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教案【精彩4篇】
【导言】此例“《你、我、他》教案【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你、我、他》教案【第一篇】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 ?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 ,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 ----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 型: 造型 · 表现
教学目标 :
•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等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 说说“他”的特征
•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 学生讨论、猜想。
•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 脸型
•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 上。
六、引导评价
•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像》。
•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 出示漫画作品。
•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 ,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你我他【第二篇】
法律保护你我他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活动重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准备
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
活动步骤
一、“法”在我身边
1、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出示p37四幅;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它规定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并保护着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
3、讨论
小组交流p38:①在你身边有哪些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例?
②你怎么理解“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这句话。
③集体讨论自己搜集到感兴趣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明白学法的重要性,及增加法律知识。
二、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1、根据《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护。我国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多部,出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自读。
2、阅读课本p41案例一,小组讨论“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集体讨论:再现课本p42情景(学生排练表演);
4、寻找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侵犯的其他事例说一说。
三、活动拓展
1、请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和同学们座谈。
2、小组合作办一份“法制知识”小报。
《你、我、他》教案【第三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
1.不一样的你我他
一、相关课程标准
《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思品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思品与社会课程有三条轴线,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人,即儿童自我、儿童与他人的关系,促进自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这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我在成长”这部分中。《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思品与社会内容标准》中“我在成长”部分第一条的教学目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二、教材分析
《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三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中第一课。教材通过每一个儿童创造各具特色的自画像、介绍自己,了解自我,确立初步的自我意识。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让学生围绕圆作画,使学生感觉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由此,引发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一样。教材安排的共同给花瓣和花叶涂颜色的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正因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喜好和选择,才会构成色彩斑澜的世界,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差异的美,并引发思考,在生活中的差异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教材的结尾还分别从技能、品德、善思等几个方面呈现了一组范例。用以引导儿童走进自己身边具体的、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本班各具特点的同学给班级的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意识到: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正处于从自我中心转向开始了解他人的发展阶段。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乐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儿童逐步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本课的教学首先从学生对自己的直接感受出发,在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同时,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比较,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及其与自己的不同,尊重他人的想法、选择,并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正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感到骄傲。
五、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利用各种形式自由充分地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标出名字,照片或可辩识的特征。学生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
2.学生准备好彩笔。
3.教师准备60张带有不同圆圈的画纸。
4.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几名同学心中的话。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音,辨别人物。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一听是谁的心里话?
2.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二)展示自画像,猜猜我是谁
1.把自画像分发给各小组,并组织小组讨论
(1)“自画像”画的是谁?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展示讨论后,全班汇报
3.思考: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
(三)播放音乐,用圆画画
1.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带有圆圈的纸,画画。
提出要求:(1)发挥你的想象力,把画画完。
(2)画好后贴在黑板上。
2.思考: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四)找优点,夸夸我班同学
找一找我班同学的优点,夸一夸我班的同学。
(五)课常小结,升华情感。
你我他【第四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学会正确使用帮助用语,设想多种助人的方法。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相互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公鸡和小鸭子、希望工程;
2、录像:星星班;
3、实践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帮助能解决困难。
1、观看课件。
提问: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鸭子吃不到虫子时心情怎样?后来心情又怎样了?它是怎么吃到的?
小公鸡碰到了什么困难?心情怎样?后来呢?谁帮助了它?
小结:碰到困难时很着急、害怕,但是它们你帮我,我帮你后,小鸭吃到了虫子,小鸡被救上了岸,心里都很高兴。
小鸭为什么吃不到虫子?小鸡为什么差点被淹死?
小结:它们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帮助后,困难就解决了。
二、充分运用图片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身边发生的相互帮助的事例,设想帮助别人的办法。
1、讨论:你遇到过困难吗?是谁帮助你的?你帮助过别人吗?心里觉得怎样?
2、如果你遇到困难怎么办?请求帮助时怎么说?你想帮助别人时怎么说?得到了帮助怎么说?
小结: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可以说一些有礼貌的话请求帮助,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就能把事情做好。
3、猜测可能的困难,讨论帮助解决的办法。
出示图片:娃娃可能碰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办?
小结:你们猜得都有道理,想得办法也很好。可弟弟还在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将幼儿日常生活内容与大班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相结合,让幼儿在帮助弟弟妹妹整理物品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和相互帮助的快乐。
1、看录像:星星班场景。
提问:小弟弟为什么哭?怎么办?怎样整理又快又好?
2、幼儿实践活动:整理材料。
帮助了弟弟妹妹,心情怎样?
活动延伸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
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帮助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