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0776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入侵者》教案【第一篇】

中学导学单              年 级: 初二       班级:           小  组:           姓名:            创建人:                         使用时间:XX12

课  题

生物入侵者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方法指导练习,概括                    流   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归咎(   )          (2)五色斑斓  (   ) (   )…差异网 …         (3)失衡(    )

(4)监控  (    )        (5)劫掠  (    )                       (6)藩篱(    )

2.解释词语。

(1)无动于衷:                                    (2)在劫难逃:

(3)束手无策:                                    (4)五色斑斓:

(5)啸聚山林:                                   (6)归咎:

3、选词填空: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         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         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3)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            的严重失衡。二、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6、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7、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8、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9、生物学家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十分重视,这给你什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课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物种(zhǒng)耗资(hào)栖息(qī)归咎(jiù)

b漏网(lù)   斑斓(lán)宠物(cǒng)藩篱(fān)

c失衡(héng) 劫掠(lè) 监控(jiàn)酝酿(niàng)

d厄运(é)    调节(tiáo)棕树(cōng)霍乱(huò)

2、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不能束手无策。

b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哪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无动于衷。

c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遏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d一些学者认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会啸聚山林,不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六、收获和疑惑

《生物入侵者》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通过多种形式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lüè 栖息qī 藩篱 fān 归咎jiù斑斓(bān)(lán)失衡(héng)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无法避免。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的被选择存留下来。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无动于衷(zhōng):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3.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

交流后明确: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4)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5-5)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6-7)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8-8)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师生共同探计: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来自亚洲的天牛和红蚂蚁,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四、课堂小结

1.《生物入侵者》是1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1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生物入侵者》教案【第三篇】

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归          (2)五色斑斓           (3)失(4)控          (5)劫                   (6)篱2.解释词语。(1)栖息:                             (2)劫掠:(3)无动于衷:                      (4)在劫难逃:(5)束手无策:                      (6)五色斑斓:(7)啸聚山林:                      (8)归咎: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沙尘暴十袭京城(1)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2)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3)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4)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6)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7)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1.文章第(1)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图。3.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选出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4.文章结尾处加粗的“警钟”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7)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1.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的“生物入侵者”吗?如果有,请举一例;如没有,请谈谈你所了解的除课文涉及到的以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情况。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①jiù②bān lán③héng④jiān⑤lǜe⑥fán2.①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②用武力掠夺。  ③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为之动心。  ④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⑤颜色灿烂多彩  ⑥互相招呼着聚合起来,旧指盗贼盘踞山村。  ⑦归罪,把罪过归于某个人或集体。3.原来生活在别的地方,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能力提高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引起下文(对下文起铺垫作用)。2.不珍惜水资源  产生沙尘暴  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5.略(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 开放探究1.略(举例符合要求即可)2.略(可以立法和宣传,树立此类意识等方面展开)

《生物入侵者》教案13(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篇】

23、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