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精编5篇
【导言】此例“精品课件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品课件1
关键词构件;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生成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095—05 /
一 引言
2012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拉开了建设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大幕。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前期精品课程工程的延续与提升,为了突破前期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中出现的更新率和共享应用低下等问题,促进其有效深入的建设与共享是今后开放课程建设的重点。
二 需求分析
调查表明,造成精品课程更新率低、共享应用不畅的原因除了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等诸多因素外,系统的通用性、扩展性、可重构性较差以及教师在更新和共享上所遇到的技术障碍也是重要原因。将构件技术引入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开发一种通用、易扩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动生成平台,复用构件及框架,能减少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同时,系统的低门槛技术有利于教师后期更新资源,增加教师维持更新系统的动机,提高课程内涵呈现和共享的绩效。最后,平台允许教师可以面向不同教学情景自己设计、组织页面、任意组合灵活实用的共享课程,在易用、简捷、个性和专业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三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构件
构件是指可方便地插入到语言、工具、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系统中的一种接口定义良好的、独立可重用的二进制形式的代码和数据;而可复用构件是指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可复用价值的构件。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是综合了如面向对象技术、契约式设计、模型驱动的开发、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等多种优秀设计思想和实践的产物。其核心是将复杂系统按照功能粒度进行划分或重组为若干功能单一的小构件,使构件之间的功能耦合度降至最低,但构件内部聚合性较高,构件通过相互的接口进行互访,这些符合系统模块划分“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开发人员可根据系统的功能对各种构件进行“即插即用”组装而构成较大的功能模型,可大大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 系统的构建思想
(1)遵循规范、优化升级课程
始终遵循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遵循E-Learning国际和国家标准(AICC,SCORM等),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课程结构及数据的标准性。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2)向导指引、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系统采用可统一维护的向导式的导航功能,引导老师建立和组装课程、所见即所得;提供了方便的资源录入工具,辅助教师快捷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基于技术与核心理念的各种软件。如博客、Wiki、SNS等模块在平台中的运用,支持微内容的创建、存储、传递、维护与管理,使得增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互动交流性成为可能。
(3)界面定制、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从精品课程走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涉及课程建设效用、资源建设思路和服务面向等多方面的转型,系统不再只是方便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和社会化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地学习,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4)接口标准、易于扩充整合
系统采用“单点登录、统一认证”,支持跨平台和多种数据库,提供标准的API与主流系统的整合,方便系统的升级。
3 系统的设计
(1)构件的抽取
构件设计既要满足系统需求,又要具备高内聚、低耦合、易重用的特点。构件具有不同的粒度,可以由不同的大小和分类,小的可以是一个类,大的可以是完成某个独立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独立的软件包。构件的粒度要适中,构件粒度过小,虽然易于复用,但是不利于构件的管理:构件粒度过大,实现构件比较困难。因此合理的构件粒度有利于实现复用和管理之间的平衡。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以及构件的调用关系,按照传统的三层逻辑结构,将系统划分为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相互独立。其中,用户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接口界面;业务逻辑层描述系统的业务处理;本系统的主要业务构件可以分为:课程创建构件、资源构件、学习支持构件、交流合作构件、作业构件、评价构件、基本信息构件、行政管理构件、统计构件等等;其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的主要模块为:创建精品资源共享课模块、课程资源模块、学习支持模块、合作和交流模块、行政和管理模块、反馈和评价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创建课程框架:教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创建页面,完成基本信息的录入、模版和样式的选择、模块定制、页面调整(支持用户拖动各功能模块进行布局。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分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对于基础资源,依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系统对此进行了模块化和结构化组织,如图2所示,对于基本资源,系统按照课程概要、课程章节、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其中课程章节由章节概要、教学单元集合、章节作业等构成;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为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试验、实训等资源。拓展资源同样遵守基本资源的建设技术要求,采用分层设计理念,规范性强,兼容性好,能够方便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建构资源。扩展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实验实训、试题习题库、知识检索等。无论是基本资源还是扩展资源,系统提供了界面友好的上传向导方便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将各类资源上传到相应的模块。
学习支持:平台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再只是方便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其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平台为学员提供了电子学习笔记、思维导图、维基、电子学习档案袋、词汇表等学习支持工具。
合作和交流模块:本模块主要提供了论坛、博客、微博、文件共享、学生个人网页、网上聊天、投票、电子邮件等同步和异步交流工具便于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实施探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和专题研究性学习。
作业和评价模块:平台提供的作业和评价主要作业提交、作业下载、作业反馈、在线测试,对于客观题测试系统提供了自动批改和及时反馈功能,还可根据测试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
行政和管理功能:教务信息的、公文及报表的流通、各类信息的查询都需要平台具有初步的行政公文功能,包括课程通知,电子日历等。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小组管理、成绩管理、报表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样式管理、公告管理等等。
反馈和评价:开放学习不是放开学习,要保证学习的绩效水平,网络教学管理非常重要。为此系统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跟踪、教师指导活动跟踪、文件调查、意见反馈等功能动态的了解教和学的动态,如通过对学生课程页面的访问数量、更新次数、停留时间、课程互动答疑量进行统计,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数据。
4 系统的开发环境
本系统使用了、SQLServer2008、Dreamweaver等开发工具,JSP为开发语言,MVC模式,项目使用的是当前流行的SSH框架,pring+Struts2+Hibernate,通过新建的Web Project项目集成的。此框架是当前Java Web开发的主流的企业轻量级框架,Struts进行流程控制,Spring进行业务流转,Hibernate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封装,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来进行设计与开发,具体如图3所示。
四 应用效果
以我校国际贸易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例,教师注册后在系统向导的提示下,依次填写课程信息、选择课程模板(如图4),由于系统使用了Ajax、jQuery等技术处理用户响应,教师在选择了一种模板后,网站即时变成了选择的主题风格,增强了用户体验。确定模板后,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增删栏目(如图5)、定制功能模块、上传栏目内容(如图6),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建。
教师后期对课程内容和资源进行更新也十分便捷,登陆后,选择需要更改的栏目,上传覆盖即可。若需对栏目重新调整,如更换模板、增删栏目,方法类似创建课程,这里不再赘述。同时考虑到教师的不同需求,系统还提供同一模板不同模块可视化拖拽功能(如图7),支持教师选择模板后自由拖拽组合成个性化的页面。
为了检验系统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改进系统的性能,在教师试用本系统后项目组实施了问卷调查,为便于实验统计和分析,笔者把调查问卷细化成评价量化表的形式,从教学性(含内容、策略等8个子项)、技术性(含交互设计、资源组织等5个子项)、可用性(含导航、布局等5个子项)、用户态度(实用性、满意度等4个子项)四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测评,由教师依次对每个评价项目打分,评价结果统计图如图8显示。
评价结果表明:
(1)相对传统的精品资源课建设,本系统复用构件及框架,能够简化建设流程,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2)系统的自动生成技术降低了教师更新和共享上所遇到的技术障碍,有利于教师后期更新资源,提高课程内涵呈现和共享的绩效。(3)系统的“积木式”自由组合模式,允许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开启或关闭模块,自由组合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构架方案,满足教师个性需求。(4)虽然教师从整体上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对某些方面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模板不够丰富、模块拖拽时有延迟、子菜单有数目限制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5篇精品课件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好课件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精品课件2
关键词:常用软件;精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34-03
《常用软件》是师范学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技能课程。它为辅助用户使用、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专门开发了一些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增强操作系统的功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如何把大容量的图片转换为小容量格式的图片,如何把CD第二首歌转换成MP3后插入到课件中,如何在网上下载视频并裁剪后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如何快速地在同事计算机间传递文件等。此门课程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将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此门课程的教学,促使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新的环境下,在学生学习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常用软件》项目教学案例开发与研究
(一)制作调查表,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幼儿园教师(含实习学生)。调查表包括20道选择题、8道简答题,能比较全面地调查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常用软件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收回的135份调查表结果显示了幼儿园教师经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声音视频处理软件、文档处理软件、光盘刻录软件做什么及运用这些软件时的常见问题等,对教学研究很有帮助。
(二)常用软件案例分类
汇总调查结果,将常用软件案例分成五类,包括图像处理类软件、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动画处理类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软件和文件服务类软件等,基本上包含了幼儿园教师需要的所有软件。图像处理类软件又分成抓图软件、光影魔术手、看图和压缩软件、屏保软件等,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又分为音频处理、视频处理软件等,动画处理类介绍了两款动画制作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分成了pdfcreator软件、Amber Text Converter软件、iebook软件、zinemaker软件等,文件服务类包括ftp服务搭建软件、加密软件、文件恢复软件、分区软件、镜像软件等。
(三)细化案例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充分备课,精设案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从多角度进行讨论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同一案例,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教师要充分展示引导魅力,想方设法创造充满激情的讨论氛围,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所在。
(四)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又一收获。将平时教学中的优秀案例收集起来,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补充,就能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指导材料。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材开发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推进《常用软件》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可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跟踪、评价与管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般制作要求是: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现在网页上, 即对教案中的文本、动画、图表、视音频等作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教学中为了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使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来建立精品课程网站。该软件是一套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育软件,为向导式、模板式操作,可比较便捷地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满足教师从多媒体备课、授课――支持一门课程上网――构建一所学校全部课程上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要。
“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立足于学校质量工程的三项重要工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辅教课堂教学、个性化网站展示。软件在保留支持原精品课程2D、3D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新概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模式,具有如下功能:(1)界面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数十套模板基础上,所有界面元素均可自行调整更换,无论是位置、大小还是图片本身;(2)栏目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栏目模板基础上,所有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均可自行调整,无论是增删还是重新命名;(3)支持“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分类资源体系,提供不少于12种常用教学资源种类,对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展示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4)支持资源建设授权体系,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工进行资源建设,互不干扰;(5)多种资源展现形式,引入脑图等先进技术展现资源构架,方便共享;(6)支持学习过程管理,让学生学习活动得到全程、实时的数字化统计与跟踪管理。当然,资源共享首先应从学校内部做起。[1]
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鼓励通过与优势学科建立协作关系的方式促进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教师通过“行动――反思――更新”模式,依托精品课程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三、《常用软件》课程教学实施
《常用软件》课程教学一般都由软件理论讲述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应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上实践操作课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任务。
(一)采用分段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解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通过每一个典型、针对性强、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有利于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演示案例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整个制作过程并在讲完后上传到教学网站,让学生课后观看。特别是在演示某个步骤较多的案例时,可把它分成若干段来教学,教师把整个案例讲解完成后,学生也可一边观看录制的制作过程视频,一边独立地完成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应和教学案例相似,以免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2]
(二)运用优秀案例引领示范
学生把做好的优秀案例、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站后,通过该网站不但可以查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甚至其他学科及课外内容。这样,学生可真正通过比较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教师要进行案例、作品点评,放大优秀的设计理念,拓展学生思路;点评不成熟的实验作品,补充技能上的不足之处,强化知识上的薄弱之处。
学生经过案例讨论后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上机实践时就有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实践成果的展示是计算机案例教学的亮点,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答案是教学的收获。
(三)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建设常用软件的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通过后台管理上传软件、教学视频文件、文章教程等教学资源,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可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而且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学习活动来促进其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总之,这个教学平台能让师生课内外保持互动性,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四)设计合适的考核方案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结合常用软件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由三个形成性考核(占50%)与期末典型案例(占30%)和平时作业(占20%)相结合。这样可督促学生加强本课程平时的学习,争取在课堂上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
四、结语
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应用技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工具软件,利用计算机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好课件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件使用;制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5-02
如今多媒体课件已广泛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多媒体课件,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积极转变观念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经常听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一些优美的动画课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很好,也让听课者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回到自己的语文课堂,笔者便尝试着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常常有意外的惊喜,尝到了甜头。然而,许多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教师要从常规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
2.加强学习,提高课件制作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广泛进入绝大多数城镇、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一些教师苦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比较欠缺,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之教学任务繁琐而繁重,学习制作时间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有心,善于学习,从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之类的课件做起,慢慢提高,积极应用,制作课件的能力定会逐渐提高的。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或以年级组分工合作制作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或跨校资源共享,还可以从教育资源网上下载应用。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能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认识实践来完成。教师应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自己走进去,动脑、动手、动口,寻求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4.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枯燥的学习内容很难,所以教师必须要让他们通过直接感官来理解只是内容。例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笔者以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以重点词语的理解训练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了关键句"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进行分析理解。当学生说出句子中"装着"、"顺从"两个词的大意后,笔者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启发思考:"装着顺从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适时把制作的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课件情节片段演示给学生看,多媒体的声、光、形、色的优势特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迎刃而解。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不装着顺从的样子敌人会怀疑他;有的说,装着顺从的样子是王二小的计谋……,有的学生还模仿"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进行即兴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凭借课件演示,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王二小此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水到渠成。笔者乘势提问:"从'装着顺从的样子'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紧扣中心,王二小爱憎分明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高大形象,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直观的体验和体会,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变化。这样学生可联系实际轻松掌握课本内和课本以外的知识。
5.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好课件4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活动整合
一、多媒体课件自身特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有科学性和形象性,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和声音可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多媒体的互动性强,使活动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首先制作FLASH课件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其次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都用课件播放音乐,欣赏,伴奏有时幼儿唱得不对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及时更正,没有教师弹琴来得直接;最后,如果在活动中教师既要播放课件,又要操作示范,在活动中就比较忙,幼儿的注意力会分散。
要使得多媒体课件和活动有完美的整合,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要制作与活动相符合课件,能够促进幼儿学习课件,引导幼儿探索的课件。
二、课件制作要与活动相辅相成,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课件不仅要外表做得美观,而且要和活动相辅相成,做活动的好帮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课件制作的时候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和操作的复杂,虽然课件做得很精美,但是忽略了与或活动的整合,那么课件对于活动来说只是一个傀儡,并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一)课件制作中装有符合教学活动的“玄机”
课件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方面是因为课件本身能够将一些不动的画面和动物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觉得很有新鲜感,所以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整合教案时,让课件隐藏玄机。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羊羊造房中》公共边的隐藏,当我们找到公用边的时候,轻轻点击一下公用边,公用边就变成了黄色,这样的一个动画效果,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公用边,另外当我们点击时发生的动画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好奇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活动中。
(二)课件制作中加入符合教学活动的音效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总希望听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如果将这种肯定投放到课件中,我想幼儿就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中班健康《今天你喝了吗》活动中,请幼儿选择“纯牛奶”“过期牛奶”和“添加剂的牛奶”,当幼儿选择正确的时候就会有掌声,这样幼儿在选择的过程中体验了选择的快乐,当听到正确的掌声时,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这远远比教师讲述要有说服力。
三、课件制作可操作性强,加强课件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一节好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那么如何让多媒体课件能够在活动中不仅是教师引导者的好帮手,而且是幼儿学习和练习的好帮手呢?如果课件的制作只有单一的播放和教师的讲述,那么时间一长幼儿也会觉得疲倦,这样课件做得再美观,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也会变得迟缓,活动的效果会削弱,所以课件要和幼儿互动起来,让个别或者集体幼儿与多媒体课件的互动中学会更多。
(一)课件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利用示范操作讲述操作的要求,所以教师总是要做好一个大的操作材料,这样比较麻烦,相反通过课件的制作能够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标,也使得教师的操作更加清晰。例如在数学活动《小蝴蝶找花》中,我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在活动开始前营造了良好的气氛,通过FLASH中的拖动命令,教师可以轻松操作示范,让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操作,不仅帮助幼儿掌握了操作的要求,而且让幼儿和课件在活动中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幼儿非常喜欢,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为幼儿自己操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在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我通过播放课件,让个别幼儿操作课件,请集体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卡,大家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标,幼儿也感觉自己在玩中学到了本领,更好地提高了幼儿操作的准确率。
(二)课件与集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我们班容量比较大,往往一个一个小朋友来操作是不现实的,所以让课件和集体幼儿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班的语言活动《你好》中,我通过形象可爱的泰迪熊和幼儿做游戏,在课件中我加入了对话的方式,请泰迪熊提问集体幼儿回答,然后泰迪熊送出礼物,这样面对全体幼儿的语言锻炼方式,让幼儿看着好看的玩具,轻松地学会和大家打招呼。当听到泰迪熊的鼓掌声孩子们心里非常开心,也就更愿意主动地和自己的朋友打招呼。通过会讲话的泰迪熊的帮助,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性也不强,面对新的朋友他们总是沉默。所以通过课件的引导,让幼儿大胆的和泰迪熊打招呼,有了集体的练习,幼儿想说了,敢说了,然后在请个别幼儿讲述和练习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注意点,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一)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选择
课件中永远少不了图片,选择图片十分讲究,有时我们在找图的时候不喜欢有背景的图片,因为带有背景的图片在处理的过程中会比较繁琐,而且会使得图片中人物的形象不鲜明,所以在选择图片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矢量图”,这样的图片在FLASH的制作中可以简单地去除背景的颜色,而且处理完也不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感。
其次在选在图片的时候我们不宜选择偏小的,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影响,但是在播放的时候由于放大的缘故课件中的图片就会变得模糊,相反的如果一味地追求画面质量,选择的图片像素太高,在制作的时候电脑反应就会比较慢,制作起来也会不方便。有的时候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做好,同时在播放转换的时候,由于图片像素太高导致导出不成功不能播放。所以在课件制作中图片的选择要适应,不能过大或过小,找有人物的图片最好找矢量图,这样便于制作。
(二)多媒体课件中按钮的安装
按钮是课件的控制命脉,准确无误的控制命令可以促使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所以课件中按钮的安装十分重要。课件的控制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不能太复杂,在控制按钮的设计上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课件中的按钮在颜色、大小、方位等方面要统一。
2.课件中的按钮要明确。
3.课件中的按钮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位置不能离得太远。
4.课件中的按钮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标明。
好课件5
关键词:钻教材;筛重点;明实情;择教法
作为“新课改”理论基础之一的有效教学理论,体现在课堂上即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课前的“有效”备课显得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备课是教学的先决条件,如何做到“有效”呢?我认为:一要全面,要尽可能地备全;二要明实际、重实效。
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对所教的内容力求掌握透彻,这是灵活变通的基础。
一、钻教材
即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阅读钻研教科书,熟悉教材,明确应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应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步骤,就我所教的语文学科而言,在对全套教材通览、单元教材了解熟悉的基础上,再对单元中的单篇课文进行赏读,这是从宏观上来把握课文。那么,如何从微观上来把握好单篇内容呢?首先,要认真地朗读好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所要达到的层次是“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要能对课文发表自己初读后的理解、观其大略。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教参。详细的教学参考有助于解决初读后理解上的盲区,对教师深入理解文章大有裨益。教学参考上有时小到一个字词、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都分析得非常详细透彻,对此教师须细究,细究的目的为了懂、熟、透、化。难道教参上如此庞杂透彻的知识点都必须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吗?非也,因此就势必要提到备教学内容的第二个环节――筛重点。
二、筛重点
即对教材内容及众多知识点进行删繁就简,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但并非只是将教参到教案作简单机械的“块移动”,而要求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要求教师对各项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取舍,巧妙地调整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设计;还要求教师从参阅配套教参和优秀教案中受到启发,帮助挖掘教材、拓宽教材、打开思路。当然,教学重点的筛选要依据本册与单元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实际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统筹安排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等各项教学任务。
三、明实情
即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良好地开展,在课前对学生情况尽可能明确地掌握尤为必要。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平常的学习进行观察了解。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作业情况、考核成绩、课外活动的状况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情况;还可以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智力状况、学习要求、兴趣爱好等等,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信息反馈,并通过分析归纳,发现共性、掌握个性。
其次,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摸清学生的学情,才能帮助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重点难点,便于设计有效的提问,从而为课堂教学兼顾每一位学生作准备。
最后,备课的形式要符合实际。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师独自一人冥思苦想或照抄照搬地将“备课”当成“背课”的教学形式,新的备课形式应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要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异。如研究类课程要做好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方式等等。
四、择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首先,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看哪种方法、哪种手段最适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我个人认为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树立“教法为学法服务”的观念。
备课要备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也可以是一种激励;引导的内容既有方法和思维,同时还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做人的道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脑力劳动。要求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备课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教师应以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据新课标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课型,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创造性地备出各具特色的有效实用的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