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庄子》教案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357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庄子》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庄子》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欣赏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比喻说理的妙处,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

育学生做人要襟怀坦荡,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的志趣。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比较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作者简介及《庄子》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在道学和文对后 世颇有影响。

解题:惠子在梁国当宰相。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义(学生自主学习,做学案)

多媒体显示课文正确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并思考译错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析人物形象、品写作特色、悟人生哲理

1、了解《惠子相梁》这则故事的情节

起因:惠子为相庄子看望 经过:受人挑拨,恐、搜捕;从容往见,奇鸟之喻 结果:辛辣讽刺 出人意料 富有趣味

2、惠子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

惠子在别人的挑拨下,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在城里进行大搜捕。

3、庄子对惠子的作法有何反应?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有何好处?

文中叙述的以下事物,分别把它们比作什么?

鹓鶵----庄子 志向高洁之士 鸱----惠子 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比喻巧妙贴切,尖锐深刻、余味不尽

5、分析人物形象 (惠子 见利忘义、薄情寡义;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6、《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请总结归纳在写法上值得赞赏的地方? (情节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鲜明。比喻巧妙贴切。描摹生动传神。)

7、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要有高洁的志趣、淡泊名利。

要珍惜友情,不要见利忘义。

做人要襟怀坦荡,不可有小人之心。

五、阅读拓展

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pú )水 庄子钓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请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内(国内的事务)累(劳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锦缎,丝织品,用作动词)笥(sì古时盛饭或装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动词)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宁可、宁愿)其死为留骨而贵(显示尊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泞 )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请回吧),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庄子》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言:梳理庄、惠辩论的过程及其逻辑。

2、 意: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二、一读课文,读准读通

1、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自己不确定的字音和停顿。

2、 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3、 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读懂故事

1、 学生演绎对话。

2、 梳理庄子、惠子二人的辩论过程。

四、三读课文,读懂庄子

1、 品“庄子之知”,理解庄子“物我齐一”的思想。

2、 品“鱼之乐”,理解庄子“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 再读对话,课堂总结

篇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出示PPT1。

/惠子: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二、正读

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1分钟)

3、学生评价。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1分钟)

三、译读

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2分钟)

2、PPT3出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第三个怎样理解?(哪里、哪儿)

四、演读

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xx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老师读叙述部分;包秀钦读庄子;陈静读惠子。

五、辩读

1、师: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同学都不仅入镜了,也入情了,那么,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出示PPT4:知?不知?

2、师:惠子他可以确定的是什么事?(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3、师: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4、师:惠子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那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

师:惠子多了不起啊!他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5、师:从这场争辩的结果来看,谁占了上风?(庄子)

6、师:庄子为什么能占上风呢?从惠子最初的提问和庄子最后的回到来看。

7、师: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看文中还藏着什么。庄子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有依据吗?

PPT5: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8、师:无论是鱼也好,人也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从容呢?

生:注重精神上的快乐;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9、师:还有一个“游”字,庄子他们在游得时候心情怎样?(开学、放松)

10、师:你们觉得文中的惠子能感受到快乐吗?惠子和庄子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感情,从美得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11、师:其实,庄子也是多么了不起啊!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如近代文学家王国维说的——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PPT6)

12、本文是1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追求快乐自由。

生:诗意地生活。

生:……

六、延读

1、师:是啊,庄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生活的实践者,下面我们看两个故事:

2、故事一:鼓盆而歌(PPT7)

故事二:庄周梦蝶(PPT8)

故事三:楚王请庄子做宰相

七、课堂小结:

1、师:看来我们的感受的和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PPT9)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2、师: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庄子》教案【第三篇】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出示PPT1。

/惠子: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二、正读

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1分钟)

3、学生评价。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1分钟)

三、译读

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2分钟)

2、PPT3出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第三个怎样理解?(哪里、哪儿)

四、演读

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xx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老师读叙述部分;包秀钦读庄子;陈静读惠子。

五、辩读

1、师: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同学都不仅入镜了,也入情了,那么,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出示PPT4:知?不知?

2、师:惠子他可以确定的是什么事?(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3、师: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4、师:惠子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那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

师:惠子多了不起啊!他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5、师:从这场争辩的结果来看,谁占了上风?(庄子)

6、师:庄子为什么能占上风呢?从惠子最初的提问和庄子最后的回到来看。

7、师: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看文中还藏着什么。庄子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有依据吗?

PPT5: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8、师:无论是鱼也好,人也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从容呢?

生:注重精神上的快乐;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9、师:还有一个“游”字,庄子他们在游得时候心情怎样?(开学、放松)

10、师:你们觉得文中的惠子能感受到快乐吗?惠子和庄子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感情,从美得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11、师:其实,庄子也是多么了不起啊!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如近代文学家王国维说的——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PPT6)

12、本文是1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追求快乐自由。

生:诗意地生活。

生:……

六、延读

1、师:是啊,庄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生活的实践者,下面我们看两个故事:

2、故事一:鼓盆而歌(PPT7)

故事二:庄周梦蝶(PPT8)

故事三:楚王请庄子做宰相

七、课堂小结:

1、师:看来我们的感受的和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PPT9)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2、师: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庄子》教案【第四篇】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人物简介 

(回顾所学)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2. 一词多义 

①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它)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固 固不知子矣(连词,固然、自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流露出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感觉“出游从容”的鱼儿也快乐。 

2.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的理解。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

 3.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示例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示例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本意,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2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