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感统训练教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636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感统训练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感统训练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作战方式决定训练模式,训练模式牵引教学模式。当前,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发展的深刻变化,构建信息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班次组织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是当前任职教育政治工作实践性教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清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有助于促进任职教育实践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有机衔接

近年来,大量信息化技术含量高的武器装备、指挥信息系统相继列装部队,部队开展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在装备配发方面,院校虽然在实装上大多落后于部队,但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却普遍领先于部队。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着眼学员岗位任职能力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指挥信息系统的教学功能来组织实施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能够使学员深刻体验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的真实环境,能够较好地将部队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与院校基于信息系统集成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仗在一起打、统一背景训”的目的,提高院校教学效益。

(二)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是采集完善战时政治工作数据的迫切要求

数据是构成任何信息系统的基础。在应用中逐步补充完善数据,是系统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这一类系统所必需的特性。在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学员需要调用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形成合理化的决策建议。由于政治工作固有的特点,其对数据的需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能会涉及部队编成、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军事领域的数据,还可能会需要民族、人口、宗教、政党、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等其他诸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对信息系统而言,学员实际需要的数据就有可能超过基础数据库的边界,所以根据使用需求情况及时采集完善数据库就成为了政治工作数据采集的重要方法。

另外,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组织者一般都是政治工作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在与学员研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案就会成为经过理论论证的“专家知识”,其分析判断过程经过综合后将以知识库的形式进入基础数据库,成为系统的资源。所以,系统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对研究者进行支持,同时系统也将在高水平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增长和积累,从而为后续训练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支持。

(三)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

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将挂图、沙盘等教学器具承载的内容数据化,作业条件从形式上看不仅有文字和要图式,还有动态演播式和态势图等多种样式。形式多样的作业条件更便于学员以一种“预实践”的方式体验战争,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学员来说,在全面了解想定作业条件、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学员必然想急于知道理论上的相关阐述,自己怎样做才符合要求,促使学员在回顾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对战时政治工作基本知识的认知。这不仅改变了传统想定作业提供作业条件的简单化做法,更重要的是,它能真正地创造出一个虚拟的战场,使学员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反思,在反思总结中得到提升,在不断提升中逐步成熟,以此来解决和平时期战时政治工作的训练和演练难题。

二、客观分析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运用单一

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以信息技术、数据库、专家支持系统和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作战信息的收集、处理、分发,通过计算、推理和仿真等手段,辅助各级学员制定政治工作方案,解决政治工作面对信息化战场复杂的组织指挥、繁多的工作内容和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难题,可以实现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科学化。学员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信息化指挥平台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基本流程,掌握了指挥节奏,增强了信息意识,真正实现了“未来仗怎么打就怎么训”。

但是,在组织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无论是组训者还是学员都存在重视应用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文书生成功能,忽视作战评估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辅助决策功能。习惯于依靠经历、阅历对一般性、通用性想定情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程序化处置,不能很好地使用信息系统对特殊条件、极端情况、非智力要素、现实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信息系统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在低水平徘徊,对学员全方位的锻炼效果不明显。

(二)数据利用率低

在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我们会在使用想定基础数据时产生大量的想定情况数据。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敌、我、友三方人员的思想和情感施加影响来保障军事行动目的的实现,是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人的思想复杂多变、相对隐蔽,政治工作能否对其施加有效的影响,在没有实战检验的条件下很难得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中学员的报案不会存在唯一的标准案。其结果既可以导致在一定随机分布意义下的统计性的共性内容,也可以引起在一些非常规条件下的“出奇制胜”的个性内容。对于前者来说,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积累数据的分析获得支持,反映出当前战场态势的基本规律,其结论可以作为情况处置的基本案收入想定情况数据库;但对于后者,则是对抗的各方根据自己对战场情况的判断做出的悖于常规的怪招妙招,其决策极有可能导致产生不确定性却有利于自己的新战场态势,其结论更应该收入数据库。两类情况是帮助后续学员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作为进一步作业的想定情况数据,政治工作专用信息系统应该对此提供智能辅助,通过建立相应的推理系统来辅助学员决策。

(三)实战动态对抗性不强

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具有很多的“发现”成分和“探索”因素,很适宜启迪、激发学员的发散思维。在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过程中,通过信息系统为学员提供一个接近实战的环境,提供更多“发现”和“探索”的险局、僵局、残局,使学员在对抗中感受到实战的动态性,完整经历和体验对预想情况处置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不仅包括对战场情况的分析判断,定下决心,实施指挥,而且要观察情况处置的结果,承担组织指挥的后果,尤其是体会到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在对抗中,学员作出决策不会是一厢情愿地设想其他方的决策和措施,而是在不断地对抗和选择中分析和探索最恰当的决策。在一个回合中的不当决策如果被对手利用,很快会在下一个回合中遭到反制,学员必须根据新的战场态势,进行再次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实施指挥的循环过程。对每名学员而言,这种因对抗性而形成的动态战场态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在对抗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发现静态思考所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三、对加强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的对策思考

(一)提供动态战场态势

一是构设基本案模型。在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中学员会根据初始态势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形成不同的基本案。根据不同基本案所作出的决策指挥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战场态势,这一态势经过信息系统的态势表达模型转换后提供给学员形成系列动态想定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组训者应该在编写企图立案,进行集体备课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本着“一案多策、一策多情”的原则不断补充完善基本案模型,以文字、数据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决策者动态展示因决策不同而导致的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军心士气状态、军人心理水平、政治工作态势,以及敌军思想、情感、心理优劣等变化。以此来保证学员决策的背景和条件在不断演变,促使其在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下连续决策,而不是在一个静态的决策点上进行分析。以动态推演的方式体现战争的复杂性,增加演练的真实性,增大训练难度。

二是大力推广对抗作业。战争系统是对抗的多方在生死之地的较量,而这种较量总是要打破平衡力争主动的,其过程和结果是不确定的。采用对抗方式进行的训练,可以完全改变“走程序”“演戏”式的传统训练方式,学员在不确定的想定情况中更能够感受到一种接近实战的氛围,更能够刺激出一些更深刻的见解。这种方式比静态的研讨更容易发现问题,也更加符合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的实际。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想定作业的组织实施环节,组训者应该依据当前训练问题的需要,结合学员的报案情况,修正相应的态势数据、实力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快速提供和学员因为第一次决策而产生战场态势,使学员能够自主获取各种情报信息,融合生成想定作业条件。

三是封盘裁决讨论。这一环节是对模拟对抗结果的处理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抗作业结束后,无论组训者的“基本案”还是学员的“处置案”都会存在优长和不足,如果按照预先划定的原则方向强制性地往“基本案”上引导,或强制性地要求学员接受某一“作业案”,都可能忽视学员出奇制胜的指挥决策,甚至影响学员的创造性。因此,组训者应实时掌握学员作业情况,合理调控作业进度,及时为学员提供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平台,诱导学员在归案过程中采取多个回合的连续互动,分析比较各自优长,力争把各种方案盘活。促使学员在动态的决策点上对有矛盾对立、有意见分析的处置案进行分析研究,启发学员的发散思维。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一是熟悉培养对象特点和了解部队需求的政治工作专业人才。要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首先,要对培养对象进行分析,明晰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部队现实要求,分析学员己有的知识、能力,以及将来任职岗位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其次,根据学员知识和能力需求情况,明确指导思想、训练目的,科学设置训练课题;然后,编写基本想定,设计实施程序和方法,将相应理论和知识点融入到想定的编写之中,使想定成为学员知识需求的载体和寻找知识的引擎。

二是掌握基于信息系统想定作业教学模式特点的组训人才。与传统的想定教学相比,基于信息系统的想定教学在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作业成绩评价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这对教员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专业教员除具备一定的任职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指技合一”“通专兼备”的能力,既是一名能够组织实施战时政治工作的指挥员,也是一名能够传授知识的教练员;既能根据学员特点担当可强可弱的蓝军磨刀石,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担当提供难易适度作业条件的导演。

三是懂政治工作的技术人才。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在总体设计时,如果政治工作人员特别是懂技术的政治工作人员参与的少,就不能很好发挥“需求牵引”作用。另外,如果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必备的政治工作基本知识也将导致系统开发偏离方向。因此,当前需要切实加强这个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得以依靠的信息技术力量。

(三)加强训练条件建设

一是构设符合未来战争特点的仿真战场环境。通过对战场地理环境、气象(候)水文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媒体环境进行仿真,构设虚拟实战化的战场环境,使学员在没有硝烟却形象逼真的战场上,感受到部队行动、战斗进程、毁伤情况、组织指挥等,使指挥员游刃于整体与部分、精确与模糊、真实与虚假相交织的信息时空,使学员能“身经百战”,在虚拟的战场环境中体验生与死的角逐,磨练坚韧的战斗意志。

二是搭建与部队训练相兼容政治工作想定想定作业支撑平台。想定教学支持系统是基于信息系统的想定教学改革的支撑点。但是,基于信息系统想定作业训练平台建设不是“另起炉灶”,应本着改造利用和建设开发相结合的思路,积极盘活现有训练保障资源,确保教学使用平台与部队训练平台相兼容。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部队训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力研究解决部队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部队在基于信息系统训练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进入课堂教学,列入科研项目或课题;使院校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尽快进入部队的实践环节。确保学员能够在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提高信息化指挥平台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熟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基本流程,掌握指挥节奏,增强信息意识,真正实现练为战、练如战、练战一致。

参考文献

[1]司马光。战略训练模拟系统原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2]穆庆生。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政治工作数据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4).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第二篇】

体育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考生,也不同于其他专业训练队队员。体育考生除了要在体育训练中提高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课程并进,才能取得体育高考成功。

二、体育专业考试方案的变化及分析

1.考试方案的总体框架。

2010年体育专业考试方案将体育专业考试的总分值由原来的100分提高到150分,其中身体素质100分,专项技术50分。

身体基本素质考试科目调整为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800米和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四项;专项考试内容调整为题库式、可选择的考核办法,同时取消了足球专项中守门员考试项目。

2.分析。

2010年江苏省体育专业统考方案中新增的实心球前抛项目评分标准较高,相对于南方非专业运动员来说,考试要求难度大;专项分值的提高,题库式的考核办法,以及取消足球守门员考试项目使我校大多数没有专项特长的普通学生面临严峻考验。此外专业和文化成绩相加录取,这与前两年高考相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我校体育高考训练的几点设想

1.针对我校高考训练实际合理选材。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要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队,保证专业和文化均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要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2.考体育讲认识。

考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和体育素养教育是高考体育训练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师是考生体能、技能训练的指导者,更应该是考生树立专业思想意识的引路人。如果教师只管训练,不注重考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使一些考生把考取高校作为换取学历的手段,必将给高校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我们的教育方向相背。因此在专业目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体育意识教育、传统教育、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自身的行为感染学生,使学生生确立终身献身体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练技术讲原理。

在高考体育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经过正常的课余训练,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但还是片面的,表现为体育技能较差,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跟不上,等等。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尽快适应训练步骤和节奏?我认为在练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注重素质而忽视技术的训练是一种不完整的训练过程,而练技术不讲技术原理是一种不科学的训练方法。

4.练素质讲方法。

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后,身体素质就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保证。针对学生训练的实际,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练素质要有针对性,针对高考体育训练周期短和学生体能参差不齐的特点,建立各阶段个人训练档案,制定各阶段提高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计划。二是练素质要有突破口。在训练时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寻根、寻着眼点和突破口,寻互助条件和制约因素,这样才便于下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三是练素质要区别对待、因材施训。一般来讲高考体育生的文化基础和运动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间基础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训,尽量保证我们的学生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双达线。

5.突出个体训练的差异,转化学生薄弱因素。

绝大多数学生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技能上的差异很难在集体训练中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整体训练的效果。首先在训练过程中应分散这一难点,利用训练的间歇、体育课或其它空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改进学生薄弱项目的基本技术,促进各专项能力的平衡发展。其次是抓好冬训,冬训阶段是学生基础能力训练的重要时期。除了加强技术、技能水平的训练之外,还要大面积提高学生个人的各项素质水平,这对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至关重要。最后是加强自我训练的诱导。在训练中要善于运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训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我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寻找提高弱项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强化自我训练,树立训练过程中主体地位。

6.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1)运用想象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改进和提高运动技能。

所谓想象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训练间隙或病等停训期间,回顾和完善正确的技术概念,修正错误的动作技术。

(2)矫正消极意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心理状态的反映主要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不及时矫正学生的消极意念,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运动成绩或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敞开心扉,道出心中的秘密和忧虑,帮助他们端正思维方式,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信心。其次,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进行实例教育。再次,单独制定突破薄弱项目的训练计划和恢复训练计划,让学生在短期内看到效益,迅速纠正和摆脱不良情绪。最后,让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减少训练次数,提高训练质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学习,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3)实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

许多学生未经过正规比赛的锻炼,面对竞争力很强的专业考试,心理的承受能力和焦虑感较重,容易出现考试失常现象。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考试阶段。一是利用训练间隙向学生讲解考试中的基本常识和相关的基本规则,让学生在心理上首先进入考试状态。二是考前分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组织与考试相似的专项素质测验,让学生感受竞赛气氛;人为地改变训练场地和测验时间,有意识地将考试中可能发生的突变情况引入到训练、测验或比赛中,锻炼学生临阵不乱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三是在考前训练的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中多采用轻松愉快的练习手段,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感统训练教案【第三篇】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实验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先在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然后在这2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则为对照班,具体抽样结果是:实验班级有二(3)、三(4)、四(2)、五(2);对照班级有二(2)、三(6)、四(4)、五(5),每班人数均为60人,无人中途退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升学任务,很难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故没有在这两个年级进行实验研究,这也是本次实验研究的缺憾之一。

实验方法

谢敏豪[1]提出:“通常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称为增长敏感期。一般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 ±s)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值的年龄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值的为非敏感期。”依据这一概念界定和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特征,通过查阅杨世勇[2]、李鸿江[3]、李洁[4]等人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界定,确定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6~13岁,正好对应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本研究以在敏感期内对灵敏素质进行促进,并兼顾其它同期促进的身体素质(如平衡素质)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水平目标为依据,通过引进改造后的、针对发展灵敏素质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采用轻便、安全、易于开展的现代体能训练器材,如软梯练习、六边形训练器练习、敏捷训练圈练习、反应球练习和平衡盘练习等,制定了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实践方案,并采用准实验设计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3个月的干预教学实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2011年12月31日共计15周,其中包括实验前和试验后各1周的测试时间,国庆节放假1周和1周的机动时间,实际实验时间为11周。

2)实验过程:(1)实验前。首先对参与实验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平衡素质进行测试。(2)实验中。在不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5~10 min)或基本部分(10~15 min)实施由任课教师依据方案选择和制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是:利用小学每周3节体育课的时间,在课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选用软梯、六边形训练器、敏捷训练圈、反应球和平衡盘等练习内容,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对照组也采用“课课练”的形式,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如徒手操、慢跑和游戏等。也就是说,两个组别的教学内容除了对应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不一样以外,其它教学内容相同。每次课的负荷强度以达到本人最大储备心率的60%~70%为宜,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可控制在1︰2,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使两个组别受到相同运动负荷的干预,即两个组别由同一任课教师任教,并采用相同的练习时间、练习组数和次数,负荷强度尽量一致(通过心率来控制)。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组别的学生使用同样的仪器、方法和标准,由与实验前测试相同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3)实验后。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为充分体现学生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对两组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进行了检验,数据结果均以差值的平均数±标准差( ±s)方式表示,P<表示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表示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在课堂或课外采用小型问卷的形式,通过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对相关锻炼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练习内容及方法的喜欢程度,对实践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并分析。

3)实验条件控制:(1)在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进行测试前先咨询任课教师两个组别整体的体能情况,以保证测试成绩的可比性;(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从数据的差异性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3)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控实验组任课教师对方案的执行情况;(4)采用单盲实验法,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5)为避免两个组别在课外活动时间的运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期间对两个组别在校的课外活动内容和负荷量尽量控制到不存在大的差异或不对某个组别做单独的运动干预。

4)测试内容和方法:(1)十字跳,目的是测量变换方向跳和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听到口令后,由起点双脚跳入第1区,接着连续跳至2、3、4区,再跳回1区,连续跳时间为10 s,记录10 s内跳的次数,每跳1次得1分,每跳错1次(如错格、踩线、双脚不同时起跳或落地)扣分,受试者因意外中断动作或特殊原因影响成绩时,允许重测1次。(2)十字辨向折返跑,目的是测量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测量方法:受试者站于两直线的交叉点,听到方向指令,快速起动跑至线端并立即折回,以脚踩交叉点为完成1次,连续跑4次。用秒表记录每次跑到时间,4次累加即为测验成绩。每人测验2次,以较好1次的成绩为准。(3)单足闭眼支撑站立,目的是测试学生的静力性平衡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双足直立姿势开始,单足支撑站立,非支撑腿向前伸直,使脚掌离地面约10 cm,两手叉腰,闭眼维持平衡,计单足独立的持续时间,支撑腿的前脚移动即停表,取3次测验中的最佳成绩。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组别实验前后通过组间比较后,无论是十字跳得分还是十字辨向折返跑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且二年级学生从统计结果中的标准差分析,在十字跳测试中,对照组要大于实验组,在十字辨向折返跑测试中,对照组小于实验组,这说明相同练习对学生的变换方向跳、灵活控[ EJIAN .com 第一论文 网]制身体的能力和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和灵敏能力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三、四年级两组实验前后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从两组统计结果的标准差分析,实验组都大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后成绩差别较大,个体的提高幅度存在明显的差距。五年级两组实验前后,十字跳成绩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十字辨向折返跑成绩两组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这说明学生的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和灵敏能力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变换方向跳、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平衡素质测试成绩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灵敏素质的促进练习,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提高较大,二年级呈显著性差异(P<),三、四、五年级的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这说明灵敏素质与平衡素质之间存在转移现象;三、四、五年级的标准差数值很大,这说明在学生平衡素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实验临近结束时,利用体育课前和课后时间,以分批发放的方式,采用小型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实际回收226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93%。

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中3个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具体调查内容为:(1)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基本运动术语);(2)喜欢的锻炼内容(软梯、小栏架、灵敏训练圈、六边形训练器、反应球);(3)对练习方法的喜欢程度(很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喜欢、讨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所调查的灵敏素质相关知识的掌握都在60%以上,尤其对概念和作用的认识超过了85%;实验所提供的在现代体能训练中被广泛应用的器材很受学生欢迎,其中软梯、灵敏性训练圈的喜欢人数超过了90%;实践方案所提供的练习方法很受同学们喜欢,其中很喜欢的人数达到了91%以上,这说明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在小学阶段实施是可行的。

3 讨论

实验效果的显著性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方案中所设计的练习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受试学生的影响效果都呈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同样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些针对性练习方法和手段在经过“学校化”改造后,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和有效的,特别是现代体能训练所使用的方法和器材普遍具有样式多、趣味性强、轻便柔软、安全性好、色彩鲜艳、易于普及和开展的特点,很受师生的喜欢,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现代体能训练的好多内容不过于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备一些安全轻便的器材,在课外和家中练习。因此,根据敏感期特征,制定具体的体能促进实践方案,不仅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实施措施,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敏感期,采用“课课练”形式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有效策略

在敏感期内侧重发展某些体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早已被认可,但是进行实践检验的研究并不多。吴键[5]提出了通过“课课练”来有效解决学生体能下降问题,还提出了把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入体育课堂的研究设想,但没有对“如何引入”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敏感期,对传统“课课练”内容进行改造,注入新的内容,“课课练”形式确实是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课课练”的时间和运动负荷量,避免把“课课练”上成“训练课”。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

对于实验组来说,三、四年级学生的两项测试成绩较对照组都呈高度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很大关系。这一阶段是小学生身体成长更慢、更稳定的一个时期,是从出生至青春期期间最慢的增长时期。同时,在这一阶段,体重的增长要大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身体的重心较低制以及对基本动作技能的强化。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获得较好的基本动作技能,那么这个时期也是熟练掌握基本位移和平衡动作的最好阶段(从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可能也是数据统计结果中,特别是在平衡素质的统计结果中,出现这两个年级的标准差数据过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学角度来讲,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教师应适当增加这一时期灵敏素质练习的内容比重。

实践方案的内容应尽量“个性化”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每组数据统计的标准差数值都较大。从体育统计学角度分析,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7]。这也是本研究的缺憾之一。为提高实践方案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本研究认为,应使实践方案的内容尽量“个性化”。如在实验前,可以根据测试成绩,首先进行班内个体差异评价,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然后在教学组织中,按照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高效教学,从而也提高实践方案的实操性和可行性。

重视身体素质间的转移

由于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转移现象,故本实验在灵敏素质实践方案中设计练习手段时,在以促进灵敏素质为主的情况下,有意增加了部分促进平衡素质的练习。从对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平衡素质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的一项综合素质,它与速度、力量、柔韧、平衡等素质之间存在直接转移与间接转移现象,平衡稳定性是大多身体素质的基础,且就转移产生的效果分析,平衡素质与速度素质之间存在可逆转移现象,再加上8~12岁又是平衡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综合这些因素,也就不难解释这一实验结果了。因此,在中小学生体能促进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一定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转移这一现象,只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容比重,让它们之间多产生直接转移,就可以使它们之间多产生良好转移,从而全面提高促进效果。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仅对“在同一年级的单元计划中,应注意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性和范围;学期内教学内容方面纵向要有量、强度和难度的层次体现”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组织的“纵向顺序性、连续性和关联性”的验证,不利于研究结果形成系统的结论,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敏豪。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2.

[2] 杨世勇。 体能训练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3.

[3] 李鸿江。 青少年体能锻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4] 李洁。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5-206.

感统训练教案【第四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在整个国家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背景下颁布的,它将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和幼儿——置于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强调教师在工作中应有充分的自主性,体现着对幼儿教师的尊重、信任和关怀。的确,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成长发展的沃土。生活在批评中的人,便学会谴责;生活在鼓励中的人,便学会自信……孩子需要教师的赏识,教师同样需要园长的赏识,尤其是才迈出大学校门,刚踏入工作岗位、缺乏经验的新岗教师不仅需要园长的赏识和扶持,更需要我们为她们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空间。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 “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是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所以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自青年时期居多。”只有充分地挖掘新岗教师的潜能,使她们更快地成长,才能使她们发挥理论所学,促使幼儿园办园水平不断提高。

一、营造合作氛围,促使新岗教师与骨干教师共同成长

随着幼教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新岗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具体要求,新岗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她们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园所事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新岗教师的优势体现在思维活跃,自身技能技巧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但他们在教育教学经验及教育管理机智等方面还比较稚嫩;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运用游戏手段进行教育调控等,这些对新岗教师来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为促使新岗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不断成熟,我们开展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师徒互动活动,把目标定位于:一年常规入门,两年技能过关,三年挑起大梁;从常规工作入手,一帮一、一带一;通过一课三研方式:一研观、二研议、三研重实践等多种策略,加强新岗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每位骨干教师带一名新岗教师,全程跟踪,采取园长点拨、指导、解困,骨干实践、引路、答疑、共同反思的方法,使教师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如在园内的一次数学观摩活动中,孙老师的一节分类活动,在说课时自己就感觉设计的内容及形式特别呆板,于是在与市级骨干王老师的共同探讨、切磋中,形成了以逛超市的游戏形式来完成目标;在再一次的说课中,效果明显有所改变,于是进行实践操作,果然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愉快地探索着新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目标。在评课、议课中,大家又集思广益,补充了一些内容。真正体现了《纲要》中的要求:“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进修学校主管领导看过活动后,也给予新岗教师孙老师较好的评价,使她信心倍增。

在互动中,新教师享受着老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老教师则从新教师的新知识、新理念中获得启示,优势互补,形成教师群体的互动机制。

二、尊重每位新岗教师的个性,重视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作为管理者——园长要时刻尊重教师,尊重不同性格的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当教师的长处能被别人看到,并受到尊重和爱护时,他就有了自尊、自爱、自重,在此基础上才会焕发出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教师的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价值效应自然会得到充分发挥。

知人善任,量才录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内涵和个性,每一种个性都有特长和优势,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挥新岗教师资源的保障原则;而信任则是最好的尊重,我们放手让新岗教师根据各自所长,承担有一定责任的工作,同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及时必要的指导。

如:对新岗教师信赖和支持:安排她们承担公开课、观摩课、激发其创新欲望;在几次的对外观摩活动,我们大胆起用新岗教师,送有音乐才能的赵老师外出参加培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发挥其音乐特长,回园后,开设奥尔夫音乐实验班,使之将理论所学,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并在园内进行观摩推广;对于应变能力强、机灵的孙老师来说,更多地给她压担子,让她承担园内外的公开活动和教学竞赛,使其在一次次的获奖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其更快成熟,为其成为今后的骨干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吕老师则是内向性格的人,如何发挥她的潜能,则是在生活中的关心、亲近中了解到其对文学热忠,便在语言活动中让其有更多的展示,在园内的大型活动中采纳其撰写的文稿,以提高其知名度……

总之,给新岗教师创造展示亮相的舞台,努力为她们充分施展才干创造条件,用她们之长整合群体资源,支持大家个性能力的错位发展,而在他们遇到挫折时不埋怨指责,而是引导她们刻苦钻研,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这种信任使新岗教师们感到自己在领导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她们与领导之间的情感共鸣;新老教师间、骨干与新岗教师间树立互谦互让、协调工作的作风,使新岗教师们感到不但得到领导的理解,还得到同事的支持,由此产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办园的紧迫感。

三、开发新岗教师的潜能,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

提出奋斗目标,通过“抓学习、抓考核、抓指导、抓研究。”帮助新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准及自我发展的意识,充分调动新岗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新岗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立项课题研究中,使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课题研究任务,通过教科研提高新岗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此激励新岗教师建功立业。如:每课1篇反思、每周1篇好笔记、每月1篇好教案、每学期每幼儿1篇好的观察记录、参与观摩、评课、议课……日常积累、积淀深厚的业务底蕴,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使其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充满生机的群体,人人勤奋努力,团体互助,提高新岗教师学习、研讨的积极性;不断创造骄人的工作实绩,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给新岗教师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育部门举办的竞赛活动:去年末、今年初市区教育局举办的“春蕾杯”“迎新春”幼儿绘画大赛中,赵老师指导的《庆新年》获市二等奖,孙老师指导的《我们去运动》获区二等奖;在大连市首届论文、教案、案例评选中孙老师的论文《在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获市论文二等奖、赵老师的《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初步探索》获市论文二等奖、吕老师的《浅谈幼儿合作教育》获论文三等奖;孙老师撰写的《感觉统合训练对性格内向幼儿的影响》、赵老师撰写的《感觉统合失调对幼儿学习的影响》获辽宁省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二等奖,两人还被评为大连市首批感统训练骨干教师。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我们有效地调动新岗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目标,营造人人奋进的积极氛围,增强了她们的凝聚力,使她们在缩短了入职适应期的同时,在岗位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尝到了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幼儿发展的承诺,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承诺。以教师的发展保障幼儿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保障幼儿园的发展。只有给新岗教师们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才能激发她们创新的热情,提高她们的创新能力,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保障。

新岗教师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可以说是我园今后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也是幼儿园的发展栋梁之材。坚持调动新岗教师积极性,为她们的成长创造有效空间,提高她们的素质,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她们尽快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为幼儿园实现更远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五幼儿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4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