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变废为宝教案【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2123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变废为宝教案【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篇】

[内容分析]

《变废为宝》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

《变废为宝》这一创新活动,通过幼儿在生活中对废旧物品寻找、观察、动手制作的过程,激发起幼儿利用废物再创造的愿望,尝试对事物进行创新改变的兴趣。创新源于感性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围绕废旧物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将会让幼儿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感受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乐趣,朋友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对事物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内在的联系缺乏观察训练,孩子们生活中吃的瓜子、花生、鸡蛋、海鲜等,吃完了就把剥下的壳仍掉,却不知它们还能再次利用,用它们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而成人也很少有意识的去引导了解类似这方面的变化知识,所以这么大的孩子就不知废旧材料还可以做别的用,就更不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想办法利用它,把它再次改变成我们能用的东西。所以我们通过《变废为宝》这一活动,让孩子们探究生活中一些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设计思路]

废旧物品的再次利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体裁。本次活动在课前让幼儿提前搜集废旧物品,积累对废旧物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目标]

1、和孩子探究生活中一些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激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再创造的愿望。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小乌龟、各种形状的泡沫板、用纸折成垃圾盒四个、每人一个选材料用的纸盒、剪刀每人一把、照相机一部。

2、鸡蛋壳、花生壳、瓜子壳、核桃壳、贝壳、毛线头、绿叶等。

[活动过程]

1、谈话

(1)出示“小乌龟”。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一下它是用什么做的。(废旧报纸、泡沫板、及时贴)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幼儿自由发言)

2、扩散思维、展开想象。

孩子们说的这些废旧物品还有用处吗?用它们可以做什么东西?如:牛奶盒何以做小车;可乐瓶可以做花蓝、鱼缸;一次性纸杯可以做电话、公鸡、茶几;旧报纸可以做帽子、纸球;……

小结:千万别小看我们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有用的废旧物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积极动手,我们就会变废为宝。

3、幼儿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1)出示准备的废旧物品,幼儿观察、讨论它们可以做什么?

(2)请幼儿拿纸盒去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和一块自己喜欢的泡沫板。

(3)激发幼儿即兴创作,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适时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提醒幼儿注意桌面清洁、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4、作品展示。

(1)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2)请几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如:名称、内容等。

(3)用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成了真正的艺术家。

5、总结。

孩子们真了不起!个个都是魔术师,你们用灵巧的小手把废旧物品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孩子们,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有用的东西,我们只要积极动脑、就会变废为宝。(布置作品展,让家长和其他小朋友继续欣赏)

[活动反思]

优点: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等过程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动手制作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作用,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练习,体验了发散思维的乐趣。

不足:在活动中评价部分欠佳,评价幼儿作品要做到以点带面,多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让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变废为宝》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三篇】

一、活动背景

玉米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皮”更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多数人家把玉米皮当柴烧或做肥料,其实玉米皮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将它做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这一用途,更不要提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数了。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唤醒孩子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并传承和发扬家乡的这门民间艺术,决定以“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为主题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并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起来考虑内容。我校所在镇周围是广大农村,玉米皮资源丰富且易得,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活动容易开展。

二、活动目标

(一)设计思路

采用设计问卷,采访居民;上网、查阅书籍资料进行对比;实地考查中,了解实情等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皮编织品的发展,搜集有关玉米皮编织的历史知识、编织工艺及技术传承的现状等,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玉米皮编织品交易市场、手工艺厂等地的实地参观走访、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手工编织的魅力,了解手工编织这一技术的现状,提升学生对编织技术的兴趣,树立传承本镇手工编织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亲近生活,走进生活。

(3)在亲自编织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调查,实地考查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以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搜集信息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关注身边生活、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增强学生自豪感。

(2)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传统的玉米皮编织技术,并培养他们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玉米皮编织产业及文化保护的重视,树立保护意识。

(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能自

主解决困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1、就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向六年级的学生做宣传。

2、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及要求做介绍,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落实教学内容,做好;布置一个手工艺品展览区,准备一些必备工具,如玉米皮若干、剪刀、纸篓等。

4、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提供保障。

5、与联系参观农家,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确定参观点。

(二)学生的准备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玉米皮的编织。

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

3.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家长等渠道初步了解编织。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等方法,自主探究,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编织的现状和基本知识,最终掌握简单的编织技巧。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五、活动时长:

一个月

六.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的生成与小组的确立

阶段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观赏,激发学生对玉米皮编织的探索兴趣,感受传统编织文化的魅力。

2.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3.了解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指导,初步学会做问卷调查、访问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4.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可以自主合适的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长:2个课时+1周课外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课,确立主题(第一课时)

1、出示课件,欣赏玉米皮编织成的手工艺品的图片

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漂亮的艺术品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引入板书课题: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

(二)归纳问题,确立子课题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

(1)课件播放玉米皮编织的视频。

师提问:“通过视频,你们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玉米皮编织’这个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变废为宝》教案【第四篇】

点燃孩子创意的火花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创意手工活动,“创意”是重点。《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范例。《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可今天是个创意手工活动,如果让幼儿直接进入操作的话,肯定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所以我展示了三张自制玩具范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可能是怎么做成的?不仅积累了相关的技能经验,为下面的操作做铺垫,还通过欣赏成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2.材料丰富。为了避免幼儿完全按照范例来制作,我提供的材料有很多种类:纸盒类(大的、小的、高的、扁的)、空瓶类、牛奶盒类、易拉罐类等等;还有不同的辅助材料:黏贴纸、彩色手工纸、皱纹纸、瓦楞纸、星星纸等。分四组,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

3.恰当指导。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针对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要进行不同要求的指导,倡导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反对千篇1律的训练,教师不做过多的干预,就像《指南》的要求:教师要“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另外,最后的作品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老师不是用“好不好看”、“对不对”的依据标准来评价,而是根据《指南》的要求:“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和操作以及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评价”,不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作品好坏,以免导致幼儿对手工活动失去兴趣和自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1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