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案范例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洋务运动教案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洋务运动教案【第一篇】
学习洋思的高效并应用于实践中,继而能够去改革一些陈旧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学习洋思中去超越洋思,是我们每个课改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 反思 实践 超越
一、学习:洋思的高效
(一)统一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案例1]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七上,第三课时)
第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投影):(一分钟左右,教师不作任何说明)
第二,自学指导(投影以及教师简单说明):(两分钟左右)
第三,学生自学以及自学检测:(约17分钟)
第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采用兵教兵方法):(约10分钟)
第五,课堂作业(老师当堂批改,基本完成良好):(约15分钟)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学得高效。学生始终处于高效的状态,自学过程中,少有走神等无为行为;
② 教得高效。第一,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师后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第二,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能够很快的引到纠正。第二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而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评判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③目标完成高效。巡视学生们所做的练习,确实可以看到的是,学生们都当堂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二)统一的教案
2.[案例2] 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结构模式基本一样,就连教案也都是统一。
个人备“草案”
主备人按照洋思模式备好电子教案或者相关的课件制作,并按要求备好课题、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备课组备“成案”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草案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出“成案”。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备课组重点研讨:如何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备课组达成共识:统一划分课时、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目标、自学思考题、检测题、统一解决疑难问题、统一课堂、课外作业等。
备“个案”
在成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备出个案,写在成案的两边,形成真正的适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教案。
洋思这样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模式,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个体,既能够吃透教材,也能够吃透学生,正因为备课充分吃透,所以上课高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思考:如何学习洋思的高效
我们必须反思这么一个问题:面对我们自己的生源,作为非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我们怎么学洋思,怎么样学到洋思的精髓而非依样画葫芦,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区各学校,没办法像洋思那样有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家长没法完全管教孩子,很多学生一出校门甚至就直奔网吧。怎么办?
我们无法控制学生的课外,但我们可以完善我们的课堂。我想,一旦我们课堂高效性得以显示,或许学生的课外就得到了很好的调控。课堂的高效性实实在在势在必行的了。
三、实践: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给学生开讲座《学习洋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洋思中学的所见所闻与全体学生分享。
第二,调座位,改变学的模式,加强兵教兵的互助。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学习洋思的关键。
①调整自我。洋思的老师,从头到尾都不用管理课堂纪律,而是让学生自觉的投入自学、自测、听讲、练习的每个教学环节。
注意精讲。作业讲评精讲,课前复习精讲,新课导读精讲。与洋思的课堂相比较,
我们老师自己的课堂上,不足的还是在于精讲这块,所以留给学生自学自测的时间不够。
加强预习的落实检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
成落实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点也是洋思回来所要做的改变。
④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高效。每个老师在集备前必须把自己对下周的重难点进行解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的在上课前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为课堂的高效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超越: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超越洋思。
洋思中学的教改并不是完美和终止的,如何更好的学习洋思的长处,发扬我们自己教改的长处,我们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习落到实处,把教改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去超越洋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全体参与教改实验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改理念。
(1)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局限,走出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少老师们都放不下课堂上的“讲”,总觉得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讲越多越好。
(3)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面对生员的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上课必须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4)教改要有吃苦和求实的精神。学生如果在先学方面不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后教就无法执行。更别说反馈与矫正了。
2. 领导要带头重视教改实验。
(1)学校领导要有先人一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行动方案。领导必须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才能够求得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2)教改的执行需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提供支持。每项教改在执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当我们对导学案产生困惑,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教改课堂的模式,当我们对自己的教改成绩担忧,当我们对教改没有信心时,就需要领导强有力的支持。
(3)领导对教改也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教务处,从备课组长到教改成员,层层落实和把关。制订师徒承包制,使得年轻教师能够更快的成长,各校备课组之间加强合作和竞争,假期的集中培训等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
3.认真对待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1)加深对对导学案的认识。可以通过每次的教改实验公开课,加强对教师的教改方面的培训工作,强调导学案的作用,鼓励教师们编写适合学情的好学案。
(2)导学案的使用必须正常规范化。没有使用好导学案,一种是对待教改的态度不端正,另一种就是对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满意而不使用。我们相信,只有认可了这样的教改实验,才能够将教改进行到底。
(3)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要用好导学案,备课组长首先应该对下载后的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增减,按照自己学校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处理。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小测卷为一体的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完后,必须立即进行完善整理、教后反思、形成补案,以备后面的教师更好的使用。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是顺利推进课改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资料):
蔡林森, 吃苦是福,人民教育,2010年21期
洋务运动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 历史情境
历史能力
正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历史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历史教学,是以“ 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 知识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前辈及同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里,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如何创设历史情境来培学生的历史能力作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历史情境的必要性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过去性是其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因此,学生理解历史有较大的难度,使学生在注重历史能力考查的高考中屡屡吃亏。创设历史情境能较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所谓创设历史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或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等教学手段,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使学生“ 触景生情”, 充分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创设历史情境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作用
1、创设历史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敏捷性。
创设历史直观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考古实物、 历史图片等,把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直观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回答历史问题时,缩短了思考和领悟的时间,使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具体化和显浅化,从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敏捷性。如在讲授清政府的“借师助剿”,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能迅速答出如下变化: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比鸦片战争时多;②这些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由东南沿海延伸到辽东半岛;③这些通商口岸有的在清政府统治区域,有的在太平天国的活动区域;④列强要确保在太平天国区域的特权得以实施,认为有必要与清政府勾结起来,而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愿意接受外来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通过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而且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创设历史文字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创设历史文字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教材文献材料或相关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提炼材料,论从史出等方面的历史能力,如在讲《权力法案时》,我利用教材原始材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权力法案》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①《权力法案》对王权作了那些限制?②《权力法案》对议会又做了那些规定?③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④你如何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通过阅读——分析——解答等一连串思维过程,学生既理解了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权利法案》的影响,又培养论从史出,连环递进的思维能力。
3创设历史角色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设历史角色情境,就是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历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如我在讲洋务运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朝统治,你将提出什么样的方案来挽救这场统治危机。然后让学生讨论和设计方案,并将自己设计的方案说出来(最好能说出设计这一方案的依据及预测实施的社会效果),接着打开课本,看看当时清朝统治者如倭仁、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导致什么社会效果?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与历史当事人的方案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历史当事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然后结合中国今天改革开放的实践,得出洋务派办洋务运动有什么经验或教训。最后让学生讨论:“有人说洋务运动成功了,有人说洋务运动失败了,你的看法怎样?”从而把学生思维活动推向高潮可见,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洋务运动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实践法 学生论坛 实地参观
随着“05方案”的全面实施,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纲要》课教师普遍面临着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并正确运用之,以达到最优化效果的问题。实践教学法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纲要》课授课中的实践教学法的多种形式,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课堂实践
鉴于当前课堂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这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论坛等形式。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纲要》内容,充分运用多媒体,插入历史图片、漫画,适当放映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教育价值高的纪录片和专题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静动结合,形成视听立体、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同学们在充沛的信息量中学习和思考,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另外,多媒体必须是在教学内容需要的时候恰当运用。现在几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找到影音资料,我们要简而精紧扣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内容,不可滥用。例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时,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人物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曾国藩、李鸿章等,视频资料有《幼童》、《台湾1895》、《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大国崛起》等,从中截取所需的片段,不宜太长。
2.课堂讨论
没有讨论的课堂或多或少都有些缺乏生气,而且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主体也得不到充分体现。课堂讨论的主体可以是师生之间,但主要是生生之间就某一议题展开讨论、辩论。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并加以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训练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互相交流看法,分清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从而吸收、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3.学生论坛
这种形式也可以说是学生讲课法,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在让学生当一次“教师”,教师当一次“学生”。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哪些人最早选择共产主义?他们为什么会从早期的革新思想转变到共产主义?李大钊为什么能够最早宣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学生可选择分组,10多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指定小组的总负责人,让他来分配任务:哪些人查找资料,哪些人进行总结,谁负责做多媒体和课堂发言等。每个小组在课堂展示时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打分,分数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也可减去教师批改大量学生期末论文的工作。
二、课外实践
1.阅读书籍
教师应在学期之初,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书籍作为教学的任务。笔者在所授班级开课的前二周,都要布置本学期的阅读任务,一般要求读两本历史书:一本是近现代史历史人物传记,另一本是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题研究,均不限定内容。如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地位不是特别突出的人物,甚至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人物都可以。如林则徐、陶澍、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袁世凯、黄兴、蒋介石、汪精卫、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等。通过阅读,让学生感触到真实的历史,并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以前盖棺定论的人物。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题包括:中国近代化、外交史、留学教育、政治变革、经济状况、思想文化启蒙、井冈山的斗争、抗日战争、延安时代等,这些专题需要学生查找资料,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的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2.网络实践
信息网络对对热爱计算机的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为依托平台,形成以网络课程为依托平台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网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容的补充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为实施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提供了网络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制作网络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教师寄语,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好书推荐,教师信箱等内容。“教师寄语”包含了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及人生信条,“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栏目,使学生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进展。好书推荐精选有关近现史的代表性著作,通过阅读让学生开拓视野。教师信箱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了和教师一对一沟通的机会,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历史问题,以平等的方式,通过探讨近现代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真实,无形中也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了感情,同时也使学生对老师多一份了解。
三、实地参观
根据《纲要》的特殊性,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条件,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讲鸦片战争,可以参观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静海寺;讲到太平天国运动可参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天王府等;讲洋务运动可以参观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名为晨光机器厂),还可参观两江总督府;讲到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历史去参观总统府、中山陵等著名历史名胜;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奋斗可以参观雨花台、梅园新村、渡江纪念馆等,讲到抗日战争可以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其中著名的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历史景区是免费的,可以在每年清明节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每年12月13日到大屠杀纪念馆参观。
新型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讨论、学生论坛、课外实践活动、网络自学与实地参观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并运用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现代教学优势,并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同时,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将历史和实际相联系,加深了学生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同,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教前沿,2010,(3):51-52.
[2]阚玉香,徐栋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高效教学方法探析[J].社科纵横,2009,(11):147-149.
洋务运动教案【第四篇】
1、识记和理解: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洋务运动中的军用民用企业资料,为辩论做准备。
老师:制作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述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思考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适当的加以指导。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摧毁了清朝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的枪炮也震醒了清政府的部分统治者们:要生存,怎么办?于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开始了。
多媒体显示:洋务运动
2、新课讲授
(1)洋务运动的产生
①播放电视电影片段:《甲午海战》,引入本学习栏目。
老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两个片段,你们知道那里面的洋枪和大炮是哪里来的吗?
学生:洋务运动生产出来的。
老师:是的。洋务运动生产出了很多的洋枪和大炮,那洋务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②多媒体出示: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清政府分为哪两派?洋务派是哪些人?
洋务派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巡回查看,指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
学生一:
内外交困,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
学生二: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中央:奕在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多媒体出示洋务派代表图像)
学生三: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老师:洋务运动兴起了。那它创办了哪些企业?起得了哪些成绩呢?结局又如何呢?
(2)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多媒体出示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汉阳铁厂开平矿务局
老师:同学们看到的都是洋务派兴办的工厂企业。请同学们再看“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完成练习。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好记号。
②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用和民用企业外,还有其它的举措吗?
学生一:
19世纪的60年代到19世纪的90年代。
学生二:
见上图。
学生三:
有。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老师对出国留学可作延伸,比如:詹天佑的事迹、曾纪泽的故事和三支海军的结局。引导他们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以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创新”的精神。
(3)课堂辩论:
老师指定或学生选派学生代表,分为正反方。正方观点:洋务运动成功了。反方观点:洋务运动失败了。说明辩论的相关事宜。
学生:
正方:我方认为洋务运动成功了。
反方:我方认为洋务运动失败了。
正方: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反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
正方:北京大学闻名海内外,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反方:甲午海战中,三支海军全军覆没,它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铁证啊。
……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有理!你们认为它成功可以,失败了也行,还可以是既成功了又失败了。言之成理即可。
(4)延伸探究
多媒体展示视频:李鸿章谈自己的成就。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巡回指点,解答学生疑问。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学生一:
洋务派只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没有改变人们的思想。
学生二:
顽固派极力阻挠,不想引进西方的技术。
学生三:
工厂里的管理模式还是封建的管理模式。
学生四: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不想我国强大起来,那样,不利于它们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
学生五:
洋务派好象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个中心。
……
老师归纳:同学们表现很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都找出来了。那到底是哪些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改变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②西方列强吧希望中国强大。
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④没有领导核心。
3、小结
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就这样无声无息“落幕”了!它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太多的无奈。但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救亡图存、自强自立、科学民主的探索,不久之后,紧随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我们走来了。
七、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史中的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八、教学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中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主导。因而教学中尽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感知的历史知识出发切入主题,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获得的过程性。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1、中学生喜新奇,好动好问,运用情景激趣教学法,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刺激学生对重要史实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教材的距离。
2、直观教学原则。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差,我就准备很多的图片,用直观的东西,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以唤起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探究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3、讨论法。讨论能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他们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求真求实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