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精彩4篇)
【导言】此例“大气压强(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第一篇】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三、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ρgh=/m3×/kg×=×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 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2.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倍,×760mm≈10m.
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
四、讨论“想想议议”.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
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
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大气压强【第二篇】
授课地点:多功能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鸡蛋、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注射器、钩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大气压强教师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①: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出问题: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纸片会掉下来。实验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问: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教师放开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有的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有的认为不会,有的思考、犹豫,不知会有什么情况。学生观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实验③: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瓶子被压扁。实验④:瓶吞蛋。提出问题: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杯子为什么会牢牢地吸在气球上呢?学生讨论、回答:①硬纸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②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③鸡蛋被空气压了进去。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教师:谁能解释一下我们刚做的三个实验的现象呢?学生回答:①这些现象都是由大气压引起的;②硬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③瓶子被压扁,说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学生思考,可能的回答: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压在墙上:②用吸管吸汽水;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二、大气压强的测定教师投影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图片,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学生回答:①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②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学生纷纷猜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但是都不知道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教师指导学生用塑料挂钩的吸盘或注射器下挂钩码来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感受大气的压力,估测大气压的值。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把两个吸盘对着挤压,尽量把里边的空气挤出来。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教师: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估算大气压的值。但是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的值呢? 教师投影托里拆利实验并进行讲解。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了解实验的过程步骤,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原理和结论。学生利用p0=ρ水银gh进行计算,推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教师投影气压计学生讨论得出:①因为p=ρgh,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②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教师:究竟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换用比杯子长的各种不同长度的试管(或容器)进行“覆杯”实验(例如可以用矿泉水瓶、大饮料瓶等)。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发现大气压能支持很高的水柱。教师向学生讲解,大气压可以支持的水柱高达10m以上。学生根据大气压强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即p0=ρ水gh进行计算。三、大气压与高度、天气的关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提出问题:当大气压降低时,常伴有多云天气,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四、课堂小结(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2)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的大小。五、课后作业三维目标六、课外活动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
大气的压强【第三篇】
大气的压强—说课
厦门十中物理组周华英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 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03千克/米3×牛/千克×米=×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 (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 :练习1、2、3。
120
大气压强【第四篇】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的小综合试题可能会与这部分知识有关,例如压强和浮力的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的小综合等等,因此,呈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的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的所有题型,特别是近几年的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
知识结构
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一、 固体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特征:
(1)压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物体内部。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一般在接触面中心。
(4)压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些规律来确定。
2.压强: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计算压强的公式p=f/s,单位:帕斯卡(pa)
3.液体内部压强及其计算公式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a.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b.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对阻碍作用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c.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的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 不同液体的压强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的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与船闸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2)连通器的应用:a.船闸;b.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乳牛自动喂水器。
5.大气压强及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他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760mm高水银柱。
方法提示
1. 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
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是由于物体重力引起的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总等于重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存在压力 d.压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有重力产生,故a是错误的,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并无直接联系,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只有重力与支持力,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故b错。若两物体相互接触,而无挤压作用不产生压力,因此c错,正确答案应为d。
2.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利用p=f/s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
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受到压力作用,而不能取任意的一个面积代入。
(2)解题的思路:①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求出压力f;②确认受力面积s;③再根据公式p=f/s求出压力对受力面的压强,要特别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例题2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每只脚掌面积为150cm2,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大象的体重为6×104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求:
(1)芭蕾舞演员足尖着地表演时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各自对地面的压强。
(2)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是否都能在冰冻的河面上行走?(封冻河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104pa)
解析
(1)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足尖对地的压强:p1=f1/s1=g1/s1=5×105pa
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的压强:p2=f2/s2=g2/s2=×105pa
(2)芭蕾舞演员行走时单脚着地,其对地压强:p2=f2/s2=×104pa
且p2<×104pa 芭蕾舞演员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大象行走时两只脚着地,对地压强:p3=f3/s3=5×105pa
且p3>×104pa 大象不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解答该题时,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压强的概念、定义、公式。第二问,判断“人和动物”行走时有几只脚着地”,需要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体会。
3.公式p=f/s和p=ρgh的综合运用
例题3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若水深h=18cm,容器底面积s=50cm2,不计容器的质量。
求:(1)离容器底8cm处有一个a点,
a电处受到水的压强和方向;(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解析本题将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知识综合联系起来,考查学生是否弄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区别求水对容器底
部的压力和压强是液体压强的问题,求液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属于固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求固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它对桌面的压强。
(1)ha=18cm-8cm=10cm=
pa=ρ水gha=×103××=98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水=×103××=1764(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水s容=1764×50×10-4=(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水+g容,由于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所以f′=g水=m水g=1×=(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p′=f′/s容=1960(pa)
当遇到容器形状是规则的柱形,可以灵活运用公式p=f/s与p=ρgh解决问题,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p=f/s进行分析或计算。
4.连通器的应用
例题4如图2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时水将 流动。(填“会”或“不会”)
解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题中要求判断斜管中的水会不会流动,这要取决于阀门两侧水对阀门的压力,哪侧压力小就往这侧流动。若压力相同,水就会不流动,阀门处于清水内部,且两侧受力面积相同,本题又转化为阀门两侧所受水的压强问题,即是液体内部压强的问题。
设想斜管中阀门处换用一竖直的“水片”,“水片”两侧承受
着容器a、b中水产生的压强pa和pb,比较这两个压强的大小,便可以判定水的流动情况。
答案:不会
5.托里拆利实验与大气压强
例题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要使管中的水银的长度增大一点,可以采用 〔 〕
a.将玻璃管向上提一提 b.将玻璃管向下插一插
c.给水银槽中再加些水银 d.将玻璃管倾斜一点
解析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所表示的压强相当于当时的大
气压强。如果外界大气压不变,那么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也无法改变,因此a、b、c三种做法不能影响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在竖直高度一定的情况下,要想使水银柱的长度增大一点,只有让水银柱倾斜一点,应选d。
解此题应抓住托里拆利实验的本质――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外界大气压不变,则其管内水银柱高度也不变。如果“把玻璃管换粗一点”,“管内混有少量空气”、“在管的顶端或侧壁扎个小孔”?情况又会怎样?
对应训练
1.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 ,减小对路面的 。
2.拖拉机的履带有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 ,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 。
3.如图3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的更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4.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如图4甲所示),这表明 。
把杯子放于如图4乙、丙所示位置,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明 。
5.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
6. 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若把a稍微
向右水平移动,则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
变大,p变小 不变,p变小
不变,p变小 变大,p变小
7.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潜入水中越深,胀痛的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的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的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
a.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10.小华往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11.今年夏天,爸爸带着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浅水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他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游,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你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我国最新生产一种专门用于运送sars病人的救护车,救护车的驾驶室不仅与救护舱隔离,保障驾驶员不受感染,而且救护舱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即气压小于大气压的区域)。请你解释一下:救护舱形成负压区的目的是什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参考答案
1.受力面积 压强 2.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对地压强 使接触面粗糙 增大摩擦力
3.侧壁 深度 4.大气存在压强 地区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5.小 增大 10. 4×108 pa 5×105pa 11.水越深压强越大 12.病人的飞沫不向外传播 负压区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