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8212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课前学习:【第一篇】

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第二篇】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 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背景资料

许多人在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

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想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设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1篇很耐揣摩的说理文,也是1篇学习议论文的经典范文。对薛桑能来说,之前第二单元学习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当然这两篇议论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采用纵式结构(层层深入论证),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文本解读,但是从全文结构来看,《敬业与乐业》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而本文则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教学时应给予区分,让学生能从判断结构上学会阅读议论文。本文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是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的,几经周折,其语言已失去本味,但本文的论证条理、逻辑思路仍在,应从这一点上做教学突破。在教法的选择上我考虑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和学生阅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积累: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止步不前、不言而喻、汲取等词语,读准这些词语的字音,理解它们的意思。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并以之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赏析本文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3、培养学生“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和层层深入论证的技法,识别本文的论证方法,探究作者严密的论证逻辑。

2、理解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图片激趣导入。

二、教读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将文中出现的: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止步不前、不言而喻、汲取圈起来,借助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读完文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谈最初认识,教师暂时不做肯否定)

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议论文知识寻找中心论点。

复习讲解议论文两种典型的结构方式,明确两种结构方式中心论点的位置: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子:《怀疑与学问》

引论——本论——结论(例子:《想和做》

4、学生辨别本文结构方式,用圈点勾画读书法画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结论。

5、教师出示自己初读这篇文章所做的圈点批注,进一步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同时针对之前学生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认识做分析。

(二)摘读课文主体部分,明确本文论证的角度。学生仍然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圈点批注。

1、主体部分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论证?

2、在课文中画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3、标出主体部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三)精读文章,读理作者思路,体会本文论证语言、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1、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1)几个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否调换位置?

(2)跳读文章4、6、9自然段,这几段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三个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2、教师讲授议论文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主题部分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纵式:(递进式、层层深入论证)例子《怀疑与学问》

横式:(并列式)例子《理想的阶梯》

本文分论点:汲取知识——学。

活用知识——用。

坚持尝试——做。

区别自信拥有——思。

3、师生合作理清本文作者的论证逻辑

三、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2、仿造下列例句,用“1+1=1”这一创造性思维写一句话,要求写得富有语文味点。

例句:一次不应该的冲动加上一点不成熟的思想等于一个不小的错误。

四、结束语: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9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