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一二三四歌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7488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一二三四歌教案(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歌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做题品格

一个学生向我抱怨:诗歌鉴赏题就像是个年龄一大把、脾气还很古怪的倔老头,努力多少次想去亲近他,最后都因为他突如其来的面孔铩羽而归。我听了笑笑,可仔细想想,学生的话也不无道理。诗歌考查都是唐诗宋词,和学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差距,再加上,历年的诗歌鉴赏题都是得分率最低的,怎么不是个让我们近不得却又远不起的怪老头呢?

我给学生的策略是:抖擞精神、迎接挑战,不企图完胜,只希望和他友好地握握手,即:拿我们能拿到且应该拿得到的分。降低了目标,再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学生在诗歌鉴赏这一块还是有明显进步的。具体指导主要立足以下四个方面:

一、读诗懂诗鉴赏诗

诗人都说诗歌是最美的语言,可学生却认定诗歌是最难懂的语言。诗歌语言凝练、跳跃,甚至有正常词序的颠倒或者某些词性改变,要想理解清楚很有难度。

但是,理解诗歌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诗歌讲究格律、押韵、对仗美,这种对仗不仅是音节上的对仗,也是词义、词性上的对仗。牢记这一规则,虽不能准确解释词意,但大体方向学生是能把握住的。当然,实在有个别生僻的字词,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应该不会影响学生答题。退一步讲,就算有影响,那也是所有人的事情,个体完全不用在一个冷僻字上百般纠结。

另外,联想、想象是一切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诗歌鉴赏也离不开一个“想”字,虽然不一定身临其作诗时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若此时此景是你,你会有哪些情感?《尚书》中早就指出:“诗言志”,这样的文学要义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一样的,虽然时展了,但是,很多民族心理、人文精神还是大致相通。只要用心思考体会,学生也能像诗人一样,通过诗,总结历史、观照未来、挖掘内心的。

当然,所谓读懂诗歌并不仅指了解大概意思。从答题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明确:每一联或者每一句,写作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只有明了这三个问题,才是真正有助读懂了诗歌。

二、回答问题抓题干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考试的时候除了求助于己,就是求助于试卷,即题干。命题人在题干的设置上都是用心良苦的,一个词、一句话说与不说,必定都经过了仔细斟酌。所以,诗歌鉴赏的题干和文本同样重要,需要考生精心研读。文本是答题的依据,而题干则是答题的思路指向,两者缺一不可。学生在解题时要有“以题解题”的意识。

董颖《江上》,有一道题目为“诗歌前两句写景寄情,试分析一双鸥的妙处。”很多学生都只能答到:用一双鸥反衬作者的孤单。如果,做题时抓住了题干中第一句“前两句写景寄情”,就肯定能注意到写景、寄情,就是在提供答题的两个角度。

再如,韩翃《宿石邑山中》,有一题为“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答题基本拿不准第二个画面的特点。可是,接下来的一道题目就是“诗歌三、四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营造的意境相似,但表现手法不同,试分析。”这是很鲜明的能让我们钻空子的题干,《商山早行》我们都是熟悉的,既然意境相似,那么所描绘的画面特点一定相似的。

都说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我说,题干中的每个字也是价值千金的。好好利用这个武器,诗歌鉴赏之路上的荆棘肯定会少些。

三、参考答案讲技巧

参考答案不仅是老师阅卷的标准,更是学生分析试题的标杆。我不认同一些背答案、套题目的做法。参考答案,我要求学生以逗号为单位,句句研究。研究每个分句中的踩分点,研究每个句子排列的先后顺序,进而揣摩命题人的思维特点和答题规律。将答案真正读懂读透后,再来对照参考答案找差距,明确自己的失分点在哪儿:是诗歌没读懂、还是答题思路错误、还是语言的组织不到位?

当然了,答案毕竟只作参考,他本来就不一定是唯一的,更何况,有些答案还是从鉴赏词典中复制、粘贴。所以,在学生找出自身答案的不足后,我经常要求他们找找答案的“茬”。这么做,既鼓舞了士气也强化了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刻、全面的思考问题能力,同时再次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让他们从阅卷的角度亲自感受,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答案。

四、多做多练养习惯

生活中我们猛看到一个面目丑陋的人会心中一惊,可是若是以后天天看到,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消除学生对诗歌的畏难心理,就是让诗歌鉴赏常态化。更何况,观千剑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改变?

而且,多次调查发现,和考试时相比,学生考后在教室若重新答题,答案都更完备些。为什么?因为时间充裕时都是平心静气地做题,学生会认真思考答题思路,还会仔细想一想老师讲课时这种题型的注意点。

所以,多做练习还是为了另一个目标:将各种题型的注意点转化为做题习惯。人的意识往往不是一击即倒的,学生的错题也不是老师一讲就能纠正的,要想用正确的思维取代学生已有的错误观念,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强化、不断强化。一锅好汤,源于材料的多次煎熬后,水与营养的交融。知识点,要想让学生随手而出,就要将其放在每天的练习中慢火精炖,多翻笔记,多翻旧题,将各种要点融会贯通后,融入意识,形成做题时一种习惯。就如同训练有素的女子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只是一种习惯,而非特定场合才有的刻意。

高三复习工作固然是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听到口号“快步走、常回头”。任何一项工作必当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诗歌鉴赏应该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在精细讲解和细细体悟中渗透的艺术。可是,从目前教学现状看,诗歌鉴赏就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浅尝辄止中被削减得寡淡无味。学生既读不懂诗歌,更掌握不了常见的答题规律,怎能不怕不恨?

所以,放慢脚步吧!将每一次的练习、讲评、总结、回顾工作都做到位,让学生形成熟练规范的良好做题品格,在循序渐进中稳步发展,才能拿能拿得到的分。

诗歌鉴赏,我想握握你的手;诗歌鉴赏,每个学生都能握握他的手!

参考文献:

[1]祁青元。高考诗歌鉴赏题解法浅析。现代语文。2011(9).

歌教案【第二篇】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

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

(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3.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以舞蹈训练为主,钢琴学习的内容比照学前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要求,建议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七、结语

歌教案【第三篇】

1、上官体:

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

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

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o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参考答案: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

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歌教案【第四篇】

1

为落实党发[20--]5号文件精神,开展好“唱红歌,颂党恩,抒情怀,强素质”主题教育。特作如下安排:

一、活动的主题:唱红歌,颂党恩,抒情怀,强素质

二、活动的时间:20--年3月至7月

三、活动的对象:辖区中小学全体师生

四、活动目的和意义:

唱红色经典歌曲,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需要,是建设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是推动XX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活动的组织机构:

顾问: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的形式:

1、各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利用音乐课、自习课等时间开展班级学唱、传唱红歌活动;学校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结合主题班队会、晨会、升旗仪式、读报时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及比赛。

2、组织辖区各学校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

①比赛时间:20--年5月13日下午(遇雨延期)。

②参赛对象:辖区全体教师和中小学生。

③节目要求:各小学以校为单位组织一个节目,参赛人数20人以上;中学以班为单位各组织全体学生参加。

④节目内容:从《XX市教育系统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推荐歌曲曲目》选定。

⑤演唱要求:演唱时间要求3至6分钟,合唱要有指挥,着装统一,道具及伴奏带自备。

⑥奖项设置:学生节目设一等将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奖金分别为100元、80元、60元。教师节目不设奖。

3、参加十一中组织的唱红歌比赛,学生和教师各出一个节目;同时组织1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十一中组建的唱红歌合唱团,出席XX市的唱红歌比赛。

4、由XX中学团委开展辖区中小学学生“唱红歌,颂党恩,抒情怀,强素质”的主题征文活动,中学每班不少于3至5篇,小学每校在5篇以上。于20--年6月15日前交党支部办公室

七、活动的要求:

①要求各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并有专人具体负责组织活动,督促检查主题教育的开展情况。

②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络、XX教育信息网等形式进广泛宣传此次红歌传唱活动,营造活动氛围。

③要求各学校每天利用朝读、夕会时间组织学生学唱红歌时间在10分钟以上,唱红歌曲目不少于2首(推荐红歌曲目见附件)。

④要求各学校将活动图文资料上传到XX教育信息网“创新争优活动专题”的“红歌会活动”栏目中上。

唱红歌活动的设计方案2篇2

一、活动宗旨:

为隆重纪念党的

100

周年华诞,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教师的朗诵水平和语言素养,展示全体教师了解党、热爱党、心向党,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工作作风、优秀工作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根据_区开展纪念建党

100

周年主题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特决定组织开展_小学教师红色经典诵读大赛。

二、活动主题:重温红色经典,共抒爱国情怀

三、活动时间、地点:5

21

日于郊外

四、活动评委:

五、参加对象:全校教师

六、具体要求:

1、朗诵篇目:学校统一内容,个人赛前抽签决定具体朗诵篇目。

2、表现形式:形式不限,结合情境表演进行,以增强朗诵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参赛顺序: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七、奖项设置:比赛将评出奖一名、优秀奖

歌教案【第五篇】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幸福快乐的生活。所用的音只有三个(do、mi、sol),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理想教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通过听、跳、唱、辨、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记住歌曲的主干音,记住歌词,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2 能用碗筷与教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土家风情,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唱会土家歌曲《乃哟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碗、筷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土家风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吗?

学生:春节。

教师: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一个像咱们过年一样热闹的节日叫“社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做了些什么?

(播放《乃哟乃》歌曲,同时屏幕上展示土家风情图片及社巴节跳摆手舞的热闹场景图片。)

教师:谁听见或看见土家人在自己的节日里是怎样庆祝的?

学生:唱歌、跳舞。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土家族社巴节里最好玩的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

(师生在《乃哟乃》歌声中一同跳起摆手舞)

二、学、认、记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看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跳摆手舞是件快乐的事。土家族的摆手舞好玩,歌曲也非常特别,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有名的土家族儿童歌曲,歌名叫《乃哟乃》。“乃哟乃”,多奇怪的名字呀!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想!

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这句土家语吧!

(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

(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

学生:do、mi、sol。

(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依手势唱do、mi、sol音高。)

教师:这三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

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教师:请大家跟老师唱一唱。

(教师慢速带唱歌谱)

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和。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每句都是一样的: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

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

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

(师生接龙唱谱。)教师:谁能发现

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ml、do”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家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的瓷乐碗筷。它和土家歌曲会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mi、do三音。)

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mi、do。

(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相碰。

(第―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mi、do。)

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

(教师与这位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

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

处唱“乃哟嗬”。

(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

(师生读第一句。)

教师:乃哟乃,快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起看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

学生:唱歌。

(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

(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

学生:跳舞。

(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

(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 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学生试着背歌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教唱歌曲两遍)

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

(教师用琴带唱一遍,发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的、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

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

(学生答案不―)

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过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

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杨 玮 江西省暨阳学校《行进管乐队基础》

作者:荣艾国

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694-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27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