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童趣教案【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59196

【导言】此例“童趣教案【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童趣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是保证游戏进行的重要策略,更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架的重要措施,采取科学的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1 游戏准备指导策略

观察、记录、分析与改进

当儿童进行游戏时,教师可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儿童游戏的现实情况,了解儿童的游戏水平和特点,为下次制定相应的游戏目标、选择和设计游戏方案提供依据。观察和记录应包括:儿童对游戏环境和内容的熟悉程度、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的气质特征、儿童的兴趣爱好、儿童的动作发展情况、儿童的身体素质、儿童的语言表达情况、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的游戏愿望与偏好、儿童游戏的持久性等,不同的游戏可选择不同的观察和记录的要点,这一过程是“观察记录分析改进再观察再记录再分析再改进”循环往复的过程。

提供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必须具有吸引儿童注意和引起儿童游戏愿望的特点。这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游戏材料的丰富性、新颖性、灵活性、可变性等特征,这与游戏材料的造型、色彩、功能等有关。第二,对游戏材料的想像,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儿童能否突破常规思维,打破游戏材料的固定功能,创造性的使用各种游戏材料。所以,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既注意投放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还必须经常更新,确保游戏材料对儿童具有吸引力。

游戏场景的选择和创设

游戏场景是否生动、逼真、安全、整洁、有趣,是影响儿童能否产生游戏愿望、游戏愿望强烈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游戏活动需要不同的游戏场景,游戏场景的选择和创设与游戏方案紧密相关,如场地大小、采光、地面、格局、材料的摆放及与主题是否相关,是否具有渲染作用,是否能支持游戏活动的进行等,都与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密切相关。游戏场景的选择和创设一方面可拓展活动室、寝室、走廊、过道的空间,还可与其他班级联合,相互借鉴、共同使用彼此的资源,这既扩展了游戏空间、节约了游戏材料,更拓展了儿童的交往,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结合地方文化环境,如:地方民俗文化馆、风景区、草地、广场、院子、果园、菜地等,场地开阔,空气清新,情景真实等。

游戏方案的选用与设计

游戏方案的制定或选用是否能吸引儿童游戏,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儿童喜爱刺激、冒险、有趣的活动,勇于探索,喜欢接受挑战,喜欢尝试不同的游戏体验等。所以:第一,游戏方案应具有起伏跌宕的发展线索,其规则、形式的简繁都应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第二,游戏方案应具有一定的情节,这能渲染儿童的游戏情绪,使儿童融入游戏情境之中,达到忘我之境。第三,游戏方案应给予儿童创造力发挥的空间,提供在游戏活动中儿童情境转换、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物、以人代人等象征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都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第四,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相互整合。第五,游戏方案的确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合作的结果,游戏目标也必须根据游戏活动的发展态势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儿童的实际相结合。

与游戏方案相关的经验

游戏是社会的一种反映,游戏活动的展开与进行有赖于相关的经验,在进行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儿童是否具备与游戏方案相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认知经验、社会性经验、动作技能经验等,需要儿童具有相关的知识、动作技能、社会化体验、身体素质等相应的条件,如同不了解鼓楼建筑无法进行“上梁”游戏,而一些智力游戏,如“三三棋”、扳炮、跳房子等也应具备一些简易的动作技能经验和身体素质,以及进一步顺利实现游戏主题的升华,逐步走向复杂多变,难度较大的游戏活动。

2 游戏组织指导策略

明确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要求,游戏安全是所有游戏最重要和首要的一点,特点是对与沙、石、水、身体运动等相关的游戏活动,更是必须在游戏活动之初强调其注意事项,这当然并不能彻底解除游戏的安全威胁,教师仍然必须时刻注意儿童的行为和安全,当出现危及安全的问题时,教师必须迅速提醒和制止儿童,这既可以尽量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也能逐步养成儿童自我保护的习惯和能力。

重视热身游戏

热身游戏是指在主体游戏进行前的小游戏,其时间简短、内容精练、形式活泼。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需要热身游戏,热身游戏是根据主体游戏的需要而设的。比如:主体游戏中有难度较大的部分,而目前大部分儿童的水平尝不足以胜任,有必要在进行主体游戏之前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演示;或主体游戏为运动型游戏,为了避免儿童身体肌肉、骨骼等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教师也可进行热身游戏,以简单的肢体动作关节、舒畅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

加强游戏的情景化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儿童常常会出现游戏情绪反复,活动积极性不高,甚至注意力分散,进行其他活动等现象,当然,儿童是否游戏、进行什么游戏是有自的,但如果是因为游戏活动本身不具备持续进行的条件,一则可终止游戏活动,以其他活动代替,另则需要教师加强游戏的情景化,使儿童身临其境,这样可使游戏活动起死回生,教师进行指导时在表情、语言、动作姿态等方面须表现出强烈的情景化色彩,既夸张又逼真,如:“唉呀呀,火车嘟嘟开来了,我还没有买票呀?怎么办,火车只停5分钟,售票窗口在哪儿?有没有工作人员带我去买票啊?”教师在呼喊求助后,游戏活动进入紧张的带路、售票、搭车等环节。这充分说明游戏需要加上想像的翅膀,干巴巴的游戏只能使游戏活动走入死胡同。

利用介入方式进行指导

教师是儿童游戏的旁观者,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需要教师给予提点,教师对游戏活动的指导应适时适度,不可枉加指导,必须在充分了解儿童游戏行为、游戏活动需要和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可根据需要选择平行介入、交叉介入和垂直介入等方式,平行介入是指教师通过与儿童一起玩游戏,拓展内容、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等来激发儿童对游戏的兴趣;交叉介入指教师以某一新的游戏角色介入游戏,活跃情节、增设疑难、挖掘新的发展动向等给游戏活动带来新的生机;垂直介入指当儿童出现一些危险的行为时,教师必须以现实身份迅速采取强制手段使儿童停止危险行为,以免对自己和其他人造成伤害。这三种方式综合运用暗示、榜样、角色担当、语言渲染、外部调控等对游戏活动进行必须而及时的指导,维护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童趣教案范文【第二篇】

下面就我园在开展闽南童谣课题研究时,三个不同年级组不同的课题采取不同的教研形式而形成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图谱在闽南童谣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一:闽南童谣《捉老鼠》(小班)——同课异构

不同老师活动设计主要环节:

教师甲:

1.出示教学挂图,一幅是老鼠钻洞的场景,一幅是猫捉老鼠的场景。

2.提问图中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小动物在干什么?

3.老师引出童谣的名字,进行示范朗读童谣,带领小朋友学念童谣。

4.以拍手念、轮流念的形式让幼儿巩固朗读童谣。

教师乙:

1.以动画片《黑猫警长》的故事剪辑片段,让幼儿形象直观地了解童谣内容,为帮助幼儿较快地理解、学会童谣,起到铺垫的作用。通过回放录像片段,引起幼儿的回忆。

2.提问录像中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提炼关键的信息:钻壁孔、骚骚动、都爱抓。

3.老师示范性朗读童谣,引起幼儿兴趣,提问童谣中说了什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谱,变成完整的童谣结构谱。

4.利用图谱练习朗读童谣,在幼儿逐步熟悉的基础上,隐藏部分小图标,继续让幼儿巩固朗读童谣。

案例分析:

两位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具。教师甲采用了教学挂图,能够以静态的形式让幼儿有足够长的时间理解童谣内容,但是学念童谣这一环节比较单调,小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脑中没有一定的表象,只是跟在老师后面机械记忆,尽管也采用了拍手念、轮流念等形式,但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教师乙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黑猫警长角色,一下子让他们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黑猫警长捉老鼠的情景,让每位幼儿都能产生共鸣。利用录像将童谣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为下一环节看图谱朗诵童谣做好准备。学念童谣环节有了图谱的依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特别是老师将一些图标逐渐隐藏,不断对幼儿产生挑战,幼儿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与兴趣。事实证明,教师乙利用图谱教学的活动效果更佳。

结论:

1.图谱使童谣内容更具体、直观、形象,幼儿容易理解,增强了朗读童谣的兴趣。

2.图谱按童谣内容有序排列,增加了朗读的顺序性和可视性,有助于幼儿记忆童谣内容。

案例二:闽南童谣《猪八戒》(中班)——一课二研

二次研讨活动设计主要环节:

一研:

1.猜谜导入课题。

2.老师完整朗读童谣。提问童谣的名字和主要内容。

3.出示教学挂图背景图,利用活动的图片动态显示童谣内容。分句朗诵童谣。

4.播放童谣录音,师幼共同朗诵童谣。

5.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猪八戒的特征及它在童谣中的表现,激发幼儿学习和记忆童谣内容。

二研:

1.导入课题,让幼儿朗诵童谣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出童谣的名字《猪八戒》。

2.欣赏童谣前半部分,帮助幼儿掌握节奏的本领。

提问:小朋友,你听到童谣里讲猪八戒做了哪些事?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图谱。

提问:猪八戒做事有没有专心?

3.欣赏童谣的后半部分,引导幼儿发现猪八戒做事不专心的后果,激发幼儿体会做事要有恒心,不能三心二意。

4.听录音完整欣赏童谣,借助图谱激发幼儿记忆童谣内容,师幼共同朗读。

5.结合图谱让幼儿思考和学习童谣中的连锁调特征。扩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像:你还学过哪些闽南童谣?哪些闽南童谣也具有连锁调的特征?

案例分析:

执教老师在二研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到二研比一研活动的效果好,令人最有感触的是教学由虚到实,逐渐明朗和清晰。第一次研讨,执教老师能利用活动的教学挂图帮助幼儿分析童谣内容,幼儿对形象的挂图保持较高的兴趣,最后一张挂图集中了童谣的内容,幼儿对童谣内容比较了解,朗读童谣的难度降低,但老师制作活动的教学挂图还是花费了不少精力。第二研,执教老师努力用最简单的投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根据童谣内容,尝试用形象的图谱逐步展示,整节活动显得简洁、自然、流畅,师幼互动效果好。

结论:

1.童谣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图谱与童谣相结合,加上教师有表情的讲授,把整个童谣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童谣中,深刻地了解童谣内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

2.童谣教学的难点是对童谣自身语言特质的学习掌握,如语言活泼、节奏明朗、琅琅上口、易于传唱、富于趣味性等,图谱的运用再加上动作的表现,能有效突破难点。

案例三:闽南童谣《海龙王娶某》(大班)——同课异构

活动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教师甲:

1.猜谜"海龙王"导入课题。

2.完整欣赏童谣《海龙王娶某》。

①教师演示课件,幼儿欣赏一遍,完整地感受整首童谣。

②幼儿自由讨论、朗读。(重点引导幼儿简单朗读童谣内容)

3.幼儿再次欣赏一遍,并学习朗读童谣。

4.结合童谣画面,分段欣赏。

通过欣赏画面,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感受。理解"孤呆"、"土虱"、"水鸡"、"田婴"、"火萤、"鱼虾水卒"等闽南语;鼓励幼儿大胆朗读童谣,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

5.再次完整欣赏,进一步倾听、感受童谣的语言、节奏、韵律美。

6.完整朗读,体会童谣朗朗上口、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的特色语言。

教师乙:

1.以戏曲视频"抬轿娶亲"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欣赏童谣,初步熟悉童谣的内容。

①幼儿倾听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童谣一遍。

②启发幼儿说说对童谣的初步印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追问,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童谣的内容。

3.分段欣赏录音童谣,借助第一种以单词为单位的图谱重点感受童谣的意境。

①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帮忙海龙王娶某",让幼儿初步了解童谣中的动物角色,理解词汇:"土虱"、"田婴"、鱼虾水卒"等闽南语。

②"小动物怎么帮忙海龙王娶某"?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回答时突出小动物的不同动态,结合肢体动作表现理解"扛轿、举旗、担灯、担盘、拍锣鼓"等词汇。

③利用第二种以句为单位的图谱完整的学习童谣内容。

4.幼儿再次完整地边看第三种以段为单位的图谱边欣赏录音童谣一遍。鼓励幼儿看着图谱跟随录音一起朗诵,结合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趣味性。

案例分析:

《海龙王娶某》是一首节奏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老师甲依据童谣内容制作的课件很好地抓住了童谣中"情"、"景"的完美交融。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充满感情的朗诵,音乐伴奏,把童谣作品的语言、文字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功能,使幼儿进入一个童谣世界。教师灵活运用课件的优势,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对童谣的感受,让幼儿来主动学习。通过重复播放、定格观看等方法,在具体形象的生动画面中,把看、听、说统一起来,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的理解、句子的表达等能力。教师乙充分利用图谱,在教学中取得一种别样的效果。她利用第一种以单词为单位的图谱让幼儿理清童谣的脉络,图谱的制作运用小朋友人人能画的小图标,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自制图谱巩固对童谣内容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让幼儿自主学习。在引导幼儿学习和朗读童谣中教师乙结合以句为单位和以段为单位的两种图谱,实现语言与图谱的沟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

结论:

1.图谱的有效运用使幼儿在学习童谣中有一定的凭借物,幼儿容易理解童谣的内容。

2.有效运用图谱法指导闽南童谣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作品。简单的一条线、一个勾,就能充分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促进幼儿在视听同步的同时,又能达到口语和书面语(图形符号)的有效转换,增强了学习效果。

童趣教案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信息档案;爱心;因材施教;营造氛围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5000万。他们中年龄大一点的自己照顾自己,年龄小一点的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下面,我就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教育和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心理问题严重,思想品质不良,学习成绩差,安全隐患多,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因此,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包括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2)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联系电话等;(3)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所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4)教育管理的成效及变化。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变化,认真填写《信息档案》。

二、用爱心去感动和教育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他们在思想、学习、心理方面存在孤独感、自卑感,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爱和帮助。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留守儿童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我们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校如家的温暖。曾有一个男孩,他自卑感很强,平时不说话,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交,我行我素。经我详细了解,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母亲病逝了,父亲在外打工,由爷爷照看他。我决定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平时跟他聊聊天,上课寻找机会让他发言,下课给他耐心辅导讲解,并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还送给他一些学习用品。一学期过后,他进步很大。他在周记中写道,我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老师,并且要听我的话,好好学习。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三、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我们要对留守儿童根据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对于“自满”“狂妄性”的孩子要采用压制的方法,适当地打击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发展就会走向反面。对于“自卑”“孤僻型”的孩子要采用鼓励的方法,加大情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正确大胆地面对周围的一切。总之,要对不同性格的留守儿童采取不同形式的个性化教育。

四、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童趣教案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儿童化;童趣

首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这是多么地切合儿童的心理和口味。“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正是顺应了儿童的这种天性。

现以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材四年级上《泥笔筒》一课的学习为例,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情境导入——呵护童趣

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可塑性极大。“童心未泯”,孩子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也在用心揣摩,表达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泥笔筒》一课的导入时,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并没有在课前将材料下发,而是让学生先来摸一摸,玩一玩,然后说说是什么感觉?“软软的”“重重的”“黏黏的”……孩子们充满孩子气的回答里童心尽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效益,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想办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又如六年级《心锁环》一课,以魔术导入,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以玩贯穿,步步引领孩子去探究组成结构、制作技巧,寻找套解奥秘,直至熟练玩耍,进行创意评价,孩子乐此不疲,情趣盎然,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审美意识,维护孩子的“我口说我手,我手做我想”的美好心理。

“人只有喜欢了,投入了,才会释放巨大的潜能,产生无穷的动力,创造非凡的价值。”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呵护孩子的童心,创设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情境,孩子才能积极愉悦地经历体验,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方案设计——激发童趣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力以赴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激发童趣在劳技教学中显得多么重要。这种兴趣应该是持续的、延展的,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应该是内涵的、创造的,是不可估量的。

在《泥笔筒》的制作方案设计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笔筒是什么样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利用课件让学生见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笔筒,猜想设计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而使学生对技术的新奇和多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对笔筒结构的探讨,引发学生对笔筒产生联想。最后是交流各自的方案:你是怎么设计的?听了同学的设想,你觉得可以怎样调整原来的设计?在师生和生生的智慧碰撞中,学生的考虑问题更全面了。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很自然地明白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实践探究——丰富童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实践是技术思维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通过制作过程,将方案和原材料逐渐趋向结合,直到统一,共同转化为作品,从而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从而可以不断完善、修正方案。通过“尝试一修正一再实践”,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体验、感悟技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学生将方案转化为作品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技术或工艺设计,让学生明白泥笔筒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将制作前友情提示的内容同样编出朗朗上口的歌谣:“安全第一要牢记,合作互助要心细。滚压泥片用力均,切割泥片要整齐,捏合连接要到位,完成作品有耐心。”引导学生读提示的时候可以配上动作,操作的时候配上音乐节奏,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学生尝试中,教师认真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创新,协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动手实践,为确定下一步教学方向掌握第一手材料。

四、展示交流——分享童趣

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设计,所有设计都可以改进。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和同学们分享实践的成果,体会学习心得,进行思维碰撞,激起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我们在劳技学习中安排了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行优化。优化的内容可以是对工艺技术的改进和组合,可以是作品材料的合理选择,也可以是作品的造型和色彩。作品制作成功后,对外观加以润色也是现代设计的新理念。

在泥笔筒制作完成后,首先由各小组选拔产生比较优秀的作品,再让学生用投笔的方式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装饰奖、最佳合作奖;请完成得比较快的小组交流一下经验,请制作慢的小组说说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反思、交流和自我剖析中得到提高,思考问题更加成熟了。而学生根据其他小组的介绍,有的得到了启发,还有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和谐融洽的活跃气氛。

此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汇报制作创意及作品的特点(自我欣赏)、同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互相学习)和教师小结(点拨提高)等三个过程,学生也在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朋友、更收获了快乐。

一年多来,我努力践行新课程,探究适合儿童口味的劳技教学,在整体设计上将以往的“模仿操作”构建成“设计制作”,其教学基本框架是:情境创设——方案设计——实践探究——展示交流。可喜的是,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设计制作的作品在造型的构思、色彩的搭配、功能的多样等方面都有令人惊奇的创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95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