开,取消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官本位制和上级组织的任命制,把任命权交给企业的董事会,在客观上要形成一个经理、董事长市场。

为了贯彻《证券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研究在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法人持股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既有利于参予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又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国内资本市场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足够的证券发行者和机构投资者,有严格的信息批露标准,以便于投资者对证券进行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价;有标准的交易票据和交易手段,以便于交易的进行和市场流动性提高;能实现较低的税收和交易成本;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能做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对泄露内幕信息、制造虚假信息者和操纵股市者进行严惩等。而我国现今的股市,虽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些规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个不规范的、投机大于投资、非理性的股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

一、对实行股份制和开办股票市场,急于求成,缺乏认真研究,选择模式不当。从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看,一种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虽然越来越多,但都没有摆脱追求高流动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机性很强。另一种以德、日为代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法人投资,法人投资有一种战略眼光,能着眼于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注重对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效益。当时,我国发展股市如选择德、日模式,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二、我国股市仓促上马,立法滞后。1998年底,才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立法滞后,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规范的一个原因。

三、舆论和导向失误。在《证券法》公布前,理论界和舆论界只宣传股市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企业从股市筹资,而不重点宣传股市首先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因而将股市引入仅仅是“筹资和圈钱场所,使好多股份制企业老总不把投资者作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经济日报》记者陈剑夫同一位准备上市的企业老总聊天,问他为啥要争着上市,回答是:“这钱不一样,等于是白白拣来的,花起来没有还贷压力”(见1998年8月2日《经济日报》“募资使用叫人难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财务上搞虚假包装,以欺投资者上当,使股民投资权益遭受损失,逼着投资者只好进行短期投机。最为典型的是红光公司,编造虚假利润达亿元,骗取了上市资格,使广大投资者上当,遭受了巨大损失。

五、严格规范监管缺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内幕人员和大户联手操纵股市有宽松的环境。我国《证券法》第71条、184条明确规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多年来,我国股市上大户做庄、联手操纵哄抬股票价格,从中获得取暴利,广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屡见不鲜,至今对违规联手操纵的违法案例处理的很少。

六、我国股市投资者主要是4400万投资者散户。据上海证交所的资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众股民散户占94%,机构投资者只占5%,自营者占1%。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机构投资者的退休养老金、保险基金、银行信托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占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额中,2/3的交易额是由机构投资者进行的,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股市存在着很大弊病:一是投机性强,换手率高,频繁的股票交易,导致股市狂涨狂跌;二是缺乏参予股市经验的散户,往往成为股市的牺牲品,大户的“美中餐”。据《中国证券报》调查,1994年-1998年股市中赔钱的户占50%-60%,多是散户。三是股市中散户多,缺乏众多的机构投资者,不利于参与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通过上述分析来看,要做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股市稳定发展,除了必须端正、办好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牢牢树立投资者—股民是“上帝”的观念,坚决摒弃股民是“阿斗”、“圈钱的对象”的错误观念;证券监管机构除必须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进行监管外,还要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把我国目前散户为主的资本市场早日改造成为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市场。

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减少和降低小投资者、小股民的风险。通过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机构投资者通过发行基金、债券、信托投资等方式把城乡居民和小股民手中的钱吸引进来,由机构投资的专家进行投资组合,既能减少投资风险,又可给投资者以较多回报。二是机构投资者采取“直接介入”,或“挑选优胜者”进行“间接介入”,以发挥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远比小股民的作用大。三是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比重越大,股市发展越稳定,但这里有一个先决条件,证券监管部门必须对机构大户在证券市场中的运作严格进行监管,谁违规操纵股市必须严惩,要引导和鼓励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注重对企业的管理,追求长期效益。三是发展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增强股市发展的稳定性。德、日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多大的交易量,但这两个国家已发展到了能与美国抗衡的地步。过去,我国股市追求交易量和股民人数,这是片面的。如何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我的思路是: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处于长线商业银行、短线投资银行(其中特别是投资基金)不协调跛足状态下运转。据我测算,1997年底,我国投资银行业总资产(系证券业)仅为亿元,只及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66228亿元的3%;投资基金总资产为100亿元(系1998年底数),只及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997年底,美国银行业总资产为47000亿美元,基金业总资产也达到45000亿美元,美国投资银行多达一万家,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总资产就已达到4100亿美元以上。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投资基金业还处于弱小的地位,是难以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着重发展资本市场要求的,也难以适应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资产运营、资产证券化需要的。发达的资本市场必须有发达的投资银行业,资本运营即资本的市场化运营,包括企业兼并、收购、分拆、破产、重组、股份制与股票上市等操作方式,都是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改制、企业股权证券化和债权证券化就是依靠投资银行业中投资银行家、金融工程师运用专业技术和金融工具帮企业筹划设计完成的,企业资本运营、兼并、重组和基金业的发展离开投资银行家是寸步难行的。我国国有工商企业巨额的(约在3万亿元)闲置存量资产,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银行业加以重新组合和证券化,要想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见,为了早日改变目前投资银行业处于弱小地位的状况,为了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必须把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作者认为,只要开拓思路,采取压长补短的多途径发展的策略,就能扭转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处于短线的局面。现对加快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发展提出以下七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必须十分重视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中挖掘潜力。因为,原来国有四家专业银行按行政区划广设机构,现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要撤并机构、减员增效,在此形势下,采取压长线补短线的策略,加快投资银行业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可供选择的三种发展途径:一种是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抽调一部分高学历、高智力的人员筹组新的总分行制的四家大型的国有投资银行机构,为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二种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全能化银行方向前进,看来,在加入WTO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这一步改革走得越早越主动。从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看,全能银行可为企业提供从银行贷款到证券融资的全面金融服务,还通过参股、控股控制企业,参与企业决策,形成了紧密型的银企关系。但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仍然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只有那些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才能获得银行的融资,并得到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对于长期经营亏损的企业,银行必定会主持、监督其实施破产,以实现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德国银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但不相互过度依赖,银企关系通过市场规则进行约束,而政府不进行干预。德?娜芑兄贫戎档梦夜薪杓5谌质窃谠莶恍薷摹渡桃狄蟹ā诽跫拢迷市砉猩桃狄谐闪⒏绞舻耐蹲使荆扇⊥蹲室邪旆ǎ械8慊?996年以来新的逾期不良贷款的任务,因为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承担起上述任务。

第二个途径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和办好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还应允许那些办得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筹办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投资银行的全面金融服务。第三个途径是加快制定《信托法》,要鼓励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使信托投资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第四个途径是要允许省市地方政府发展一批小型投资银行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小型的投资银行机构要为众多的不以上市为目的的中小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并购、投资顾问、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进行全面的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是投资银行开拓业务的广阔天地,是一个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这一点应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五个途径是要通过试点,稳妥地逐步允许养老金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美国1999年3季度末,养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所占比重极大。但美国是成熟的股市,我国则是极不成熟的投机股市,允许养老基金进入必须采取十分稳妥和审慎的态度,切忌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第六个途径是要稳妥地审慎地逐步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美国1999年3季度末,保险公司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比重为%。在去年底,国务院已批准保险公司可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了证券市场,待条件成熟时,将陆续推出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其他方式。

第七个途径是要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已设立16只,总规模达380亿元(只占股市总市值的%),经营业绩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美国1999年3季度末,投资基金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比重为%,在各类投资基金中,股票基金占优势地位,占53%,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高于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其次为债券与收益基金,占23%;再次为应税货币市场基金占20%,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占4%。看来,我国基金的品种也要多样化,才能有利于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群体。有的提出设立专门用于支持国企改革的改造基金,通过发行债券或受益券,把老百姓的钱集中起来交给投资机构,给以一些政策上优惠,鼓励它们去改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盘活资产存量;有的提出国家鼓励发展那个薄弱行业,就批准设立那个行业的投资基金,以增强政策引导的有效性。这些都是有益的建议,可展开可行性论证。此外,也要十分重视发挥商业银行对促进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积极作用。国外银行均不同程度地持有企业的资产,1996年日本银行持有企业的资产的比重为15%,德国银行为10%,法国银行为7%,美国银行为6%。我国因实行分业管理,不允许商业银行向企业直接投资。商业银行虽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为了确保信贷资产?陌踩布刈⒑突贫笠倒局卫斫峁沟母母铮谡夥矫孀咴谌幸登懊娴氖翘兄泄校兄泄形H蕴奥殖У慕谠钭什苊艿餮泻吐壑ぃ岢隽恕疤案椿罴苹保ǖ髡笠盗斓及嘧樱忧抗芾恚纳聘赫峁梗┐缶婺#敌衅笠蹈闹疲凶什拦溃健疤沼瘛惫善鄙鲜校梢型咎岢隽酥苊艿某锘?见1998年4月9日《金融时报》“从太砂到太原刚玉的启示”报道)。

从上述几个发展途径看,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不仅有需要,也是有可能的,其实投资银行也属于机构投资者,因投资银行业务中也有利用自有资金和借款对企业进行投资。至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关系,有的采用“直接介入”投资战略的方式;有的主张机构投资者不应当走“持股公司”的道路,应将其投资战略原则确定为“推选优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2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