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
【导言】此例“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二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四(4)、四(6)两个班,学生人数分别为60、45人。四(6)班学生思维活跃度相对较弱,四(4)班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根据中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规范化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要结合知识的复习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学期重要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这一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1)班,共有学生54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生:怎样计算平均数?
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2021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 ……)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 ……)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米、厚:厘米、重: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
4个( )是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