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教案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爷爷和小树》教案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1篇课文。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可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3、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汉字。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不陌生,但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容易冲淡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果复现次数不够的话,识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本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教学过程
一、导读板块:
1、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穿着衣服的小树吗?
(预设谈话范围:在哪里见过?什么样子的? )
2、 教师小结:播放收集到的小树“穿衣”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3、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
4、 认识生字:爷(指导学生识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这些经验,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导入到课文的阅读,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板块:
1、识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把已经认识的字擦掉。
2、检查识字情况,师生交流。
(1)出示第一个自然段,请学生认读,重点指导生字“棵”的读音。
(2)出示第二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到、给、穿、暖、冷”的读音。
(3)出示第三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开、伞、热”的读音。
3、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件出示生词:
爷爷 一棵 到了 给小树穿上 暖和 不冷 撑开 小伞 不热
(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4、巩固识字
(1)找一找:请你到生字表中找一找,下面的偏旁藏在哪些生字中?
利用课件出示几个新偏旁:灬 冫 亻 人 刂 父
(2)配一配:出示几个偏旁和部件,看看哪些偏旁和部件能够组成新字。
(偏旁、部件略)
(3)猜一猜:看图猜字
“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
“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
“伞”(画一把带把的花雨伞。)
[设计意图]
听读识字法是一种以无意记忆为主的识字方法,力求学生与生字的反复多次见面,来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本教学板块的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结合,以此促进识记效果。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互相评价。
(2)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开展朗读比赛。教师相机指导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1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
《爷爷和小树》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10个生字,学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儿歌《轻轻地》。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进入课文,巩固识记
1、要解决大家的问题,就要了解课文(答案就藏在课文中)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认读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认读字,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和大家见见面。(指读、开火车读)
3、出示5个偏旁“冫 灬 刂 父 人”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把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读一读吧!
4、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次读一读。
5、认识自然段、标出段号,指导分段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爷爷 冬天到了 暖和的衣裳
6、按要求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
1、指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出示一棵小树图片)
2、学习第二段,观察冬天小树的样子(图)
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看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图片,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指导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看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呢?(看爷爷乘凉图)
朗读交流: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看表情体会心情,指导朗读。
4、朗读全文:分段读、男女分读、齐读、表演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不”字,朗读。
2、指导书写,范写并提示笔顺及笔画位置。
3、描一描,写一写、展示
五、作业:
1、读读说说
2、小记者搜集材料(树木的益处,保护树木的好事)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认识偏旁人、刂、灬、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指导不、开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这些字你都会认了吗?一边读一边牢牢地记在心里。
2、按自然段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导语:你们看这棵小树长得多好呀!那你们知道吗?树叶下面可藏着许多秘密呢!谁愿意揭开秘密?
二、新课:
1、师将深色叶子翻开(书上词)
小伞、爷爷、撑开、穿上、暖和、一棵树、冷热、给我、来到
⑴ 两人互读:谁有不正确的及时帮他纠正。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会读哪个就带着大家读哪个。
2、这些词里有咱们这节课要认的10个字,他们也在树叶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谁?
伞、爷、棵、到、冷、热、给、开、穿、暖
⑴ 你都认识他们吗?自己快认一认。
⑵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
⑶ 重点字挑出来,再读,爷、到、冷、热、伞认识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 通过图,用基因识字的方法讲解父:古时候,儿子犯错了,爸爸教训儿子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爷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弯曲的样子。
还学了哪个字有父?(爸)扩字:爹、斧、釜
3、游戏:试试谁的反应快!
将本课要认的字发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字)
学生说字,拿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带读。
4、两人一组用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5、朗读课文,把这些字记住。
6、我会写。
不:
⑴ 观察:有几笔写成?
⑵ 每一笔是什么?
⑶ 观察每笔的位置。
⑷ 师范写。
⑸ 生描红笔顺,再独立写一个字。
开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三、小结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一年级课文的第五课,本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冬天到了,爷爷为小树绑上稻草御寒过冬;夏天到了,茂密的小树为爷爷遮挡猛烈的阳光,让爷爷能在凉快的树荫下度过炎热的夏天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口语化,以孩子的视觉、角度、立场阐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孩子的知作出了引导,为孩子的行树立了典范。在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孩子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例如词、句中初步认识生字,(通过自读课文,对生字引起注意,词语的认读是对生字的又一次接触,寻找反义词、伞字与实物之间的对比、暖和的 的练说,意在帮助孩子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第二课时中通过比赛、游戏来巩固、强化)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来感受爷爷对小树的关爱,以及这种关爱对小树的作用,同时给予孩子一个语言表达、释放自己想法的一个平台,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孩子的语言。
但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并未达到我预设的程度。在反复的思考后,却又回到原点我为什么要上课?是我要孩子学吗?不!作为一名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要在课堂吸引孩子,让孩子要学。虽然这已经是一个每位教师都熟知的教学理念,但是面对我的课堂,面对自己的公开课教案,能否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我的教学是吸引孩子要学呢?我却不能!在课堂上,忘记教学流程,纵然有紧张的因素,但是也正是因为课堂上,我墨守于教学设计,没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课堂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且在教案的设计时,就仅仅想我要怎样把这些知识点去教给我的学生们,没有想到他们想要怎样去掌握,他们到底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上。例如:词语的认读时,仅仅停留在认读,没有考虑孩子们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从而训练他们记忆的深度;朗读课文时,每一次的朗读目标不明确,有层次、有目标的朗读更能带动全班的朗读上的进步;在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偏差、朗读时总是纠正不过来的读音时,自己该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纠正孩子呢?面对一年级这些天真、无瑕的孩子,又应该用怎么样语言和形式进行更为亲切、生动、深入的进行交流呢?这些都应该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