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备课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6641

【导言】此例“备课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备课教案1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草案)。

一、指导思想

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专研课标,研究教法,提高备课质量,打造精品课堂。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伴合作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价值。而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集体备课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提高个体教育教学技能,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共同探讨,有利于每一位教师准确把握对课标、教材的正确理解,整合优质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集体备课的目的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集体备课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备课形式而言的,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它是新课改下的教师钻研教材、课标,探求教法的最佳教研方式,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2、激活校本教研途径。集体备课要充分体现观念转化为行动的教师反思、共同成长的同伴互助、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引领的教研过程。

3、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教学和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最终目标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

基本程序:主备人精备——集体备——个人细备——个体实施教学过程——集体观摩——座谈研讨——形成定稿——分享成果

1、主备人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精写详细教案,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印发送给组内成员。

2、集体备课:在教研活动中,由主备人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自己备课的主题,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破考点,及时突出重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教学环节。组内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已见,人人发言,统一认识,形成备课初稿。

3、个人细备: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第二次备课,形成个体教案。

4、实施教学:主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实施教学,其他组内成员,集体观摩教学过程。

5、座谈研讨:在主备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之后,全组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主备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研讨,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精准的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最终的成品教案稿。

6、分享成果:经过大家讨论之后的集体备课稿,同年级的教师可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5篇备课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备课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备课教案2

针对这几天的学习,我们谈的话题最多的是备课,老师们多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现在的备课(自从2008年进职称要教案开始),就是每天写在备课本上的(给教务处查的备课),当然是不实用的,学校里的领导说这是为了大家将来进职称用的,向我们这些刚刚进了中级职称,什么时候进高级职称?也都跟着写。我们都感到费时费力。

2、更有实效的备课,(也就是前几年的形式)。学校对于不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层次备课。

(1)、对教学不足五年的“新秀型”教师要求备详案。

(3)、对已有一定教学积淀的“成长性”教师,要求他们备出有特色的教案。特色教案的设计必须写下三个重要方面:

——写教学目标。整个课堂都应以目标为中心转动。首先要领悟课程标准的精髓,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其次吃透教材,整合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做到有计划地使用教材。

——写教学思路。教师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写一写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设哪个地方会是难点?用哪种方法解决?要达到什么目的?

——写课后反思。不一定都写,可以两节新授课写一个。

①写成功之处;

②写不足之处;

③写教学机智;

④写学生创新;

⑤还可写下“再教设计”。提倡教师一个学期写三、4篇反思后的详案,旨在经验的总结。

我认为学校领导应该选择更有实效的办法进行备课,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也许有不当之处,望老师们给予有更好的方法,让学校领导借鉴。

备课教案范文3

其实,教师备课与写教案是两码事,但不写成教案的备课,又怎能证明教师认真备课了呢?这似乎给管理者出了一个难题。管理本身是向善的,无论让教师抄教案也好,耗时间也罢,其出发点是不错,其苦衷也不言自明。可为什么管理不能切中要害,却往往为行为的异化推波助澜呢?

来到教学现场,走近教师身边,在听课与观察教师撰写教案的过程中,细细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心得,仔细考察关于备课、关于写教案的一些类型和特征。

其一,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探究学生成长需要,认真备课,认真撰写教案,从而整体把握教材因素,实现教学预设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一一展示,并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结合。

其二,教师不能够专注于备课,因此撰写的教案也大多是照抄所得,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考虑预先的设计如何,而是只就教学的知识点逐一突破,教学延伸则是信马由缰,没有目的性。

其三,教师能够专注于教案的撰写完成,却不是个人备课所得,因此,教案精彩也好,不足也好,都是属于别人的,而教师在执行教案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自我,只是按照预设亦步亦趋,课堂上自然缺失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投入。

其四,教师备课与写教案分而从之,很多优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包括教案在内的常规检查,所以他们写好的教案一概不用,有用的反而是脑中留存的经验以及概括性地设计的几个教学问题。

其五,教师备课与写教案都统一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统一于自己的自作主张,达到这一境界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包括与各种检查评估之间已不再矛盾,该写处则写,不该写时不写,一切以教学需要、学生成长所需为出发点,亦为归宿。

这是来自教师所持有的备课、写教案时的一般心态和做法,其中,即便回到教师的需要上来看,许多教师也是认可教案必须要写下来,因为这是上课的基本依据。为什么到了管理的层面上,反而找不到既让教师专注于备课,又能让教师不致于陷入为应对检查而抄写教案的桎梏呢?评估也好、验收也好,其出发点是“以教定评”还是“以评定评”呢?理论上我们是认可并坚持“以教定评”的。然而,“以评定评”却往往是制定评价标准的与实施评价方案的根本出发点,因为作为管理者的一方总有一个担心:评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做;还有一个假设:平等对待才显现公平。

果真如此吗?当评价事无巨细时,被评者也只能是应付了。比如关于备课与教案应呈现的项目问题,我们常常设立这样一些检查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分析、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基于这些环节,如果教师必须将其规规矩矩写下来,那么,教师上课之余的时间可能大部分被备课、写教案占据,可是在评价中去掉哪一个好呢?权衡再三,无法去掉,因为去掉某一项意味着备课不考虑这一项,显然不行,于是就无奈地选择了全面,无奈地认可了:即便假一点,至少在理论上、在导向上没有问题。再者,平等对待才是公平的吗?显然,平等与公平之间是不对等的,公平是正义的第一原则,甚至被看作是第一德性,而平等则不是,因为公平是致力于每一个人得益的,而仅仅是平等却显然带来了更多的不公,使很多人牺牲个体需要而根本无法得到。所以,公平为“善”,而平等并不直接为“善”。

回到教师备课与写教案上,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所能做的,让其来预设和学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才是真正的备课管理。可是,哪一个评价方案上明确写着“自己决定”呢?即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再熟悉、教师对自己再熟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再熟练,然而,在日复一日被动应付教学常规的过程中,教师原有的颖悟、灵性,甚至自知都消逝了。

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前,关于备课改革的研究也呈燎原之势,其中的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活页备课、同课异构、旧案新改等备课方式,都取得了一些形式上的突破。特别是在互助共享、资源交流等方面产生了很多有益的成果。然而,备课与写教案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学理上的论证和调整。

比如,某地所大力推行的电子备课制度中,面对某一教学内容,几十甚至上百的现成教案在网络上点击一下即可获得,而教师要做的则是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效的教案,下载之后修改一下,便可变成自己的教案,即可使用。如此试行一年之后,许多教师却反应自己脱离了电脑,面对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时,根本设计不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而且,也不愿意再从整体上来看待并构思一节课,教师已习惯了在构建好的整体框架中加入自己的点滴灵感和智慧。如此一来,备非备,写非写,教学设计已不再具有设计功能了。

那么,备课与写教案是否真的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之痛,是,但不尽然,备课过程的实用性缺失也是教师之痛、学生之痛,乃至是教育之痛。

可如何才能排解这种无奈呢?还是选择“真”的好!该是谁的事情就由谁来做,该是怎样的事情就怎样做。如此而已。

备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 装备保障信息化; 案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0- 03

案例教学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军校教育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需求,使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属少研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员在近似模拟的环境中了解、理解、掌握实际工作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队院校为推动任职教育转型建设、提高学员实际岗位任职能力,在代职骨干锻炼、到部队实习等实践基础上,加大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力度。

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进入部队信息化建设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了解在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部队承担信息化试点建设任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和抉择,形成对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把握处理若干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真实体验,增进对我军基层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提高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第一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第一任职岗位为维修分队排长,教员以岗位需求为牵引,结合基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具体事件和现实问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逐层深入研究,有效提高学员面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上,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问题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研究分析方法,使学员置身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矛盾之中,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员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既要考虑到部队的现实条件,又要考虑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经过反复多次的沉淀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有许多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活动使每个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体会到如何听取别人的见解,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说服别人,体会到如何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不同的同伴;学会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才能与他人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智慧,决策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结果[2]。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的案例是将旅党委、旅首长在确定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与典型性问题展现给学员,使其进入情境,分析利弊,只有事实,没有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形成热烈的互动局面,从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从未来教学的趋势看,会不会用案例教学将是衡量教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由于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开展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这种方法的学习掌握。案例教学不同于在教学当中的一般举例,它有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必须包括教员课前布置案例、学员课前独立分析案例;教员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学员课中参与案例讨论;教员课后进行案例总结评价、学员进行总结提高三大部分。

3.1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写案例和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一般的做法是自己编写案例或选择他人已编好的案例。教员需要熟练掌握案例内容及相关信息,根据对案例与相关信息的掌握,做出案例分析指导,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案例教学场地准备,案例教学场地大小和布局根据人员数量灵活确定,以便于教学为原则。提前1~2天通知学员借阅相关资料并做好教学分组工作,分组一般每组6~8人为宜,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案例教学相关卡片。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一般按照阅读材料、小组研究、集体讨论、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时间划分可根据案例内容和课时安排具体安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员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结论。然后根据分组安排,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充分锻炼学员的协作能力。

集体讨论可采用“报告询问式”和“对抗辩论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方案,按照指定的顺序,小组成员全体到汇报席位就座,小组中的一位代表通过多种形式报告本小组的意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报告完毕后,教员组织其他学员对报告组成员提出质疑,可指定回答或自行确定回答人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说明,教员也可以询问有关问题。

小结讲评时教员首先应肯定学员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3.3 课堂掌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需要教员严格掌控课堂过程。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课,至少要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调动学员参与分析、讨论积极性的技能技巧;另一种是在分析讨论中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技能技巧。教员要调动学员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一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情节的案例、兴趣浓厚的案例或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进行教学,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学员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情节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而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则能带给学员更多启发和联想。例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二是要随时注意学员的情绪,尽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灵感,适时调节,避免冷场。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话题,要在出现沉默或间歇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教员来掌控:一是学员讨论不积极、话题单调、发言刻板、场面冷清。这时候就需要教员采用上面的方法及时调节。二是场面激烈、话题尖锐、攻击性强、发生争执和冲突、场面失控,甚至发生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员及时介入,缓和气氛,控制情绪,化解冲突。三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因此难免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员及时引导,扭转偏离的话题,把握讨论的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4 结 语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军事任职教育和各级军官的进修培训。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进行案例课前期准备,科学确定其实施程序,灵活掌控课堂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切实增强学员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备课教案范文5

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益最重要的环节。要改革传统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备课的改革是首当其冲的。为了适应课改需要,强化教师集体备课行为,本学期初,我校根据南康市教研室“四线三课”校本教研模式,出台了“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方案,并在部分备课组进行试点。

该方案规定,开学初,由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重点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地点,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好备课内容和执笔教师,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是:“写”,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前写好教案初稿,并打印好。所写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其中教学过程可以用主干形式粗备,给每个教师留下补充空间;“议”,即集体备课,由执笔教师将下周各课时教案初稿分发给组员,执笔教师对下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全组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组长记录好集体讨论的情况;“改”,由执笔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对教案初稿进行整理、修改、打印,于本周星期五前分发给教师人手一份。教案在打印时,右侧留三分之一空白给教师补充内容,末尾留部分空白撰写教学后记;“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自己的班级情况,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舍取,认真地在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补充内容,加进自己的思考意见,溶进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加工,同时,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让课堂教学体现灵性和发展;“记”,教学后记。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教学心得,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上周教后感。

“议”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对“议”这个环节的管理,我们主要看三点:一看集体备课的时间,人员是否得到保证;二看参加人员是否有备而来,踊跃发言;三看教师在发言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学校对集体备课试点组的教师教案的检查,主要看二处:一看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是否补充详细的教学内容,二看教学后记空白处是否填写教学反思或教后体会。如果两处有一处空白,视为该教师本课时无教案。

教学后记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实验教师胡雪梅在《谈骨气》一课教学后写下后记:不妨吃吃“嗟来之食”

对“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工作,我校本着“明确要求,严格条件,谨慎操作, 大胆试点”的原则,在试点中找问题,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坚持一校两制。试点组按试点规定要求备课,其他教师按常规要求备课。试点备课组必须向学校申请,填写申报表,递交申报计划,教导处对其申报条件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申报条件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目前,我校已批准4个备课组实行试点,实验教师42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实验教师普遍感觉到,这种集体备课形式更能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教学思路更宽了,教师的合作精神更强了。用教师的话来说,“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将集体备课激活了。“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讨论中心;“议”为教师同伴间的展示、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清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了教师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了一课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化众人之智为一人之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84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