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编5篇
【导言】此例“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
陈心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5篇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
感受血脉亲情唤起学生爱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铜鼓一小:邱卓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点击课件,出示画面:病床上,静静地躺着一位年青人)
师导:同学们,有一位18岁的杭州青年,不幸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眼看这朵含苞欲放的生命之花就要枯萎了。这位身处绝境的杭州青年,命运会怎样呢?真让人揪心啊。
同学们听到这个令人心酸的消息,你会怎样帮助他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从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非常愿意代表杭州青年谢谢你们。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不仅牵动着你们的心,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还牵动着台湾同胞的心。1999年9月22日,一场跨越海峡、拯救生命的行动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天,走进这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里。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荧屏上的病人,设置悬念,导出问题,唤起学生的爱心,把学生的情感带进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最佳状态。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画出新词。
2、检查反馈:
(1)字词
涓涓跨越里氏骨髓奔波
突如其来谈何容易几经周折步履匆匆血脉亲情
(2)课文
①指名分段读课文
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杭州小钱,骨髓,中国台湾青年)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全文学习作好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体会小钱的幸运
1、过渡: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怎样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点击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2、指导朗读。
师:读了这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含苞的花朵,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也充满着希望,小钱这个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但是还没开放就要枯萎了,我们觉得可怜,同时也感到惋惜,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来?(指名读)
3、导读:白血病就是血癌,得了这种病,真的就没有一线希望了吗?(生读“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4、师:这一句道出了移植骨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大家读这几句话。(点击)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常常要在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小钱是星云的,几经周折,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①“谈何容易”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怎么个不容易呢?
③哪个词说明了不容易。(几经周折)你怎样理解这个词呢?可能去过哪里找?终于在哪里找到了这样的人。课件出示地图:杭州——中国台湾
④朗读句子,读出这种不容易。
设计意图:从文中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移植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寻找骨髓的艰难,从而知道小钱寻找到了骨髓是非常幸运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钱得了白血病是不幸的,然而在中国台湾找到了适合于他移植的骨髓又是幸运的。
此时的他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可以挽救他生命的骨髓。就在同一时刻,台湾同胞正在为小钱的生命努力着。下一节课,让我们跨越中国台湾海峡到那边去感受真情。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杭州医院了解了小钱的病情,也为小钱找到了骨髓而感到高兴。下面让我们跨越海峡一同来到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来亲眼目睹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吧!
二、精读,感悟真情
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读读,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
3、集体交流感动的语句,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随学生的交流而进行学习)
预设⑴(学生导出第三自然段)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级、伤亡上万人的大地震袭击了当地。”
①“同一时刻”是什么时间?
②“步履匆匆”说明了什么?
③你为什么而感动呢?
④观看地震录像(点击课件)
⑤同学们,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你会怎样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却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读一读这段话。
预设⑵(学生导出第四自然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师导读: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你会怎样做?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却冒着生命危险,仍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是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家人是否平安他不清楚,是他不担心、不挂念吗?(不是)是因为→(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心灵的煎熬,他勇敢的承受着,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②你为什么感动呢?
③师:是啊,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生答)要拯救这个白血病者——小钱。
④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救小钱,顾不了自己,也顾不了家人,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爱心)
因为有一颗爱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真的让人感动。
预设⑶、(学生导出第五自然段)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引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引导学生说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②出示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余震”呢?余震是大地震后的震动,有大有小,无法预料。房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害怕了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出示句子。具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③师导:他们不退缩,不放弃,是因为他们知道,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出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在生死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
④师再导:让我们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啪掉落,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李博士→(生接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生接读)(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针头又一次脱落,等到余震慢慢暂停下来,针头又一次刺进肌肤,他们就这样→(生接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骨髓的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呀!怎能不使人感动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来读读这句话吧。
⑤练说:看见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点击课件)
我仿佛看见这外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
预设(4)(学生导出第六自然段)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动。
②师导“李博士”这个人物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哪三次?文中花费的笔墨并不多,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他的付出也不亚于这位捐献骨髓的年轻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李博士”吧!(点击课件介绍)你觉得李博士是个怎样的人呢?
③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获取什么信息,或有什么质疑吗?
中国台湾和杭州很近,为什么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呢?
课件出示地图:中国台湾——香港——杭州——医院
④小结: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还没有直接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这样时间就长了。我们来看一看李博士这天中的时间表(点击课件)他废寝忘食不辞辛劳尽职尽责用精湛的医术为骨髓配型,骨髓移植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永远尊敬这位老人,记住这位老人。
设计意图: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围绕课文说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品读相关的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句子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高贵品质。
三、感悟,升华主题
1、师导: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讨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板书:血脉亲情)
4、小结: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这凝结了台湾同胞的爱心还凝结了中国台湾和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我们盼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中国台湾人民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早已连在一起了,我们坚信→(点击出现最后一句话)(学生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起的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
5、练习说话: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请选择一个对象说一说。(小钱、李博士、中国台湾青年)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桥”的含义,体会两岸同胞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通过说话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拓展,延伸主题
1、师导:是啊,我们要感谢他们。下面我们看一组资料,点击课件。
①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到今为止,台湾同胞捐赠骨髓,已达八十六例。
②去年7月20日,开通了海峡两岸骨髓库业务合作与交流的绿色通道,结束了以往只是中国台湾慈济骨髓库单方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的局面。今年3月18日,中华骨髓库向中国台湾提供了第4例造血干细胞。
③中华骨髓库现库容造血干细胞已达77万多人份。
④中华骨髓库,目前向国境外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34例。
师说:这些资料又一次表明,海峡两岸同祖同根,血脉相连的真谛,演绎着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亲情。
2、小结:目前,我国的白血病患者,需要有更多的人像中国台湾青年那样志愿捐献骨髓。篮球明星姚明你就是志愿大使(点击课件)“姚明抽取造血干细胞勉力青少年欲投身公益事业”。
让我们以姚明为榜样,以志愿投入公益事业的人为榜样,为社会,为人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课件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美丽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中国台湾和大陆两岸同胞的爱心和血脉亲情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唤起的学生爱心,激励学生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血脉亲情
大陆台湾
骨髓
小钱青年
六、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接触文本,和文中人物进行心灵沟通,才能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我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感悟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悟血脉亲情。
1、创设自我感悟的空间,落实文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的设计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拔。我主要抓住“感动”这条线,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划下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感受;提供品析句子的多重感悟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从多角度悟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诵读,探究人物内心活动,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真正含义。这样既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又突破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2、做好课程资源开发,拓宽文本向外延伸。
面对这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比较遥远的课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呢?在教学中,我运用了cai课件辅助手段和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以说促思,发散思维,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说话练习,如“看见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请选择一个对象说一说。”等,并注意了读说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最后的结束语,更是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
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3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在彼此心间埋下善的种子,爱的幼苗。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重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说教法学法
我们说,每一个语言都表述着一种思维,表达着一种情感,所以对于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运用则是对情感的最好传递。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上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关键句。这也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读书指导法。如我在引导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查字典理解,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在出示上下文时我提问:“他们都到哪儿找过了?”引发学生想象理解“辗转”。同时还让学生感悟到寻找合适的骨髓多么艰难。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积累,感悟。再比如说,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时,我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跟“沉着”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还用了追问的方式“什么在摇晃?””“哪儿最安全?”“手术室里什么在摇晃?”青年怎样的表现,李博士呢…(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说过程
根据四上学生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的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个小环节来完成。
•自由读。(读正确)
•自主提醒词语(有生字的,带多音字的,关键词)(详见幻灯片)
•检查读书效果,概括主要内容。
在第二个环节自主读词语中,学生可自由说需提醒的方面,可以是字音,字形,字意,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难句子,随机就出示读一读,简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检查朗读情况,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教师教给方法:把时间,地点,人物和几个关键词连起来说通顺,就是主要内容了。
通过以上环节第一层面,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层面: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这个层面,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感悟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提醒读书方法(在课文中感人的部分,我们要静心细读,尤其是一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词语,划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第一个环节:默读3-5自然段,划出令你最感动的语句,简单的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关键词。而后就是交流感受环节。老师随机评价和板书。交流过程中,教师配乐范读,激发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想象当中去。设计了一则说话内容: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 )。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齐读) 第二个环节:进行拓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钱慢慢康复了,他心里充满了感激……(小练笔)
附加
板书设计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同胞
白血病 捐献骨髓 余震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11月22日我执教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讲则讲。
提到“讲”,有人往往习惯于现“析”等同起来,和“烦琐分析”挂起钩来;有人 认为,“讲”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内容,如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而难以理解的,含义非 常深刻而学生又不易准确把握的,教师怎能不讲?当讲的内容,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比如本篇课文学生对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也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又如课文中有这样 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只让学生读,去体会抽取骨髓的困难,学生似乎不可能 体会深刻,我就通过讲“正常的情况下抽取骨髓还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许是十几次二十几次”让学生去体会青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辛。“讲”让学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创设情境。
夸美扭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津。要可能的 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们不可能教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就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真实情境中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创设情境,把理解相 关内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内蕴情感。比如讲授李博士时,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容易 感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深的情感。
课虽上完了,但是还有很多遗憾,总感觉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感情还不够深入。一直我在引领学生硬进文本。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课文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谈理解也很好,能从多方面去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东渡小学 赵鸿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你们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个词”的思考,引导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用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个青年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再让他们写一写中国台湾青年对自己的家人所要说的话,在写话训练中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周围的环境不能安静”时,我适时地运用了“” 汶川大地震的现实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中国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欠缺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像在本课教学“含苞”这个词的时候,虽然已经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够深,没有把“含苞”的本义,引申义,及结合课文很好的理解。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 贺碧峰
2006年12月8日,我在教研组中上了一堂课,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组内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讲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中国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点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说不尽,那份感激
我,
(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
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
(素昧平生的中国台湾青年),
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
不顾(自身的安危),
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
(可爱的)青年,
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
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而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以诗形式表达的感激,可以让优美的诗的语言牵引出学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叙事诗,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练的语言重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地震的图片、课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震区,你会怎么做呢?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它给中国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展示图画。9月22日,余震继续发生,大地仍在摇晃,然而,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却静静地躺着一个健康的青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连接的是哪两端,又连接着谁?(板书:中国台湾 杭州 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再读,深入中心。
1、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认识吗?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什么而联系在一起了呢?(白血病、骨髓……)
2、健康的中国台湾青年与患了白血病的小钱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静是不是一样的?
3、探讨。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⑴ 过渡:
听你们读着这些感人的句子,我们大家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这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显得特别的清晰,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出示: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中国台湾青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的?
⑵ 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读,再读。
② 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刻?咱们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去读,去体会。
课件出示:
(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交流:
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第一层:在怎样危险的情况下。)
①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读出文中的句子:就在昨天,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学生读)(大家都找到这个句子,一起读。)(我们来看:出示地震录像)面对地震,你想说什么──(带着刚才的画面,刚才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老师接,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 青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句子:(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静静地(板书)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啊!他牵挂着什么?(家人是否平安?)
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他的家人会怎样?也许……也许……
而此时,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⑷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的情况下……(读第5自然段)(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⑸ 你们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又在忍受着多少的痛苦:
① 皮肤针刺:
读句子,这是在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② 家人是否安康尚不知道,这是在忍受内心的煎熬;
③ 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余震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⑹ (第二层:为什么?)但是,这一切的痛苦、这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他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⑺ 为了小钱;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出示:齐读,范读,再齐读。
镜头推向大陆,感受小钱生命的垂危和对骨髓的迫切需求:
⑴ 在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他把海峡彼岸的小钱深深地牵挂。现在,就让我们的心贴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把目光移向大陆,去看看小钱。
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板书:静静地
⑵ 他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去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哪些句子在这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
⑶ 交流:
出示句一: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②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③ 现在,你再去读读这句话。
(如有必要,范读、齐读。)
④ 面对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⑷ 拓展:
是啊,小钱才刚满18岁,出示:如果不是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山间快乐奔流的小溪水……)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生命就象……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⑸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容易吗?不容易!课文是怎么写的?(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作者用可能这个词告诉我们,有时候十万人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有适合的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用词写出了多么残酷的事实啊!)
⑹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⑺ 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中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能救得了小钱了?(中国台湾青年!)
⑻ 请你用上“唯有……才能……”来说说这件事:
①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救小钱。
(能象课文那样,把句子说得生动感人吗?)
②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⑼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扬起生命的风帆。
3、焦点聚合:
⑴ 你们说的,你们想的,海峡彼岸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他都知道。所以,忍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出示)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此时此刻,你从“静静地”一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容易、伟大、无私的爱……)
⑶ 是的。正因为这一切,正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风尘仆仆地带着骨髓赶到杭州,连夜地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
⑷ 你们看──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⑸ 齐读。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结束语: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板书)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画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