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4355

【导言】此例“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第一篇】

我无法说这节课上的还马马虎虎,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这节课是失败的,或许不用这么严重的词,但是“糟糕”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我的紧张上。平时很少紧张的我此节课却是紧张异常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但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此课备得还是不够充分的,也有前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的压力。由于紧张,出现了不少不该出现的失误。有教学环节的遗漏:导入中原本有学生搜集的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展示,使和最后的拓展提示首尾呼应的一个环节,况且预习时的要求是寻找身边的生物入侵者,但是这个可以给学生展示机会的环节却漏掉了。既让最后的拓展环节——对生物入侵者防治的措施—— 没有了针对性,也让学生觉得失望没有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的学生收集资料时真的很是用心。也有教学环节的混乱:在“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部分,幻灯片做的时候还是很有条理的,原计划在学生们说出举了斑贝的例子来说明危害的时候就有相应的幻灯片展示。可是由于紧张却漏了,然后讲到后面的问题时却又没有点击超链接,结果就出现了原来应该展示的图片。只好又反过头来再提斑贝的危害。

范例四说明文的语言基本上是很规范的,教师在教的时候语言也更应该是规范严谨的,但是我的语言却出现了很多语文老师不应该有的失误,要么表达不够清晰,学生听了很茫然,要么有些用词不当,甚至有的时候一时想不出什么词了,句子就说了半截就放下了。也有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地生硬,也是语言没有能够表达好。

生物入侵者【第二篇】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 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参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三、1.不仅;而且  2.尽管;由于

四、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二)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

(三)1.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2.指人类相互交往。3.第②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争之艰难;第③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⑤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5.第④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从人类的交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新病菌的产生、传播

生物入侵者【第三篇】

张笑天——《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

2、掌握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作用;

3、初步认识说明的逻辑顺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传播途径、人们的态度和防治措施;

2、指导学生掌握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

[教具]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设置悬念(嘘!下面有一个秘密!)

2、教师导入:济南夏天的蚊子有两种:“土蚊子”和“黑蚊子”。其中黑蚊子学名叫伊蚊,又叫黑斑蚊。它可是原产于美洲的一种蚊子。像黑斑蚊这样的物种还有很多,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学生齐答)生物入侵者!教师投影课题,展示图片。(投影)

二、整体感知

(一)教师引导:到底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补全填空。教师投影朗读要求。(投影)

(二)学生按教师的引导朗读课文,寻找答案,补全填空。课堂交流。

(三)教师投影明确答案。(投影)

三、知识拓展

(一)教师引导:像投影上填空题的句式,大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见过没有?大家把这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叫做什么?

(二)学生活动:学生们踊跃回答: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中都见到过。这样的句式叫做定义。

(三)教师点拨:这是第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目了然。

(四)教师引导:句中的“移民”类似于修辞方法中的哪一种?学生回答:比喻。

(五)教师点拨:这是第二种说明方法——打比方——生动形象。(投影)

三、重点研读:

(一)教师引导: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那么,大家还想不想知道有关生物入侵者的另外一些特点呢?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的2——8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找一找老师提示给你的几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标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投影要求)

(二)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找出问题答案。

(三)教师指导:1、出示例句,明确字音。2、明确问题答案,理清文章思路。3、明确说明顺序。(板书)

(四)教师引导:大家对文章中介绍的知识相信吗?为什么?(投影问题)

(五)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引出举例子、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六)教师讲解: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作用。(投影落实)教师小结说明方法。

(七)投影课文小结,学生齐声朗读,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四、拓展延伸

(一)投影图片,认识现实中的“生物入侵者”。

(二)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者吗?用什么方法防止?

(三)学生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五、布置作业

制作展板。

[板书]生物入侵者

梅涛

定义——危害——途径——态度——措施

(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设想。具体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重点难点设置适当,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难点突破较为得当;

2、教学过程的设计新颖,有展示个性的环节;

3、课堂气氛活泼有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效果较好。

不足:

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

2、教学语言还应该更加规范;

3、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更准确;

4、课堂容量还能够更大一些。

5、加强交流、学习,掌握最新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生物入侵者【第四篇】

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通过多种形式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lüè   栖息qī   藩篱 fān    归咎jiù    斑斓(bān)(lán)   失衡(héng)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无法避免。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的被选择存留下来。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无动于衷(zhōng):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3.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

交流后明确: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4)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5-5)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6-7)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8-8)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1.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师生共同探计: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来自亚洲的天牛和红蚂蚁,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四、课堂小结

1.《生物入侵者》是1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1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作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88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