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气压强练习题(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6530

【导言】此例“大气压强练习题(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气压强练习题【第一篇】

关键字: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经验

一、教学中的实验可以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由于初中刚接触物理,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讲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 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

二、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了要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指导,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课堂中要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要将课堂变作一个学生的训练场。而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教学中的实验可以做到教学中的“查缺补漏”

教学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教学中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比如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可以做到教学中的“查缺补漏”,还可以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教学中,记得多用实验啊!

参考文献:

大气压强练习题【第二篇】

关键词: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维护,保养,检测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随时可能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如何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免遭职业危害,就显得十分重要。个人防护器具当中,有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与过滤式防毒器具相比,隔离式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具有安全性能高、质量好等特点,正确使用它,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与有毒、有害气体的日常接触操作及抢险救援当中都离不开它。

1、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现状

中石化济南分公司现有两个品牌的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分别是依格和德尔格。这些呼吸器,一部分配置在在消防队,另一部分配置在各有毒、有害岗位。消防队每季度负责培训一次,各有毒、有害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每月对其员工培训一次。但是无论是在石化总公司还是在济南分公司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当中,在检查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佩戴情况时,总发现存在两种结果:一种是有些员工佩戴得非常熟练,即可以在10秒左右将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准确佩戴完毕,而另一种是有些员工佩戴时非常困难,存在许多问题。

2、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前期存在问题及原因有以下几个

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一些员工,安全、忧患意识淡薄,总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发生在别人、别地的事故与自己无关,班组安全学习时也抱着应付的态度。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培训及佩戴很不重视。实际上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使用和产生的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安全隐患多,随时都会危及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将事故防患于未然。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有效的装备之一,关键时刻迅速、正确使用它,就会为自己多一份安全的保障。

没有落实使用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具体措施

有些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装置的生产安全、设备运行安全非常关注,而恰恰忽视了一些细枝末节,自给正压式空器呼吸器就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与大装置、大设备相比,它小的不显眼,与装置现场规定的每日巡检、及时调整操作等比起来,空器呼吸的佩戴练习就显得不那么被重视。科技论文。与生产装置的操作复杂性相比,自改正压式空器呼吸器的佩戴要简单的多,这些单位的员工不会熟练使用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管理方面是:没有将使用空气呼吸器的具体措施落实,即不提出严格的使用要求,或者是有严格要求,但没有做到监督、检查、考核。在员工方面:有些员工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很不接受,不配合,认为走走过程即可,自己看看、听听就可以会用;实际情况是眼高手低。也有的当时勉强过关,但以后就不再进行使用练习。

上述问题相应对策

(1) 提高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班组安全学习等机会,采用事故案例分析等办法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员工由被动接受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培训,到自觉加强学习和使用练习。

(2) 落实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具体措施

消防队和有毒、有害岗位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员工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具体情况,对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不熟练的员工,可以采用增加培训次数,拓展培训内容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监督他们反复进行使用练习,直至每位员工都能熟练使用。

3、 员工佩戴使用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佩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结构、原理不清楚;佩戴程序不熟悉,特别是呼吸阀不会安装。

原因分析及对策

(1) 了解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结构和原理

有些员工认为只要按照培训人员交给的操作去做,会使用即可,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但是如果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结构、原理不清楚,配戴使用时就很容易进行错误操作,有时甚至会损坏部件。理解原理、了解结构就会加深记忆、练习佩戴使用时也会做到心中有数。

中石化集团公司济南分公司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既有旧的依格品牌的,也有新购置的德尔格品牌的。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当中,不同的品牌,结构略有不同,但用途基本相同。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构件质量越来越好,操作起来也越来越简单。其基本原理是:当打开空气瓶阀时,储存在瓶内的高压空气通过瓶阀进入减压组件,同时压力组件显示空气瓶压力,高压空气经减压后输出兆帕的中压,中压空气经中压管进入安装在面罩上的供气阀,提供足够流量的空气,同时保持高于环境大气的压力。当使用者正确佩戴好呼吸器时,第一次呼吸时将自动激活供气阀。当呼气时供气阀关闭,呼气阀打开,呼气完毕,呼气阀关闭,准备下一次吸气。使用过程中面罩内的压力始终大于外界气压。

(2) 了解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程序和步骤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在实际佩戴操作时,有的员工佩戴好后打开气瓶检查压力时,却发现气瓶压力很低,无法使用,这在处理事故时,将贻误时机,给员工人身安全及生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员工不清楚和忽视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程序和步骤。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程序包括使用前日常的检查程序及佩戴使用过程中的步骤。使用前日常的检查程序包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瓶的压力以及检查报警哨是否好用,每一步检查步骤都必不可少,否则轻则会影响其以后的使用,重则酿成事故。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佩戴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具体细节上的问题,以下按照佩戴步骤进行分解说明。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佩戴时的步骤:

第一步:背戴气瓶,整理配带。

背戴之前,先根据自己身材调整肩带,腰带至合适松紧为止。但有些员工往往不进行这一步,等到勉强背戴气瓶上身时才发现调节起来很困难,既费时又费力。日常佩带练习时,必须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第二步:将瓶阀完全打开,检查气瓶压力。

气瓶压力不足满压的80%时不能使用。在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时,有些员工往往不将瓶阀完全打开,这是不正确的操作。只有瓶阀完全打开,压力表显示的压力才是最准确的。检查完毕,关闭瓶阀。

第三步:佩戴面罩

佩戴面罩时在调整带子时,应将带子尽量平行头部往上、往后拉,但有些员工拉带子时,往头部外斜拉,这往往要用较大的力,也效果不好,有时会将手接触地方的带子拉断而损坏面罩,影响以后的使用。有些女员工头发多且乱,拉带子时,有时头发缠住带子,很难将带子拉紧,这都影响面罩的密封性。女员工头发必须梳理整齐、将其理薄。男员工不得留胡须。

第四步:检查面罩的密封性

用手按住面罩的接口处,通过呼气检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否则再收紧头戴或重新配戴面罩。实际操作时有些员工将这一步省略掉,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为防止留下安全隐患,这一步检查必须进行

第五步:安装供气阀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很多员工由于带着面罩不方便操作,平时又缺乏练习,很难将供气阀接到面罩上,老式依格牌安装较简单,但其结构、式样落后已将淘汰,新式的德尔格牌较先进,但安装时要把握插入角度,及插入的深度,很多员工实际操作都有困难,这些员工平时对其结构不了解,供气按钮、泄压按钮分辨不清楚、插入步骤不了解,往往戴不上去,拿不下来。这些员工平时应该加强对结构的了解,多加练习。不存懈怠心理,才能做到熟练佩带。

4、 对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在日常使用中,空气瓶应避免激烈的碰撞和与尖锐物摩擦,否则轻则导致气瓶损坏,重则导致爆炸,德尔格碳纤维复合气瓶应放在专用保护套中,防止磨擦损坏瓶体。背架与背带在使用时如被淋湿,应拿到干燥通风处阴干,不可暴晒。面罩上的面窗应避免碰撞、磨擦而影响清晰度,橡胶部件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以免造成老化和损坏。

5、 问题探讨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除存在以上的问题外,还有空气瓶的检测和维修问题。空气瓶作为压力容器应该有相应的检测单位和检测频率标准,充填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才可以进行操作。而目前国家和行业都没有出台解决这些问题的明文规定,这都为其使用时留下安全隐患。随着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普遍推广,规范使用标准就越发迫切。科技论文。

6、结语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精密的、科技含量高的压力容器设备,只有充分了解其原理、结构、性能,按照正确的使用程序使用,并不间断练习佩戴,才能在关键时候熟练使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科技论文。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监督、检查、考核措施。国家和行业应尽快制定使用规范和标准。

大气压强练习题【第三篇】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 微课 翻转课堂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宿舍或课外观看视频里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微课+翻转课堂”实施策略

笔者在2014至2015学年第二学期的授课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两个班级尝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授课,以探索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的新模式。

1.《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特征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机电和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目的是掌握液压、气动传动工作原理等必要的理论知识;熟悉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掌握液压、气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能够读懂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等。

2.《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达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授课对象是大二的学生,近几年来,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

(2)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操作演示,学生再操作练习。课堂上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少、师生互动欠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就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而言,基本概念模糊,各种阀类元件结构复杂、工作过程抽象、元器符号众多等,更是使得上述现象变得突出。这其中固然与高职学生基础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教学模式与体系出现了的问题。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1.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微课和编制微练习

根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目标对课程分解成相应的微单元。即分为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起重机液压系统、自动分拣机构气动系统四个单元。

对每个微单元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前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练习题、学习反思等。

对每个微单元进行微课制作。首先明确教学内容,把握相应微单元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接着整理教学资料,寻找媒体素材。把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然后设计教学过程结构,最后制作微课。

对每个微单元编制微练习。微练习的难度和数量应当合适,让学生有耐心、有兴趣做下去。

2.课前微课学习

本课程包括4个微课学习过程,每个微课学习有两个步骤,即观看微课和做微练习。教师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课视频,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微练习。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如建立QQ群、微信讨论组、数字化校园等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工作页等学习资源,还可以线上答疑解惑,学生可以上传作业、提问求助、问题讨论等。

3.课堂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主要在实训室完成,这样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自己动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先对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做微练习反映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根据微单元的知识目标完成练习等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小结

基于微课的液压与气动技术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翻转课堂注重了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协作学习精神的培养,课堂中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以协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可以在协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大气压强练习题【第四篇】

关键词:整体 协调 体姿 气息 共鸣 连贯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术是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的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在练习中,发声技术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尤为重要。

经常讨论起每天都在“练什么?”答案基本都是笼统而模糊的“练发声”、“练气息”、“练唱歌”、“练歌唱技巧”等。那么,具体“怎么练?”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练习气息的具体运用;练习高音;解决喉挤的问题;放松舌头和下巴;让声音更甜美等。

每个练习的具体技术方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谈,其共同的特点基本全是局部练习。尽管可以将其视为难点的解决,但这种一味关注局部练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而应该注重发声练习的整体统一,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套完整而成形的发声技术及其练习方法:

一、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

对于歌唱者来说,人体是一个绝妙的人体乐器,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诠释、表达、渲染、体现,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

在乐器制造中,必须做到全部材料质地上乘、各个部件标准精确、制作工艺细腻精良,才能制造出优质乐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同样道理,人体乐器也必须打造成优质精良的歌唱乐器,方能发出最美好的声音。这个“优质精良的乐器”就是整体、统一、松弛、通畅、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而这种歌唱状态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配合,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二、歌唱各部分的协调要求

要想具备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练习。对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音乐线条。下面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站立姿势

这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弯腿、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机械不协调等不好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表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烦,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易造成挤、卡等到不良发声状态,成了歌唱状态的错误组成部分。如果强行去改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可见,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

那么,在练习中,站姿应该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掉。

2.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本人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未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于手掌上下的压力。在这里,手掌的压力是“因”,而气球向四周的扩张是“果”。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的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会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往往我们在用气之前,首先做出腰围扩张的状态,这是主观上用肌肉撑起的一种僵硬扩张状态,“因果”不协调,不但用不上气,而且极易造成往上端气的毛病,自然达不到气息通畅的结果。

另外,在给气息向下施以压力的同时,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这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

3.歌唱腔体

歌唱时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气息声音通畅。正确的协调方法是首先用“半打哈欠——叹气”的办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同时用颈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这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颈窝(两锁骨之间的坑)下方的深处有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我们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上口盖)的力量打开,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那样将会牵动下巴,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的毛病。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经的状态,好像不存在一样。就是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也不要用任何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那样做,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因为在意识中仍有下巴的存在。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对上口盖的使用上,如此与其它部分的正确状态相配合,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在歌唱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共鸣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种是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头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调整控制的。这一点,是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练习才能体会到的。

4.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1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