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案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盘古开天地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盘古开天地教案1
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1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盘古开天地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2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习作 6 有一些联系和承接。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将推荐理由写充分,条理清晰。能借助总分段落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表达时能将这个地方的景物和特点写清楚,还能适当根据这些特点作一些联想。
好地方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旅游景点、风景区,因此需要对“好地方”进行解读。
本次习作教材,还配了四幅很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例子。这几幅图有古色古香的,有人文社会的,也有自然环境的,用这些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训练,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但这些图都没有标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认为图中的画面和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在交流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在看图时产生联想,让他自己把曾经游览过的类似地方进行代入,从而使习作表达更富真情实感。
通过对推荐方法的总结提炼,迁移训练,再拓展运用,介绍其他曾经游玩过或看到过的好地方。
教学目标
1. 能把自己曾经去过(熟悉)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
2. 介绍时,要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具体,并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3. 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前指导
课前:搜集自己曾经去过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的照片。
要点提示:有特点的地方,可以是好玩的、好看的、有民族特色的……
板块一:激趣讨论,归类总结
问题一:如果有人想给你介绍一个有特色的地方,你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
1.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这个地方在哪?(2)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有没有美食?……
2. 引出“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特点如果非常突出,就可以称它为“好地方”。
预设:(1)景色(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2)有好玩的项目的娱乐场所;(3)有休闲、娱乐、学习功能的场馆;(4)很有亲切感的家乡、学校……(5)有民族特色的……
要点:对好地方和有特色的地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为下文的训练作铺垫。
板块二: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图片 1:水乡古镇。
1. 问题:这是个什么地方?大概在什么地方?
预设:你去过或者知道哪个与这幅图类似的地方?
要点:一定要让学生讲出自己曾经去过的某个具体的地点,再进行代入,会让学生的感受更加准确、真实,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
2. 这个小镇哪些方面有特色,值得一去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①古镇的美(环境);②在这里还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③这个古镇有哪些好吃的;④其他方面(民风)。
反馈引导:
(1)这个古镇很美。
画面很美:蓝天,碧水,绿树,红花,青瓦,白墙;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房屋。
那座古桥美:远处看……近处看……
小镇的生活有一种宁静、悠闲的美:没有喧闹的汽车喇叭声,人们在这里可以散散步,聊聊天,坐在边上的小亭子里看看风景,可以坐上小船游玩,很惬意。
(2)在这里还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以前的人们没有洗衣机,白天就在河边洗衣、淘米、洗菜……
没有汽车,用船运粮、运货……
小孩子可以在大榕树树下追跑打闹,大人可以沿着河岸散步……
(3)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糕点、面点,当地的水果,特色食品。
(4)其他方面:如手工艺品 (雕塑、竹制品、丝制品)
3. 总结 :我们要介绍这个地方特色的时候,要分几个方面介绍呢?
(1)景色;
(2)在那里可以干什么;
(3)美食;
(4)有哪些可供欣赏参观的地方;
(5)有哪些可供学习的内容;
(6)其他吸引人们去的点。
要点:学生在介绍某个地方时,可以从上面的几点中选择两到三个点来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板块三:观察图画,迁移训练
1. 确定图中的名称。
依次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水乡小镇;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游乐场;让我们流连忘返的书店;是我们快乐天堂的小树林。
2. 任意选择一幅图,按照之前总结的内容进行分组说话练习。
3. 练习说话。
板块四:完善想象,预写文章
1. 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并将前面的内容整理清楚。
2. 预写文章。
提示:(1)拟写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给文章列提纲;
(2)方便学生练写,降低习作难度,提供一些要点提示。将“反馈引导”板块的内容整理出来,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在黑板(电子课件)上呈现。
如,这个小镇很美。
画面很美:蓝天、碧水……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房屋。
那座古桥美:远处看……近处看……
小镇的生活有一种宁静、悠闲的美:散散步,聊聊天,小亭子,小船,惬意舒服。
观察顺序:远——近——
不同时间的景色美:早—中—晚 春—夏—秋—冬(建议用一段话写两个季节)
(3)文章题目建议:把图片的特点和名称结合起来,如果《美丽的水乡——乌镇》《让人难以忘记的温州游乐场》《知识的海洋——龙港书城》《家乡的小树林》。
(4)如果可以,就动笔写1篇完整的介绍文章。
要点:当学生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可以参照例图,把自己的经历代入,也可以参照自己课前带过来的景点照片进行练写。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检查预写,交流修改
1. 对照本次写作要求检查预写情况。
要点见下表:
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清单
2.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修改。
要点:就预写中遇到的困难提问,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给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修改、完善当初的想法。
板块二:根据提示,文章练写
1. 教师出示写作提示。
提示:
(1)你现在就是这个地方的代言人,开头可以以代言人的身份来介绍,文章结尾可以用邀请的语气总结全文。
(2)一气呵成,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直接空着。
(3)写的时候要将自己玩过的或了解到的地方特点代入到文章。图中就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可以写这些图以外的内容,或是写自己旅游的景点。
(4)每一个段落建议用总分段结构进行书写。
要点:此时的关键是保证写作思维的流畅,把斟酌词句留待下一步解决。
2. 学生按照写作任务现场书写此文。
3.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要点: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帮助,如对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忙修改其总起句,以降低该生的习作难度。
第三课时:修改发表
板块一:对照清单,自主修改
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自主修改习作。
1. 介绍的特点,是否符合图中景物的要求。
2. 是否运用总起句的方式,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一段的内容。
3. 是否有按照一点一个段落进行书写。
4. 是否从代言人的角度进行书写,结尾有没有对大家进行邀请。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自主对照,检查修改。
板块二:对照清单,同伴互改
1. 同伴交换,依据清单,给出意见。
1. 我觉得你介绍的主题是:_______ 。
2. 本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
3. 读了你的这篇文章,我不明白的地方是:___ 。
4. 我给你的建议是:______。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给出意见。
2. 根据同伴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3. 誊正习作。
板块三:发表文章,欣赏交流
1. 将学生誊正的习作公布于教室内,如黑板报、拉线悬挂等。
2. 学生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地方”。
《盘古开天地》教案3
师:课前你们预习过课文没有?
生:预习了。
师:那咱们上课之前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说反义词,想到就说,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做反义词游戏:冷——热,天——地,上升——下降,黑暗——光明,紧张——放松,伤心——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高兴和轻松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由熟悉的神话引出陌生的神话,学习就在这兴奋中轻松开始了。)
师: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陈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肌肤 四肢 指名读。)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出示:滋润 辽阔;逐渐 缓缓;一丈 血液。)
(指名读,师提示“血液”的“血”的字音。)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
生:大概是一公里。
师:你猜的吧?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生举手踊跃,指名5名学生接读课文)
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读边想,想象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接读课文,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
生:棒!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们是一样的,相信我们随着深入的学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心句的认识入手开始走进这1篇神话故事,看似平淡无奇的环节,但却犹如一棵树的根基,托起了整节课的教学。)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先把它写上。
(板书问题)
生:盘古之前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问得更加清楚一些。就是说,盘古在创造之前——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个问题很好,我也写在黑板上。
生: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的?
生:没有人类的宇宙是怎么样的?
生:盘古是从哪里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盘古这个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什么样啊?赶快从书上找一找。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这已经是第二次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了,陈老师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她是在教阅读,不是在教课文。)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师:对啊,什么叫做混沌?
生:非常乱。
生:乱七八杂。
生:看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创造是怎么来理解的。自己读一读(投影出示创造的词语解释,生自由读字典上的意思。)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生:1。
师:是不是理解了创造的意思了?
生:理解了。
师:我们把它擦掉。
师: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生:第2自然段。
生:2——4自然段。
师:对,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写盘古怎样创造的。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让天和地分开了。
师:他是怎么做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说得很好。你们知道什么叫抡起吗?
生:就是拿起。
师: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咱们读读,做做,感受一下。孩子们,做做什么是拿起?
(生做拿起的动作)
师:读读书上的语句,做做盘古的动作。
(生做动作,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
师:你感受到了斧头的重。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抡起大斧头跟拿起大斧头不同。抡起是这样子的(生做动作),拿起是这样(生做动作)。
师:好,他做出了抡的动作。
生:要是拿的话,怎么可以劈开呢?
师:抡的目的是为了——
生:把很硬的东西分开。
师:他感受到了,这个“抡”字多用劲啊!从一个“抡”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很用力。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我看到了,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盘古抡斧猛劈的时候,他会想?
生: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劈开。
师:多有决心啊,就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朗读也是有方法的。陈老师的方法是在对关键字的理解中渗透的,看似不经意,其实匠心独运。)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生: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
师:能用第二个“清”组个词吗?
生:清楚。
生:清淡。
师:清淡是指吃的东西。这句话中的“清”我们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清水、清澈。
师:对,我们用组词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陈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轻和重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上升和下降也是反义词,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真棒!火眼金睛,一下字就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还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告诉我们?
生:很慢。
师:刚才有同学们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反义词。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要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到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女生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男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地是重而浊呀,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
师: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
生:混沌一片。
师: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想到什么词儿没有?
生:力大无穷。
师:还有吗?你想想,天地被劈开了——
生:一鸣惊人。
师:盘古是为了出名吗?这个成语确实不好概括。一把斧头劈开了天地,我们可以说盘古在开——
生:开天辟地。
师: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书上。
(学生做记录)
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否发现。
(生自由朗读)
师:发现了吗?盘古什么样的动作?这个动作用哪个成语来表示?
生:顶天立地。
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的心间,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
(生书写)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也许就是从《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吧,所以,把这两段的内容浓缩为这两个词语十分重要,我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这词和这场景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
生:中心句。
师:真棒!你们已经学会了抓住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了。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桌同学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
(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
生:很神奇。
师:是啊,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变化,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眼前出现画了没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云,雪白的云。
师:他看见了云的颜色。
生:我看到了风在刮,把云吹到空中飘荡。
师:真好!他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生:我看到一幅遗憾的画面,因为盘古呼吸的风越来越大,最后成了龙卷风。
师:可能是盘古生气的时候。同学们看到了云是那样的洁白而轻盈。(一生举手)你还想说?
生:我想这样的云是一朵吉祥云。
师: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它会像孙悟空的筋斗云。
(听课教师笑)
师:多神奇啊,那就把我们的感受带进这句话里,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的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句)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我感觉到这云在随风飘荡,你们看,风一吹,这云就越飘越远了(师范读)。陈老师用什么表示云越飘越远了?
生:轻的。
师:你能让眼前的云飘远吗?我们来试试。我读身体的部分,大家读变化。
(师生接读第四自然段,朗读到位。)
师:刚才我听到了女同学的声音很美。咱们来读读这段话吧,让陈老师和大家都能看到这飘动的云。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眼前要出画。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读读其他句子?请大家继续朗读,待会儿把你看到的最美的景象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自由练读)
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画了没有?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辽阔的大地。
师:一望无际。
生:我看到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好吗?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你们见过雨露没有?
生:见过。
师: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什么样啊?
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雨露,像什么啊?
生:洁白的珍珠。
师:美吗?
生:美。
师: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来,在你的掌心,就托着这样的雨露,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
(生读)
(“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在这样温馨的提醒中,谁还能忍心大声读书呢?)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火红的太阳,皎洁的月亮。
师:能通过你的读让这太阳和月亮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生读: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师:太阳光芒四射,月亮温柔如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师:真好,你还看到了什么?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做奔流不息的动作,齐读)
师:现在,你们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变成的美丽的宇宙。
师:陈老师来读盘古身体的部分,你们来读其他的部分。(投影出示文字和画面,师生配乐接读。)
师: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不是,后面还有省略号。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洁白的贝壳。
师: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这美丽的宇宙。现在你知道宇宙是怎样创造宇宙的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还有几个盘古的问题,我们回去以后搜集资料来想一想,回家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
生:创造。
师:好,我们下课。
《盘古开天地》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通过句子前后部分的比较与内容理解,了解分号的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学会把文字化为画面,从字词句中体会盘古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是初次见面,不过,我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在这节课上配合得非常好!因为我看到了大家充满精神和热情的目光,这让我很有信心上好这节课!你们有信心吗 什么信心
学生说。
师:喜欢看神话故事吗 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说。
(一)识字解词,排除障碍
1.导入:
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分开了天地。那么他是怎样分开天地的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神话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用手指在空中跟老师一块写。
2.读课文
师:大家读过这篇课文了吗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71页,再次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把课文读通顺。碰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记住它。
3.检查生字词
师:下面我们先来读读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幻灯出示)
第一组词:血液 滋润 混沌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三点水)
师:说明了这些词——
初步理解"滋润混沌".
第二组词:四肢 肌肤
师讲解"月"字旁的由来。
第三组词:猛劈 缓缓 辽阔 祖宗
指名学生领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提领全文
1.初读课文:
师:生字词掌握了,不知课文能不能读通呢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读读这篇课文。
指名5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轻声地跟着读。
2.找出中心句,理解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它讲了谁干什么的故事
师: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说明谁干了什么 快速读文章,可以轻声速读,也可以不出声默读,看看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找到马上举手,我看看谁最快。
指名回答。
师:真不错!课文就是在讲——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事情。(幻灯出示)
齐读。
师:是呀!文章的结尾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出中心词,提领全文。
师:那么,在这句话里,哪个词写了"盘古'开'天地"呢 (师划出"开"字)先不忙着说,我想请同学们通过读句子,把这个词强调出来,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哪个词。
男生读,女生读。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都非常一致,一起说说是什么词。
4.理解"创造".
师: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范写,边解说。
(请生讲讲由这个"立刀旁走之底"大家想到了创造需要什么。)
(三)潜心会文,真情涌动。
1.师:是呀,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行动,劳动人民就是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了神话。神话是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读神话,我们就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又一幅,一幅又一幅的动人画面。(师板画四条横线)
2.走进第一幅画面:[预设]巨人沉睡图
(1)师: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画面,大家闭上眼睛——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师范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巨人 睡
(2)师:多么神奇的一幕幕呀!让我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去细细体味这画面中的一点一滴,让这画面变得生动起来,丰满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看巨人盘古睡得多香呀!他一睡就睡了——十万八千年。
师:在这十万八千年里,他醒来过吗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他睡得久,睡得香,叫——沉睡。
师板书补充成:巨人沉睡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好时间词:一直,十万八千年。
齐读第一自然段。
3.走进第二幅画面:[预设]盘古猛劈图
(1)师:第二幅图又有什么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神奇呢 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师:这回你们又看到盘古在干什么了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盘古 劈
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指名读,齐读。
比较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了过去。
让学生说说两句话的不同感觉。
指名学盘古的样子做做动作,理解"猛劈"与"抡".体会读。
如果学生未能演示出"抡"的动作,师演示,请生说与前面一同学的不同,再请生读。
齐读此句,读好这句话。
师: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表情怎样
指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盘古的气势。
再齐读。
师:只听得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盘古的这一劈,劈开了天地,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盘古的这个举动,叫——开天辟地。师板书。
②师:盘古一劈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
a反义词很多。
请生用横线在文中划出反义词。理解:"清",之后引导理解"浊".
读出不同的感觉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
b进一步理解"混沌"
师:同学们,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从此以后,宇宙中有了轻与重之分,有了清与浊之分,有了天与地之分,那么我们想回去,在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是怎样的呢
预设:没有轻重之分,没有清浊之分,没有天地之分,所有的一切都融在一块,分不清你我,一片黑暗。
师:我们文章中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样子是——混沌。
师:盘古就在这混沌之中睡了十万八千年哪!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轻重分离了,清浊分清了,天地分开了,盘古该是怎样的心情呀
请生带着喜悦读出示的句子。
c学习"分号"用法。
出示填空:( )而( )的东西,缓缓( ),变成了( ) □ ( )而( )的东西,慢慢( ),变成了地。
师:老师把这句话中的几个词去掉了,你还会读吗
生读。
师:填了之后,你发现了什么吗
预设:句子样子非常像。内容都是同一个方面的。
师:这里都在写猛劈之后的变化,内容相关,句式相像,所以两个分句中间用了一个——分号。
齐读。(随机指导时间的漫长,读好"缓缓慢慢".)
(四)小结本课,铺垫下课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盘古开天地》,现在天与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开天地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他可以休息了!是吗
生:不是。
师:是呀,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题目中的"开"并不只是分开的开,它更是一种开创,创造,所以盘古要做的事还多着呢!那么,接下来,他又将做些什么呢 我们又能看到哪些神奇的画面呢 我们就把这些留到下节课来讲吧!
(五)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好好地去读一读。
2.先把盘古劈开天地的部分讲给父母听,等以后学完了课文后,再把整个故事讲完。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 )图
( )图——开天辟地
( )图——顶天立地
( )图
(注:括号内内容视学生情况书写。)
第二课时
(四)潜心会文,真情涌动。
2.走进第三幅画面:顶天立地图
(1)请生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图。
(2)师: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盘古 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之长高;——生读
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地就被盘古顶开一丈;——生读
如此辽阔的天,是多么的沉重呀!可是他却依然坚强地屹立在天地间。——生读
在这天地间,他站了多少年
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或许是——
师:千万年过去了,天升高了千万丈,地下沉了千万丈,而盘古也长高了千万丈。
此时的盘古,完全成了擎天柱了!多么神奇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神奇。
3.走进第四幅画面:化身万物图
盘古开天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