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变废为宝》教案(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8883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变废为宝》教案(实用3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变废为宝》教案1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知道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能力、组合创新能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

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择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4.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5.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精神,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废旧物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为一个勤学善思、心灵巧手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布置了一个展览会,展出了有很多幼儿和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和用具,幼儿在参观的时候,可以拿来看一看,玩一玩。幼儿兴趣非常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对废旧材料能做这么多的东西,非常的惊奇,有了自己想制作的欲望。所以孩子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参观当中。

反思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孩子们纷纷说:“我平时喝过的矿泉水瓶子可以留下。”:“我把爸爸的烟盒保存下了。”“我喝的乳娃娃的瓶子也可以留下。”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反思三:指导制作活动,及时发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比如有个小朋友用矿泉水的瓶子制作了一个沙漏,并且让全组的幼儿用来灌沙子。在评价中就特别提出给予肯定,起到的很好的榜样作用。

大班

活动中,我发现,提供给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有点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活动时,有不少幼儿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只给幼儿提供一种材料。而在展示的范例中把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去掉。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一种材料,进行多种制作的方法就会多一些。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以上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提供的3篇《《变废为宝》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变废为宝》教案2

设计意图:

此刻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明白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资料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潜力、组合创新潜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潜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

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取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潜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4、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忙,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潜力较弱的幼儿,能够鼓励他们选取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5、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精神,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废旧物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为一个勤学善思、心灵巧手的好孩子。

《变废为宝》教案3

点燃孩子创意的火花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创意手工活动,“创意”是重点。《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范例。《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可今天是个创意手工活动,如果让幼儿直接进入操作的话,肯定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所以我展示了三张自制玩具范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可能是怎么做成的?不仅积累了相关的技能经验,为下面的操作做铺垫,还通过欣赏成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2.材料丰富。为了避免幼儿完全按照范例来制作,我提供的材料有很多种类:纸盒类(大的、小的、高的、扁的)、空瓶类、牛奶盒类、易拉罐类等等;还有不同的辅助材料:黏贴纸、彩色手工纸、皱纹纸、瓦楞纸、星星纸等。分四组,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

3.恰当指导。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针对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要进行不同要求的指导,倡导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反对千篇1律的训练,教师不做过多的干预,就像《指南》的要求:教师要“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另外,最后的作品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老师不是用“好不好看”、“对不对”的依据标准来评价,而是根据《指南》的要求:“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和操作以及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评价”,不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作品好坏,以免导致幼儿对手工活动失去兴趣和自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3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